主动有源降噪装置及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8481发布日期:2018-10-02 18:4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油烟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动有源降噪装置及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家用吸油烟机已经成为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厨房设备,但随着吸油烟机的使用所带来的噪音问题,会使用户产生头疼、烦躁、心慌等不良反应,对用户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各种降噪技术在吸油烟机上广泛应用。

在对吸油烟机现有的降噪措施中,主要集中在对噪音产生源头风机的优化及使用被动吸声材料等方法来实现,这些方法对于中高频噪音效果明显,但对于在吸油烟机噪音频谱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低频噪音效果不良。而对低频噪音的控制中,主动有源降噪是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案之一,现有专利中,主动有源降噪系统包括噪声采集元件、声波发生元件和控制元件,通过噪声采集元件将噪声声波进行采集并以电信号形式发送给控制元件,通过控制元件向声波发生元件发出指令,使声波发生元件发射出与噪声声波相互抵消的声波,以实现降噪;然而,现有技术及现有专利方案中的降噪效果不理想,导致整个吸油烟机的整体噪声依然较大,对用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降噪效果良好的主动降噪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有源降噪装置及吸油烟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降噪装置的降噪效果不理想而给用户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动有源降噪装置,应用于带有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吸油烟机中,设置于风机装置和网罩之间,包括共振腔、扬声器、降噪棉和降噪板;

至少一个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共振腔上,所述降噪棉覆盖在所述扬声器的出声口处,所述降噪板设置在所述共振腔上,且所述降噪板与所述降噪棉对应设置;

所述扬声器产生的声波依次经过所述降噪棉及降噪板进入到风道中,该声波与风道中的噪声声波相互中和,起到降噪效果。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共振腔包括共振腔主体和盖板,所述盖板扣装在所述共振腔主体上,且所述盖板与所述风机装置的底部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共振腔主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共振腔主体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

所述扬声器对应固定安装在各个所述腔室内。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及所述共振腔主体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走线孔,所述扬声器的连接线穿过所述走线孔与吸油烟机的控制装置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共振腔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与底端面之间分别形成倒角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共振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漏油孔,底部设置有第二漏油孔,所述第一漏油孔与所述第二漏油孔之间通过导油通道连接;

所述降噪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漏油孔对应设置的第三漏油孔;

从所述风机装置滴落下的油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漏油孔、所述导油通道、所述第二漏油孔及所述第三漏油孔流入吸油烟机壳体中。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共振腔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阻挡油滴从所述共振腔顶部两侧滴落的边沿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共振腔顶部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外凸的接油槽,用于承接所述风机装置侧部滴落的油滴。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共振腔的底端面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共振腔的底端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所述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动有源降噪装置及吸油烟机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动有源降噪装置,应用在带有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吸油烟机中,该主动有源降噪装置设置在吸油烟机风机装置的下方,网罩的上方,包括共振腔、扬声器、降噪棉以及带有降噪孔的降噪板;其中,扬声器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分别设置在共振腔内,且各个扬声器的出声口与吸油烟机的网罩相对设置,这样一来,当扬声器工作时,能够产生声波,该声波能够与风道中的噪声声波相互中和,最终达到降噪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共振腔上还设置了降噪棉,该降噪棉覆盖在扬声器的出声口处,这样一来,扬声器产生的高频声音则能够通过降噪棉进行吸收,有效避免了新的噪音产生;除此以外还设置了带有降噪孔的降噪板,一方面,在降噪棉与降噪板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扬声器产生的高频声音得到处理并使其削弱,由此降低了扬声器产生的高频声音向外传播,进而缓解了新的噪音的产生;另一方面,扬声器发出的除了高频以外的声波则能够穿过降噪棉和降噪板,由此,通过降噪孔的设置还能够增加声波的扩散面积,以便于扬声器产生的声波能够全面与噪声声波相互中和,提高降噪效果;另外,降噪板还能够将降噪棉固定安装在共振腔上,即能够将降噪棉压紧在共振腔上,使其不至于掉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主动有源降噪装置的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该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的扬声器与吸油烟机控制装置电连接,并且,主动有源共振系统还包括噪声采集元件,该噪声采集元件同样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吸油烟机开启时,噪声采集元件能够采集吸油烟机风道内的噪声,包括风机噪声,气流撞击风道结构、网罩的碰撞噪声等,并将采集的噪声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采集到的噪声信号计算出降噪音频信号,并据此输入控制扬声器播放的控制信号,使得扬声器能够发出相应的降噪声波,该降噪声波与噪声的声波振幅相同、相位相反,这样两个相反的声波相互抵消,从而,起到降噪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主动有源降噪装置进行结构设计、改进,以满足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设计、安装、应用要求,提高主动有源降噪装置的降噪效果,降低由于共振腔的结构设计而对吸油烟机整体的影响,以满足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设置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油烟机,包括上述主动有源降噪装置,由此,该吸油烟机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主动有源降噪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共振腔主体、降噪棉及降噪板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盖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盖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盖板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共振腔主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共振腔主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共振腔主体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主动有源降噪装置中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主动有源降噪装置的吸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10-共振腔;111-共振腔主体;1111-第二漏油孔;1112-导油通道;1113-隔板;1114-安装孔;1115-倒角结构;1116-走线孔;112-盖板;1121-第一漏油孔;1122-凹槽结构;1123-边沿结构;1124-接油槽;120-扬声器;130-降噪棉;140-降噪板;141-第三漏油孔;150-护线扣;200-外壳装置;300-风机装置;400-网罩;500-集烟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10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应用在带有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吸油烟机中,该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设置在吸油烟机风机装置300的下方,网罩400的上方,包括共振腔110、扬声器120、降噪棉130以及带有降噪孔的降噪板140;其中,扬声器120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分别设置在共振腔110内,且各个扬声器120的出声口均与网罩400相对设置,这样一来,当扬声器120工作时,能够产生声波,该声波能够与风道中的噪声相互中和、削弱,最终达到降噪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共振腔110的上还设置了降噪棉130,该降噪棉130覆盖在扬声器120的出声口处,这样一来,扬声器120产生的高频声音则能够通过降噪棉130进行吸收,有效避免了新的噪音产生;除此以外还设置了带有降噪孔的降噪板140,一方面,在降噪棉130与降噪板140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扬声器120产生的高频声音得到处理并使其削弱,由此降低了扬声器120产生的高频声音向外传播,进而缓解了新的噪音的产生;另一方面,扬声器120发出的低频声波则能够穿过降噪棉130和降噪板140,由此,通过降噪孔的设置还能够增加声波的扩散面积,以便于扬声器120产生的声波能够全面与噪声声波相互中和,提高降噪效果;另外,降噪板140还能够将降噪棉130固定安装在共振腔110上,即能够将降噪棉130压紧在共振腔110上,使其不至于掉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的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该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中的扬声器120与吸油烟机控制装置电连接,并且,主动有源共振系统还包括噪声采集元件,该噪声采集元件同样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吸油烟机开启时,噪声采集元件能够采集吸油烟机风道内的噪声,包括风机噪声,气流撞击风道结构、网罩400的碰撞噪声等,并将采集的噪声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采集到的噪声信号计算出降噪音频信号,并据此输入控制扬声器120播放的控制信号,使得扬声器120能够发出相应的降噪声波,该降噪声波与噪声的声波振幅相同、相位相反,这样两个相反的声波相互抵消,从而,起到降噪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进行结构设计、改进,以满足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设计、安装、应用要求,提高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的降噪效果,降低由于共振腔110的结构设计而对吸油烟机整体的影响,以满足主动有源降噪系统的设置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处理扬声器120产生的高频噪音效果,该降噪板140上降噪孔的通孔率应不小于3%,经实际验证,本实施例中,降噪板140上的通孔率优选为11.7%。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共振腔110包括共振腔主体111和盖板112,盖板112扣装在共振腔主体111上,且盖板112与风机装置300的底部对应设置。

具体的,共振腔110包括共振腔主体111和盖板112,盖板112盖合在共振腔主体111的上端面,两者共同形成共振腔110,而盖板112的上端面与上方的风机装置300的底部相对应,具体为,将盖板112长度方向的中部设计成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与风机装置300的底部形状相匹配,且弧形结构的与风机装置300底部的弧形采用同心设置,由此能够满足结构设计、安装要求。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共振腔主体111内设置有隔板1113,隔板1113将共振腔主体111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扬声器120对应固定安装在各个腔室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隔板1113及共振腔主体11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走线孔1116,扬声器120的连接线穿过走线孔1116与吸油烟机的控制装置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提高降噪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组或多组扬声器120,相应的,设置多组与扬声器120相对应的腔体,扬声器120嵌入在共振腔主体111的底部,由此,需要在共振腔主体111的底部开设安装孔1114,并将扬声器120嵌入,然后通过螺钉进行紧固,使得扬声器120的一端置入共振腔主体111内,另一端位于共振腔主体111外部,以便于扬声器120产生的声波向外传递,并与噪声的声波相互中和抵消,达到降噪的目的。

综合考虑到吸油烟机内部空间及整体降噪效果,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扬声器120,并排设置在共振腔主体111的底部,而为了缓解两个扬声器120产生的声波在共振腔主体111内窜音,相互干扰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在共振腔主体111内设置隔板1113,该隔板1113能够将共振腔主体111分隔形成两个腔室,这样一来,两个扬声器120产生的声波无法相互乱窜,从而缓解了窜音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扬声器120与控制装置之间采用有线连接方式,连接线需要从腔室内穿过,为实现走线以及防止窜音,在隔板1113和共振腔主体111的侧壁上开设了走线孔1116,并在走线孔1116中塞入护线扣150,既满足了连接线的走线要求,又不会使两个腔室内窜音。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共振腔主体111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与底端面之间分别形成倒角结构1115,以便于气流通道的顺畅,减缓气流对共振腔主体111底部的冲击,进一步保证了吸油烟机的空气性能不受影响,同时降低了气流的冲击噪声。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共振腔1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漏油孔1121,底部设置有第二漏油孔1111,第一漏油孔1121与第二漏油孔1111之间通过导油通道1112连接;降噪板140上设置有与第二漏油孔1111对应设置的第三漏油孔141;从风机装置300滴落下的油滴依次通过第一漏油孔1121、导油通道1112、第二漏油孔1111及第三漏油孔141流入吸油烟机壳体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长时间工作后,油烟中的油雾冷却形成油滴附着在风道中的侧壁上,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油滴会沿着风道的侧壁向下流动,滴落在网罩400上,由此,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为:在共振腔110的顶部开设第一漏油孔1121,第一漏油孔1121与风机装置300底部的漏油孔相对设置,在共振腔110的底部开设第二漏油孔1111,在降噪板140上开设第三漏油孔141;考虑到扬声器120的安装问题,第一漏油孔1121与第二漏油孔1111不为上下相对设置,由此,本实施例中在共振腔110的内部设置了一条导油通道1112,导油通道1112的一端与第一漏油孔1121相对设置,另一端与第二漏油孔1111连接,由此,油滴流入第一漏油孔1121中时,滴落在导油通道1112中,并由导油通道1112流入到第二漏油孔1111中;降噪板140安装在共振腔110的底部,且第三漏油孔141与第二漏油孔1111相对设置,由此,第二漏油孔1111中的油滴可以直接从第三漏油孔141中滴落,以便于油滴通过第三漏油孔141导到外壳装置200内,最终流到油杯中,有效缓解了油滴直接从风机装置300上滴落在网罩400上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共振腔110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阻挡油滴从共振腔110顶部两侧滴落的边沿结构112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共振腔110的顶部能够承接从风机装置300上滴落的油滴,且共振腔110顶部长度方向的两侧与风机装置300的外围相互连接,由此,共振腔110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需要宽于风机装置300的两侧。具体的,将共振腔110顶部的宽度尺寸超过风机装置300的宽度尺寸4-10mm,以便于能够完全承接风机装置300两侧滴落的油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宽度尺寸的差值为6mm,即共振腔110顶部宽度的每侧均超出风机装置300每侧3mm,从而能够有效缓解风机装置300侧面的油滴直接滴落在网罩400上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共振腔110顶部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外凸的接油槽1124,用于承接风机装置300侧部滴落的油滴。

为了更好的收集风机装置300两侧滴落的油滴,本实施例中在共振腔110顶部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了向外侧凸起的接油槽1124,通过接油槽1124的设置能够将风机侧面上面滑落的油滴导入到凹槽结构1122中,更便于油滴从第一漏油孔1121中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共振腔110可以是包括共振腔主体111和盖板112,还可以是采用整体设置结构,由此,本实施中,当共振腔110包括共振腔主体111和盖板112时,第一漏油孔1121则设置在盖板112上,第二漏油孔1111则设置在共振腔主体111的底部;边沿结构1123设置在盖板112宽度方向的两侧,接油槽1124设置在盖板112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另外,为了便于油滴从第一漏油孔1121流出,本实施例中在共振腔110的顶部开设了凹槽结构1122,而第一漏油孔1121则设置在该凹槽结构1122的底部,这样一来,滴落在共振腔110顶部的油滴能够快速流入到凹槽结构1122中,并快速通过第一漏油孔1121流出,有效缓解了油滴在共振腔110顶部堆积的问题。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接油槽1124、边沿结构1123及凹槽结构1122之间可以相互连通,这样更便于从风机装置300上滴落下来的油滴经由第一漏油孔1121、导油通道1112、第二漏油孔1111及第三漏油孔141最终流出并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共振腔110的底端面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且共振腔110的底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2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风机装置300滴落的油滴进入共振腔110内容易粘接,为增加流动性,将共振腔110的底端面采用倾斜设置,底端面与水平面呈5°-20°夹角,包括5°、10°、15°、20°等,优选的,θ采用10°,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油滴囤积在共振腔110内而造成堵塞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油烟机,包括外壳装置200、风机装置300、网罩400、集烟罩500和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其中,风机装置300固定安装在外壳装置200内,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固定安装在风机装置300的下方,且与风机装置300上下对应设置,集烟罩500和外壳装置200相连接,网罩400固定安装在集烟罩500上,并位于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的下方。这样一来,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产生的降噪音能够与气流撞击网罩400产生的噪声声波相互抵消,达到降噪的目的。除此以外,该吸油烟机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主动有源降噪装置100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