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油-电两用蓄热式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3810发布日期:2018-11-20 19:4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油-电两用蓄热式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蓄热式锅炉,都是单一能源的供热设备,或者燃油燃气,或者电加热。当然在白天用电高峰期时,相对于单价高的电能,采用燃油或者燃气更加经济;但是晚上用电低谷时期,则使用廉价的低谷电力更加实惠。现有技术中,单一能源的供热设备,不能够满足经济节能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气/油-电两用蓄热式锅炉,该锅炉既可以燃油燃气,又可以电加热,能够根据经济节能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气/油-电两用蓄热式锅炉,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中间轴向设置有炉胆;所述筒体的前部设置有前部燃烧室,所述前部燃烧室与炉胆相连通,所述前部燃烧室的前端设置有燃烧器连接法兰;所述筒体的后部设置有烟室,所述烟室的后端设置有出烟口,所述前部燃烧室与烟室之间通过螺纹烟管相连通;

所述炉胆和筒体之间为水腔,所述水腔内,围绕炉胆设置有螺旋形电加热盘管;所述筒体内侧上下相对设置有角钢支架,所述角钢支架,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电加热盘管缠绕在角钢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盘管通过U型固定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角钢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热水出口、冷水进口和通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部,对应冷水进口,设置有折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炉胆的后部通过支撑短接设置在烟室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气/油-电两用蓄热式锅炉,既环保又经济,还可以合理的利用电能。其上既装有燃气(油)部件,又装有电热元件,结合燃气(燃油)和电力两种不同性质的能源,白天用电高峰电价较高时,锅炉可启用燃气(油)燃烧器,使用低价高能量的燃料;夜晚电力用电低谷时,使用廉价的低谷电力,同时将电能产生的热水储存起来,供白天使用。该新型锅炉降低了使用成本,充分发挥了环保与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加热盘管及其固定角钢支架的正视图;

图3为电加热盘管及其固定角钢支架的侧视图;

图4为电加热盘管的U形固定螺母;

上述图中:1-筒体;2-炉胆;3-前部燃烧室;4-燃烧器连接法兰;5-热水出口;6-通气口; 7-冷水进口;8-折流板;9-烟室;10-出烟口;11-螺纹烟管;12-底座;13-电加热盘管;14-角钢支架;15-支撑板;16-水腔;17-支撑短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气/油-电两用蓄热式锅炉,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热水出口5、冷水进口7和通气口6。筒体1内部,对应冷水进口7,设置有折流板8,折流板8的设置,能够降低进水对筒体1内部结构的冲击,延长整个设备的寿命。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2。

所述筒体1的中间轴向设置有炉胆2;所述筒体1的前部设置有前部燃烧室3,所述前部燃烧室3与炉胆2相连通,所述前部燃烧室3的前端设置有燃烧器连接法兰4;所述筒体1 的后部设置有烟室9,所述烟室9的后端设置有出烟口10,所述前部燃烧室3与烟室9之间通过螺纹烟管11相连通,并且螺纹烟管11穿过水腔16内部连通到烟室9。所述炉胆2的后部通过支撑短接17设置在烟室9的侧壁上。

在选择燃气燃油加热时,将燃烧器通过燃烧器连接法兰4连接到设备上,燃烧器中的火焰喷射到炉胆2中,将水腔16中的水加热,而燃烧器和炉胆2中的烟从前部燃烧室3经过螺纹烟管11后进入到烟室9,烟不直接排放,经过螺纹烟管11到达烟室9时,又可以加热水腔16中的水,设计非常巧妙。

所述炉胆2和筒体1之间为水腔16,所述水腔16内,围绕炉胆2设置有螺旋形电加热盘管13;所述筒体1内侧上下相对设置有角钢支架14,所述角钢支架14,通过支撑板15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电加热盘管13缠绕在角钢支架14上。所述电加热盘管13通过U型固定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角钢支架14上。

在选择用电能加热时,螺旋形的电加热管能够使水腔16内的水均匀受热,使得该锅炉的热稳定性更加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气/油电两用蓄热式锅炉,既环保又经济,还可以合理的利用电能。其上既装有燃气(油)部件,又装有电热元件,结合燃气(燃油)和电力两种不同性质的能源,白天用电高峰电价较高时,锅炉可启用燃气(油)燃烧器,使用低价高能量的燃料;夜晚电力用电低谷时,使用廉价的低谷电力,同时将电能产生的热水储存起来,供白天使用。该新型锅炉降低了使用成本,充分发挥了环保与节能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