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0620发布日期:2019-01-29 17:4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净化功能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公开的此类换气装置,已知为了将产品变得轻量化,将用发泡材料等构成内部结构。

换气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供气送风通路、排气送风通路,该供气送风通路内设有过滤器;该供气送风通路,其用发泡材料等组合构成,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向室内导入;该排气送风通路,用发泡材料等组合构成,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向室外排出;该过滤器,用于将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

传统技术公开的换气装置,根据情况,供气送风通路会用发泡材料等软质材料构成;过滤器的外框会用PP材料等硬质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在供气送风通路中装卸过滤器时遇到如下问题:过滤器的外框会刮坏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所述发泡材料;供气送风通路的风路壁面和过滤器的外框无法紧贴,导致很难保持过滤器周围的密封性的问题。此外,由于过滤器是可更换的,从而更换过滤器时产生的上述刮坏将对过滤器的性能带来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了一种换气装置,目的是提供即使用发泡材料等软质材料构成风路,也可以保持过滤器周围的密封性的换气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过滤器,其设置于供气送风通路的净化位置,用于将通过净化位置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挟持结构,其通过挟持过滤器的两侧面,将过滤器固定在净化位置;挟持结构,其包括:基础层,其材质比过滤器的材质更软;相接层,其设置于比基础曾更接近过滤器的一侧,相接过滤器的一侧面,该相接层的材质比基础层的材质更硬。加湿器,其对于净化位置中挟持结构,是可自由装卸滑动。从而实现预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其包括:过滤器,其设置于供气送风通路的净化位置,用于将通过净化位置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挟持结构,其通过挟持过滤器的两侧面,将过滤器固定在净化位置;挟持结构,其包括:基础层,其材质比过滤器的材质更软;相接层,其设置于比基础曾更接近过滤器的一侧,相接过滤器的一侧面,该相接层的材质比基础层的材质更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其对于净化位置中挟持结构,是可自由装卸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黏合部,其设置在基础层和相接层之间,用于黏合基础层和相接层;黏合部具有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础层,其包括:凹部,其在过滤器的对立位置,向基础层一侧凹陷;凹部包括其包括:黏合部;凹部的侧壁和黏合部之间,其包括: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础层,其包括:凹部,其在过滤器的对立位置,沿着过滤器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凹部,其包括:黏合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础层,其包括:凹部,其在过滤器的对立位置,沿着过滤器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设置;凹部,其包括:黏合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其用于将微粒、尘埃、粉尘进行去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础层是发泡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黏合部包含硅胶性黏合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包括:排气送风通路,其相对于供气送风通路设置;热交换素子,其用于将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净化位置,其设置于供气送风通路中,热交换素子的上游一侧。

【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将过滤器装卸于挟持结构时,过滤器会紧贴相比过滤器硬质的相接层滑动,不会接触软质的基础层,从而可以保护基础层,将基础层的形状保持完好,从而可以保持过滤器周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换气装置第一侧面的正面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中净化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安装过滤器前的状态。

图4(b)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安装过滤器后的状态。

图5(a)为图4(a)中一黏合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b)和图5(c)分别为图4(b)中的黏合部在弹起状态和按压状态下的A-A剖面图。

【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壳体;

110-顶板; 111-顶隔热层;

120-底板; 121-底隔热层;

130-室外侧板;

131-新风口; 132-排风口;

140-室内侧板;

141-回风口; 142-送风口;

150-第一侧板; 151-开口;

160-第二侧板;

170-热交换素子;

QSW-室外侧腔;

QXF-新风腔; QPF-排风腔;

QsN-室内侧腔;

QHF-回风腔; QSF-送风腔;

171-素子供风风路;

171a-素子进风口; 171b-素子送风口;

172-素子排风风路;

172a-素子回风口; 172b-素子排风口;

181-室外侧分隔层; 182-室内侧分隔层;

200-供气送风通路; 300-排气送风通路;

JWZ-净化位置; 400-过滤器;

410-外框;

411-过滤器进风面; 412-过滤器出风面;

413-过滤器顶面; 414-过滤器底面;

415-过滤器前面; 416-过滤器后面;

810-供气用风扇风机; 820-排气用风扇风机;

900-挟持结构;

910-基础层;

911-凹部;

920-相接层;

921顶导板; 922-底导板;

930-黏合部;

931-辅助黏合部; 932-主要黏合部;

940-接触面;

K-凹部的壁面和主要黏合部之间的空间;

F1-风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换气装置,以下参照图1、图2描述换气装置内部的结构和风路。

如图1、图2所示,换气装置,其包括:壳体100、供气送风通路200、排气送风通路300、过滤器400。

壳体100是用金属构成的箱型,壳体由相对设置的顶板110和底板120、相对设置的室外侧板130和室内侧板140、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50和第二侧板160所构成。壳体内部设有热交换素子170。

室外侧板130具有连通室外的新风口131和排风口132;室内侧板140具有连通室内的回风口141和送风口142。

第一侧板150具有开口151,所述开口151用于将后述过滤器400装卸于壳体内部。

底板120包括:底隔热层121,其设置于壳体内侧,相邻于该底版,用于隔热;

顶板110包括:顶隔热层111,其设置于壳体内侧,相邻于相该顶板,用于隔热。顶隔热层111和底隔热层121用轻量的发泡材料等软质的材料构成。

热交换素子170包括:素子供风风路171,其包括:素子进风口171a、素子送风口171b;素子排风风路172,其包括:素子回风口172a、素子排风口172b;

热交换素子170,其用于将素子供风风路171中流动的空气和素子排风风路172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素子170将壳体内部的空间分割为室外侧腔QSW和室内侧腔QSN。

室外侧腔QSW,其设置于壳体内侧,是从室外侧板130至热交换素子170之间的空间。室外侧腔QSW设有室外侧分隔层181,通过所述室外侧分隔层181,将室外侧腔QSW分割为新风腔QXF和排风腔QPF。室外侧分隔层181用轻量的发泡材料等软质的材料构成。

新风腔QXF,其由室外侧板130、热交换素子170、第一侧板150、第二侧板160、室外侧分隔层181、底隔热层121所包围形成,其连通新风口131和素子进风口171a。新风腔QXF包括:将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的后述净化位置JWZ。通过所述净化位置JWZ,室外空气进入热交换素子170前,将室外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从而热交换素子170上不会堆积去除对象物,从而可以确保热交换素子170的性能。

排风腔QPF,其由室外侧板130、热交换素子170、第一侧板150、第二侧板160、室外侧分隔层181、顶隔热层111所包围形成;其连通排风口132和素子排风口172b。

即,排风腔QPF和新风腔QXF,其设置于室外侧腔QSW内,从底板至顶板方向看,是上下位置关系。

室内侧腔QSN,其设置于壳体内侧,是室内侧板140至热交换素子170之间的空间。在室内侧腔QSN设有室内侧分隔层182,通过所述室内侧分隔层182,将室内侧腔QSN分割为回风腔QHF和送风腔QSF。室内侧分隔层182用轻量的发泡材料等软质的材料构成。

回风腔QHF,其由室内侧板140、热交换素子170、第一侧板150、第二侧板160、室内侧分隔层182、底隔热层121所包围形成;其连通回风口141和素子回风口172a。

送风腔QSF,其由室内侧板140、热交换素子170、第一侧板150、第二侧板160、室内侧分隔层182、顶隔热层111所包围形成;其连通送风口142和素子送风口171b。

供气送风通路200由新风口131至新风腔QXF、素子进风口171a、素子供风风路171、素子送风口171b、送风腔QSF、送风口142所形成;送风腔QSF中设有形成供气送风通路200中的气流的供气用风扇风机810。

排气送风通路300由回风口141至回风腔QHF、素子回风口172a、素子排风风路、素子排风口172b、排风腔QPF、排风口132所形成;排风腔QPF中设有形成排气送风通路300中的气流的排气用风扇风机820。

过滤器400,其设置于新风腔QXF的净化位置JWZ,用于将从新风口131吸入的室外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去除。去除对象物具体指:例如,粒子、尘埃、粉尘等。通过开口将过滤器400从第一侧板150至第二侧板160的方向滑动,将过滤器400安装在净化位置JWZ。

通过上述结构,过滤器400可以捕捉室外空气中所含的粒子、尘埃、粉尘等粒径小的粒子,过滤器400的净化率可以达到99.9%。

以下参照图3图、图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

如图3所示,过滤器400,其包括:外框410,外框设有过滤器进风面411,其相对设置于新风口131;过滤器出风面412,其相对设置于素子进风口171a;过滤器顶面413,其相对设置于室外侧分隔层181;过滤器底面414,其相对设置于底隔热层121;过滤器前面415,所述过滤器前面与第一侧板150相对设置;过滤器后面416,其相对设置于第二侧板160;

挟持结构900将过滤器400从两侧面固定的方法,将过滤器400固定在净化位置JWZ。两侧面具体指,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例如,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由PP材料等材料所构成。

挟持结构900具有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

基础层910具体指,设置于室外分隔层,相对于过滤器顶面413的部分;和置于底隔热层121,相对与过滤器底面414的部分。例如,基础层910用发泡材料等软质材料所构成,所述软质材料比过滤器400的过滤器过滤器顶面413、过滤器底面414更软。由于基础层910用轻量的发泡材料等构成,从而可以实现产品的轻量化。

相接层920具体指,夹在过滤器顶面413和室外侧分隔层181之间的顶导板921;和夹在过滤器底面414和底隔热层121之间的底导板922。顶导板921和底导板922用金属材料所构成,比用PP材料构成的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更硬。

通过上述结构,将过滤器400装卸于挟持结构900时,过滤器400会紧贴相比过滤器400硬质的相接层920滑动,不会接触软质的基础层910,从而可以保护基础层910,将基础层910的形状保持完好,即,基础层910不会变形,从而可以保持过滤器400周围的密封性。

黏合部930将黏合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

黏合部930是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硅胶黏合剂等是首选材料。

通过上述结构,即使过滤器400的高度,即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的距离D参差不齐,由于黏合部930具有弹性,可以调整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的距离,将顶导板921和底导板922的距离,即相接层920之间的距离d对齐于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的距离D,从而可以将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紧贴于相接层920,同时可以将过滤器400顺利安装在挟持结构900中。

以下参照图4、5详细描述黏合部930的作用。

基础层910,其具有相对设置于相接层920的接触面940;基础层910,其包括:凹部911,其相对设置于相接层920,从接触面940向所述基础层910一侧凹陷;凹部911,其包括:黏合部930。

黏合部930,其包括:辅助黏合部931,其从接触面940向相接层920一侧凸出;主要黏合部932,其容纳在凹部911;凹部911的壁面和主要黏合部932之间设有空间K。

图4(a)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安装过滤器前的状态,图5(a)为图4(a)中一黏合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b)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安装过滤器后的状态,图5(b)和图5(c)分别为图4(b)中的黏合部在弹起状态和按压状态下的A-A剖面图。通过上述结构,当黏合部930的涂抹不规则,导致相接层920之间的距离d相比过滤器400的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之间的距离D小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将过滤器400安装于顶导板921和底导板922时,通过黏合部的弹性,将辅助黏合部931按压至接触面940,主要黏合部932将向着凹部911的侧壁扩展,即黏合部将全部容纳在凹部911中。这里,通过在主要黏合部932和凹部911之间设置空间,将主要黏合部932扩展时,阻力会减小,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黏合部的弹性效果。

凹部911,其沿着过滤器400的长度方向设置,即过滤器前面至过滤器后面的方向设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之间,通过辅助黏合部931阻断风的流动方向F1(从过滤器进风面吹向过滤器出风面的方向),可以提高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之间的密封性。

凹部911,其沿着过滤器40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设置,即过滤器前面至过滤器后面的方向和过滤器进风面至过滤器出风面的方向,这两个方向设置。

通过上述结构,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的黏合将更加坚固。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特点,以下给出以上实施例摘要。

请参照图1~图5(c),本实施例换气装置,其包括:过滤器400,其设置于供气送风通路200的净化位置JWZ,用于将通过所述净化位置JWZ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挟持结构900,其通过挟持所述过滤器400的两侧面,将所述过滤器400固定在所述净化位置JWZ;所述挟持结构900,其包括:基础层910,其材质比所述过滤器400的材质更软;相接层920,其设置于比所述基础曾更接近所述过滤器400的一侧,相接所述过滤器400的一侧面,该相接层920的材质比所述基础层910的材质更硬。

所述过滤器,其对于所述净化位置JWZ中所述挟持结构900,是可自由装卸滑动。

通过上述结构,将过滤器400装卸于挟持结构900时,过滤器400会紧贴相比过滤器400硬质的相接层920滑动,不会接触软质的基础层910,从而可以保护基础层910,将基础层910的形状保持完好,即,基础层910不会变形,从而可以保持过滤器400周围的密封性。

此外,所述基础层910和所述相接层920之间,具有用于黏合所述基础层910和所述相接层920的黏合层;所述黏合部具有弹性。

通过上述结构,即使过滤器400的高度,即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的距离D参差不齐,由于黏合部930具有弹性,可以调整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的距离,将顶导板921和底导板922的距离,即相接层920之间的距离d对齐于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的距离D,从而可以将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紧贴于相接层920,同时可以将过滤器400顺利安装在挟持结构900中。

此外,在所述基础层910和所述相接层920之间,包括:用于将所述基础层910和所述相接层920黏合的黏合部930;所述黏合部930具有弹性。

通过上述结构,当黏合部930的涂抹不规则,导致相接层920之间的距离d相比过滤器的过滤器顶面413和过滤器底面414之间的距离D小的情况下,将过滤器400安装在顶导板921和底导板922时,通过黏合部930的弹性,将辅助黏合部931按压至接触面940,主要黏合部932将向着凹部911的侧壁扩展,即黏合部将全部容纳在凹部911中。这里,通过在主要黏合部932和凹部911之间设置空间,将主要黏合部932扩展时,阻力会减小,从而可以更好发挥黏合部的弹性效果。

此外,所述基础层910,其包括:凹部911,其在所述过滤器400的对立位置,沿着所述过滤器40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凹部911,其包括:所述黏合部。

通过上述结构,在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之间,通过辅助黏合部931阻断风的流动方向(从过滤器进风面吹向过滤器出风面的方向),可以提高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之间的密封性。

此外,所述基础层910,其包括:凹部911,其在所述过滤器400的对立位置,沿着所述过滤器40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凹部911,其包括:所述黏合部。

通过上述结构,基础层910和相接层920的黏合将更加坚固。

此外,所述过滤器400,其用于去除微粒、尘埃、粉尘。

通过上述结构,过滤器400可以捕捉室外空气中所含的粒子、尘埃、粉尘等粒径小的粒子,过滤器400的净化率可以达到99.9%。

此外,基础层910是发泡材料。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基础层910用轻量的发泡材料等构成,从而可以实现产品的轻量化。

此外,所述黏合部930包含硅胶性黏合剂。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硅胶的密封性和耐久性很好,可以保持过滤器400周围的密封性。

此外,包括:排气送风通路300,其相对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200设置;热交换素子170,其用于将所述供气送风通路200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300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净化位置JWZ,其设置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200中,所述热交换素子170的上游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室外空气进入热交换素子170前,将室外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所以热交换素子170上不会堆积去除对象物,从而可以确保热交换素子170的性能。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供即使用发泡材料等软质材料构成风路,也可以保持过滤器周围的密封性的换气装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并且,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公开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公开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