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试的空调制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753发布日期:2018-11-16 21:5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制冷板,具体是一种可调试的空调制冷板。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

现有技术中,空调制冷板通常安装在空调机壳内部,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空调制冷板固定在空调内部,无法对空调制冷板进行调试,且空调制冷板的制冷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试的空调制冷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试的空调制冷板,包括装置主体、冷凝腔、冷凝管和第一冷凝层,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无缝焊接有冷凝腔,所述冷凝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三个冷凝管,所述上方的冷凝管中安装有第一冷凝层,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口设置有三个开口槽,所述冷凝管的上表面安装有筛网,所述冷凝管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槽,所述第一冷凝层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冷凝板,所述中部冷凝管中安装有第二冷凝层,所述第二冷凝层的内部安装有十六个第二冷凝板,所述下方的冷凝管中安装有第三冷凝层,且第二冷凝层安装在第一冷凝层与第三冷凝层之间,所述第三冷凝层中安装有第三冷凝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冷凝板呈“波浪”状横向卡至在第一冷凝层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冷凝板分别嵌套设置有四个一大一小的圆球形冷凝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冷凝板中的圆球形冷凝器直径分别为零点二、零点四、零点六和零点八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冷凝板内部均呈“蜂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口槽与固定槽相契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筛网的表面积为冷凝管表面积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可调试的空调制冷板,设有筛网,当冷凝时,气体从装置主体顶部的进气口进入,首先进入至第一冷凝层,气体进入至第一冷凝板时,第一冷凝层外的流动气体与第一冷凝板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将第一冷凝层中的气体快速冷凝,此时转动冷凝管外壁的固定槽,冷凝管的筛网朝下,减少与第一冷凝板外的流动气体进入至第一冷凝板,然后如此依次转动三个冷凝管,之后再观察空调的制冷效果,从而解决了装置可调试的问题,设有冷凝管,当体从装置主体顶部的进气口进入后,气体穿过筛网进入至第一冷凝层,使第一冷凝板外的流动气体与波浪状第一冷凝板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将第一冷凝层中的气体快速冷凝,之后穿过筛网进入至第二冷凝层,使第二冷凝板外的流动气体与球状的第二冷凝板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将第二冷凝层中的气体快速冷凝,之后穿过筛网最后进入至第三冷凝层,使第三冷凝板外的流动气体与网状的第三冷凝板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将气体快速冷凝,从而解决了装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稳定,投入成本低,制冷速度较快,可以充分对冷凝管进行调试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避免装置工作时损坏,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管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101-开口槽,2-冷凝腔,201-冷凝管,202-筛网,203-固定槽,204-第一冷凝层,2041-第一冷凝板,205-第二冷凝层,2051-第二冷凝板,206-第三冷凝层,2061-第三冷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调试的空调制冷板,包括装置主体1、冷凝腔2、冷凝管201和第一冷凝层204,装置主体1的内部无缝焊接有冷凝腔2,冷凝腔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三个冷凝管201,上方的冷凝管201中安装有第一冷凝层204,装置主体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口设置有三个开口槽101,冷凝管201的上表面安装有筛网202,冷凝管20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槽203,第一冷凝层204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冷凝板2041,中部冷凝管201中安装有第二冷凝层205,第二冷凝层205的内部安装有十六个第二冷凝板2051,下方的冷凝管201中安装有第三冷凝层206,且第二冷凝层205安装在第一冷凝层204与第三冷凝层206之间,第三冷凝层206中安装有第三冷凝板2061。

进一步的,第一冷凝板2041呈“波浪”状横向卡至在第一冷凝层204中,便于“波浪”状的气体进入至第一冷凝板2041中进行热交换后,加大气体热交换的接触面积,放置气体从第一冷凝板2041中溢出,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第二冷凝板2051分别嵌套设置有四个一大一小的圆球形冷凝器,便于圆球形第二冷凝板2051加大外部气体与第二冷凝板2051内部气体热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第二冷凝板2051中的圆球形冷凝器直径分别为零点二、零点四、零点六和零点八厘米,便于第二冷凝板2051圆球形冷凝器加大外部气体与第二冷凝板2051内部气体热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冷凝效率。

进一步的,第三冷凝板2061内部均呈“蜂巢”状,便于“蜂巢”状的第三冷凝板2061加大外部气体与第三冷凝板2061内部气体热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开口槽101与固定槽203相契合,便于固定槽203通过嵌入至开口槽101的两端,使冷凝管201被转动连接在冷凝腔2中,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筛网202的表面积为冷凝管201表面积的一半,便于当转动冷凝管201时,可调整穿过筛网202外的流动气体进入至第一冷凝板2041的量,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性。

工作原理,首先,将装置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保证装置的稳定,并打开电源,对装置的各个模块进行检测,保证装置功能的完整性,到此完成装置的准备工作,接着便可以开始对装置的正常使用,转动冷凝管201外壁的固定槽203,冷凝管201的筛网202朝下,减少与第一冷凝层204外的流动气体进入至第一冷凝板2041,然后如此依次转动三个冷凝管201,之后再观察空调的制冷效果,当体从装置主体1顶部的进气口进入后,气体穿过筛网202进入至第一冷凝层204,使第一冷凝板2041外的流动气体与波浪状第一冷凝板2041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将第一冷凝层204中的气体快速冷凝,之后穿过筛网202进入至第二冷凝层205,使第二冷凝板2051外的流动气体与球状的第二冷凝板2051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将第二冷凝层205中的气体快速冷凝,之后穿过筛网202最后进入至第三冷凝层206,使第三冷凝板2061外的流动气体与网状的第三冷凝板2061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最后将气体快速冷凝。

该可调试的空调制冷板,还包括用于装置主体1、冷凝腔2、冷凝管201、第一冷凝层204、第二冷凝层205和第三冷凝层206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具体型号和连接结构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