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强保养性的空调制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747发布日期:2018-11-16 21:5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制冷板,具体是一种具有强保养性的空调制冷板。



背景技术:

即致冷,又称冷冻,将物体温度降低到或维持在自然环境温度以下,实现制冷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天然冷却,一是人工制冷,天然冷却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却物体,但其制冷量(即从被冷却物体取走的热量)和可能达到的制冷温度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天然冷却是一传热过程,人工制冷是利用制冷设备加入能量,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的一种属于热力学过程的单元操作。

现有的空调制冷板设计不够完善,现有的空调制冷板在进行使用时,由于制冷发生液化反应,导致装置的制冷板上会存留有小水滴,导致制冷板与外界的接触面变小,同时装置的进气口一般采用棉布,导致空调制冷板内部被杂质堵塞,而且空气外界的灰尘易进入到装置内部,对装置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保养性的空调制冷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强保养性的空调制冷板,包括装置外壳、拆卸面板和连接扣,所述装置外壳正面活动连接有拆卸面板,所述装置外壳与拆卸面板连接处活动连接有六个连接扣,所述装置外壳左侧表面嵌入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蜗形壳,所述装置外壳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板,且制冷板与蜗形壳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装置外壳内部下方焊接设置有集水槽,所述装置外壳内部上方转动连接有风机,所述蜗形壳正前方嵌入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蜗形壳内部转动连接有风齿,所述制冷板上方嵌入设置有冷气出口,所述集水槽底部贯穿设置有出污口,所述集水槽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扣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机共有两个,位于制冷板正上方,呈一前一后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水槽呈上大下小设置,且集水槽上方开口面积大于制冷板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口与进风口之间共用一条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齿数量为若干个,且风齿呈扁平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齿以圆形均匀排列在蜗形壳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扣板可将出污口完全覆盖,且活动扣板两侧均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装置通过设有若干个呈扁平状的风齿,风齿以圆形均匀排列在蜗形壳内部,风齿转动可将外界吸进来的空气进行离心过滤,利用离心力将将空气中质量较大的杂质甩出,使得进入到制冷板的空气的质量更高,避免滤棉过滤不够完善的空气进入制冷管道,对其造成堵塞等,对装置内部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装置进气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设有两个风机,位于制冷板正上方,呈一前一后设置,当制冷板进行制冷工作时,制冷板表面会液化出小水滴覆盖在其表面,而风机则是利用风力的流量带走小水滴,使得制冷板与外界的空气接触面积更大,不会散失掉过多的冷气,使制冷板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制冷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制冷板发挥受到限制的问题,通过设有进气口与进风口之间共用一条管道,活动扣板可将出污口完全覆盖,且活动扣板两侧均设有通孔,集水槽上方开口面积大于制冷板面积,当水滴进入到集水槽时,此设置使得集水槽底部始终形成一个液面,进而形成液面保护,同时使得装置内部与进气口完全隔开,避免有灰尘进入到装置内部,附着到制冷板上对装置造成伤害,更加注重对制冷板的外部养护,延长了装置的工作寿命,解决了现有装置内部养护不够完善的问题。

综上,整体装置结构稳定,投入成本低,对制冷板内外部养护更加完善,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外壳,2-蜗形壳,3-制冷板,4-集水槽,5-风机,101-拆卸面板,102-连接扣,103-进风口,201-进气口,202-风齿,301-冷气出口,401-活动扣板,402-出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强保养性的空调制冷板,包括装置外壳1、拆卸面板101和连接扣102,装置外壳1正面活动连接有拆卸面板101,装置外壳1与拆卸面板101连接处活动连接有六个连接扣102,装置外壳1左侧表面嵌入设置有进风口103,装置外壳1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蜗形壳2,装置外壳1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板3,且制冷板3与蜗形壳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装置外壳1内部下方焊接设置有集水槽4,装置外壳1内部上方转动连接有风机5,蜗形壳2正前方嵌入设置有进气口201,蜗形壳2内部转动连接有风齿202,制冷板3上方嵌入设置有冷气出口301,集水槽4底部贯穿设置有出污口402,集水槽4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扣板401。

进一步的,风机5共有两个,位于制冷板3正上方,呈一前一后设置,当制冷板3进行制冷工作时,制冷板3表面会液化出小水滴覆盖在其表面,而风机5则是利用风力的流量带走小水滴,使得制冷板3与外界的空气接触面积更大,制冷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集水槽4呈上大下小设置,且集水槽4上方开口面积大于制冷板3面积,集水槽4可将制冷板3产生的小水滴进行收集,避免水滴对装置内部的电路板造成伤害,对装置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进气口201与进风口103之间共用一条管道,此设计使得装置内部与外界完全隔开,避免有灰尘进入到装置内部,附着到制冷板3上对装置造成伤害,更加注重对制冷板3的养护。

进一步的,风齿202数量为若干个,且风齿202呈扁平状,风齿202转动可将外界吸进来的空气进行离心过滤,将空气中的杂质甩出,使得进入到制冷板3的空气的质量更高,不会对制冷管道造成堵塞等,对装置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风齿202以圆形均匀排列在蜗形壳2内部,风齿202排列在蜗形壳2内部可对空气进行离心,解决了现有的滤棉对进气质量不能进行充分过滤的问题。

进一步的,活动扣板401可将出污口402完全覆盖,且活动扣板401两侧均设有通孔,此设置使得集水槽4底部始终形成一个液面,进而形成液面保护,防止外界的灰尘等从出污口402进入,对制冷板3造成损坏。

工作原理,首先,风齿202数量为若干个,且风齿202呈扁平状,风齿202以圆形均匀排列在蜗形壳2内部,风齿202转动可将外界吸进来的空气进行离心过滤,将空气中的杂质甩出,使得进入到制冷板3的空气的质量更高,不会对制冷管道造成堵塞等,对装置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的滤棉对进气质量不能进行充分过滤的问题,接着,风机5共有两个,位于制冷板3正上方,呈一前一后设置,当制冷板3进行制冷工作时,制冷板3表面会液化出小水滴覆盖在其表面,而风机5则是利用风力的流量带走小水滴,使得制冷板3与外界的空气接触面积更大,制冷效果更好,集水槽4呈上大下小设置,且集水槽4上方开口面积大于制冷板3面积,集水槽4可将制冷板3产生的小水滴进行收集,最后进气口201与进风口103之间共用一条管道,活动扣板401可将出污口402完全覆盖,且活动扣板401两侧均设有通孔,此设置使得集水槽4底部始终形成一个液面,进而形成液面保护,此设计使得装置内部与外界完全隔开,避免有灰尘进入到装置内部,附着到制冷板3上对装置造成伤害,更加注重对制冷板3的养护。

该具有强保养性的空调制冷板,还包括用于对制冷板3、风齿202和风机5进行供电的微型电源,具体型号和连接结构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