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3613发布日期:2018-12-21 19:04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是由金属板叠装而成的新型高效散热器,各个金属板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金属板片进行热交换,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的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的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传统的板式换热器的通用性较差,结构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性能好,通用性好的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前盖板和后盖板,在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设有多个换热板,在所述换热板上设有台阶型凹陷的压接槽,相邻所述换热板之间通过叠加层压连接,所述前盖板上设有至少两组流体进出口,所述每组流体进出口均包括一个流体进口和一个流体出口,同一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的大小相同,不同组的流体进出口大小不同。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所述流体进出口设为环形、圆形或是椭圆形。

相邻的所述换热板分别与不同组的流体进出口连通。

所述压接槽为设于所述换热板周边上的环形结构槽。

所述压接槽的底面上设有凹陷的加强槽。

所述加强槽截面呈梯形结构。

在所述压接槽的底面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加强槽。

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可满足不同压力或流量的非对称性流体进行热交换,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制造成本低,稳定性好,而且换热器的通用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换热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前盖板,2、后盖板,3、换热板,4、第一流体进口,5、第一流体出口,6、第二流体进口,7、第二流体出口,8、压接槽,81、加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这种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前盖板1和后盖板2,在前盖板1和后盖板2之间设有多个换热板3。如图2中所示,在换热板3上设有台阶型凹陷的压接槽8,相邻换热板3之间通过叠加层压连接,相邻换热板3上的压接槽8的凸面与凹面配合压接,以便于连接成型。前盖板1设有至少两组流体进出口,每组流体进出口均包括一个流体进口和一个流体出口,同一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的大小相同,不同组的流体进出口大小不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换热器的前盖板1上设有两组流体进出口,分别为第一流体进口4、第一流体出口5及第二流体进口6、第二流体出口7。第一流体进口4和第一流体出口5上下布置,且第一流体进口4和第一流体出口5的开口大小相同,第二流体进口6和第二流体出口7上下布置,且第二流体进口6和第二流体出口7的开口大小相同,第二流体进口6的开口大小小于第一流体进口4。工作时,将压力及流量较大的流体由第一流体进口4中进入,由第一流体出口5中排出,流量相对较小的流体由开口较小的第二流体进口6中进入,由第二流体出口7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换热板3分别与不同组的流体进出口连通,以便于不同流体在换热板之间进行热交换。本实施例中,两种不同流压的流体经换热板3进行热交换,在整个换热器中发生热转换以达到热平衡。

本实用新型中,流体进出口设为环形、圆形或是椭圆形,便于流体导入及导出,同时便于进出口处阀口的安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压接槽8为设于换热板3周边上的环形结构槽,相邻换热板3之间通过压接将压接槽8的凸面与凹面配合完成紧密连接,此种结构便于连接成型,将压接槽8设置与换热板3周边可确保压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可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省去密封垫的连接,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如图2中所示,在压接槽8的底面上设有凹陷的加强槽81。在压接槽8的底面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加强槽81。配合压接时,间隔分布的加强槽间隔配合卡接,可起到加强配合压接效果的作用。加强槽81截面呈梯形结构,进一步提升压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板式换热器,可满足不同压力或流量的非对称性流体进行热交换,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制造成本低,稳定性好,而且换热器的通用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较好的应用前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