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及踢脚线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539发布日期:2018-11-09 20:15阅读:3016来源:国知局
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及踢脚线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踢脚线式电暖器是采用热超导体材料为基本加热单元,外型为地脚线形式的取暖装置。该装置把地脚线与电暖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即不占用空间又达到了取暖的目的,攻克了电采暖高功耗的难题,开创了电采暖技术的先河,地脚线电暖器是利用热循环的原理,沿房间四周加热、散热,温度均匀,房间各点温差小,热空气自下而上循环,即开即热,20分钟房间可升温10度,使用费低廉,安装极其简单,基本免于维护,可方便拆卸携带。

目前,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多为铝质材料,且采用铝挤压工艺成型,如图1所示,壳体由多个挤压的铝型材拼装而成,另外型材很长,现有的结构多采用插入的安装方式,安装占空间,不便于工人操作,生产效率低。本文中铝型材壳体无需插入安装,面板挂上后可旋转安装,快捷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结构多采用插入的安装方式,安装占空间,不便于工人操作,生产效率低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壳体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设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间的出风格栅和进风格栅,该方案中的铝型材壳体无需插入安装,面板挂上后可旋转安装,快捷可靠,解决了现有的结构多采用插入的安装方式,安装占空间,不便于工人操作,生产效率低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设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间的出风格栅和进风格栅,其中,所述出风格栅位于上方,所述进风格栅位于下方,所述壳体内设有电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或所述第二面板可沿所述出风格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格栅两侧设有定位筋主体,所述定位筋主体的根部处设有内凹圆角,所述第一面板的边缘处设有外凸圆角,所述内凹圆角与所述外凸圆角形成铰链实现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的内壁设有定位筋一,当第一面板旋转到位时,所述定位筋一与所述出风格栅下方设有的定位筋二贴合,从而实现整体定位。

一种踢脚线取暖器,包括上述的一种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壳体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设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间的出风格栅和进风格栅,该方案中的铝型材壳体无需插入安装,面板挂上后可旋转安装,快捷可靠,解决了现有的结构多采用插入的安装方式,安装占空间,不便于工人操作,生产效率低问题;结构简单巧妙,整体定位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a)-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面板旋转的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面板与出风格栅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风格栅,2.第一面板,3.进风格栅,4.电加热器,5.第二面板,6.定位筋一,7.定位筋二,8.定位筋主体,A.边缘,B.根部,10.现有的铝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一种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5以及设在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5间的出风格栅1和进风格栅3,其中,出风格栅1位于上方,进风格栅3位于下方,壳体内设有电加热器4,电加热器4位于壳体内的正下方,第一面板2和/或第二面板5可沿出风格栅1转动,出风格栅1两侧设有定位筋主体8,定位筋主体8的根部B处设有内凹圆角,第一面板2的边缘A处设有外凸圆角,内凹圆角与外凸圆角形成铰链实现转动,第一面板2的内壁设有定位筋一6,当第一面板2旋转到位时,定位筋一6与出风格栅1下方设有的定位筋二7贴合,从而实现整体定位。

一种踢脚线取暖器,包括上述的踢脚线取暖器的壳体结构。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