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1235发布日期:2019-01-08 22:1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换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取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取暖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

例如公告号为CN10624742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上的LED灯、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有风叶以及驱动该风叶转动的电机,壳体内设置依次连通的加热风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具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一侧出风口,第一壳体内设置由第一电机驱第一挡板,第二风道具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隔板,该隔板将所述的第二风道隔离出两个并行的排风通道,排风通道包括第一排风通道、第二排风通道,隔板的端面设置第二挡板。

如同上述现有技术,现有的取暖器一般都通过手动控制,对应每个功能都设置一个开关,由人工手动按下开关对取暖器进行控制,时常会出现忘记人工关闭开关的情况,使得取暖器一直工作,从而导致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取暖器,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通过各传感器之间的检测配合以自动控制取暖器,从而能够在人员忘记关闭取暖器时自动关闭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取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送风道,各所述送风道的进风口端皆设置有抽气扇,所述壳体内还固定有匚型板,所述匚型板和所述壳体配合构成通风道,各所述送风道的出风口端与通风道的一端连通,通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室外,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两端分别与通风道和室内连通的送风支道,通风道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封闭所述送风支道或通风道出风端的控制机构,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分布有通风孔和照明灯,并且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发出信号以控制取暖器各部分的红外线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取暖器工作时,抽气扇将室内的空气抽入送风道内,然后通过送风道输入通风道内,此时通过控制机构进行控制的,当控制机构封闭通风道的出风端时,通风道内的空气通过送风支道输入室内进行送风,当控制机构封闭送风支道时,通风道内的空气直接从通风道的出风端排到室外,在壳体上安装盖板起到装饰的作用,而在盖板上设置照明灯可以进行照明,在盖板上设置通风孔以避免盖板挡住抽气扇抽取室内的空气,而在盖板上设置红外线传感器,当红外线传感器探测到室内一段时间内不存在人员后,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发送信号给取暖器以控制取暖器的各部分停止工作,从而使得取暖器能够自动关闭以避免取暖器忘关而浪费能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控制电机,以及于翻转时封闭所述送风支道或通风道出风端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控制电机联动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控制电机控制挡风板的翻转,当挡风板封闭通风道的出风端时,抽气扇抽入的空气通过送风支道而排入室内进行送风,当挡风板封闭送风支道时,抽气扇抽入的空气通过通风道排到室外以进行换气,从而通过控制机构可以控制取暖器的功能转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支道与室内连通的一端还设置有滤风板,且所述滤风板上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温度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送风支道与室内连通一端设置滤风板,并且在滤风板上设置电热丝,当控制机构封闭通风道的出风端时,送风支道可以向室内送风,此时打开滤风板上的电热丝使其工作,则电热丝能够对送风支道向送的风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取暖器具有向室内送热风的取暖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道内还设置有空气过滤器,所述抽气扇套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内,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烟雾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盖板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送风道内设置空气过滤器,并且将抽气扇设置在空气过滤器内,则抽气扇将室内的空气抽入送风道内时,空气过滤器能够对抽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使得取暖器排出的气流保持清洁,过滤网则能够对抽入送风道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取暖器内对取暖器造成影响,而在盖板上设置烟雾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烟雾浓度高于设定值时,烟雾传感器能够发送信号至抽气扇和控制机构,使控制机构将取暖器转换到换气功能,同时使抽气扇自动开始工作,则此时取暖器能够自动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清洁换气以降低室内烟雾浓度,同理,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的湿度高于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能够发送信号控制取暖器自动对室内空气进行清洁换气以降低室内的湿度,从而使得取暖器具有自动控制室内烟雾浓度和室内湿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螺纹孔,所述盖板上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壳体上设置连接杆,并在连接杆的端部设置螺纹孔,在盖板上设置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到连接杆上以将盖板安装固定到壳体上,由于在进行取暖器安装时,取暖器一般安装在房子的龙骨或是石膏板上,龙骨或石膏板夹在盖板和壳体之间,而不同建筑的龙骨高度和石膏板厚度不一,采用固定螺栓和连接杆的连接以连接盖板和壳体,则在对盖板进行安装固定时,固定螺栓可以根据安装时的龙骨高度或是石膏板厚度来进行调节旋进连接杆内的深度,从而使得盖板的安装高度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还卡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盖住所述固定螺栓背向所述连接杆一端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固定螺栓将盖板安装固定到壳体上,固定螺栓暴露在外会影响盖板的美观,所以设置了挡板以挡住固定螺栓,从而避免固定螺栓暴露在外而影响盖板整体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带,且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拆装盖板时,需要卸下固定螺栓,则挡板也需要拆卸,小块的挡板容易丢失,所以设置了连接带将挡板固定到连接杆上,使得挡板不易丢失,同时,连接带也可以限制挡板到连接杆的距离,使得固定螺栓旋进连接杆内的长度不够安全连接长度时挡板受到连接带的限位而无法完全盖住固定螺栓,从而便于判断盖板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固定到壳体上时是否安全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连接风管的转换管,所述转换管的一端对准通风道的出风端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取暖器一般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并且由于位置原因,取暖器需要连接风管通到室外,并且通风道的出风口往往难以与风管相匹配,所以在壳体上安装了转换管以方便安装风管,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拆下转换管直接排风,从而起到便于取暖器连接风管以进行排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换管内设置有网格板,所述转换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上设置有卡接棒,所述网格板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卡接棒套接于所述弹性件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换管内设置网格板,网格板可以起到阻挡作用,避免室外的杂物通过转换管再进入取暖器内以对取暖器造成影响,而在转换管内设置卡接座,在卡接座上设置卡接棒,在网格板上设置弹性件以套接卡接棒,通过此种方式对网格板进行固定,方便控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从卡接棒上取下,从而方便安装更换网格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换管背离所述壳体一端的外壁上还固定连接有直径大于其的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转换管上,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转换管上连接风管以进行排风时,风管大多采用铝箔管,传统的铝箔管连接方式为在铝箔管端部设置螺纹套环,然后将螺纹套环螺纹连接到转换管上以对铝箔管进行连接固定,从而拆装铝箔管时较为不便,而在转换管的外壁上设置套管,在套管内设置卡块,铝箔管在连接到转换管上时,铝箔管的一端能够套接在转换管端部上,并且铝箔管上的细环能够被卡块所卡住固定,细环容易受力变形进行拆装,从而起到方便拆装铝箔管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为在取暖器的盖板上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通过四个传感器的配合检测,然后发出信号控制取暖器,使得取暖器在无人情况下一段时间能够自动停止工作,使得取暖器能够根据室内空气情况自动进行送风、送热风或是换气;其二为通过在盖板上设置固定螺栓,在壳体上设置对应的连接杆,通过固定螺栓和连接杆的连接来安装固定盖板和壳体,使得盖板可以在取暖器架设固定在不同高度的龙骨或是不同厚度的石膏板上时调整高度以顺利的安装到取暖器的壳体上;其三为在取暖器的壳体上连接转换管,在转换管上设置套管套住转换管的端部,并且在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卡块,在将铝箔管安装到转换管上时铝箔管可以直接被卡块卡住以进行连接固定,使得转换管和铝箔管之间的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总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部分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附图标记:1、壳体;2、送风道;3、抽气扇;4、匚型板;5、送风支道;6、控制机构;7、盖板;8、通风孔;9、照明灯;10、红外线传感器;11、控制电机;12、挡风板;13、控制杆;14、滤风板;15、电热丝;16、温度传感器;17、空气过滤器;18、烟雾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过滤网;21、连接杆;22、固定螺栓;23、挡板;24、连接带;25、转换管;26、网格板;27、卡接座;28、卡接棒;29、弹性件;30、套管;3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4所示,一种智能取暖器,取暖器一般安装在室内,取暖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送风道2,在送风道2的进风口端设置有固定在壳体1内的抽气扇3,抽气扇3能够将室内的空气抽入送风道2内,在壳体1内还固定有空气过滤器17,抽气扇3位于的空气过滤器17内,抽气扇3抽入的空气在经过空气过滤器17时能够进行过滤净化。在壳体1内还固定有匚型板4,匚型板4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匚型板4和壳体1之间构成通风道,两个送风道2的出风端和通风道的一端密封连通,通风道的另一端和壳体1外连通。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1上还设置有送风支道5,送风支道5从匚型板4的开口端和通风道连通,在送风支道5背向通风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在壳体1上的滤风板14,在滤风板14上设置有电热丝15,并且在通风道内设置有控制机构6以控制关闭送风支道5或者通风道的出风端。

控制机构6包括固定在壳体1上的控制电机11,在通风道内设置有于翻转时封闭送风支道5或通风道出风端的挡风板12,在挡风板12上固定连接有控制杆13,控制杆13与控制电机11联动旋转。

取暖器在工作时,抽气扇3将室内的空气抽入送风道2内,然后送风道2将抽入的空气送入通风道内,在控制电机11控制挡风板12封闭通风道的出风端时,空气只能从送风支道5处重新进入室内以进行送风,此时打开滤风板14上的电热丝15可以对排出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向室内送热风;在控制电机11控制挡风板12封闭送风支道5时,抽入的空气通过通风道直接排出壳体1以进行换气。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1的外壁上还固定有用于连接风管的转换管25,转换管25的一端为方口,另一端为圆口,转换管25的方口一端固定在壳体1外壁上并对准通风道的出风口。并且在转换管25内还设置有网格板26,通过网格板26来阻挡一些室外的杂物进入设备内,而在转换管25内设置有卡接座27,在卡接座27上设置有卡接棒28,在网格板26上设置有弹性件29,网格板26抵接在卡接座27上,而弹性件29套接在卡接棒28上,弹性件29发生弹性形变时容易套在卡接棒28上并很容易从卡接棒28上取下,从而使得网格板26的拆装固定非常方便。

而在转换管25背向壳体1一端的外壁上还固定有套管30,套管30套接在转换管25上,并且在套管30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卡块31。根据实际情况,设备可以拆下转换管25直接进行排气,在一些不方便直接排气的场合,可以在转换管25上连接铝箔管进行排气,铝箔管的一端可以套接在转换管25上,并且铝箔管上的软箍容易被卡块31卡住,从而方便将铝箔管安装套接在转换管25上进行连接排气。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壳体1上还连接有盖板7以盖住送风道2的进风口和送风支道5的出风口进行装饰,在盖板7和壳体1之间设置有过滤网20进行过滤,并且在盖板7上分布有通风孔8以避免阻碍抽气扇3抽取室内的空气。在盖板7的中间部分设置有照明灯9以进行照明,在盖板7上还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9和烟雾传感器18。

通过红外线传感器10可以探测房间内是否有人,当红外线传感器10探测到房间里没人存在一段时间后,红外线传感器10会发送信号给取暖器以控制取暖器的各部分停止工作。

当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室内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温度传感器16能够发送信号给抽气扇3和电热丝15以控制两者开始工作,同时发送信号使得挡风板12(图4中可见)封闭通风道的出风端,此时取暖器能够自动向室内送热风。

当湿度传感器19检测到室内湿度超过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19能够发送信号给抽气扇3以控制其开始工作,同时控制挡风板12(图4中可见)封闭送风支道5,此时取暖器可以自动对室内进行换气以降低室内湿度。

当烟雾传感器18检测到室内烟雾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烟雾传感器18可以发送信号给抽气扇3以控制抽气扇3开始工作,同时控制挡风板12(图4中可见)封闭送风支道5,空气过滤器17(图4中可见)同时进行过滤,此时取暖器可以自动进行换气以降低室内的烟雾浓度。

在个别通风孔8内还设置有固定螺栓22,在壳体1上对应设置有连接杆21,在连接杆21背向壳体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螺纹孔,固定螺栓22螺纹连接在连接杆21上,在龙骨高度和石膏板厚度不固定时,固定螺栓22可以随之改变旋进连接杆21内的深度,使得盖板7抵紧在龙骨或是石膏板上,从而使得在不同龙骨高度和不同石膏板厚度时盖板7都能够顺利的安装到壳体1上。

虽然通过固定螺栓22对盖板7进行安装固定使得盖板7的高度可调,但是固定螺栓22暴露在外会影响盖板7整体的美观性,所以还在盖板7上卡接了小块的挡板23以挡住固定螺栓22。小块的挡板23在盖板7拆装时极易丢失,所以还在连接杆21的外壁上连接了连接带24,挡板23固定连接在连接带24上,通过连接带24固定挡板23,使得挡板23不易丢失。与此同时,在进行盖板7安装时,如果固定螺栓22连接到连接杆21上的连接深度过浅时,连接带24可以拉住挡板23而使得挡板23无法完全盖住固定螺栓22,从而通过挡板23是否能够完全盖住固定螺栓22可以判断固定螺栓22旋进连接杆21的连接深度是否够深,从而方便判断盖板7连接到壳体1上时的安装强度是否足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