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温太阳能导热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8855发布日期:2019-04-29 12:0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温太阳能导热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温太阳能导热管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中温太阳能导热管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相对于其它的太阳能利用技术而言,其不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维护,而且使用可靠性高,一次安装后,无需消耗任何外在动力,可以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提供大量热水,极大方便、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的太阳能集热器中多采用真空集热管结构,在真空集热管中通常设置有一个导热的大铝管,然后将工质流道的U形管内嵌在大铝管内壁。由于经常受到冷热冲击,会引起U形管的收缩、膨胀,导致U形管弯曲,U形管的弯曲产生的形变压力传导至大铝管内壁,大铝管最终将应力传导至真空管,令真空管炸裂。为了解决这种缺陷,本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目前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平衡U形管的应力,提高使用寿命的中温太阳能导热管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温太阳能导热管装置包括:导热管、用于工质流道的内管、限位卡扣,所述的内管上弯折形成有U形弯折部,该U形弯折部插入所述的导热管内,并且构成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之间通过限位卡扣固定连接,通过限位卡扣的支撑令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分别贴合于导热管的内壁。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限位卡扣包括:上卡位、下卡位以及位于上、下卡位、之间的支撑板,该限位卡扣位于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之间,其中上卡位抵靠在管道的内侧、并对管道形成支撑;下卡位抵靠在另一管道的内壁,并对该管道形成支撑。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卡位和下卡位呈与管道、配合的弧形。

所述的内管上弯折形成有多数个U形弯折部,每个U形弯折部上均插入导热管中,并且两个U形弯折部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太阳能中温真空集热管内,真空集热管收集的太阳热能首先传递给导热管,进而再传递给内管的U形弯折部,并加热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内的工质,通过工质循环将太阳能热量导出至需用位置。即使因工质流动过程中的冷热冲击,导致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局部热胀冷缩,但因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通过限位卡扣内嵌在导热管的内部。当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产生膨胀收缩时,它可以在导热管内部产生滑动位移,却不会引起导热管弯曲变形,也就避免了真空管因冷热冲击的“炸管”现象。大大增强集热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相对现有产品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内管的U形弯折部内嵌在导热管内壁,同时U形弯折部与导热管之间并不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而是通过限位卡扣令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紧贴导热管的内壁,这样令U形弯折部即便产生热胀冷缩的变形,也不会将此应力传导至导热管,从而避免的导热管的弯曲变形,确保集热器中真空管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温太阳能导热管装置,其包括:导热管1、用于工质流道的内管2、限位卡扣3。

所述的导热管1采用口径较大的铝管,其用于接收真空管传递的热量。

所述的内管2采用口径较小的铜管、铝管、或者不锈钢管。根据需要,在内管2上弯折形成有多个U形弯折部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四个U形弯折部20,这四个U形弯折部20将插入对应的四根导热管1中,两个U形弯折部20之间通过连接管23连接。导热用工质由内管2的进口进入后,首先进入第一个U形弯折部20,然后再通过连接管23进入下一个U形弯折部20,直至工质由内管2的出口流出。

所述的U形弯折部20插入所述的导热管1内,并且构成U形弯折部20的两管道21、22之间通过限位卡扣3固定连接,通过限位卡扣3的支撑令U形弯折部20的两管道21、22分别贴合于导热管1的内壁。为了更好的稳定U形弯折部20,在导热管1的内壁对应两管道21、22贴合位置分别成型有弧形凹陷部11、12。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限位卡扣3包括:上卡位31、下卡位32以及位于上、下卡位31、32之间的支撑板33,该限位卡扣3位于U形弯折部20的两管道21、22之间,其中上卡位31抵靠在管道21的内侧、并对管道21形成支撑;下卡位32抵靠在另一管道22的内壁,并对该管道22形成支撑。由于管道21、22采用圆形管道,所以,为了更好的定位,所述的上卡位31和下卡位32呈与管道21、22配合的弧形。当然,也可将两管道21、22直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上卡位31和下卡位32焊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太阳能中温真空集热管内,真空集热管收集的太阳热能首先传递给导热管,进而再传递给内管的U形弯折部,并加热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内的工质,通过工质循环将太阳能热量导出至需用位置。即使因工质流动过程中的冷热冲击,导致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局部热胀冷缩,但因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通过限位卡扣内嵌在导热管的内部。当U形弯折部的两管道产生膨胀收缩时(轴向拉长或缩短),它可以在导热管内部产生滑动位移,却不会引起导热管弯曲变形,也就避免了真空管因冷热冲击的“炸管”现象。大大增强集热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