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井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521发布日期:2018-12-07 22:5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热井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道系统。



背景技术: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核聚变产生的一种能量资源,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供热制冷方面应用广泛,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传统地热开发方式中,在地热井筒内下入钢质套管,进行地热资源开采,当地热水从深层高温热储地层到地面这一输送过程中,产生热量散失,不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热量,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将地热水从深层高温热储地层抽到地面还会造成地下水系的破坏,甚至造成地下水系环境结构的破坏,导致不可逆、不可修复的生态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将地热水从深层高温热储地层抽到地面的方式会造成地下水系的破坏问题。

一种供热井道系统,包括回水管(4)、非金属的缓冲管(1)、金属的换热管(2)和非金属的输送内管(3);

缓冲管(1)与换热管(2)的连接构成外管,缓冲管(1)的轴向上的一端设有封闭挡板,换热管(2)的轴向上一端设有封闭挡板;即外管的轴向两端设有封闭挡板;

输送内管(3)沿着外管的轴向设置在外管内部;输送内管(3)的一端设有过滤管网 (6),且过滤管网(6)接触换热管(2)轴向一端的封闭挡板;输送内管(3)的另一端穿过缓冲管(1)轴向一端的封闭挡板;

回水管(4)的一端接通缓冲管(1)管壁。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1)的外壁上设有保温层(7)。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1)与换热管(2)连接处通过转换接箍(5)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管网(6)在轴向上的长度为3米。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1)为无规共聚聚丙烯管。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1)的外径为16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2)为钢管。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2)的外径为16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内管(3)为无规共聚聚丙烯管。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内管(3) 的外径为63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内管设置在外管内部且有一定长度,所以在输送内管和换热管之间形成了具有一定长度的换热流经长度,可以充分进行换热,而且输送内管在换热管内部不仅节约了空间,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工程量得到有效降低,安装施工工程量大约节省5%;而且有效避免了输送内管的腐蚀,减少了成本损耗,输送内管的更换周期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长。

更重要的是本新型是循环水实现合理利用环境的热资源,做到了地下水零采出,避免了传统的将地热水从深层高温热储地层抽到地面的做法造成的地下水系的破坏的问题,避免了地下水系环境结构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供热井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

一种供热井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水管4、非金属的缓冲管1、金属的换热管 2和非金属的输送内管3;

缓冲管1与换热管2的连接构成外管,缓冲管1的轴向上的一端设有封闭挡板,换热管2的轴向上一端设有封闭挡板;即外管的轴向两端设有封闭挡板;

输送内管3沿着外管的轴向设置在外管内部;输送内管3的一端设有过滤管网6,且过滤管网6接触换热管2轴向一端的封闭挡板;输送内管3的另一端穿过缓冲管1轴向一端的封闭挡板,为地面供水;

回水管4的一端接通缓冲管1管壁。

输送内管将经过换热的水送往地面,输送的水经过使用之后通过回水管返回到非金属的缓冲管内部,避免直接冲击换热管,然后通过金属的换热管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水需要从输送内管一端的过滤管网进入输送内管内,由于输送内管设置在外管内部且有一定长度,所以在输送内管和换热管之间形成了具有一定长度的换热流经长度,可以充分进行换热,而且输送内管在换热管内部不仅节约了空间,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工程量得到有效降低,安装施工工程量大约节省5%;而且有效避免了输送内管的腐蚀,减少了成本损耗,输送内管的更换周期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长。

更重要的是本新型是循环水实现合理利用环境的热资源,做到了地下水零采出,避免了传统的将地热水从深层高温热储地层抽到地面的做法造成的地下水系的破坏的问题,避免了地下水系环境结构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所述缓冲管1的外壁上设有保温层7。

保温层能够有效的降低热量散失,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热量,节约资源。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

本实施方式所述缓冲管1与换热管2连接处通过转换接箍5连接固定。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

本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管网6在轴向上的长度为3米。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

本实施方式所述缓冲管1为无规共聚聚丙烯管,即PPR(polypropylene random)管,又称三型聚丙烯管。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

本实施方式所述缓冲管1的外径为160毫米,长度为70米。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

本实施方式所述换热管2为钢管。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

本实施方式所述换热管2的外径为160毫米,长度为550米。

一般在地下超过70以的地热就能够采集使用,地下600米左右的地热完全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加之工程施工方面的因素,一般只要将缓冲管设置为70米、换热管的长度为 550米就足够采集地热资源了。而且换热管的长度为550米就能够保证外径为160毫米的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

本实施方式所述输送内管3为无规共聚聚丙烯管。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

本实施方式所述输送内管3的外径为63毫米。

结合外径为63毫米的输送内管和外径为160毫米的换热管配合能够保证换单位热水量的换热效果,而且一般能够满足地面的热量需要。

其他结构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