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388发布日期:2019-02-10 22:3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属于窑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现代社会不但对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材料具有其他特殊功能,如防火、防水、隔热、隔音等。并且国家要求盖房子不提倡使用红砖,因此衍生出一种发泡陶瓷建筑材料,发泡陶瓷是以陶土尾矿,陶瓷碎片等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发泡技术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建筑陶瓷材料。产品适用于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隔离带,建筑自保温冷热桥处理等。所以开发这样一种既具墙砖装饰特点又具有保温等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并且这种发泡陶瓷产品具有节能、利废、环保等特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因此,高温发泡陶瓷作为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由于发泡陶瓷产品的烧制工序是生产中的瓶颈工序,而且常规材质的窑具容易断裂,目前的技术无法突破这个难题,因此制约了发泡陶瓷产品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它起到隔热密封的作用,保护发泡陶瓷制品远离明火、从而保证发泡陶瓷制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它包括:

底承载板组;

围板组,所述围板组限位式安装在底承载板组的外周部上,所述围板组和所述底承载板组围成一上开口的承载腔室。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围板组的具体结构,所述围板组包括左围板、右围板、前围板和后围板,所述左围板的前部与所述前围板的左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前围板的右部与所述右围板的前部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右围板的后部与所述后围板的右部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后围板的左部与所述左围板的后部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或第三连接结构包括插入块和插入槽,所述插入块插入插入槽中。

进一步为了提高其装配稳定性,使其能够很少发生倒窑事故,保证生产的平稳进行,所述左围板的前部与所述前围板的左部之间、所述前围板的右部与所述右围板的前部之间、所述右围板的后部与所述后围板的右部之间、所述后围板的左部与所述左围板的后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卡接在两者之间的卡接件。

进一步,所述左围板包括左前围板和左后围板,所述左前围板的后部和所述左后围板的前部之间通过一第一卡件连接,所述右围板包括右前围板和右后围板,所述右前围板的后部和所述右后围板的前部之间通过一第二卡件连接。

进一步为了能够很好地在底承载板组上定位围板组,所述底承载板组设置有销钉,所述围板组与销钉相抵,以便限制围板组在底承载板组上的移动。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底承载板组的具体结构,它在减轻其重量的同时增加了其强度,使其承载力大,装载容量大,底承载板组包括:

棚板组,所述棚板组包括多个棚板,多个棚板沿前后方向并列状拼接在一起;

横梁组,所述横梁组包括左横梁和右横梁,所述棚板组的左端部与所述左横梁通过第一凹凸连接结构卡接,所述棚板组的右端部与所述右横梁通过第二凹凸连接结构卡接,并且至少最外道的棚板的左端部与左横梁固定连接,至少最外道的棚板的右端部与右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了缩短烧成的时间,从而达到节约15-30%的天然气用量的节能效果,为陶瓷企业界节省30倍的耐火材料,能够有效的降低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节能环保,减少国家矿产资源的流失,所述棚板组和/或横梁组和/或围板组由反应烧结碳化硅材质制成。

进一步,最外道的棚板的左端部与左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左销钉,最外道的棚板的右端部与右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右销钉,相应的左销钉依次穿插棚板的左端部与左横梁,相应的右销钉依次穿插棚板的右端部与右横梁。

进一步,所述棚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设置有多个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槽孔,同一个板体上的多个槽孔沿着前后方向并列状设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载容量是常规品的1.4倍,因此也节省了装载的劳动工时。

2、围板组起到隔热密封的作用,保护发泡陶瓷制品远离明火、从而保证发泡陶瓷制品质量。

3、使用寿命长,减少了窑具更换次数。

4、节能降耗。

5、提高产品烧成合格率。

6、降低工时及劳动强度。

7、更轻、更平整、不落渣、不变形、不膨胀。

8、承载力更强。

9、围板内陶瓷材料在高温下发泡,膨胀后的体积是原来的2倍,因为有了围板,膨胀时只会向上膨胀,而不会向四周膨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的前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棚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围板和右围板的部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围板和右围板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横梁和右横梁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接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9所示,一种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它包括:

底承载板组;

围板组,所述围板组限位式安装在底承载板组的外周部上,所述围板组和所述底承载板组围成一上开口的承载腔室。

如图1所示,所述围板组包括左围板1、右围板2、前围板3和后围板4,所述左围板1的前部与所述前围板3的左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前围板3的右部与所述右围板2的前部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右围板2的后部与所述后围板4的右部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后围板4的左部与所述左围板1的后部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或第三连接结构包括插入块 10和插入槽20,所述插入块10插入插入槽20中。

如图1所示,所述左围板1的前部与所述前围板3的左部之间、所述前围板3的右部与所述右围板2的前部之间、所述右围板2的后部与所述后围板4的右部之间、所述后围板4的左部与所述左围板1的后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卡接在两者之间的卡接件5。

如图1所示,所述左围板1包括左前围板和左后围板,所述左前围板的后部和所述左后围板的前部之间通过一第一卡件6连接,所述右围板2包括右前围板和右后围板,所述右前围板的后部和所述右后围板的前部之间通过一第二卡件7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底承载板组设置有销钉8,所述围板组与销钉8相抵,以便限制围板组在底承载板组上的移动。

如图1所示,底承载板组包括:

棚板组,所述棚板组包括多个棚板91,多个棚板91沿前后方向并列状拼接在一起;

横梁组,所述横梁组包括左横梁92和右横梁93,所述棚板组的左端部与所述左横梁 92通过第一凹凸连接结构卡接,所述棚板组的右端部与所述右横梁93通过第二凹凸连接结构卡接,并且至少最外道的棚板91的左端部与左横梁92固定连接,至少最外道的棚板91的右端部与右横梁93固定连接。

所述棚板组包括20~30个棚板91,但是不限于此。

所述棚板组和横梁组和围板组由反应烧结碳化硅材质制成。

如图1所示,最外道的棚板91的左端部与左横梁9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左销钉94,最外道的棚板91的右端部与右横梁9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右销钉95,相应的左销钉 94依次穿插棚板91的左端部与左横梁92,相应的右销钉95依次穿插棚板91的右端部与右横梁93。具体地,最外道的棚板91的左端部与左横梁92之间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的三个左销钉94,最外道的棚板91的右端部与右横梁93之间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的三个右销钉95。

如图4所示,所述棚板91包括板体,所述板体设置有多个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槽孔 911,同一个板体上的多个槽孔911沿着前后方向并列状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左横梁92和所述右横梁93的上侧面高于所述棚板组的上侧面,左围板1与左横梁92相抵,右围板2与右横梁93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为棚板拼接的方式,是理想的高温承载窑具,不仅解决了发泡陶瓷产品的烧成达标问题,而且还节约了15-30%的天然气用量,因这种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较常规窑具减轻了40-60%的重量,并且因为反应烧结碳化硅窑具易导热,故缩短了烧成的时间,从而达到节约15-30%的天然气用量的节能效果。通过财务初步不完全统计核算,这种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每条生产线每年可以节省近300万元的辊道窑天然气费用;本实用新型的窑具装置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是一个前景非常好的项目,这种应用于发泡陶瓷的窑具装置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产品,随着对该产品需求的增加,将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异性能和市场价值。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