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的控制箱壳体、取暖器的控制箱以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2964发布日期:2019-01-04 22:5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暖器的控制箱壳体、取暖器的控制箱以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的控制箱壳体、取暖器的控制箱以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取暖器产品,电源线的收线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其控制箱内设置收纳电源线的收线盒,该收线方式受限于收线盒的体积,需要先将电源线盘整齐才能放进去,经常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收纳成功,操作复杂;第二种是在取暖器的控制箱外设置绕线板,绕线板结构简单,但收线时,需要用户将电源线在绕线板上来来回回多次盘绕,操作烦杂,多数用户嫌麻烦,根本就不用绕线板,用户的体验感较差,且盘绕电源线后也影响取暖器的美观;第三种是没有专门的收线结构,直接将电源线搭在散热组件上,使得取暖器显得杂乱无章,且没有对电源线进行固定,很容易掉在地上被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线方式简单、可靠、迅速的取暖器的控制箱壳体、取暖器的控制箱以及取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取暖器的控制箱壳体,所述控制箱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控制箱壳体上设置有供电源线从外部穿进所述容纳腔的容设孔,所述控制箱壳体沿高度方向的周向表面至少部分地形成有用于卡合位于容纳腔外部的所述电源线的收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壳体沿高度方向的周向表面连续地形成所述收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孔位于所述收线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线槽靠近所述控制箱壳体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与所述壳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设置于所述收线槽的入口处,所述止挡结构形成为:所述止挡结构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电源线能够卡入所述收线槽以及能够从所述收线槽中取出;当所述电源线位于所述收线槽中时,所述止挡结构能够防止所述电源线自动脱离所述收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收线槽为所述壳体本体的部分表面凹向所述容纳腔而形成的凹槽,所述止挡结构为一体成型于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多个第一卡合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卡合凸起沿所述收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壳体包括环绕在所述壳体本体外侧的环绕部,所述环绕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环绕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环绕部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收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环绕部与所述壳体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环绕部的后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前侧,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交界处形成台阶面,所述环绕部环绕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所述环绕部、所述台阶面以及所述第二本体共同围设成所述收线槽;所述止挡结构为第二卡合凸起,第二卡合凸从所述环绕部的自由端的端部向后凸出,多个所述第二卡合凸起沿所述环绕部的环绕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环绕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结构为第三卡合凸起,所述第三卡合凸起从所述环绕部的内表面向内凸出,多个所述第三卡合凸起沿所述环绕部的环绕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取暖器的控制箱,包括电源线组件,所述电源线组件包括电源线、插头以及上述任一种的取暖器的控制箱壳体,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从控制箱的外部穿设至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控制箱壳体外的所述电源线至少部分地卡合在所述收线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线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电源线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散热组件以及上述任一种的取暖器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壳体的后侧与所述散热组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箱壳体不单独设置现有技术中的收线盒或者绕线板,而是直接将收线的结构集成在控制箱壳体上,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由于收线槽对电源线起到了卡合作用,对电源线的位置进行了沿控制箱壳体前后方向的限制,当需要收线时,只需要将电源线在控制箱壳体大约一圈,将电源线卡入收线槽即可,收线方式简单、可靠、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箱壳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的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箱壳体;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取暖器的控制箱的左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取暖器的控制箱的正视图;以及

图6为沿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箱 3、散热组件 10、控制箱壳体 10a、容纳腔10a

11、收线槽 12、壳体本体 121、第一本体 122、第二本体

13、环绕部 21、电源线 22、插头 12a、台阶面

14a、第一卡合凸起 14b、第二卡合凸起

11a、入口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方位词“内”、“外”、“上”、“下”、“底”、“顶”是针对取暖器正常工作时的本身结构而言。“高度方向的周向表面”指的是控制箱壳体竖直或基本竖直的平面内的轮廓边缘处的表面;控制箱壳体的“前”、“后”方向与环绕部的“前”、“后”方向一致,靠近散热组件的方向为“后”,背离散热组件的方向为“前”。以附图1为例,图1的左方为“后”、右方为“前”,上方为“上”、下方为“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器,请参阅图1,该取暖器包括散热组件3以及控制箱1,散热组件3与控制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4,控制箱1包括电源线组件以及控制箱壳体10,电源线组件包括电源线21以及插头22,插头22一体成型于电源线21的自由端,电源线21的另一端从控制箱壳体10外侧穿进控制箱壳体10的内部,并固定连接在控制箱壳体10的内部。具体地,控制箱壳体10的内部具有中空的容纳腔10a(参照图6),控制箱1的电气元器件位于该容纳腔10a内,且控制箱壳体10上设置有供电源线21从外部穿进容纳腔10a的容设孔(图未示),即电源线21从控制箱1外侧经容设孔穿进控制箱壳体10的容纳腔10a。容设孔的位置不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设置在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位置。

为了便于对位于控制箱壳体10的外部的电源线21进行有效的收线,控制箱壳体10沿高度方向的周向表面至少部分地形成有用于卡合电源线21的收线槽11。由于收线槽11对电源线21起到了卡合作用,对电源线21的位置进行了沿控制箱壳体10前后方向的限制,当需要收线时,只需要将电源线21在控制箱壳体10大约一圈,将电源线21卡入收线槽11即可,收线方式简单、可靠、迅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箱壳体10不单独设置现有技术中的收线盒或者绕线板,而是直接将收线的结构集成在控制箱壳体10上,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

收线槽11可以只设置在控制箱壳体10沿高度方向的部分周向表面,例如,在控制箱壳体10的顶部、左右两侧面、以及底部中的任意一个部位或者多个部位设置。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收线槽11连续地形成于控制箱壳体10沿高度方向的周向表面,如此,可将控制箱壳体10外的电源线21基本都卡合在收线槽11中,对电源线21起到极好的收线效果。进一步,容纳孔位于收线槽11内,也就是说,盘绕电源线21时,从电源线21位于容纳孔处的根部开始,均有收线槽11对电源线21进行导向和定位,进一步提升对电源线21的收线效果。

为了便于增强收线槽11对电源线21的卡合作用,收线槽11的深度大于电源线21的直径,即电源线21可以完全卡入收线槽11内,不会凸出于控制箱壳体10的表面。

由于控制箱壳体10一般采用金属材质,控制箱壳体10的内侧与散热组件3连接,散热组件3的热量会传递至控制箱壳体10上,导致控制箱壳体10发热发烫,越靠近散热组件3的部位,温度越高,因此,为了降低散热组件3对盘绕在控制箱壳体10上的电源线21的影响,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收线槽11均靠近控制箱壳体10的前侧。收线槽11的位置在满足控制箱壳体10的结构强度以及成型加工便于实现的条件下,越靠近控制箱壳体10的前侧越好。

控制箱壳体10包括壳体本体12以及与壳体本体12固定连接的止挡结构,例如,壳体本体12与止挡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壳体本体12的内部形成上述的容纳腔10a。进一步,止挡结构设置于收线槽11的入口处11a,止挡结构形成为:止挡结构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电源线21能够卡入收线槽11以及能够从收线槽11中取出;当电源线21位于收线槽11中时,止挡结构能够防止电源线21自动脱离收线槽11。

收线槽11可以是直线形成在壳体本体12上,也可以是壳体本体12与其他结构共同围设成收线槽11。例如,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箱壳体,收线槽11为壳体本体12的部分表面凹向容纳腔(10a)而形成的凹槽。止挡结构为一体成型于凹槽的侧壁的多个第一卡合凸起14a,多个第一卡合凸起14a沿收线槽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第一卡合凸起14a的端部至相对的另一侧壁之间的间距略小于电源线21的直径,即收线槽11入口处11a的有效尺寸略小于电源线21的直径,当电源线21卡入收线槽11时,第一卡合凸起14a略微发生弹性变形直至电源线21完全卡入收线槽11内,利用该第一卡合凸起14a将电源线21锁在收线槽11内,在用户未对电源线21施加向外的拉力时,由于第一卡合凸起14a的止挡作用,电源线21不会自动脱离收线槽11,而当用户需要将电源线21取出来时,只需要稍微用力往外拉动,即可将电源线21从收线槽11中取出。

请参阅图2,图4以及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箱壳体,收线槽11为壳体本体12与其他结构共同围设而成。具体地,请参阅图4和图6,控制箱壳体10还包括环绕在壳体本体12外侧的环绕部13,环绕部13的环绕方向与收线槽11的延伸方向一致;环绕部13的一端与壳体本体12固定连接,具体地,为一体成型结构。环绕部1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本实施例中,环绕部13的后端为自由端。当电源线21位于收线槽11内时,由于环绕部13的遮挡,使得外观上基本看不见电源线21的盘绕,大大提高了取暖器的美观程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壳体本体1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本体121和第二本体122,第二本体122位于第一本体121的前侧,第一本体121的外径大于第二本体122的外径。在第一本体121和第二本体122的交界处形成台阶面12a,环绕部13环绕在第二本体122的外侧,环绕部13后侧的自由端面向该台阶面12a,且两者之间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环绕部13的内壁、台阶面12a以及第二本体122的外表面共同围设成收线槽11,环绕部13的自由端的端面与台阶面12a之间的间隔为收线槽11的入口。当电源线21卡入收线槽11时,先使得电源线21完全卡入环绕部13的自由端和台阶面12a之间的间隔内,再将电源线21推动至环绕部13的内部。为了兼顾取暖器的美观,环绕部13的外径与第一本体121的外径基本相同,如此,使得在控制箱壳体10的整体外表中没有额外的凸出结构,没有尖角,减小用户磕碰受伤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本体121的外径大于第二本体122的外径”指的是第一本体121与第二本体122的对应位置进行尺寸比较,例如,第一本体121的宽度大于第二本体122的宽度,第一本体121的高度大于第二本体122的高度,第一本体121的长度大于第二本体122的长度。

第二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止挡部为多个从环绕部13的自由端的端部向后凸出的多个第二卡合凸起14b,多个第二卡合凸起14b沿环绕部13的环绕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在环绕部13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二卡合凸起14b。第二卡合凸起14b的后端表面与台阶面12a之间的间距略小于电源线21的直径,使得电源线21卡入收线槽11时,先使得第二卡合凸起14b略微发生弹性变形,直至电源线21完全卡入环绕部13的自由端和台阶面12a之间的间隔内,再将电源线21推动至收线槽11内,利用该第二卡合凸起14b防止电源线21脱离出来,如此可以大大地提高收线效果。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壳体本体12上不设置上述的台阶面12a,即,环绕部13的内表面与壳体本体1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收线槽11,止挡部为多个从环绕部13的内表面向内凸伸的第三卡合凸起(图未示),多个第三卡合凸起沿环绕部13的环绕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卡合凸起的内侧表面与壳体本体12之间的间距略小于电源线21的直径,也就是收线槽11入口处11a的有效尺寸略小于电源线21的直径,使得电源线21卡入收线槽11时第三卡合凸起略微发生弹性变形直至电源线21完全卡入收线槽11内,利用该第三卡合凸起将电源线21锁在收线槽11内,如此可以大大地提高收线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