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4325发布日期:2019-02-12 21:5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天花机等嵌入式空调设备的换热器,都是直接安装在底部泡沫板和接水盘围成的风道之间,这样换热器的两端与底部泡沫板和接水盘直接接触,而底部泡沫板和接水盘的温度较低,因此使得换热器在换热器的上下两端极易产生凝露现象。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缓解换热器的冷凝现象的空调设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由底盘、围板组件和面板组件围成,面板组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保温板,安装在底盘上;接水盘,安装在保温板远离底盘的一方,与保温板组成一与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通的风道;换热器,安装在风道内;保温垫,设置在换热器与保温板之间,和/或设置在换热器与接水盘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优选为嵌入式空调设备,而该空调设备包括壳体、保温板、接水盘、换热器和保温垫,其中,底盘、围板组件和面板组件可组成一个封闭的壳体,以实现对空调设备的零部件的安装以及实现产品的隔热,而在面板组件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使得天花机等嵌入式空调设备在安装后能正常进风和出风。而保温板安装在底盘上能够增加底盘的保温性能,能够防止热量和冷量从底盘处泄漏。接水盘一方面能够用于收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另一方面能够与保温板围成一封闭的空间,以组成风道。换热器可在风轮的作用下能够与室内进入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换热,以提高换热效果。而通过在换热器和保温板间安装保温垫,可增大换热器靠近保温板的一端的保温性能,提高换热器靠近保温板的一端的温度,从而可防止换热器靠近保温板的一端产生凝露的现象。而通过在换热器和接水盘之间安装保温垫,可增大换热器靠近接水盘的一端的保温性能,提高换热器靠近接水盘的一端的温度,从而可防止换热器靠近接水盘的一端产生凝露的现象。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保温垫在底盘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换热器在底盘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的外侧。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保温垫在底盘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换热器在底盘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的外侧,即是说保温垫的外边缘都伸出了换热器的外边缘,也即是说保温垫的面积要比换热器的面积大,这样一方面使得保温垫能够完全覆盖住换热器,因而可确保保温效果,另一方面该种设置还可将多出换热器的外边缘的保温垫覆盖在换热器的外表面上,这样可防止接水盘或保温板在运输过程中被换热器的锋利翅片割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保温垫设置在换热器上,或保温垫设置在保温板或接水盘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保温垫即可直接设置在换热器上,也可设置在保温板或接水盘靠近换热器的一面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保温垫的设置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保温垫为海绵垫或绒布垫。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保温垫优选为海绵垫或绒布垫,因为海绵垫或绒布垫比较常见且价格便宜,因而成本较低,同时,海绵垫或绒布垫的保温效果也较好,因而能够确保对换热器的保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盘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凸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凸筋,可有效增加底盘的结构强度,使底盘增加一定的抗摔、防破坏能力,增强底盘以及空调的使用寿命,这样在将驱动风轮的电机安装在底盘上时,便可降低地底盘的振动,以减少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机,安装在底盘上,与风轮驱动连接;导风圈,安装在接水盘远离保温板的一面上,导风圈上设置有多个预留卡扣,一防护网能够通过多个预留卡扣拆卸地安装在导风圈上;电控盒,安装在导风圈远离接水盘的一侧。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机与风轮驱动连接,以驱动风轮转动,从而使风从进风口中进入,并从出风口中排出。而导风圈具有引导风向的作用,导风圈的中间设置有导风孔,导风孔一般为圆形,直径大小与空调设备的风道的大小适配,用以将从风道吹出的风导出至出风口。而通过在导风圈的导风孔的周围设置预留卡扣,能够将一防护网卡扣安装到导风孔处,这样用户在实际使用产品时,便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使用防护网,而在用户想要使用防护网时,便可将防护网直接通过预留卡扣安装在导风圈上即可,从而可简单方便地实现防护网的安装。该种设置,导风圈上设置有预留卡扣,而防护网作为可选零件,这样在购买产品时,便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够买防护网,从而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比如,用户需要使用防护网,则购买一防护网直接将其通过预留卡扣安装上即可,而若用户不需要使用防护网,不购买即可,这样便可降低用户购买成本。而电控盒安装在导风圈远离接水盘的一侧,用于为产品供电,以及控制产品的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接水盘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对应电控盒设置;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一侧连接,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接水盘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高度差,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靠近电控盒的一侧;其中,导风圈的正面和背面均为与接水盘的形状相适配的阶梯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接水盘包括第二部分和对应安装电控盒的第一部分,而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接水盘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高度差,即是说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呈阶梯设置,也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计的不一样高,而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用于放置电控盒的一侧,即是说第二部分相对第一部分凸出设置,而将原本呈平面设计的接水盘分成阶梯式设计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将导风圈的结构对应设计,即将接水盘和导风圈修改成了高度不一样的设计,且较低的部位为第一部分,较高的部位为第二部分,这样便可将电控盒通过导风圈安装在较低的第一部分上,而没有放置电控盒的另一侧高于第一部分,这样在将接水盘安装到空调设备上时,第二部分便可向远离风道的一方凸出第一部分设置,这样能够将接水盘的第二部分与电控盒对应的厚度空间设置在风道的一侧,从而能够在不改变接水盘和电控盒的体积的情况下,加大第二部分与空调的风道之间的空间,增大风道的容量,以增大换热效率。该种结构将接水盘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置成不同高度,即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成阶梯设置,能够将平面接水盘中闲置的空间设置在接水盘的背面,以充分利用该闲置的空间来增大风道,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既能够合理利用空间,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又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以确保空调设备的制热或制冷效果。而导风圈的正面和背面均为与接水盘的形状相适配的阶梯面,也即是说导风圈也对应接水盘分成了呈阶梯设置的高度不同的两部分,这样使得导风圈的结构能够与接水盘的结构相适配,从而能够使接水盘和导风圈安装到一起后,依旧能够形成一凹陷一凸出的平台,从而便可将电控盒安装在凹陷的平台内,以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接水盘靠近换热器的一面上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的底壁从靠近电控盒的一侧至远离电控盒的一侧倾斜设置,且接水槽的最低位置位于接水槽远离电控盒的一侧,接水盘在接水槽的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溢水孔,溢水孔位于接水槽的槽口所在面上,或溢水孔设置在接水槽的侧壁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接水槽可用来收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将接水盘倾斜设置使得接水盘内的水能够优选聚集到接水盘的一端,这样一方面可确定出一个最高水位,以利于产品后续的控制,另一方面能够在接水槽内的水较少时,使水聚到一起。而通过将接水槽的最低位置设置在远离电控盒的一侧,并在最低位置处设置溢水孔,使得接水槽内的水在满了以后能够从最低位置处的溢水孔溢出,这样溢出的水便不会滴落到电控盒上,从而可确保电控盒的安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保温板与接水盘接触一面的内侧与外侧呈第一阶梯设置,接水盘与保温板接触一面的内侧与外侧呈第二阶梯设置,接水盘通过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配合安装在保温板上;和/或接水盘靠近换热器的一面上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换热器的安装凸台。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保温板与接水盘接触一面的内侧与外侧设置成第一阶梯,同时将接水盘与保温板接触一面的内侧与外侧设置成第二阶梯,这样使得保温板和接水盘之间能够成阶梯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安装接水盘和保温板之前,可通过两个阶梯之间的相互限位实现对接水盘和保温板的初步定位,这样更利于后续对接水盘和保温板进行最终固定。而在接水盘和保温板安装好之后也可通过两个阶梯之间配合进行限位,从而可防止接水盘和保温板相互出现窜动的情况发生。此外,阶梯连接还能够使接水盘和保温板接触的更加紧密,因而还可确保接水盘和保温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从而即可防止漏风,又可防止凝露。

其中,通过在接水槽的底壁上设置安装凸台,可将换热器直接安装在接水槽内的安装凸台上,这样便使得换热器安装在接水盘上时,不会插入到接水槽的底壁,这样接水槽内的水在没有高出安装凸台时,换热器便不会浸泡在水中,这样一方面可防止换热器长期浸泡在水中,从而可有效改善换热器位于接水盘的一侧的凝露现象,以减少凝露的产生,另一方面使得换热器上的热量和冷量无法传递到冷凝水,因而可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产品的能源利用率。再者该种设置使得换热器不用过深地插入到接水槽中,从而使得风道内的风能够更容易地吹到换热器插入到接水槽内的一端的端部,进而能够与换热器插入到接水槽内的一端的端部进行更充分地换热,因而便可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进一步减少凝露的产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围板组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接水盘连通的试水孔,试水孔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试水孔的密封开关;和/或围板组件上设置有能够与风道的进风侧连通的新风孔;和/或围板组件上设置有能够与风道的出风侧连通的分流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能够与接水盘连通的试水孔,这样便可在空调设备出厂前或者对空调设备进行检修时,通过试水孔将外部的水灌入到接水盘上,这样便可在组装好产品后、产品出厂前提前检测接水盘是否漏水,这样便可确保出厂的空调设备的接水盘都不会漏水,进而可防止将本来就漏水的空调设备售出的情况发生,密封开关为一密封塞,可直接通过密封塞的插拔来实现试水孔的打开和关闭,该种结构使得密封开关的结构比较简单,因而可降低产品成本。

其中,壳体对应新风通道的位置处能够开设一个与新风通道连通的新风孔,也即在壳体上预留了开设新风孔的区域,这样在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若用户需要输送新风,则可在指定位置处开设出新风孔,然后即可通过配套的或其它的送风装置向新风孔内送风,从而便可通过空调设备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反之,若用户不需要输送新风,则也可在指定位置不开设新风孔,这样便可使产品像传统的空调设备一样进行制冷或制热工作。该种空调设备,通过在产品内设置新风通道和预留出新风孔的开设位置,这样使得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启用新风通道,而这种结构在实现新风输送时,只需要开设一个新风孔,并通过外设的送风装置即可进行新风输送,这里的送风装置和空调设备为独立的零件,因此,基本不需要对空调设备的结构进行改动,因而可保留现有的空调结构,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该种结构在不需要实现新风输送时,也不会在壳体上形成额外的孔类结构,因而便可确保壳体的完整封闭。

其中,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一与风道连通的至少一个分流孔,从而能够将风道内的风进行分流,以便风道内的风除了正常从出风口排出,以进行当前房间的制冷或制热外,还能够将部分风通过分流孔引出,这样在分流孔处设置一分流装置之后,便能够将空调设备产生的风分一部分到其它房间,以对其它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这样便能够通过同一空调设备对多个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从而即可实现一机多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面板组件包括:面板,进风口设置在面板的中部,面板上、进风口的周围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面板上、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件;至少一个遮盖板,能够拆卸地安装在面板的外表面的边缘上,并一一对应遮盖在至少一个第一安装件上;显示组件,安装在面板与一遮盖板之间;格栅,能够拆卸地安装在进风口内,且进风口为中心对称结构,格栅为与进风口相互适配的中心对称结构;导风条,能够转动地一一对应安装在多个出风口内;多个第二电机,一一对应安装在多个出风口内的一端,与导风条驱动连接,多个第二电机的电机线从面板的背面通过进风口的外侧延伸到显示组件的位置,并与显示组件的显示线进行汇合;其中,每一出风口从面板的背面至面板的正面倾斜向面板的外侧方向延伸,或多个出风口包括多个第一出风口和一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或大于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面板组件还包括面板、至少一个遮盖板、显示组件、格栅、导风条和多个第二电机,其中,通过将进风口设置在面板的正中央,可使空调设备直接通过进风口从室内抽取空气,从室内抽取的空气经空调设备的加热或制冷之后再由面板边缘的出风口排至室内,保持室内的气压平衡。而该种结构使得面板即可用于出风又可用于进风,即使得进风和出风能够集中在一个面板上,这样便可简化空调设备的结构。而将每一第一安装件设置在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能够使面板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其中,通过在面板的边缘上设置能够拆卸地遮盖板,能够通过该遮盖板将螺钉、卡扣等第一安装件遮盖起来,这样可以防止螺钉、卡扣等第一安装件直接裸露在面板的外表面上,这样在安装好面板组件后,便可将遮盖板安装并遮盖在第一安装件上,以将螺钉、卡扣等第一安装件隐藏安装在遮盖板内,这样一方面可确保产品的外观的整洁美观,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可通过遮盖板对第一安装件进行保护,防止第一安装件长期裸露在外头被损坏或者被灰尘覆盖弄脏等情况的发生。

其中,通过在面板与遮盖板之间安装显示组件,能够通过显示组件起到实时显示空调当前温度、风速等信息的作用,同时显示组件中还可以包括有信号接收装置用以接收并显示空调收到的指示信号。同时,将显示组件安装在面板与遮盖板之间,这样在拆卸格栅,比如拆卸格栅以对格栅内侧的过滤网进行清洗时,便不用将显示组件拆卸下来,而显示组件一般都连接有导线,而拆卸这些显示组件势必还要重新接线等,这就使得格栅的拆卸,过滤网的清洗非常麻烦,而通过将显示屏、监控设备等显示组件安装在面板的外表面的边缘上,在拆卸格栅时不用将这些显示组件拆卸下来,从而使得格栅的拆卸,过滤网的清洗更加便利,因而可提高用户体验。其中,具体地,可在遮盖板上设置一个安装孔,并在安装孔内设置一透明板,这样便可将显示组件安装在安装孔处,以使显示屏等上的东西能够通过透明板显示出来。进一步优选地,可在透明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滤光涂层,即可对透明板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以在透明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形成一滤光涂层,同时可通过合理设置滤光涂层的结构,以使显示组件产生的光线能够透过滤光涂层显示出来,而外界的自然光等不能够穿过滤光涂层,这样用户通过透明板便无法看清透明板内部除显示组件产生的光线之外的其它零部件,也即通过设置滤光涂层,使得用户只能够观看到显示组件显示的东西,而看不到其它结构,这样便可实现显示组件以及遮盖板内的其它零件的隐藏。

其中,格栅用于与过滤网一起对进入到空调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而将进风口设置为中心对称结构,将格栅设置为与进风口相互适配的中心对称结构,这样格栅从各个方向的结构均一样,从而在安装格栅时,使得格栅可从多个角度安装在面板上,而不只是局限于一个特定的角度,从而在安装时,便可减少对位时间,提高安装效率,从而能够快速地实现格栅的拆装。

其中,导风条在电机的带动下可以在出风口内转动,以便对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导向,使风吹向需要的角度,满足人们需要。而通过在出风口一端设置第二电机,可使第二电机带动导风条转动,以使导风条对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导向。而所有电机线都是在面板的背面通过通风孔的外侧汇集到汇集区,使得电机线都没有直接从通风孔的一侧直接越过到通风孔的另一侧,即这样所有的电机线都不会横在空调设备的风道内,从而一方面使得所有的电机线都分布的比较整洁有序,因而既利于后续线路的检查等,又能够提高产品内部的整洁,以使产品内部的零件都能够合理分布。另一方面该种设置由于所有的电机线并不直接经过通风孔,因而还使得所有的电机线都没有被风轮卷入到风道的危险,这一方面能够确保所有的电机线以及显示线的安全,另一方面可防止风轮等被电机线卡死的情况发生。

其中,通过将出风口从面板的背面至正面向面板的外侧倾斜设置,能够加大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即能够使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间隔的更远,而进风口处具有一定负压,而将出风口的侧壁倾斜向外设置,使得出风方向能够远离进风口,这样可减小从出风口排出的风被进风口吸入的量,从而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负吸,即能够防止从出风口排出的风再次被进风口吸入到空调设备内。而具体地,即可直接将出风口的侧壁倾斜设置,以实现出风口的倾斜,也可在出风口的侧壁上增加倾斜设置的泡沫等结构,以实现出风口的倾斜。

其中,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或大于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即是说在面板上对多个出风口中的一个进行了差异化处理,这样便可根据出风口的大小来快速地判断出面板组件的正确安装角度,找准面板组件的正确安装位置,以便能够实现面板组件快速安装,从而可提高面板组件的安装速度,提高用户体验。同时,该种方式基本上不用改变面板组件的结构,也不需要在面板组件上额外设置其它标识结构,因而能够简单且低成本地实现对面板组件的差异化处理。其中,在实现差异化处理时,即可将第一出风口设置的较大,也可将第一出风口设置的较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为环形换热器,环形换热器环绕设置在风轮外;进风口与环形换热器围成的内部区域导通,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四周,与环形换热器的外侧、保温板和接水盘围成的区域导通。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换热器为环形的可使换热器环绕设置在风轮的周围,以便在风轮的作用下能够与室内进入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换热,以提高换热效果。此外,换热器为环形的还能够在风道内形成两个环形空间,这样便可通过环形换热器的内部区域来形成进风段,而通过环形换热器的外部与保温板和接水盘围成出风段,这样便可将风道的进风段和出风段径向设置,从而可合理利用产品的径向空间,以降低空调设备的风道的轴向长度,从而降低空调设备的整体厚度,这样便能够使空调设备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而进风口设置在面板组件上,与环形换热器围成的内部区域导通,这样可使该空调设备直接从室内抽取空气到空调内,而出风口数量为多个,并位于进风口的四周,可使从室内抽取的空气经风轮和换热器换热后依旧能够从面板组件排入到室内,这样经过换热器换热过后的风便可从空调设备的正面直接排入到室内。该种设置由于进出风口都设置在面板组件上,因而进出风都仅仅只通过空调设备的正面的面板组件,而不需要从产品的侧部和底部进出风,这样在具体安装空调设备时,便可将空调设备完全嵌入安装到天花板等内,这样便为空调设备实现隐藏安装提供了可能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保温板为保温泡沫板,接水盘为泡沫接水盘,或接水盘由塑料层或泡沫层组成,且泡沫层内设置有第二安装件或塑料层上设置有第二安装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保温板优选设置为保温泡沫板,因为保温泡沫板的保温性能好,且成本低,易于塑型。同理,也可将接水盘设置为泡沫接水盘,这样即可提高接水盘的保温性能,防止风道内的风外泄,同时由于泡沫还比较便宜,因而通过将接水盘设置成泡沫的,还能够降低接水盘的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将接水盘设置成包括塑料层、泡沫层设置有第二安装件结构,其中,由于塑料的强度较之泡沫的强度要高很多,因此,通过设置塑料层能够提高接水盘的强度,以使接水盘更经久耐用。而在塑料层上设置一层泡沫层,这样便可通过泡沫层来确保接水盘的保温性能,提高接水盘的保温性能,防止在接水盘处出现凝露等现象。而第二安装件可用于实现导风圈、电控盒等的安装以及实现接水盘自身的安装。而第二安装件一方面可直接一体设置在塑料层上,这样在实际过程中便可根据导风圈、电控盒以及接水盘自身安装等的安装方式在塑料层上合理设置出对应的第二安装件,而该种方式,可通过塑料确保第二安装件的强度的同时还不用额外镶嵌钣金件,因而可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加工成本。当然,另一方面第二安装件也还可以是嵌入在泡沫层中的钣金件,金属板等,此时,可通过在嵌入在泡沫层中的钣金件,金属板等上的孔、柱、卡扣等实现导风圈和电控盒等的安装以及接水盘自身的安装。其中,泡沫层优选为耐候耐热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或者耐腐蚀性的HIPS(抗冲击性聚苯乙烯)、或者耐腐蚀性的HIPS与PE(聚苯乙烯)形成的双层材料制成。且塑料层和泡沫层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塑料层和泡沫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塑料层和泡沫层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比如,泡沫层可通过直接在塑料层上发泡成型,或者泡沫层可通过胶沾在塑料层上,当然,塑料层和泡沫层也可通过真空抽吸在一起。

其中,优选地,空调器为嵌入式空调设备,比如天花机,当然空调器也可为天花机等嵌入式空调设备之外的其它空调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部分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导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及导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围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12底盘,122凸筋,14围板组件,142试水孔,144密封开关,146新风孔,148分流孔,16面板组件,160面板,1602进风口,1604出风口,1606第一安装件,162遮盖板,164显示组件,166格栅,168导风条,2保温板,22第一阶梯,3接水盘,30溢水孔,32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6接水槽,362安装凸台,38第二阶梯,4换热器,5保温垫,62第一电机,64风轮,7防护网,8导风圈,802预留卡扣,9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由底盘12、围板组件14和面板组件16围成,面板组件16上设置有进风口1602和出风口1604;保温板2,安装在底盘12上;接水盘3,安装在保温板2远离底盘12的一方,与保温板2组成一与进风口1602和出风口1604导通的风道;换热器4,安装在风道内;保温垫5,设置在换热器4与保温板2之间,和/或设置在换热器4与接水盘3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优选为嵌入式空调设备,而该空调设备包括壳体1、保温板2、接水盘3、换热器4和保温垫5,其中,底盘12、围板组件14和面板组件16可组成一个封闭的壳体1,以实现对空调设备的零部件的安装以及实现产品的隔热,而在面板组件16设置进风口1602和出风口1604,可使得天花机等嵌入式空调设备在安装后能正常进风和出风。而保温板2安装在底盘12上能够增加底盘12的保温性能,能够防止热量和冷量从底盘12处泄漏。接水盘3一方面能够用于收集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另一方面能够与保温板2围成一封闭的空间,以组成风道。换热器4可在风轮64的作用下能够与室内进入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换热,以提高换热效果。而通过在换热器4和保温板2间安装保温垫5,可增大换热器4靠近保温板2的一端的保温性能,提高换热器4靠近保温板2的一端的温度,从而可防止换热器4靠近保温板2的一端产生凝露的现象。而通过在换热器4和接水盘3之间安装保温垫5,可增大换热器4靠近接水盘3的一端的保温性能,提高换热器4靠近接水盘3的一端的温度,从而可防止换热器4靠近接水盘3的一端产生凝露的现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保温垫5在底盘12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换热器4在底盘12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的外侧。

在该些实施例中,保温垫5在底盘12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换热器4在底盘12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的外侧,即是说保温垫5的外边缘都伸出了换热器4的外边缘,也即是说保温垫5的面积要比换热器4的面积大,这样一方面使得保温垫5能够够完全覆盖住换热器4,因而可确保保温效果,另一方面该种设置还可将多出换热器4的外边缘的保温垫5覆盖在换热器4的外表面上,这样可防止接水盘3或保温板2在运输过程中被换热器4的锋利翅片割伤。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保温垫5设置在换热器4上,或保温垫5设置在保温板2或接水盘3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保温垫5即可直接设置在换热器4上,也可设置在保温板2或接水盘3靠近换热器4的一面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保温垫5的设置位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保温垫5为海绵垫或绒布垫。

在该些实施例中,保温垫5优选为海绵垫或绒布垫,因为海绵垫或绒布垫比较常见且价格便宜,因而成本较低,同时,海绵垫或绒布垫的保温效果也较好,因而能够确保对换热器4的保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底盘12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凸筋122。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底盘12上设置凸筋122,可有效增加底盘12的结构强度,使底盘12增加一定的抗摔、防破坏能力,增强底盘12以及空调的使用寿命,这样在将驱动风轮64的电机安装在底盘12上时,便可降低地底盘12的振动,以减少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机62,安装在底盘12上,与风轮64驱动连接;导风圈8,安装在接水盘3远离保温板2的一面上,如图7所示,导风圈8上设置有多个预留卡扣802,如图8所示的防护网7能够通过多个预留卡扣802拆卸地安装在导风圈8上;如图9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电控盒9,安装在导风圈8远离接水盘3的一侧。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机62与风轮64驱动连接,以驱动风轮64转动,从而使风从进风口1602中进入,并从出风口1604中排出。而导风圈8具有引导风向的作用,导风圈8的中间设置有导风孔,导风孔一般为圆形,直径大小与空调设备的风道的大小适配,用以将从风道吹出的风导出至出风口1604。而通过在导风圈8的导风孔的周围设置预留卡扣802,能够将一防护网7卡扣安装到导风孔处,这样用户在实际使用产品时,便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使用防护网7,而在用户想要使用防护网7时,便可将防护网7直接通过预留卡扣802安装在导风圈8上即可,从而可简单方便地实现防护网7的安装。该种设置,导风圈8上设置有预留卡扣802,而防护网7作为可选零件,这样在购买产品时,便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够买防护网7,从而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比如,用户需要使用防护网7,则购买一防护网7直接将其通过预留卡扣802安装上即可,而若用户不需要使用防护网7,不购买即可,这样便可降低用户购买成本。而电控盒9安装在导风圈8远离接水盘3的一侧,用于为产品供电,以及控制产品的工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接水盘3包括:第一部分32,第一部分32对应电控盒9设置;第二部分34,与第一部分32的一侧连接,且第一部分32与第二部分34在接水盘3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高度差,第二部分34位于第一部分32靠近电控盒9的一侧;其中,如图9所示,导风圈8的正面和背面均为与接水盘3的形状相适配的阶梯面。

在该些实施例中,接水盘3包括第二部分34和对应安装电控盒9的第一部分32,而第一部分32与第二部分34在接水盘3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高度差,即是说第一部分32与第二部分34呈阶梯设置,也即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设计的不一样高,而第二部分34位于第一部分32用于放置电控盒9的一侧,即是说第二部分34相对第一部分32凸出设置,而将原本呈平面设计的接水盘3分成阶梯式设计的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并将导风圈8的结构对应设计,即将接水盘3和导风圈8修改成了高度不一样的设计,且较低的部位为第一部分32,较高的部位为第二部分34,这样便可将电控盒9通过导风圈8安装在较低的第一部分32上,而没有放置电控盒9的另一侧高于第一部分32,这样在将接水盘3安装到空调设备上时,第二部分34便可向远离风道的一方凸出第一部分32设置,这样能够将接水盘3的第二部分34与电控盒9对应的厚度空间设置在风道的一侧,从而能够在不改变接水盘3和电控盒9的体积的情况下,加大第二部分34与空调的风道之间的空间,增大风道的容量,以增大换热效率。该种结构将接水盘3的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设置成不同高度,即使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4成阶梯设置,能够将平面接水盘3中闲置的空间设置在接水盘3的背面,以充分利用该闲置的空间来增大风道,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既能够合理利用空间,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又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以确保空调设备的制热或制冷效果。而导风圈8的正面和背面均为与接水盘3的形状相适配的阶梯面,也即是说导风圈8也对应接水盘3分成了呈阶梯设置的高度不同的两部分,这样使得导风圈8的结构能够与接水盘3的结构相适配,从而能够使接水盘3和导风圈8安装到一起后,依旧能够形成一凹陷一凸出的平台,从而便可将电控盒9安装在凹陷的平台内,以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接水盘3靠近换热器4的一面上设置有接水槽36,接水槽36的底壁从靠近电控盒9的一侧至远离电控盒9的一侧倾斜设置,且接水槽36的最低位置位于接水槽36远离电控盒9的一侧,接水盘3在接水槽36的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溢水孔30,溢水孔30位于接水槽36的槽口所在面上,或溢水孔30设置在接水槽36的侧壁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接水槽36可用来收集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将接水盘3倾斜设置使得接水盘3内的水能够优选聚集到接水盘3的一端,这样一方面可确定出一个最高水位,以利于产品后续的控制,另一方面能够在接水槽36内的水较少时,使水聚到一起。而通过将接水槽36的最低位置设置在远离电控盒9的一侧,并在最低位置处设置溢水孔30,使得接水槽36内的水在满了以后能够从最低位置处的溢水孔30溢出,这样溢出的水便不会滴落到电控盒9上,从而可确保电控盒9的安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保温板2与接水盘3接触一面的内侧与外侧呈第一阶梯22设置,接水盘3与保温板2接触一面的内侧与外侧呈第二阶梯38设置,接水盘3通过第一阶梯22与第二阶梯38的配合安装在保温板2上;和/或如图9和图10所示,接水盘3靠近换热器4的一面上设置有接水槽36,接水槽36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换热器4的安装凸台362。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将保温板2与接水盘3接触一面的内侧与外侧设置成第一阶梯22,同时将接水盘3与保温板2接触一面的内侧与外侧设置成第二阶梯38,这样使得保温板2和接水盘3之间能够成阶梯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安装接水盘3和保温板2之前,可通过两个阶梯之间的相互限位实现对接水盘3和保温板2的初步定位,这样更利于后续对接水盘3和保温板2进行最终固定。而在接水盘3和保温板2安装好之后也可通过两个阶梯之间配合进行限位,从而可防止接水盘3和保温板2相互出现窜动的情况发生。此外,阶梯连接还能够使接水盘3和保温板2接触的更加紧密,因而还可确保接水盘3和保温板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从而即可防止漏风,又可防止凝露。

其中,通过在接水槽36的底壁上设置安装凸台362,可将换热器4直接安装在接水槽36内的安装凸台362上,这样便使得换热器4安装在接水盘3上时,不会插入到接水槽36的底壁,这样接水槽36内的水在没有高出安装凸台362时,换热器4便不会浸泡在水中,这样一方面可防止换热器4长期浸泡在水中,从而可有效改善换热器4位于接水盘3的一侧的凝露现象,以减少凝露的产生,另一方面使得换热器4上的热量和冷量无法传递到冷凝水,因而可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产品的能源利用率。再者该种设置使得换热器4不用过深地插入到接水槽36中,从而使得风道内的风能够更容易地吹到换热器4插入到接水槽36内的一端的端部,进而能够与换热器4插入到接水槽36内的一端的端部进行更充分地换热,因而便可提高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以进一步减少凝露的产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围板组件14上设置有能够与接水盘3连通的试水孔142,试水孔142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试水孔142的密封开关144;和/或如图13所示,围板组件14上设置有能够与风道的进风侧连通的新风孔146;和/或如图13所示,围板组件14上设置有能够与风道的出风侧连通的分流孔148。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能够与接水盘3连通的试水孔142,这样便可在空调设备出厂前或者对空调设备进行检修时,通过试水孔142将外部的水灌入到接水盘3上,这样便可在组装好产品后、产品出厂前提前检测接水盘3是否漏水,这样便可确保出厂的空调设备的接水盘3都不会漏水,进而可防止将本来就漏水的空调设备售出的情况发生,密封开关144为一密封塞,可直接通过密封塞的插拔来实现试水孔142的打开和关闭,该种结构使得密封开关144的结构比较简单,因而可降低产品成本。

其中,壳体1对应新风通道的位置处能够开设一个与新风通道连通的新风孔146,也即在壳体1上预留了开设新风孔146的区域,这样在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若用户需要输送新风,则可在指定位置处开设出新风孔146,然后即可通过配套的或其它的送风装置向新风孔146内送风,从而便可通过空调设备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反之,若用户不需要输送新风,则也可在指定位置不开设新风孔146,这样便可使产品像传统的空调设备一样进行制冷或制热工作。该种空调设备,通过在产品内设置新风通道和预留出新风孔146的开设位置,这样使得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启用新风通道,而这种结构在实现新风输送时,只需要开设一个新风孔146,并通过外设的送风装置即可进行新风输送,这里的送风装置和空调设备为独立的零件,因此,基本不需要对空调设备的结构进行改动,因而可保留现有的空调结构,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该种结构在不需要实现新风输送时,也不会在壳体1上形成额外的孔类结构,因而便可确保壳体1的完整封闭。

其中,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一与风道连通的至少一个分流孔148,从而能够将风道内的风进行分流,以便风道内的风除了正常从出风口1604排出,以进行当前房间的制冷或制热外,还能够将部分风通过分流孔148引出,这样在分流孔148处设置一分流装置之后,便能够将空调设备产生的风分一部分到其它房间,以对其它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这样便能够通过同一空调设备对多个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从而即可实现一机多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面板组件16包括:面板160,进风口1602设置在面板160的中部,面板160上、进风口1602的周围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1604,面板160上、相邻两个出风口1604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件1606;至少一个遮盖板162,能够拆卸地安装在面板160的外表面的边缘上,并一一对应遮盖在至少一个第一安装件1606上;显示组件164,安装在面板160与一遮盖板162之间;格栅166,能够拆卸地安装在进风口1602内,且进风口1602为中心对称结构,格栅166为与进风口1602相互适配的中心对称结构;导风条168,能够转动地一一对应安装在多个出风口1604内;多个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一一对应安装在多个出风口1604内的一端,与导风条168驱动连接,多个第二电机的电机线从面板160的背面通过进风口1602的外侧延伸到显示组件164的位置,并与显示组件164的显示线进行汇合;其中,每一出风口1604从面板160的背面至面板160的正面倾斜向面板160的外侧方向延伸,或如图14和图15所示,多个出风口1604包括多个第一出风口和一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或大于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

在该些实施例中,面板组件16还包括面板160、至少一个遮盖板162、显示组件164、格栅166、导风条168和多个第二电机,其中,通过将进风口1602设置在面板160的正中央,可使空调设备直接通过进风口1602从室内抽取空气,从室内抽取的空气经空调设备的加热或制冷之后再由面板160边缘的出风口1604排至室内,保持室内的气压平衡。而该种结构使得面板160即可用于出风又可用于进风,即使得进风和出风能够集中在一个面板160上,这样便可简化空调设备的结构。而将每一第一安装件1606设置在相邻两个出风口1604之间,能够使面板160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其中,通过在面板160的边缘上设置能够拆卸地遮盖板162,能够通过该遮盖板162将螺钉、卡扣等第一安装件1606遮盖起来,这样可以防止螺钉、卡扣等第一安装件1606直接裸露在面板160的外表面上,这样在安装好面板组件16后,便可将遮盖板162安装并遮盖在第一安装件1606上,以将螺钉、卡扣等第一安装件1606隐藏安装在遮盖板162内,这样一方面可确保产品的外观的整洁美观,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可通过遮盖板162对第一安装件1606进行保护,防止第一安装件1606长期裸露在外头被损坏或者被灰尘覆盖弄脏等情况的发生。

其中,通过在面板160与遮盖板162之间安装显示组件164,能够通过显示组件164起到实时显示空调当前温度、风速等信息的作用,同时显示组件164中还可以包括有信号接收装置用以接收并显示空调收到的指示信号。同时,将显示组件164安装在面板160与遮盖板162之间,这样在拆卸格栅166,比如拆卸格栅166以对格栅166内侧的过滤网进行清洗时,便不用将显示组件164拆卸下来,而显示组件164一般都连接有导线,而拆卸这些显示组件164势必还要重新接线等,这就使得格栅166的拆卸,过滤网的清洗非常麻烦,而通过将显示屏、监控设备等显示组件164安装在面板160的外表面的边缘上,在拆卸格栅166时不用将这些显示组件164拆卸下来,从而使得格栅166的拆卸,过滤网的清洗更加便利,因而可提高用户体验。其中,具体地,可在遮盖板162上设置一个安装孔,并在安装孔内设置一透明板,这样便可将显示组件164安装在安装孔处,以使显示屏等上的东西能够通过透明板显示出来。进一步优选地,可在透明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滤光涂层,即可对透明板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以在透明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形成一滤光涂层,同时可通过合理设置滤光涂层的结构,以使显示组件164产生的光线能够透过滤光涂层显示出来,而外界的自然光等不能够穿过滤光涂层,这样用户通过透明板便无法看清透明板内部除显示组件164产生的光线之外的其它零部件,也即通过设置滤光涂层,使得用户只能够观看到显示组件164显示的东西,而看不到其它结构,这样便可实现显示组件164以及遮盖板162内的其它零件的隐藏。

其中,格栅166用于与过滤网一起对进入到空调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而将进风口1602设置为中心对称结构,将格栅166设置为与进风口1602相互适配的中心对称结构,这样格栅166从各个方向的结构均一样,从而在安装格栅166时,使得格栅166可从多个角度安装在面板160上,而不只是局限于一个特定的角度,从而在安装时,便可减少对位时间,提高安装效率,从而能够快速地实现格栅166的拆装。

其中,导风条168在电机的带动下可以在出风口1604内转动,以便对从出风口1604吹出的风进行导向,使风吹向需要的角度,满足人们需要。而通过在出风口1604一端设置第二电机,可使第二电机带动导风条168转动,以使导风条168对出风口1604吹出的风进行导向。而所有电机线都是在面板160的背面通过通风孔的外侧汇集到汇集区,使得电机线都没有直接从通风孔的一侧直接越过到通风孔的另一侧,即这样所有的电机线都不会横在空调设备的风道内,从而一方面使得所有的电机线都分布的比较整洁有序,因而既利于后续线路的检查等,又能够提高产品内部的整洁,以使产品内部的零件都能够合理分布。另一方面该种设置由于所有的电机线并不直接经过通风孔,因而还使得所有的电机线都没有被风轮64卷入到风道的危险,这一方面能够确保所有的电机线以及显示线的安全,另一方面可防止风轮64等被电机线卡死的情况发生。

其中,通过将出风口1604从面板160的背面至正面向面板160的外侧倾斜设置,能够加大出风口1604与进风口1602之间的距离,即能够使出风口1604与进风口1602之间间隔的更远,而进风口1602处具有一定负压,而将出风口1604的侧壁倾斜向外设置,使得出风方向能够远离进风口1602,这样可减小从出风口1604排出的风被进风口1602吸入的量,从而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负吸,即能够防止从出风口1604排出的风再次被进风口1602吸入到空调设备内。而具体地,即可直接将出风口1604的侧壁倾斜设置,以实现出风口1604的倾斜,也可在出风口1604的侧壁上增加倾斜设置的泡沫等结构,以实现出风口1604的倾斜。

其中,出风口1604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或大于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即是说在面板160上对多个出风口1604中的一个进行了差异化处理,具体地,如图14所示,面板左侧的出风口小于其它三侧的出风口,如图15所示,面板下侧的出风口小于左右两侧的出风口。这样便可根据出风口1604的大小来快速地判断出面板组件16的正确安装角度,找准面板组件16的正确安装位置,以便能够实现面板组件16快速安装,从而可提高面板组件16的安装速度,提高用户体验。同时,该种方式基本上不用改变面板组件16的结构,也不需要在面板组件16上额外设置其它标识结构,因而能够简单且低成本地实现对面板组件16的差异化处理。其中,在实现差异化处理时,即可将第一出风口设置的较大,也可将第一出风口设置的较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换热器4为环形换热器,环形换热器环绕设置在风轮64外;进风口1602与环形换热器围成的内部区域导通,出风口16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风口1604位于进风口1602的四周,与环形换热器的外侧、保温板2和接水盘3围成的区域导通。

在该些实施例中,换热器4为环形的可使换热器4环绕设置在风轮64的周围,以便在风轮64的作用下能够与室内进入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换热,以提高换热效果。此外,换热器4为环形的还能够在风道内形成两个环形空间,这样便可通过环形换热器的内部区域来形成进风段,而通过环形换热器的外部与保温板2和接水盘3围成出风段,这样便可将风道的进风段和出风段径向设置,从而可合理利用产品的径向空间,以降低空调设备的风道的轴向长度,从而降低空调设备的整体厚度,这样便能够使空调设备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而进风口1602设置在面板组件16上,与环形换热器围成的内部区域导通,这样可使该空调设备直接从室内抽取空气到空调内,而出风口1604数量为多个,并位于进风口1602的四周,可使从室内抽取的空气经风轮64和换热器4换热后依旧能够从面板组件16排入到室内,这样经过换热器4换热过后的风便可从空调设备的正面直接排入到室内。该种设置由于进出风口1604都设置在面板组件16上,因而进出风都仅仅只通过空调设备的正面的面板组件16,而不需要从产品的侧部和底部进出风,这样在具体安装空调设备时,便可将空调设备完全嵌入安装到天花板等内,这样便为空调设备实现隐藏安装提供了可能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保温板2为保温泡沫板,接水盘3为泡沫接水盘,或(该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接水盘3由塑料层或泡沫层组成,且泡沫层内设置有第二安装件或塑料层上设置有第二安装件。

在该些实施例中,保温板2优选设置为保温泡沫板,因为保温泡沫板的保温性能好,且成本低,易于塑型。同理,也可将接水盘3设置为泡沫接水盘,这样即可提高接水盘3的保温性能,防止风道内的风外泄,同时由于泡沫还比较便宜,因而通过将接水盘3设置成泡沫的,还能够降低接水盘3的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将接水盘3设置成包括塑料层、泡沫层设置有第二安装件结构,其中,由于塑料的强度较之泡沫的强度要高很多,因此,通过设置塑料层能够提高接水盘3的强度,以使接水盘3更经久耐用。而在塑料层上设置一层泡沫层,这样便可通过泡沫层来确保接水盘3的保温性能,提高接水盘3的保温性能,防止在接水盘3处出现凝露等现象。而第二安装件可用于实现导风圈8、电控盒9等的安装以及实现接水盘3自身的安装。而第二安装件一方面可直接一体设置在塑料层上,这样在实际过程中便可根据导风圈8、电控盒9以及接水盘3自身安装等的安装方式在塑料层上合理设置出对应的第二安装件,而该种方式,可通过塑料确保第二安装件的强度的同时还不用额外镶嵌钣金件,因而可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加工成本。当然,另一方面第二安装件也还可以是嵌入在泡沫层中的钣金件,金属板等,此时,可通过在嵌入在泡沫层中的钣金件,金属板等上的孔、柱、卡扣等实现导风圈8和电控盒9等的安装以及接水盘3自身的安装。其中,泡沫层优选为耐候耐热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或者耐腐蚀性的HIPS(抗冲击性聚苯乙烯)、或者耐腐蚀性的HIPS与PE(聚苯乙烯)形成的双层材料制成。且塑料层和泡沫层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塑料层和泡沫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塑料层和泡沫层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比如,泡沫层可通过直接在塑料层上发泡成型,或者泡沫层可通过胶沾在塑料层上,当然,塑料层和泡沫层也可通过真空抽吸在一起。

其中,优选地,空调器为嵌入式空调设备,比如天花机,当然空调器也可为天花机等嵌入式空调设备之外的其它空调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