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0478发布日期:2018-12-18 21:3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特别适合作为室内空气检测与空气质量控制的新型系统。



背景技术:

京津地区冬季雾霾严重,且日趋常态化。雾霾天气下,不仅人们的出行锻炼受到影响,即使不出门,室内极差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诱发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等疾病。因此,室内空气检测与空气质量控制或净化技术成为当今环保、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具有专门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大。

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较为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具有了一定的智能型,能够利用手机对空气的质量进行查看,对在远程操控的智能空气净化器。该创新项目不仅可以实现较智能的空气净化,而且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除湿,对室内外空气质量进行数据显示和健康提醒,同时通过云平台的数据分析,实时远程监测室内外空气数据,查看家庭环境优劣,分析区域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物联网架构,并可以按照功能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分块设计、同步开发,系统结构更加简洁;提出了一种双向检测过滤的新型室内环境控制系统,改善了传统技术导致的二次污染;采用云平台系统,并且减少线路连接,便于拓展管理,对底层监测管理节点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管理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包括有实验系统壳体10,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用于安装于实验系统壳体10内部,检测实验系统环境的温湿度;颗粒物传感器2,用于安装于实验系统壳体10内部,检测实验系统内部颗粒物状态;风压传感器3,用于安装于实验系统壳体10内部,检测实验系统内部气压状况;单片机4用于安装于实验系统壳体10内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1、颗粒物传感器2、风压传感器3的工作状态,并收集实验系统内部环境信息;WIFI无线模块5,用于在单片机4控制下,发送温湿度传感器1、颗粒物传感器2、风压传感器3的工作状态信息,新电机6,用于安装在实验系统壳体10的外部,根据温湿度传感器1、颗粒物传感器2、风压传感器3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单片机4的控制下,实现新电机6的起停动作;入风管道7,用于在新电机6作用下,引导新风注入实验系统壳体10内部;出风管道9用于在新电机6作用下,引导风排出实验系统壳体10;双层滤网8,用于安装于入风管道7内部,过滤进入实验系统壳体10内部的新风。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包含机械通风换气系统,自主送风和引风;多功能净化系统,对排放到室外的废气进行净化,防止二次污染;基于单片机、传感器和物联网系统,进行监测;云平台技术进行控制,便于管理和拓展。全系统采用动平衡全热交换方式,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结构图

其中

1:温湿度传感器

2:颗粒物传感器

3:风压传感器

4:单片机

5:WIFI无线模块

6:新电机

7:入风管道

8:双层滤网

9:出风管道

10:实验系统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上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包括有实验系统壳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安装于实验系统壳体内部,检测实验系统环境的温湿度;颗粒物传感器,用于安装于实验系统壳体内部,检测实验系统内部颗粒物状态;风压传感器,用于安装于实验系统壳体内部,检测实验系统内部气压状况;单片机用于安装于实验系统壳体内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风压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收集实验系统内部环境信息;WIFI无线模块,用于在单片机控制下,发送温湿度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风压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信息,新电机,用于安装在实验系统壳体的外部,根据温湿度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风压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实现新电机的起停动作;入风管道,用于在新电机作用下,引导新风注入实验系统壳体内部;出风管道用于在新电机作用下,引导风排出实验系统壳体;双层滤网,用于安装于入风管道内部,过滤进入实验系统壳体内部的新风。

其设计的独立性与系统的完整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控制程序变得更容易修改,使程序拥有更好的可读性与可移植性,以及对于错误的范围的可确定性,极大地帮助了用户对程序的深入理解以及产生对整个系统的条理性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采用物联网架构,并可以按照功能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分块设计、同步开发,系统结构更加简洁;补充新风的过程中不仅保持对空气的温湿度、气压等参数的动平衡,还同时实现进出空气的冷热交换,更加环保;采用云平台系统,并且减少线路连接,便于拓展管理,对底层监测管理节点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管理更加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