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燃气炒菜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934发布日期:2018-12-14 22:07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中餐燃气炒菜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餐燃气炒菜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和技术的发展,做饭用的炉灶也在更新换代,从原始的烧柴火的土灶到烧煤的煤炉,再到燃油灶、燃气灶,直至现在的电磁炉等等。目前饮食行业普遍使用的传统燃气炒菜灶,灶体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柱,灶体上方设有灶口,灶口内设有燃气管道和燃烧板,所述锅设在灶口内并位于燃烧板上方,而灶体后侧固定有顶部向后弯折的背板,背板上则设有用于防水洗锅洗菜的水管。这种传统的大锅灶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燃烧板仅针对锅最底部进行加热,导致锅体加热不均,燃气利用率低的问题;

(2)为了探知燃烧状态及调整火力,需在灶体前方开一个观火孔,但是该观火孔在近距离观察燃烧状态时,火焰极易从观火孔窜出烧伤使用者,十分危险;

(3)灶台清洗时,若是直接冲洗会造成污水四处流洒,流入灶口内损坏燃烧板,流到地上则会造成地面湿滑,成为安全隐患,而若是用抹布擦洗则会降低清洁效率,费水费力;

(4)现有的大锅灶未设有余热回收装置,导致烟气余热浪费,且烟气温度较高也易灼伤人;而直接新增换热器等装置来进行换热,对于餐饮燃气大锅灶而言,一方面装置较为复杂,安装拆卸维护均十分不便,另一方面其烟气余热的重复利用成本太高,也不具备商业价值,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该大锅灶燃气利用率高,清洗方便,使用安全系数高,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中餐燃气炒菜灶,包括灶体,灶体下方设有用于支撑灶体的支撑脚,灶体上方设有灶口,灶口下方的灶体内设有燃烧器,灶体后侧设有背板,所述背板上设有水龙头;所述灶体上方还设有温水锅口,该温水锅口上铰接有翻转后可密封该温水锅口的锅盖;灶口一侧的灶体上还设有贯穿灶体的污水通孔,污水通孔下端则设有用于将污水排出的排污软管;所述背板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且背板上方设有盖合背板使其空心密封的盖板,盖板上设有用于排烟的烟囱,所述背板内设有螺旋水管,该螺旋水管下端穿出背板下方后通过输水泵与外界供水水箱连接,螺栓水管上端穿出背板前侧后与水龙头连接;所述灶体内设有废气通道和观火通道,所述废气通道一端与背板内腔连通、另一端与燃烧板所在位置连通,且废气通道与温水锅口相通,所述观火通道一端与燃烧板所在位置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灶体前侧并通过耐高温玻璃塞塞住;所述燃烧器设有电子打火器,燃烧器底部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燃气进口,进气管内还设有用于将进入进气管中的空气和燃气混合均匀的旋转预混器;所述燃烧器上方设有呈倒圆台形的辐射板,该辐射板是由扇形板绕燃烧器一圈固定而成;所述灶口上设有与炒菜锅底部相匹配的聚热板,该聚热板上设有若干等距的条形火焰通口,而相邻条形火焰通口之间的聚热板上方则设有若干半球形锅体支撑凸起;所述灶体上方绕灶口一周设有炉圈,该炉圈的高度高于灶体上表面,所述灶体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水板,灶体前侧贴有两端分别与两侧侧挡水板相抵的防水胶条。

具体的说,所述观火通道前端的灶体上铰接有观火门,该观火门上与观火通道相对的位置设有耐高温玻璃板。

具体的说,所述水龙头与螺旋水管横向转动连接。

更具体的说,环绕辐射板下方中间位置均匀设有若干用于辅助支撑辐射板的斜撑杆,且每根斜撑杆的活动端均与燃烧器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进口处设有流量计和调节阀。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与风机相连,且二者之间设有风力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聚热板为硅酸铝板。

优选的,所述聚热板上的条形火焰通口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

优选的,所述灶体上方四周均坡向污水通孔、以便于污水汇集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大锅灶存在的燃烧效率低、燃气浪费大、烟气余热浪费、灶体清理不便和安全性低的问题,采用锅低与聚热板、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这两种方式,保证了燃气能够充分燃烧,并且其热量能够最大限度的运用,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燃气燃烧效率和热量利用率;而仅仅是加长水管并使其螺旋设置,即可达到可对水进行加热,并且又可降低烟气热量,避免灼伤人,也使烟气余热能够被利用,此外,其温水锅口的设置又能够将锅体置于其中,使烟气直接对其进行加热,获得温水,节约了资源,实用性极强;其污水通孔、挡水板等的设置,又可便于灶体台面的清理,冲洗擦拭均十分便利;另外,其烟囱、热水均设置在灶体后方,观火口又通过耐高温玻璃隔离,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A处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灶体,11-废气通道,12-观火通道,13-耐高温玻璃塞,14-观火门,15-侧挡水板,16-污水通孔,17-排污软管,18-防水胶条,2-支撑脚,3-燃烧器,31- 电子打火器,32-进气管,33-燃气进口,34-旋转预混器,35-辐射板,36-斜撑杆,4-灶口,5-背板,51-盖板,52-烟囱,53-螺旋水管,6-水龙头,7-聚热板,71- 条形火焰通口,72-支撑凸起,8-温水锅口,81-锅盖,9-炉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安全节能的中餐燃气炒菜灶,如图1和图2 所示,本实施例的炒菜灶是在现有的炒菜灶基础上做的一些改进,以克服其燃气燃烧效率低、热量利用率低、清洗不便且安全系数低的缺陷。现有的炒菜灶包括灶体1,灶体下方设有用于支撑灶体的支撑脚2,灶体上方设有灶口4,灶口下方的灶体内设有燃烧器3,灶体后侧设有背板5,所述背板上设有水龙头6 (其具体的位置关系连接方式等均为现有技术的常规选择,因此不再赘述)。

而本实施例则是在以上基础上做的改进,具体来说,所述背板5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且背板上方设有盖合背板使其空心密封的盖板51,盖板上设有用于排烟的烟囱52,所述背板内设有螺旋水管53,该螺旋水管下端穿出背板下方后通过输水泵与外界供水水箱连接,螺栓水管上端穿出背板前侧后与水龙头6 连接;该设置将现有的背板改进为空心结构来作为烟气缓冲罐使用,而将螺旋水管设于其中,整体就形成了一个换热装置,盖板的设置可方便背板内腔的清洗及螺旋水管的检修清洗等,整个改进十分简单,但功效极大,其螺旋水管可用铜等传热效果较好的材料制成,以便于烟气余热被充分利用,螺旋水管的螺旋程度及螺旋方向等则可根据背板的内腔体积设定或直接安装现有常见的螺旋水管来设置,只要其能够达到较好的换热效果即可。而为了使用方便,本实施例的所述水龙头6与螺旋水管53横向转动连接,该连接方式也是现有水龙头常见的设置方式,因此不做赘述。

所述灶体内设有废气通道11和观火通道12,所述废气通道一端与背板内腔连通、另一端与燃烧板所在位置连通,以便于将燃烧后的烟气输送至背板中,实现换热和排放。而考虑到家用或商用的炒菜灶都存在洗锅洗灶台等要用到温水热水的情况,本实施例还特意在所述灶体上方设有温水锅口8,废气通道与温水锅口8相通,并且该温水锅口上铰接有翻转后可密封该温水锅口的锅盖81,当不需要温水时,用锅盖81将该温水锅口盖住即可,为避免其被烟气冲起,可直接用重量较重的锅盖或将重物压在锅盖上即可,此外,该锅盖也可用普通的锅盖代替,直接覆盖在温水锅口使其不会漏气即可,而在需要温水的时候,则可将与温水锅口匹配的锅体置于其中,利用废弃通道中的高温烟气对其进行加热备用。所述观火通道一端与燃烧板所在位置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灶体前侧并通过耐高温玻璃塞13塞住,耐高温的玻璃塞可防止火苗窜出灼伤人,而考虑到电子打火器可能会出现状况,为了便于手动打火,本实施例所述观火通道12前端的灶体1上还铰接有观火门14,该观火门上与观火通道相对的位置设有耐高温玻璃板,当需要手动打火时,开启观火门,取出耐高温玻璃塞即可。

所述灶口一侧的灶体上还设有贯穿灶体的污水通孔16,污水通孔下端则设有用于将污水排出的排污软管17,该排污软管可直接与地漏等排污口相连,该设置可使炒菜过程中的污水漏水等排出,而为了使其能够自主排出,所述灶体1 上方四周均坡向污水通孔16。此外,为避免清洗灶体时,污水漏入灶口内损坏燃烧器或漏到厨房地面上造成安全隐患,所述灶体1上方绕灶口4一周设有炉圈9,该炉圈的高度高于灶体上表面,而所述灶体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水板15,灶体前侧贴有两端分别与两侧侧挡水板相抵的防水胶条18,防水胶条的设置可在防止水从前侧漏下的同时不影响炒菜的操作。

所述燃烧器3设有电子打火器31,燃烧器底部设有进气管32,此外现有常规技术,因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在进气管上设有燃气进口33,进气管内还设有用于将进入进气管中的空气和燃气混合均匀的旋转预混器34,该预混器也可选用市面上其他具有气体混合功能的混合器,所述燃气进口33处设有流量计和调节阀,所述进气管32与风机相连,且二者之间设有风力调节阀,以便于能够使燃气和空气能够实现良好的混合,而充分混合后的燃气与氧气即可实现完全燃烧,达到提高燃气利用率的目的。而为了使燃烧后的热量能够充分的利用,所述燃烧器上方设有呈倒圆台形的辐射板35,该辐射板是由扇形板绕燃烧器一圈固定而成,使热量能够尽可能的聚集在辐射板上方,为了使辐射板安装稳固,所述环绕辐射板35下方中间位置均匀设有若干用于辅助支撑辐射板的斜撑杆36,且每根斜撑杆的活动端均与燃烧器固定。所述灶口上设有与炒菜锅底部相匹配的硅酸铝聚热板7,该聚热板上设有若干等距的条形火焰通口71,而相邻条形火焰通口之间的聚热板上方则设有若干半球形锅体支撑凸起72,所述聚热板7上的条形火焰通口71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并且均位于燃烧器的正上方部位,以便于火苗直接窜出与锅底相接触,并且由于聚热板与锅底存在空隙,可增加火苗停留时间,使热量能够充分的传入锅内,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而余热及少部分火苗直接与聚热板7接触聚热,使聚热板被加热后可以保持温度较高的状态,可达到十分好的保温作用,而在炒菜锅炒菜完成之后,还可用于热水、热菜等操作,使其余热充分发挥作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