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735发布日期:2019-04-09 22:4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工业生产环境中,热量经常会忽高忽低,适配大型的换热器,其高度较高,需要将冷却液驱动到相应的高度,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风扇等配套散热设施也会持续运行,散热需要不高时,会造成换热器过度散热,浪费能量;适配小型的换热器,散热需要高时,不能满足散热要求,影响生产。因此能够调节使用的节能换热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灵活且节能环保的调节型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包括固定框架、第一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总汇流管、第一汇流管、第二汇流管以及驱动泵;所述的固定框架中部设置有隔板,固定框架由隔板分为上下两层;所述的第一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分别安装于固定框架的上下层,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内部分别穿插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热管与第二热管;所述第二热管穿出固定框架底面与总汇流管连通;所述第一热管的首尾端分别通过第一汇流管及第二汇流管分别与总汇流管连通;所述的第一汇流管与第二汇流管分别设置于固定框架的两侧部;所述的驱动泵安装于第一汇流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热管与第二热管均为U形结构,两端部分别为进出口;所述的第一热管的进出口分别与第一汇流管及第二汇流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散热鳍片组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总汇流管中部为隔层结构,两侧分别为汇流入口及汇流出口,总汇流管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框架的侧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对应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由于整体换热器高度较高,驱动冷却液到换热器的顶部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当散热量低时,不开启驱动泵,由于高度差冷却液在下端的第二热管内流通,难以往高处的第一热管流通,仅采用第二散热鳍片组进行散热,节省能源;散热量高时,启动驱动泵,第一散热鳍片组同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能够调节使用的散热面积大小,节省不必要消耗的能源,使用灵活,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的隔板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的第一热管连接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的总汇流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包括固定框架1、第一散热鳍片组2、第二散热鳍片组3、总汇流管4、第一汇流管5、第二汇流管6以及驱动泵8;所述的固定框架1中部设置有隔板11,固定框架1由隔板11分为上下两层;所述的第一散热鳍片组2、第二散热鳍片组3分别安装于固定框架1的上下层,第一散热鳍片组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3内部分别穿插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热管21与第二热管31;所述第二热管31穿出固定框架1底面与总汇流管4连通;所述第一热管21的首尾端分别通过第一汇流管5及第二汇流管6分别与总汇流管4连通;所述的第一汇流管5与第二汇流管6分别设置于固定框架1的两侧部;所述的驱动泵8安装于第一汇流管5上。

本实施例中的节能调节型换热器,由于整体换热器高度较高,驱动冷却液到换热器的顶部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当散热量低时,不开启驱动泵8,由于高度差冷却液在下端的第二热管31内流通,难以往高处的第一热管21流通,仅采用第二散热鳍片组3进行散热,节省能源;散热量高时,启动驱动泵8,第一散热鳍片组2同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能够调节使用的散热面积大小,节省不必要消耗的能源,使用灵活,节能环保。

实施例2

如图1、2、3、4所示的一种节能调节型换热器,包括固定框架1、第一散热鳍片组2、第二散热鳍片组3、总汇流管4、第一汇流管5、第二汇流管6以及驱动泵8;所述的固定框架1中部设置有隔板11,固定框架1由隔板11分为上下两层;所述的第一散热鳍片组2、第二散热鳍片组3分别安装于固定框架1的上下层,第一散热鳍片组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3内部分别穿插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热管21与第二热管31;所述第二热管31穿出固定框架1底面与总汇流管4连通;所述第一热管21的首尾端分别通过第一汇流管5及第二汇流管6分别与总汇流管4连通;所述的第一汇流管5与第二汇流管6分别设置于固定框架1的两侧部;所述的驱动泵8安装于第一汇流管5上。

由于整体换热器高度较高,驱动冷却液到换热器的顶部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当散热量低时,不开启驱动泵8,由于高度差冷却液在下端的第二热管31内流通,难以往高处的第一热管21流通,仅采用第二散热鳍片组3进行散热,节省能源;散热量高时,启动驱动泵8,第一散热鳍片组2同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能够调节使用的散热面积大小,节省不必要消耗的能源,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驱动泵8由外部智能电路进行控制。

所述的第一热管21与第二热管31均为U形结构,两端部分别为进出口;所述的第一热管21的进出口分别与第一汇流管5及第二汇流管6连通。

本实施中的隔板11上部设置有托板架13,托板架13与隔板11之间形成放置第一汇流管5与第二汇流管6的空间,托板架13上部具有与第一热管21对应的孔;托板架13底部具有多块支撑板14,支撑板14底部具有放置第一汇流管5与第二汇流管6槽口。

所述的第二散热鳍片组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外部智能电路进行监控,与驱动泵8配合控制,当监控到的温度过高时,开启驱动泵8;当监控到的温度过低时,关闭驱动泵8,高效使用散热面积,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所述的总汇流管4中部为隔层结构,两侧分别为汇流入口41及汇流出口42,总汇流管4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43。汇流入口41与汇流出口42上部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口,其回流有序,循环散热,效率高。

所述固定框架1的侧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散热鳍片组2、第二散热鳍片组3对应的风扇。该风扇分别与外部智能电路进行控制,散热量要求高时开启。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