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258发布日期:2018-12-05 19:4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移动空调器的现有结构中,为了固定底盘和排风蜗壳,中间经常会增加一条支撑钣金,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现有的支撑板金在安装固定时,需要通过手动将支撑板金暂时固定,再安装螺钉并旋转紧固或者焊接固定,这种安装方式便捷性差,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空调,旨在提高排风蜗壳与底盘之间的支撑条安装的便捷性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底盘;排风蜗壳,所述排风蜗壳包括排风蜗壳本体,所述排风蜗壳本体的底部与底盘连接,所述排风蜗壳本体的上部侧向延伸设有安装部;以及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有预定位结构,以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将所述支撑条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或者,所述支撑条的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设有预定位结构,以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将所述支撑条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或者,所述支撑条的上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及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均设有预定位结构,以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将所述支撑条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底盘上;所述支撑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均设有固定结构,以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将所述支撑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底盘。

可选地,所述支撑条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支撑条本体;所述支撑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第一凸起、及自所述支撑条本体的上端朝向所述安装部延伸的挂接翻边,所述挂接翻边挂接于所述第一凸起,以使所述支撑条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条还包括自所述支撑条本体的相对两侧边朝向所述安装部延伸的两个侧翻边;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呈侧向开口设置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壁,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个沿上下延伸的侧槽壁分别间隔出一第一定位槽;两所述侧翻边一一对应地插设在两所述第一定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设置在两所述侧翻边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凸起的第一螺孔和设置在支撑条本体上端的第二螺孔,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螺孔和第一螺孔,以将所述支撑条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条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支撑条本体;所述支撑条的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的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底盘上的第二凸起、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凸起下方的底块、及自所述支撑条本体的下端朝向所述安装部延伸的插接翻边,所述底块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插接翻边活动插设在所述插槽中,以使所述支撑条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条还包括自所述支撑条本体的相对两侧边朝向所述底盘延伸的两个侧翻边;所述底盘上设有呈侧向开口设置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底块形成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槽壁,所述第二凸起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壁,且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侧槽壁分别间隔出一第二定位槽;两所述侧翻边一一对应地插设在两所述第二定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设置在两所述侧翻边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凸起的第三螺孔和设置在支撑条本体下端的第四螺孔,紧固件依次穿过第四螺孔和第三螺孔,以将所述支撑条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盘。

可选地,所述支撑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远离所述排风蜗壳本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及/或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设置预定位结构,支撑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均设有固定结构;安装人员在安装传统的支撑条时,需安装人员以一只手对支撑条进行预定位,当安装人员只能单手进行固定结构安装时,安装的便捷性低且失误率高;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预定位结构使得支撑条在安装时能够保持位置稳定,此时安装人员能够双手进行固定结构的安装,有利于提高支撑条在安装部、底盘之间安装的效率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排风蜗壳和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空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底盘100;排风蜗壳200,所述排风蜗壳200包括排风蜗壳本体210,所述排风蜗壳本体210的底部与底盘100连接,所述排风蜗壳本体210的上部侧向延伸设有安装部220;以及支撑条300,所述支撑条300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220之间、及下端与所述底盘100之间设有预定位结构,以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将所述支撑条300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20和所述底盘100上;所述支撑条300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220之间、下端与所述底盘100之间均设有固定结构,以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将所述支撑条30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220和所述底盘100。所述排风蜗壳200整体呈L型,安装部220与所述排风蜗壳本体210一体成型,所述安装部220用于安装移动空调的第一换热器,需要考虑安装部承重结构的稳定性,仅采用安装部本体与底盘连接的结构不够稳固,因此需要加设一条支撑条300来稳固结构;安装部包括接水盘,接水盘用于接装安装部上的第一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然后导向排水管路中;所述支撑条300与所述排风蜗壳本体210之间设有压缩机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和第二换热器的底部与底盘100连接,所述压缩机位于第二换热器与支撑条300之间。所述预定位结构使得支撑条300在与底盘100、安装部220的相对位置暂时固定,方便于后续固定工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支撑条300的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并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是:a.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底盘;排风蜗壳,所述排风蜗壳包括排风蜗壳本体,所述排风蜗壳本体的底部与底盘连接,所述排风蜗壳本体的上部侧向延伸设有安装部;以及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有预定位结构,以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将所述支撑条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支撑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均设有固定结构,以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将所述支撑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底盘;或者,

b.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底盘;排风蜗壳,所述排风蜗壳包括排风蜗壳本体,所述排风蜗壳本体的底部与底盘连接,所述排风蜗壳本体的上部侧向延伸设有安装部;以及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设有预定位结构,以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将所述支撑条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支撑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下端与所述底盘之间均设有固定结构,以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将所述支撑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底盘。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300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支撑条本体310;所述支撑条本体310的中部设有朝向安装部凸起的加强板筋,所述支撑条300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220之间的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安装部220上的第一凸起221、及自所述支撑条本体310的上端朝向所述安装部220延伸的挂接翻边320,所述挂接翻边320挂接于所述第一凸起221,以使所述支撑条300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20上。挂接翻边320的宽度与支撑条本体310的宽度一致,挂接翻边320与支撑体本体310一体成型。挂接翻边挂接在第一凸起时,所述支撑条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保持支撑条与安装部相对位置的稳定,有利于对支撑条与安装部进行进一步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300还包括自所述支撑条本体310的相对两侧边朝向所述安装部220延伸的两个侧翻边330;所述安装部220上设有呈侧向开口设置的第一安装槽230,所述第一安装槽230的下部不设置槽壁,第一安装槽230的下端与外部连通,第一安装槽230的顶部设有槽壁,所述挂接翻边320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30顶部的槽壁与第一凸起221之间,所述第一凸起22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21的槽底壁,且所述第一凸起221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30的两个沿上下延伸的侧槽壁分别间隔出一个第一定位槽222;两所述侧翻边330一一对应地插设在两所述第一定位槽222中。侧翻边330用于限制支撑条300挂接在第一凸起221时支撑条300相对于第一凸起221的左右晃动,进一步强化了预定位效果;第一安装槽230有利于支撑条300在预定位时挂接翻边320对准第一凸起221,提高支撑条300的预安装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230的顶部设有槽壁,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顶部可以是不设置槽壁,第一安装槽为通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221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翼板223,所述第一翼板223设置在两所述侧翻边330的内侧,第一翼板223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强化第一凸起221的与第一安装槽230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限制支撑条300挂接在第一凸起221时支撑条300相对于第一凸起221的左右晃动,达到强化预定位效果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凸起221的第一螺孔224和设置在支撑条本体310上端的第二螺孔340,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螺孔340和第一螺孔224,以将所述支撑条300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220;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采用螺钉,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300预定位后,挂接翻边320与第一凸起221配合实现第一螺孔224与第二螺孔340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对准,侧翻边330与侧槽壁、第一翼板223配合实现第一螺孔224与第二螺孔340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准,有利于提高紧固件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3和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300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支撑条本体310;所述支撑条300的下端与所述底盘100之间的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底盘100上的第二凸起227、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凸起227下方的底块225、及自所述支撑条本体310的下端朝向所述安装部220延伸的插接翻边350,所述底块225与所述第二凸起227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插接翻边350活动插设在所述插槽中,以使所述支撑条300预安装在所述底盘100上。所述插接翻边350插入所述插槽后不是固定连接,支撑条300受重力作用容易向第二安装槽110开口的方向倾斜,此时插接翻边350的顶部与第二凸起227的抵接,底块225与插接翻边350抵接,实现支撑条300的预定位。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条300的下端与所述底盘100之间的预定位结构,以及支撑条300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220之间的预定位结构共同作用,预定位效果好。

进一步地,如图2、3和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300还包括自所述支撑条本体310的相对两侧边朝向所述底盘100延伸的两个侧翻边330;所述底盘100上设有呈侧向开口设置的第二安装槽110,所述底块225形成所述第二安装槽110的下槽壁,所述第二安装槽110的上端为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凸起227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10的槽底壁,且所述第二凸起227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10的两侧槽壁分别间隔出一第二定位槽120;两所述侧翻边330一一对应地插设在两所述第二定位槽中120,所述侧翻边330与所述两侧槽壁配合,用于限制支撑条300插接在插槽中时支撑条300相对于第二凸起227的左右晃动,强化了预定位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227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翼板130,所述第二翼板130设置在两所述侧翻边330的内侧,第二翼板130用于强化第二凸起227与第二安装槽110的连接,并进一步限制支撑条300插接时支撑条300相对于第二凸起227的左右晃动,强化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采用螺钉,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300预定位后,插接翻边350与第二凸起227配合实现第三螺孔226与第四螺孔360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对准,侧翻边330与侧槽壁、第二翼板130配合实现第一螺孔224与第二螺孔340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准,有利于提高紧固件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3和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凸起227的第三螺孔226和设置在支撑条本体310下端的第四螺孔360,紧固件依次穿过第四螺孔360和第三螺孔226,以将所述支撑条300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盘100。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300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安装部220上远离所述排风蜗壳本体210的位置,支撑条300的上端连接在安装部220的端部、下端连接在底盘100的端部,使得安装部220的两端得到支撑和固定,有利于强化安装部220的稳定性和承重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不仅限于螺钉,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不仅限于通过螺孔与紧固件配合进行螺纹紧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焊接,或者,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朝向排风蜗壳本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设有子扣和母扣,所述子扣和母扣将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