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油密封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2901发布日期:2018-12-05 19:4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油密封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放油密封塞。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应用在燃油取暖器油箱上的放油密封塞,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密封塞与油箱的连接强度有限,在运输过程中,油箱内的压力不稳定,导致放油密封塞失效,出现漏油现象,降低了放油密封塞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放油密封塞,其能有效防止放油密封塞失效,避免出现漏油现象,从而保证放油密封塞的使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放油密封塞,包括密封塞板,所述密封塞板的左部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塞体,密封塞板的右部下端设有第二密封塞体,所述第一密封塞体和第二密封塞体分别设有与燃油桶密封口内壁上的方形凹槽配合密封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密封塞板、第一密封塞体、第二密封塞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塞体为实心的圆锥台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该圆锥台结构外缘的中部,所述第二密封塞体为开设有盲孔的空心的圆锥套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该圆锥套结构外缘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截面呈半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板包括设有第一密封塞体的第一圆形板和设有第二密封塞体的第二圆环板,第一圆形板与第二圆环板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一圆形板一端设有按压板,所述第一圆形板与按压板上设有防滑纹,所述第一圆形板、第二圆环板、按压板、防滑纹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塞体的高度小于第二密封塞体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塞板,所述密封塞板的左部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塞体,密封塞板的右部下端设有第二密封塞体,所述第一密封塞体和第二密封塞体分别设有与燃油桶密封口内壁上的方形凹槽配合密封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密封塞板、第一密封塞体、第二密封塞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一体成型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密封塞体和第二密封塞体分别设有与燃油桶密封口内壁上的方形凹槽配合密封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当密封塞装入密封口时,密封口会被密封塞撑大,从而加强密封塞与密封口之间的强度,能有效防止放油密封塞失效,避免出现漏油现象,从而保证放油密封塞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密封塞板,2、第一密封塞体,3、第二密封塞体,4、第一凸起部,

5、第二凸起部,11、第一圆形板,12、第二圆环板,13、圆弧过渡板,

14、按压板,15、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放油密封塞,包括密封塞板1,所述密封塞板1的左部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塞体2,密封塞板1的右部下端设有第二密封塞体3,所述第一密封塞体2和第二密封塞体3分别设有与燃油桶密封口内壁上的方形凹槽配合密封的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所述密封塞板1、第一密封塞体2、第二密封塞体3、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一体成型设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合理,通过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分别与燃油桶密封口内壁上的方形凹槽紧密连接,由于密封塞板1、第一密封塞体2、第二密封塞体3、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均采用橡胶材料,所以在安装过程中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在将密封塞装入密封口后,橡胶材料会有一定程度的“膨胀”,从而使得密封塞与密封口之间的强度变得更高,从而能有效防止放油密封塞失效,避免出现漏油现象,从而保证放油密封塞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塞体2为实心的圆锥台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4设于该圆锥台结构外缘的中部,所述第二密封塞体3为开设有盲孔的空心的圆锥套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5设于该圆锥套结构外缘的上部,所述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的截面呈半圆形或方形,所述第一密封塞体的高度小于第二密封塞体的高度,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密封塞体2为实心的圆锥台结构,将第二密封塞体3为开设有盲孔的空心的圆锥套结构,这样第一密封塞体2和第二密封塞体3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方便插入燃油桶的密封口内,并将燃油桶密封口密封。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塞板1包括设有第一密封塞体2的第一圆形板11和设有第二密封塞体3的第二圆环板12,第一圆形板11与第二圆环板12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板13连接,所述第一圆形板11一端设有按压板14,所述第一圆形板11与按压板14上设有防滑纹15,所述第一圆形板11、第二圆环板12、按压板14、防滑纹15一体成型,第一圆形板11与第二圆环板12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板13连接呈一整体,防滑纹15在使用时,便于握住按压板14将第一密封塞体2和第二密封塞体3插入燃油桶的密封口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