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3907发布日期:2019-01-13 17:2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烟机,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风幕装置的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人们对于厨房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厨房最大的环境问题点之一就是烹饪中产生的油烟,一旦处理不得当,油烟四溢导致整个厨房油烟漫布,甚至影响到起居环境。

现有的油烟机排净率还不是很高,再加上楼房使用公共烟道,导致厨房里 50%以上的油烟不会被轻易外排,在厨房烹饪中,随着人的走动和空气的流通,大量的油烟仍然滞留在厨房中并且扩散。

现有研发人员想了很多种处理方案来提高油烟的外排率,比如增大油烟机的笼烟面积,提高风机的转速来提升风量,但这些无疑增大了使用者的空间负担还造成了高噪音、高能耗等问题。

因此,现今出现了一些利用设置风幕装置来解决防止油烟扩散的问题的吸油烟机,通过风幕装置产生风幕,从油烟机集烟腔的四周或者前端产生一堵屏障,从而防止油烟逃逸,提高油烟机的吸烟效果。

如中国专利CN202125972U所公开的一种油烟机风幕装置,该油烟机风幕的风机产生的风量小,前侧、两侧形成的风幕风压低,在大量油烟面前可能还是有油烟逃溢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烟机,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烟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顶板、左壁、右壁、前壁、后壁以及形成油烟机集烟腔的底板构成,内部为空腔结构;风箱,所述风箱通过前风箱安装壁、后风箱安装壁、左风箱安装壁、右风箱安装壁固定在壳体的底板上,风箱把壳体内的空腔结构分成两部分,即左腔室和右腔室;其中所述左右腔室内均对应设置有超薄型风幕装置,左腔室和右腔室对应的底板前部均设置有风幕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是:

所述超薄型风幕装置包括:带有出风口的风机,与风机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以及与第一风道连通的分流风道,其中所述第一风道为加压风道,它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和进风口的面积比为0.35-0.4,并且所述第一风道和分流风道之间设置有衔接盖板,衔接盖板呈弧形R角设计,所述分流风道末端设置有弧形导向板,使的第一风道中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转变为分流风道出风口中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且分流风道出风口和底板前部的风幕出风口正对。

所述分流风道呈梯形设计,分流风道内至少设置有两个分流板,将分流风道分成至少三个空气流道。

所述分流风道内设置有3个分流板,将分流风道进风口分为A1、A2、A3、A4四个进口,把分流风道出风口分为B1、B2、B3、B4四个出口,将分流风道分成四个空气流道,其中进风口的导流比例分配为A1:A2:A3:A4=3:2:2:3,分流风道出风口出风端的导流比例分配为B1:B2:B3:A4=1:1:1:1。

所述第一风道和分流风道之间呈150度角设置,所述衔接盖板R角设置为35-45mm,所述弧形导向板末端和分流风道呈120度角设置。

所述风机为低电压的风机。

所述超薄型风幕装置的第一风道和风机固定连接有风幕安装架,其中左侧超薄型风幕装置的风幕安装架一侧固定在壳体的左壁,另一侧通过中间支架固定在左风箱安装壁上,右侧超薄型风幕装置的风幕安装架一侧固定在壳体的右壁,另一侧通过中间支架固定在右风箱安装壁上。

所述中间支架包括顶面、侧面,侧面形状呈梯形,和风箱安装壁固定连接,顶面和风幕安装架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导向板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壳体前壁上。

所述分流风道、弧形导向板以及安装板为整体式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左右腔室内均对应设置有超薄型风幕装置,左腔室和右腔室对应的底板前部均设置有风幕出风口,可以有效利用油烟机壳体内部左腔室和右腔室的空间,从而使油烟机获得风幕拢烟功能,防止油烟逃逸。另外,由于超薄型风幕装置中的第一风道为加压风道,这样可以保证风幕风压强、风速高,另外由于超薄型风幕装置中的风机采用低电压风机,噪音低,且成本较低,另外衔接盖板呈弧形R角设计,所述分流风道末端设置有弧形导向板,这些能够能够保障最小的能量损耗,从而使油烟机最终形成的风幕达到最佳距离为150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从后面看去掉风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左、右中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超薄型风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风道和分流风道的侧视图;

图6是图4中第一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分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油烟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由顶板(为看清内部结构,顶板图中未示)、左壁101、右壁102、前壁103、后壁104以及形成油烟机集烟腔的底板(图中未示)构成,内部为空腔结构;风箱2,所述风箱2通过前风箱安装壁201、后风箱安装壁20、左风箱安装壁203、右风箱安装壁204固定在壳体1的底板上,风箱把壳体内的空腔结构分成两部分,即左腔室3和右腔室4;其中所述左右腔室内均对应设置有超薄型风幕装置5,左腔室3和右腔室4对应的底板前部均设置有风幕出风口(图中未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超薄型风幕装置5如图4所示包括:带有出风口的风机501,与风机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502,以及与第一风道连通的分流风道503,其中所述第一风道502为加压风道,如图6所示,它包括进风口5021和出风口5022,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和进风口的面积比为0.35-0.4,并且所述第一风道502和分流风道503之间设置有衔接盖板504,衔接盖板504呈弧形R角设计,所述分流风道503末端设置有弧形导向板505,使的第一风道502中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转变为分流风道503出风口中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且分流风道出风口和底板前部的风幕出风口正对。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风道503呈梯形设计,分流风道503内设置有3个分流板,将分流风道进风口分为A1、A2、A3、A4四个进口,把分流风道出风口分为B1、B2、B3、B4四个出口,将分流风道分成四个空气流道,其中进风口的导流比例分配为A1:A2:A3:A4=3:2:2:3,分流风道出风口出风端的导流比例分配为B1:B2:B3:A4=1:1:1:1。在实际应用中,分流风道3内还可以设置2两个分流板,将分流风道分成三个空气流道;分流风道3内还可以设置4两个分流板,将分流风道分成五个空气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利用油烟机壳体内部左腔室3和右腔室4的空间,所述超薄型风幕装置5的第一风道502和风机501固定连接有风幕安装架6,其中左侧超薄型风幕装置的风幕安装架6一侧固定在壳体的左壁101,另一侧通过中间支架7固定在左风箱安装壁203上,右侧超薄型风幕装置的风幕安装架6一侧固定在壳体的右壁102,另一侧通过中间支架固定在右风箱安装壁204上。

所述中间支架7如图3所示,包括顶面701、侧面702,侧面形状呈梯形,左侧中间支架7和左侧风箱安装壁203固定连接,顶面701和左侧风幕安装架6固定连接,右侧中间支架7和右侧风箱安装壁203固定连接,顶面701和右侧风幕安装架6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502和分流风道503之间呈150度角设置,所述弧形导向板末端和分流风道呈120度角设置,所述衔接盖板R角设置为42mm,为便于安装,所述弧形导向板505通过安装板8固定在壳体前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风道503、弧形导向板505以及安装板8为整体式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衔接盖板R角还可以设置为35mm或45mm,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气流能量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低电压的风机。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风道502出风口5022的面积S2和进风口5021的面积S1的比优选设计取值为0.38。

由于左右腔室内均对应设置有超薄型风幕装置5,左腔室3和右腔室4对应的底板前部均设置有风幕出风口,可以有效利用油烟机壳体1内部左腔室3和右腔室4的空间,从而使油烟机获得风幕拢烟功能,防止油烟逃逸。另外,由于超薄型风幕装置5中的第一风道502为加压风道,这样可以保证风幕风压强、风速高,另外由于超薄型风幕装置5中的风机501采用低电压风机,噪音低,且成本较低,另外衔接盖板504呈弧形R角设计,所述分流风道503末端设置有弧形导向板505,这些能够能够保障最小的能量损耗,从而使油烟机最终形成的风幕达到最佳距离为15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的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以及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