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及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780发布日期:2019-02-15 20:0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及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作为重要的电器已经用在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空调器是吸入室内的热空气,使之与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并将低温空气排向室内进行制冷,或者通过相反的作用,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的设备。空调器按照其结构包括分体式空调和整体式空调。其中,窗式空调属于整体式空调器的一种,其一般包括底盘、蒸发器、室内风扇、压缩机、冷凝器、室外风扇、电机以及内部管路等结构。

窗式空调内部管路包括吸气管、排气管和毛细管,其中,吸气管用于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将与室内循环热交换过后的冷媒传输至压缩机内进行压缩;排气管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冷凝器,将压缩过的高温高压冷媒传输到冷凝器中,经过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冷凝器中的冷媒温度降低;毛细管用于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将冷却后的冷媒由冷凝器传输到蒸发器,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冷媒回路。为了隔热、绝缘以及协助风扇进出风,窗式空调器中通常设置有隔板,根据隔板的设置位置分为前隔板和后隔板,前隔板朝向室内的一侧安装有室内风扇;后隔板朝向室外的一侧安装有室外风扇,在前隔板与后隔板之间设置有电机支架。为了精简侧出风窗式空调的安装部件及结构,已研发出了一体式后隔板组件,能够将侧出风窗式空调的电机支架与原有的后隔板进行组合,一体式后隔板组件的底部固定至底盘上。然后如此设置的一体式后隔板组件,导致空调毛细管的走管安装成为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自冷凝器延伸出的细长毛细管一般是采用自后隔板的侧壁经压缩机旁延伸至位于室内部分的蒸发器,仅在室内部分进行简单盘旋固定,然而如此设计,位于压缩机旁边的毛细管极容易受到压缩机振动的影响,导致毛细管在空调运转过程中由于压缩机的振动而振动,因此窗式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不必要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以及设置该后隔板组件的窗式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窗式空调器的后隔板组件无法固定安装毛细管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所述后隔板组件包括后隔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后隔板本体上的管路限位装置,所述管路限位装置至少能将窗式空调器的毛细管上经过所述后隔板本体的区段固定。

优选地,所述后隔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后隔板本体一体式设置的电机支架。

优选地,所述管路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后隔板组件的底部沿所述后隔板组件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后隔板本体的底面水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管路限位装置与所述后隔板本体以及所述电机支架一体式设置。

优选地,所述管路限位装置包括加固件和管路卡扣,其中,所述加固件与所述管路卡扣的连接面设置为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管路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后隔板组件底部且位于所述后隔板本体与所述电机支架之间的中空部位。

优选地,在所述后隔板本体和所述电机支架的底部中空部位设置有定位件。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在所述中空部位自所述后隔板本体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后隔板本体的底面水平延伸。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件本体和位于所述定位件本体的两侧并固定至所述后隔板本体底端和所述电机支架底端的固定附座,其中,所述定位件本体呈拱形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定位件本体的拱形结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固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固件在所述拱形结构内部沿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后隔板本体的底面水平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固件的表面与所述定位件本体的拱形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加固件的背离所述定位件本体的表面为水平面,在所述第一加固件的水平面上设置有管路卡扣。

优选地,所述管路卡扣为自所述第一加固件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的一体结构,或者,所述管路卡扣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分体卡扣。

优选地,所述管路限位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的背离所述后隔板本体的侧面底部。

优选地,其中,所述电机支架包括在所述电机支架的电机安装孔下方设置的加强件,所述管路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的所述加强件的背离所述后隔板本体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管路限位装置的第二加固件自所述加强件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后隔板本体的底面水平延伸。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加固件的底面设置管路卡扣,其中,所述管路卡扣为自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的一体结构,或者,所述管路卡扣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分体卡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后隔板组件,其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用于连接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经过后隔板组件的区段被固定至所述后隔板组件的管路限位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后隔板组件的朝向室内的一侧,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后隔板组件的朝向室外的一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包括后隔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后隔板本体上的管路限位装置,并且所述管路限位装置至少能将窗式空调器的毛细管上经过所述后隔板本体的区段固定。因此,窗式空调内部的毛细管自位于室外部分的冷凝器延伸出后部分区段能够被固定至后隔板组件的管路限位装置上,从而实现毛细管在后隔板组件上的走管安装。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固定至管路限位装置上的毛细管能够避免由于窗式空调内部压缩机运行时的振动而产生振动,从而避免了产生不必要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窗式后隔板组件的右视图的局部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窗式后隔板组件中关于管路卡扣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的右视图。

图中:1-后隔板组件;11-后隔板本体;12-电机支架;13-定位件;14-第一加固件;15-管路卡扣;16-卡扣槽;17-固定座;18-第二加固件;121-加强件;122-电机安装孔;131-固定附座;132-定位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包括后隔板本体11以及设置在后隔板本体11上的管路限位装置,管路限位装置至少能将窗式空调器的毛细管上经过后隔板本体11的区段固定。如此设置,能够使毛细管在经过后隔板组件时部分区段被固定,实现后隔板组件上毛细管的走管安装。同时可以使得被固定毛细管区段免受压缩机振动力影响,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噪音。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管路限位装置至少能将窗式空调器的毛细管上经过后隔板本体11的区段固定或阻挡并使被固定或被阻挡的毛细管与压缩机之间存在足以隔断压缩机传出的振动力的间距;即被固定或被阻挡的毛细管与压缩机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压缩机产生的振动力的波及范围。如此可以使被固定或被阻挡的毛细管进一步免受压缩机振动力的影响。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被固定或被阻挡的毛细管与压缩机之间的间距大于毛细管与后隔板本体11之间的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后隔板组件1还包括与后隔板本体11一体式设置的电机支架12。即本实用新型的后隔板组件1为将后隔板本体11和电机支架12一体化设置的结构。管路限位装置位于后隔板组件1的底部沿后隔板组件1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相对于后隔板本体11的底面水平设置。如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隔板组件能够在后隔板本体11和电机支架12一体式设置的基础上,在后隔板组件的底部相对于后隔板本体11的底面水平地设置用于毛细管路固定的管路限位装置,从而自冷凝器延伸出的毛细管经过后隔板组件上的管路限位装置时实现在后隔板组件上的走管安装。同时避免了由于压缩机的振动而引起毛细管振动的问题,避免了产生不必要的噪音。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限位装置与后隔板本体11以及电机支架12一体式设置。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固定件。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管路限位装置包括加固件和管路卡扣15。其中,加固件与管路卡扣15的连接面设置为水平面。加固件用于将管路卡扣稳定的固定至后隔板组件上,增加管路卡扣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压缩机振动导致出现管路卡扣脱落的情况。将管路卡扣与加固件的连接面设置为水平面结构,进一步增加毛细管安装至管路卡扣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后隔板组件1包括后隔板本体11和与后隔板本体11一体式设置的电机支架1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体式设置”的方式可以是电机支架12与后隔板本体11通过一体式注塑工艺成型,也可以是将电机支架12和后隔板本体11通过连接件进行一体式固定连接。其中,优选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或铆接。

本实施例的管路限位装置设置在后隔板组件1底部且位于后隔板本体11与电机支架12之间的中空部位。如此设计,本实施例的管路限位装置无需额外占用空间,能够充分利用空调器的内部空间,使后隔板组件1保持原来的尺寸。同时可以使位于中空部位的管路限位装置中被固定或被阻挡的毛细管避免受到压缩机振动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支架12上具有通过支架臂与后隔板本体11一体式设置的电机安装孔122,为了保证电机的稳定性,在电机支架12的电机安装孔122下方与窗式空调的底盘之间设置有加强件121。优选的,加强件121可以是密度较高的加强筋板结构。其作用是能够使电机运转时更加稳定。在电机支架12底部的加强件121和后隔板本体11之间形成有一定的中空部位。在本实施例中管路限位装置安装至该中空部位上,因此,本实施例中后隔板组件1在设置管路限位装置后能够充分利用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现有的空间进行设置,不会额外占用其他空间,因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后隔板本体11和电机支架12的底部中空部位设置有定位件13。定位件13在中空部位自后隔板本体11的一端向另一端相对于后隔板本体11的底面水平延伸。即,在面向后隔板本体11的正面时,定位件13自后隔板本体11的左端向右端或者右端向左端水平延伸。该定位件13的作用是对管路限位装置进行定位安装,而且,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3还能够协同电机支架12的加强件121对一体式设置的后隔板本体11和电机支架12起到加固作用。

该定位件13的两侧分别固定至后隔板本体11的底端以及电机支架12的底端,用于将后隔板组件1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进行固定,以便后隔板组件1稳定的固定在底盘上。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3包括定位件本体132以及位于定位件本体132两侧并固定至后隔板本体11底端和电机支架12底端的固定附座131。其中,定位件本体132呈拱形结构。定位件本体132和两侧的固定附座131为一体式结构。定位件13两侧的固定附座131用于与后隔板本体11底端以及电机支架12的底端连接。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的定位件13两侧是水平放置时,与定位件13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两侧。

在定位件本体132的拱形结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固件14。即第一加固件14的上表面与拱形结构的定位件本体132的拱形结构表面固定。第一加固件14的表面与定位件本体132的拱形表面紧密贴合。即,第一加固件14在与定位件本体132紧密贴合的表面具有与定位件本体132的拱形结构表面相一致的弧形结构,以便第一加固件14能够稳定无缝隙地固定在定位件13上,同时对设置在其上的管路卡扣15起到加固的作用。第一加固件14沿定位件13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相对于后隔板本体11的底面水平延伸。本实施例所述的定位件13的“一端”和“另一端”是指沿定位件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第一加固件14的背离定位件13的表面为水平面,在第一加固件14的水平面上设置有管路卡扣15。在定位件本体132与管路卡扣15之间增加第一加固件14可以增加管路卡扣15的稳定性;第一加固件14与管路卡扣15的连接面设置为水平面可以进一步稳定安装至管路卡扣的毛细管。

在本实施例中,管路卡扣15为自第一加固件14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的一体结构。所述的一体结构的管路卡扣是指管路卡扣为自第一加固件14的一端向其另一端不间断延伸形成的整体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使毛细管的部分管路整体性的卡入管路卡扣上,不易发生脱落的现象。或者,如图3所示,图3是图1所示的窗式后隔板组件中关于管路卡扣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优选地,管路卡扣15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分体卡扣。优选的,多个分体卡扣相互间隔地水平设置在第一加固件14上。起到固定毛细管路的作用,同时可以节约资源。

如图2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窗式后隔板组件的右视图的局部图。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管路卡扣15包括卡扣底座以及在卡扣底座上形成的卡扣槽16。其中,卡扣底座与第一加固件14固定连接,使卡扣槽16朝下,毛细管自卡扣槽16卡入至管路卡扣15上。优选的,卡扣槽16包括弧形容纳部和引导部,其中,引导部用于引导毛细管卡入卡扣槽16内,便于毛细管的卡入;弧形容纳部用于固定毛细管,使其稳定地固定在管路卡扣上不易发生脱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管路限位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12的背离后隔板本体11的侧面底部。由于电机支架12的背离后隔板本体11的一侧与前隔板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该部分的空间;同时可以使毛细管水平地设置在本实施例的管路限位装置上,管路限位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12的背离后隔板本体11的侧面还可以使管路限位装置上安装的毛细管避免受到后隔板本体11上的轴流风叶运行时的影响,有利于延长毛细管的使用寿命。参照图4至图5。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的右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电机支架12包括在电机支架12的电机安装孔122下方设置的加强件121。在加强件121的底部和所述后隔板本体1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17,固定座17的两端分别固定至后隔板本体11和电机支架12,具有将后隔板组件1固定至窗式空调器底盘的作用。管路限位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12的加强件121的背离后隔板本体11的侧面上。其中,第二加固件18自加强件121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相对于后隔板本体11的底面水平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固件18可以是水平板,即第二加固件18的上下面均为水平结构。在第二加固件18的底部设置管路卡扣15,使卡扣槽16朝下设置。其中,管路卡扣15为自第二加固件18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的一体结构,所述的一体结构的管路卡扣是指管路卡扣为自第二加固件18的一端向其另一端不间断延伸形成的整体结构,如图4所示。如此设置可以使毛细管的部分管路区段整体性的卡入管路卡扣上,不易发生脱落的现象。或者,管路卡扣15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分体卡扣。优选的,多个分体卡扣相互间隔地水平设置在第二加固件18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加固件和管路卡扣优选为一体成型。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的后隔板组件。本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位于后隔板组件1的朝向室内的一侧,冷凝器位于后隔板组件1的朝向室外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窗式空调还包括用于连接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毛细管,毛细管的经过后隔板组件的区段被固定至后隔板组件的管路限位装置上。因此,后隔板组件设置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用于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毛细管能够经过后隔板组件并固定至后隔板组件的管路限位装置上。

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底盘,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后隔板组件1均设置在底盘上。后隔板组件1通过定位件13上的固定附座131紧固至底盘;或者,后隔板组件1通过两端分别固定至后隔板本体11和电机支架12的固定座紧固至底盘。用于连接位于后隔板组件前后两侧的蒸发器与冷凝器,能够使毛细管远离压缩机固定,以便将冷凝器中的高压冷媒节流降压呈低压冷媒再次进入蒸发器实现循环,减少了由于压缩机振动造成的毛细管振动而产生的噪音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点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