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总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243发布日期:2019-08-16 22:15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能源总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能源总线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供冷与采暖的节能设计一直是暖通空调界关心的核心问题,从冷热源端提高制冷制热机组的COP值是其发展方向之一,现有设备机组,无论是多联机、风冷热泵,还是离心式冷水机组、地源热泵等,其通过机组本身如压缩机等方面的技术改良来达到提高COP值的目的,上升空间已经很小。

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低品位的冷源或热源,如地表水、浅层土壤、城市废热、冬季室外空气等自然冷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白白浪费。如能有效利用,则可以减少制冷制热机组的开机时间。

由于上述低品位的冷源或热源分散性强,传统集中供能技术无法将它们集中调配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源总线系统,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低品位的冷源或热源进行利用的网络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源总线系统,其中,包括一冷网、一热网,所述冷网接入自然冷源;所述热网接入低品位热源;多个空调机组的换热组件分别接入所述冷网、所述热网进行换热。

如上所述的能源总线系统,其中,所述冷网、所述热网均为一首位相连的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安装有多个循环水泵。

如上所述的能源总线系统,其中,所述自然冷源包括:土壤冷源、地表水。

如上所述的能源总线系统,其中,所述低品位热源包括:城市废热、生活热水余热。

如上所述的能源总线系统,其中,所述换热组件分别通过冷管、热管接入所述冷网、所述热网,所述冷管、所述热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如上所述的能源总线系统,其中,所述冷管、所述热管上均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入低品位能源的冷网及热网同时接入用户的空调机组,低品位能源通过能源总线的有效利用,形成低品位能源传输网络,将分散的低品位能源通过能源总线连接起来,形成统一调配、有效统一管理的能源网络,快捷有效地输送给用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能源总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能源总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一种能源总线系统,其中,包括一冷网1、一热网2,冷网1接入自然冷源;热网2接入低品位热源;多个空调机组的换热组件6分别接入冷网1、热网2进行换热。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能源总线设置冷网1和热网2,冷网1接入分散式的自然冷源,如土壤源、地表水源等,供能点和用户点在同一张冷网1上。用户点根据空调供冷需求,可直接利用自然冷源或者利用热泵进一步降低水温。

热网2接入分散式的城市废热、生活热水余热等低品位热源,供能点和用户点在同一张热网2上。用户点根据空调供热需求,可直接利用低品位热源或者利用热泵进一步提升水温。

进一步的,冷网1、热网2均为一首位相连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水泵3。

进一步的,自然冷源包括:土壤冷源7、地表水9。

进一步的,低品位热源包括:城市废热5、生活热水余热8。

进一步的,换热组件分别通过冷管、热管接入冷网1、热网2,冷管、热管上均安装有阀门。冷网1、热网2均可以流经换热组件6,通过阀门,可以实现切换及流量的调节。

进一步的,冷管、热管上均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

在冷网1和热网2的运行管理控制上,集中于两个方面:

1、水力控制

冷网1和热网2分别设置循环水泵,使得能源总线中的冷热水定向流动,满足每一个供能点和用户均能有效利用能源网络。

2、热力控制

无论冷网1热网2,每个供能点和用户侧均设置热交换装置或流量控制装置,由冷网1或热网2上的设定水温来控制供能点的能源供应量和用户使用量,确保供能与用能平衡。

如:冷网1控制在18度,热网2控制在40度。

能源总线进而形成智能化冷热网2,统一调配和管理分散式低品位冷热源,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能源总线的水泵扬程低,能耗同能源网络的低品位冷热源输送调配量相比,只占一小部分。随着能源总线体量规模的扩大,其能耗比重会更低,可忽略不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