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220发布日期:2019-08-16 22:1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气体放电又称介质阻挡电晕放电或无声放电。

虽然介质阻挡放电已被开发和广泛的应用,可对它的理论研究还只是近20年来的事,而且仅限于对微放电或对整个放电过程某个局部进行较为详尽的讨论,并没有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情况DBD的理论。其原因在于各种DBD的工作条件大不相同,且放电过程中既有物理过程,又有化学过程,相互影响,从最终结果很难断定中间发生的具体过程。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目前已经公开的专利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636790.2、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和PI纳米膜过滤的室内空气净化器;专利申请号为201610232828.9、发明名称为一种多级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专利号为ZL201520729065.x、发明名称为阵列介质阻挡放电的装置;专利号为ZL201520182774.0、发明名称为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等。由于现有技术的管线式和平板式电极结构的限制,电极的温度很难控制在最适宜的工作状态,也就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现状,提供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器,解决现有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工作温度较难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机壳内部通道中沿着气流的方向设置等离子栅栏和消解器,所述等离子栅栏,包括若干个由绝缘材料制造的介质管,所述介质管平行布置呈栅栏状结构,所述介质管的两端与冷却水循环系统连通,以使冷却水流经介质管。

所述介质管的一端与第一端块连接,所述第一端块上设有流体入口,所述流体入口与每个所述介质管连通,所述介质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端块连接,所述第二端块上设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与每个所述介质管连通,通过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连通。

在所述介质管的内壁上涂覆成型有内电极;

和/或,在所述介质管的外部套接有外电极,或者在所述介质管的外部设置与所述介质管平行的柱状外电极、片状外电极或管状外电极。

所述外电极为套接在所述介质管上的导电线圈,或者缠绕在所述介质管上的金属网。

所述导电线圈呈螺旋形缠绕在所述介质管上。

所述介质管采用石英、玻璃或者陶瓷材料制造;

和/或,所述介质管的管壁的壁厚均等,并且相邻两个介质管之间的间距相等。

还包括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机壳的进气口。

还包括负极除尘栅格和正极除尘板,在所述机壳内部通道中沿着气流的方向设置,其中所述负极除尘栅格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机除尘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还包括引风机,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出气口内侧。

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循环水管、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引风机的出口一侧,通过所述循环水管将所述循环泵、热交换器以及所述介质管连通形成水循环回路。

还包括导流板,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出气口。

所述机壳呈立式筒状结构,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机壳的顶部。

所述机壳的内壁上覆盖有一层金属箔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借助冷却水循环系统对等离子栅栏降温,确保等离子栅栏处于合适的温度下工作,从而提高臭氧的产率,确保对甲醛等有机物的去除更彻底。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栅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栅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介质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介质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介质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介质管;

20、第一端块;21、流体入口;22、分配腔;

30、第二端块;31、流体出口;32、汇流腔;

40、内电极;

51、导电线圈;52、金属网;

60、机壳;61、进气口;62、出气口;

70、冷却水循环系统;71、循环泵;72、循环水管;73、热交换器;

81、过滤网;82、负极除尘栅格;83、正极除尘板;84、引风机;85、导流板;

90、等离子栅栏;91、消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60,所述机壳设置有进气口61和出气口62,在所述进气口61和所述出气口62之间的机壳60内部通道中沿着气流的方向设置等离子栅栏90和消解器91,所述等离子栅栏90,包括若干个由绝缘材料制造的介质管10,所述介质管10平行布置呈栅栏状结构,所述介质管10的两端与冷却水循环系统70连通,以使冷却水流经介质管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借助冷却水循环系统对等离子栅栏降温,确保等离子栅栏处于合适的温度下工作,从而提高臭氧的产率,确保对甲醛等有机物的去除更彻底,剩余的臭氧在通过消解器时被催化反应生成氧气,从而保护空气环境,避免臭氧气体进入到空气环境中。

结合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等离子栅栏90,包括若干个由绝缘材料制造的介质管10,所述介质管10平行布置呈栅栏状结构,所述介质管10的一端与第一端块20连接,所述第一端块20上设有流体入口21,所述流体入口21与每个所述介质管10连通,所述介质管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端块30连接,所述第二端块30上设有流体出口31,所述流体出口31与每个所述介质管10连通,通过所述流体入口21和所述流体出口31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70连通;所述介质管10作为介质阻挡放电的介质层,介质管10内可以通入水,并且水体接地连接,使水体作为地电极的同时,可以把等离子空气净化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介质管10降温。

同时,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介质管10的外部套接有外电极,所述外电极为套接在所述介质管10上的导电线圈51,或者,如图5所示缠绕在所述介质管10上的金属网52。由外电极和流经介质管的水体地电极之间形成工作电场,这个工作电场穿过介质管10,从而在介质管10的外表面产生沿面放电。所述导电线圈51呈螺旋形缠绕在所述介质管10上,导电线圈51的间距可以均等也可以不等,当间距均等时,其电场更均匀,使用效果更好。

所述金属网52采用编制后卷绕在所述介质管10上,或者编制在所述介质管10上。金属网的网孔一般为大小相等,金属网不能过于致密,以保留足够的空间形成沿面放电。

或者也可以替换地选择在所述介质管10的外部设置与所述介质管10平行的柱状外电极、片状外电极或管状外电极。柱状外电极、片状外电极或管状外电极和流经介质管的水体地电极之间形成工作电场,这个工作电场穿过介质管10,从而在介质管10的外表面产生体放电。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可以选择地,在所述介质管10的内壁上涂覆成型有内电极40,该内电极通常接地,由内电极40和外电极之间形成工作电场,此时通过介质管10的流体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气体,在内电极和外电极之间的工作电场工作时,流体经过介质管10时将工作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降低介质管的温度。

可选择地,所述内电极40为金属化膜层,通过等离子溅射、化学沉积或者金属粉烧结工艺成型在所述介质管10的内壁上,由于等离子溅射、化学沉积和金属粉烧结工艺都可以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介质管10采用石英、玻璃或者陶瓷等绝缘材料制造,制造的过程中,将所述介质管10的管壁的壁厚均等,并且在安装介质管10的时候,保证相邻两个介质管10之间的间距相等,以形成均匀的电场结构。

在所述第一端块20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流体入口21连通的分配腔22,所述分配腔22与各介质管10连通,以将分配腔22中的流体均匀的输送到各个介质管10中。

在所述第二端块30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流体出口31连通的汇流腔32,所述汇流腔32与各介质管10连通,以使各个介质管10的流体均汇流到汇流腔32中。

等离子栅栏在工作状态下能够形成介质阻挡放电,从而激发穿过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的气体中的氧气,生成臭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利用介质管的通孔作为散热通道进行散热,从而把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降低介质管的温度,从而可以提高臭氧的产率;与管线式电极结构和平板式电极结构相比,等离子栅栏具有结构更紧凑,臭氧生成率高的特点。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过滤网81,设置在所述机壳60的进气口61,用以对进入到机壳60内的气体进行初步过滤,减少粉尘吸入到机壳60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负极除尘栅格82和正极除尘板83,在所述机壳60内部通道中沿着气流的方向设置,其中所述负极除尘栅格82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除尘板83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负极除尘栅格82上设有放电毛刷,使空气经过负极除尘栅格82时,空气中的颗粒被带有负电荷,正极除尘板83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板片,相互之间保留间隙,以使气流通过间隙时,带有负电荷的颗粒被吸附在正极除尘板83上。

负极除尘栅格82通常设置在等离子栅栏之前的位置,即设置在非臭氧环境中,以避免负极除尘栅格82及其上设置的放电毛刷被臭氧氧化;正极除尘板83与负极除尘栅格82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正负电极之间直接导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引风机84,设置在所述机壳60的出气口62内侧,由引风机84形成负压,将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61吸入到机壳60中。

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70,包括循环泵71、循环水管72、热交换器73,所述热交换器73设置在所述引风机84的出口一侧,通过所述循环水管72将所述循环泵71、热交换器73以及所述介质管连通形成水循环回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导流板85,设置在所述机壳60的出气口62,导流板能够使自机壳60出去的气流吹响确定的方向,以促使被净化的气体与未被净化的气体充分混合。

所述机壳60呈立式筒状结构,所述进气口61位于所述机壳60的底部,所述出气口62位于所述机壳60的顶部。采用立式筒状结构,使各个元件和单元可以沿着机壳60的内部自下而上呈线性排列,占地空间小并且气流通道为竖直的筒状。

所述机壳60的内壁上覆盖有一层金属箔层,该金属箔层能够吸附一定数量的颗粒物。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