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酸洗线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7853发布日期:2019-02-10 22:3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带酸洗线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铜带酸洗线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酸洗线在完成酸洗后,虽然采用挤干辊进行挤干,但铜带表面带有一些水渍,影响铜带产品质量,需要经过酸洗线铜带表面干燥系统进行干燥后,才能进行打卷,因此,酸洗线铜带表面干燥系统是酸洗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692619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酸洗线铜带表面干燥装置,包括烘箱、烘箱进口、烘箱出口,所述的烘箱进口与烘箱出口处分别设有连通热风循环风机的出风管,所述的烘箱进口设有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包括风刀与压缩空气源。压缩空气通过风刀进入烘箱内,由于压力聚减,流速急速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流,对铜带表面上的残存的水渍进行强力吹扫,除去铜带表面的水渍,再进入热风循环系统进行下一步的烘干,以保证铜带表面干燥。

但是风刀在吹气的同时可能会将外界的一些颗粒杂质一起吹入烘箱内,颗粒杂质在气流的带动下会对铜带表面造成磨损,因此需要定时地对烘箱内部进行清理与检修。而上述专利中的烘箱检修与清理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带酸洗线烘干装置,具有便于检修与清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铜带酸洗线烘干装置,包括热风管道、底架、设置于底架上的烘箱以及设置于底架一侧的升降装置,所述烘箱包括U型槽与设置在U型槽上方并与升降装置连接的扩散式布风装置,所述扩散式布风装置包括连接部与设置在连接部底部的扩风罩,所述连接部向上套接在热风管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升降装置能够控制扩散式布风装置上下移动,当铜带输送至烘箱要进行烘干时,先将扩风罩升起,便于操作人员将铜带从U型槽中穿过;进行烘干时再将扩风罩下降并罩在U型槽上,防止热风泄露影响烘干效果;当烘干完毕时,可以将扩风罩升起,从而对烘箱内进行检修与清理,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为丝杆升降机,所述丝杆升降机包括与底架固定连接的支撑丝杆以及配合设置在支撑丝杆上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扩风罩侧边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动座与支撑丝杆的配合控制扩风罩的上下移动,滑动座可有电机进行驱动,实现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力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槽包括外护板、耐热层以及设置在外护板与耐热层之间的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耐热层与保温层提高烘箱内的保温效果,降低热风消耗,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热层由耐火砖制成,所述保温层由陶瓷纤维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火砖在高温下能经受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和机械作用,能够增强U型槽的结构强度;而陶瓷纤维的热稳定性、保温绝热性能与高温绝热性能均良好,能够保证烘箱内的温度稳定、平均,保温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热层呈U型,所述耐热层两侧内壁上均沿烘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铜带从烘箱内穿过进行烘干时,上方的扩散式布风装置内会向下吹出热风,而热风吹在铜带表面上之后会朝两侧分散,此时利用弧形槽使朝两侧分散的热风能够沿圆弧形运动到铜带下方,同时对铜带下表面进行烘干,从而使铜带上下表面的烘干效果更加均匀,且减少了烘干所需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包括滑动腔与设置在滑动腔上方开口处的限位盖,所述热风管道底部设置有与限位盖配合的限位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盖与限位边对连接部与热风管道之间进行限位,防止扩散式布风装置与热风管道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盖底部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扩风罩罩在U型槽上时,限位盖与限位边之间相互贴合,利用密封垫圈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防止热风从连接部与热风管道之间的缝隙漏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风罩呈梯形且短边向上与连接部相连接,所述扩风罩内设置有扩风腔,所述扩风腔向上与滑动腔连通,所述扩风腔内沿U型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分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分隔板使从热风管道进入扩风罩的热风均匀分为多股,同时对烘箱内的铜带各处进行烘干,增大了烘干面积,增强烘干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升降装置控制扩散式布风装置上下移动,当铜带输送至烘箱要进行烘干时,先将扩风罩升起,便于操作人员将铜带从U型槽中穿过;进行烘干时再将扩风罩下降并罩在U型槽上,防止热风泄露影响烘干效果;当烘干完毕时,可以将扩风罩升起,从而对烘箱内进行检修与清理,操作简单方便;

2、当铜带从烘箱内穿过进行烘干时,上方的扩散式布风装置内会向下吹出热风,而热风吹在铜带表面上之后会朝两侧分散,此时利用弧形槽使朝两侧分散的热风能够沿圆弧形运动到铜带下方,同时对铜带下表面进行烘干,从而使铜带上下表面的烘干效果更加均匀,且减少了烘干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扩散式布风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U型槽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热风管道;2、底架;3、烘箱;4、丝杆升降机;5、U型槽;6、扩散式布风装置;7、扩风罩;8、连接部;9、滑动腔;10、限位盖;11、限位边;12、密封垫圈;13、扩风腔;14、分隔板;15、支撑丝杆;16、滑动座;17、电机;18、外护板;19、耐热层;20、保温层;2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铜带酸洗线烘干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热风管道1、底架2、固定于底架2上的烘箱3以及固定于底架2一侧的丝杆升降机4。烘箱3包括U型槽5与设置在U型槽5上方并与丝杆升降机4连接的扩散式布风装置6,而扩散式布风装置6又与上方的热风管道1相连通,且能够相对热风管道1发生位移。则当铜带输送至烘箱3要进行烘干时,利用丝杆升降机4先将扩散式布风装置6升起,便于操作人员将铜带从U型槽5中穿过;进行烘干时再将扩散式布风罩下降并罩在U型槽5上,防止热风泄露影响烘干效果;当烘干完毕时,可以将扩散式布风罩升起,从而对烘箱3内进行检修与清理,操作简单方便。

如图2、图3所示,扩散式布风装置6包括呈梯形且下方开口的扩风罩7与固定于扩风罩7顶端的连接部8。连接部8包括滑动腔9与螺栓固定于滑动腔9上方开口处的限位盖10,而热风管道1底部焊接有与限位盖10配合的限位边11。连接部8竖直向上套接在热风管道1上,利用限位盖10与限位边11对连接部8与热风管道1之间进行限位,防止扩散式布风装置6与热风管道1相互分离。而限位盖10底部端面上固定有密封垫圈12,当扩风罩7罩在U型槽5(见图1)上时,限位盖10与限位边11之间相互贴合,利用密封垫圈12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防止热风从连接部8与热风管道1之间的缝隙漏出。

如图1、图2所示,扩风罩7内设置有扩风腔13,扩风腔13向上与滑动腔9连通,而扩风腔13内沿U型槽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三块分隔板14,三块分隔板14呈爪状分布,使从热风管道1进入扩风罩7的热风均匀分为四股,同时对烘箱3内的铜带各处进行烘干,增大了烘干面积,增强烘干效果。

如图1所示,丝杆升降机4包括与底架2固定连接并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丝杆15以及配合设置于支撑丝杆15上的滑动座16,滑动座16由电机17驱动于支撑丝杆15上进行滑移,且滑动座16与扩风罩7的侧边固定连接,则利用滑动座16与支撑丝杆15的配合来控制扩风罩7的上下移动,实现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力资源。

如图1、图4所示,U型槽5包括固定在最外侧的外护板18、由耐火砖制成的耐热层19以及设置在外护板18与耐热层19之间由陶瓷纤维材料制成的保温层20。耐火砖在高温下能经受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和机械作用,能够增强烘箱3的结构强度;而陶瓷纤维的热稳定性、保温绝热性能与高温绝热性能均良好,能够保证烘箱3内的温度稳定、平均,保温效果好,从而降低热风消耗,节约能源。

如图1、图4所示,耐热层19呈U型,且耐热层19两侧内壁上均沿烘箱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槽21,当铜带从U型槽5内穿过进行烘干时,上方的扩散式布风装置6内会向下吹出热风,而热风吹在铜带表面上之后会朝两侧分散,此时利用弧形槽21使朝两侧分散的热风能够沿圆弧形运动到铜带下方,同时对铜带下表面进行烘干,从而使铜带上下表面的烘干效果更加均匀,且减少了烘干所需的时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