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纸配件及其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395发布日期:2019-02-15 20:0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纸配件及其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纸配件及其冷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冷风扇,其滤纸配件作为一个单独的消耗品安装在冷风扇内,通过布水系统将水喷淋在滤纸配件的滤纸上,室外热空气进入蒸发降温介质并与水充分进行热量交换,排出带有水汽的风,从而达到室内降温的目的。而现有的滤纸配件,水通过下水孔直接淋至滤纸上,由于水表面的张力下水孔不能均匀下水导致滤纸湿透不均匀,且湿透速度慢,达不到最优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纸配件及其冷风扇,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滤纸配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滤纸框,它设有放置腔且其正背面均开设有与放置腔相连通的通风槽,滤纸放置在放置腔内;

导流件,它开设有导流孔,它位于放置腔内且置于滤纸上;

分水器,它盖接在滤纸框,它开设有分水孔,分水孔与导流孔相接通。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导流件包括导流本体,导流本体具有底壁和周壁,其底壁与滤纸顶面相齐平,导流孔开设在底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导流孔为椭圆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导流孔个数设为多个且并排间隔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导流件采用吸水纸或吸水棉材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分水孔个数设有多个且并排间隔布置,每一分水孔为V形结构,V形分水孔两个斜边均开设有分流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滤纸配件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滤纸配件安装在冷风扇内。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在滤纸和分水器之间设置导流件,水从分水器的分水孔流入导流件的导流孔并从导流孔流入滤纸,由于导流件具有导流的作用,使得从分水孔流入至滤纸的速度加快且均匀湿透,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2.导流本体具有底壁和周壁,使得从分水器流入至导流件的水能在周壁的作用进行汇集,保证了滤纸湿透的均匀性。

3.导流孔为椭圆形,使得导流件导流的效果最好。

4.导流件采用吸水纸或吸水棉材质,由于吸水纸或吸水棉能吸水的同时不会腐烂也不会发霉,具有防霉抗菌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滤纸配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滤纸配件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滤纸配件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导流件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4,一种滤纸配件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滤纸配件,它包括滤纸框10、导流件20和分水器30。

滤纸框10设有放置腔11且其正背面均开设有与放置腔11相连通的通风槽12,滤纸40放置在放置腔11内。本实施例中,滤纸40为长方形体,放置腔11也为长方体状并与滤纸40的形状相适配,滤纸40放置在放置腔11内时,其正面与滤纸框10正面的通风槽12相对应,其背面与滤纸框10之背面的通风槽相对应。

导流件20开设有导流孔21,它位于放置腔11内且置于滤纸40上。

本实施例中,导流件20包括导流本体,导流本体具有底壁和周壁,其底壁与滤纸40顶面相齐平,导流孔21开设在底壁。导流本体具有底壁和周壁,使得从分水器30流入至导流件20的水能在周壁的作用进行汇集,保证了滤纸湿透的均匀性。为了防止导流件20在放置腔内移动,可将导流件20之周壁与放置腔11之腔壁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导流孔21为椭圆形。导流孔21为椭圆形,使得导流件20导流的效果最好。

本实施例中,导流孔21个数设为多个且并排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中,导流件20采用吸水纸或吸水棉材质。导流件20采用吸水纸或吸水棉材质,由于吸水纸或吸水棉能吸水的同时不会腐烂也不会发霉,具有防霉抗菌的功效。优先采用吸水纸材质,吸水棉的湿透效率相对吸水纸更低,且成本更高。

分水器30盖接在滤纸框10,它开设有分水孔31,分水孔31与导流孔21相接通。

本实施例中,分水孔31个数设有多个且并排间隔布置,每一分水孔31为V形结构,V形分水孔31两个斜边均开设有分流孔32。

在滤纸40和分水器30之间设置导流件20,水从分水器30的分水孔31流入导流件20的导流孔21并从导流孔21流入滤纸40,由于导流件20具有导流的作用,使得从分水孔31流入至滤纸40的速度加快且均匀湿透,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采用本方案的滤纸配件,在2分钟内滤纸的湿透率能达到98%以上,使得滤纸能够充分均匀的湿透,让人瞬间感觉到凉爽,深受消费者青睐。

该滤纸配件应用在冷风扇,可作为消耗品进行替换使用,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