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油烟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4225发布日期:2019-02-12 21:5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油烟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厨房抽油烟机(简称油烟机)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家用电器。随着油烟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功率不断加大、外形越来越简洁和漂亮,材质也由早期的铁皮变成了不锈钢,吸除油烟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油烟机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在进行烹饪时,通常需要手动打开油烟机抽吸油烟,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调节抽吸力度,使用不便;

第二,由于在烹饪时产生的油烟中油脂含量特别高,油烟机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油脂附着于涡轮和内腔上,严重影响抽油烟效果,因此需要定期拆洗,传统的油烟机上对涡轮和油烟机内腔附着的油脂的清洗难度大,且难以拆卸,需要将固定用的螺钉一个一个拧下来才能拆下来清洗,清洗完成后也难于安装;

第三,传统的油烟机上的油网为多孔形结构形成的筛网状,孔内难以清洗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烟机可根据灶体工作状态进行自动调节控制的智能油烟机系统,此外,该系统中还对油烟机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油烟机系统,其包括:

油烟机,所述油烟机具有控制油烟抽吸工作的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设置有接收器并可根据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油烟机启停控制及进风量调节;

灶体,所述灶体具有检测灶火大小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发射器,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传输至接收器。

优选的,所述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采用蓝牙或wifi实现对接。

优选的,所述油烟机设置有可升降的抽吸工作组件,所述抽吸工作组件通过升降控制而可外露于油烟机下端的油烟吸入口进行油烟抽吸或收纳于油烟机内。

优选的,所述抽吸工作组件通过一驱动装置控制升降,所述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第一控制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抽吸工作组件的抽吸工作端具有油网,所述油网具有至少两层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若干通风槽并通过所述通风槽形成栅栏结构。

优选的,所述油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风槽,相邻的两条第一通风槽之间形成第一吸附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风槽,相邻的两条第二通风槽之间形成第二吸附板,所述第一通风槽平行第二通风槽,且第一通风槽与第二通风槽交错设置而使第二吸附板对接第一通风槽、第一吸附板对接第二通风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的边沿分别朝向第二通风槽和第一通风槽设置有一圈翻耳。

优选的,所述油烟机铰接有一面板,所述油烟机通过翻转面板而可显露内部结构。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燃气浓度的检测头并通过所述发射器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检测装置检测灶体的工作,并通过发射器将检测结果传输给第一控制电路板,在灶体点火或关火时,第一控制电路板自动开启或关闭油烟机,并且在灶体进行大火小火调节时,可通过第一控制电路板自动调节抽吸力度,无需使用者手动调节,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油烟机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油烟机的挂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油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油网的剖切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油烟机系统,其包括:

油烟机2,所述油烟机2具有控制油烟抽吸工作的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设置有接收器并可根据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油烟机2启停控制及进风量调节;

灶体1,所述灶体1具有检测灶火大小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发射器,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传输至接收器。该所述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采用蓝牙或wifi实现对接,即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为蓝牙收发模块或wifi收发模块,此外,也可通过有线方式实现两者的对接。该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检测灶火开闭的热电偶检测装置、灶体1燃气阀的阀门大小检测装置、灶体1上有无灶具的灶具检测装置等。

如此通过检测装置检测灶体1的工作,并通过发射器将检测结果传输给第一控制电路板,在灶体1点火或关火时,第一控制电路板自动开启或关闭油烟机2,并且在灶体1进行大火小火调节时,可通过第一控制电路板自动调节抽吸力度,无需使用者手动调节,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进一步考虑到燃气灶的安全性,由于燃气灶在点火前和熄火后的燃气燃烧不充分,且存在燃气泄漏的可能,为此,所述检测装置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燃气浓度的检测头并通过所述发射器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接收器。如此,只需设定好燃气的浓度临界值,在检测头检测到燃气浓度高于临界值后发送一信号至第一控制电路板,第一控制电路板自动开启油烟机2,或发射器直接将检测信号发送至第一控制电路板,第一控制电路板进行运算比对,在检测到的燃气浓度高于临界值时开启油烟机2。而在灶体1熄火时,可通过该检测头的设置而延缓油烟机2的关闭,将油烟及未完全燃烧的燃气抽吸排出,而不会被人体吸入,有利于人体健康,且更为安全。

本实施例中,油烟机2的前端铰接有一面板3,所述油烟机2通过翻转面板3而可显露内部结构。所述面板3的上端通过阻尼铰链铰接油烟机2,这样,面板3可向上翻转,并且通过阻尼铰链可实现面板3翻转至垂直于油烟机2时自动锁定,不需要进行另外的支撑结构,同时在盖合时进行自动锁定,不会晃动或轻易打开。通过面板3进行油烟机2前端的闭合,在维修、检修、维护、清洁时,只需打开面板3即可显露油烟机2的内部结构并对其进行维修、检修、维护、清洁,较传统结构而言,无需进行繁琐的拆卸,维修、检修、维护、清洁难度小,且有利于提高维修、检修、维护、清洁效率,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考虑到当下的电器、家具行业,越来越讲求使用便利性、收纳性、整齐美观性,为了提高油烟机2的市场竞争力,优选的,所述油烟机2设置有可升降的抽吸工作组件4,所述抽吸工作组件4通过升降控制而可外露于油烟机2下端的油烟吸入口进行油烟抽吸或收纳于油烟机2内。如图所示,油烟机2背离面板3的侧壁上安装设置有竖直滑轨201,抽吸工作组件4整体安装于一基座7上,该基座7对应滑轨201设置滑轮702并通过滑轮702穿设于滑轨201上,同时,抽吸工作组件4与油烟机2的四个侧壁均保持一定间距以实现上下运动。在滑轨201的下端或油烟机2的侧壁上设置承载基座7的承接台,抽吸工作组件4通过基座7承载于承接台上时,刚好外露于油烟吸入口而可进行油烟抽吸。在基座7上设置传动连接滑轮702的电机或在油烟机2与基座7之间设置吊绳及电机,该电机电性连接第一控制电路板,以控制抽吸工作组件4升降,以此形成驱动装置。此外,在油烟机2背离面板3的侧壁上还对应基座7设置滚轮701,以进行支撑,减弱基座7对滑轨201的压力,保持升降的灵活度。该抽吸工作组件4主要包括涡轮6、电机、烟道、止回阀、油网5等,该涡轮6的抽吸口竖直或倾斜的设置,从而该油网5倾斜的安装于其抽吸口的外侧。如此,在第一控制电路板接收到检测装置的信号时,先控制抽吸工作组件4下降至灶台上方适当位置,再进行抽吸,而检测到灶台熄火时,先关闭抽吸工作,再控制抽吸工作组件4上升收纳于油烟机2内进行隐藏以及释放空间。同时,油网5倾斜安装及升降设置,可以防止使用者磕碰到头部,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由于厨房中通常会进行吊顶装修,既用于隐藏管道、电线布置,也用于增加美感。而油烟机2的安装,通常使其上端贴合吊顶或内置于吊顶内。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使用者的头部磕碰到油烟机2,且油烟机2中具备可升降的抽吸工作组件4,其安装时势必位置较高,为了满足面板3可翻转,油烟机2在安装时,其上端平齐吊顶。为了满足该安装条件,在油烟机2的上端设置一挂扣,所述挂扣设置于油烟机2背离面板3的一端,其包括固定于墙体上的第一挂钩8和安装于油烟机2上并与第一挂钩8适配的第二挂钩9,所述油烟机2可通过第二挂钩9从外侧扣接于第一挂钩8上。且所述油烟机2扣接于第一挂钩8上时,其背离面板3的一端贴合墙体。这样,先将第一挂钩8固定于墙体上或其他的安装基体上,再将油烟机2通过第二挂钩9挂载于第一挂钩8上,并通过油烟机2贴合墙体而实现竖直定位,安装方便,无需在墙体上钻设多个安装孔,因此不会破坏墙体上的装饰,更为简便、美观。

本实施例中提供第一挂钩8、第二挂钩9的两种设置形式,其一为:所述第一挂钩8、第二挂钩9均采用钢板折弯制成,所述第一挂钩8包括用于连接墙体的第一固定段801,第一固定段801的下端具有第一水平延伸段802,第一水平延伸段802的末端具有向上的第一竖直延伸段803,所述第二挂钩9包括与油烟机2上端适配并用于连接油烟机2的第二固定段901,第二固定段901背离面板3的一端具有第二竖直延伸段902,第二竖直延伸段902对应第一竖直延伸段80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水平延伸段903,第二水平延伸段903的末端向下设置倒钩904。安装时,第二水平延伸段903抵接于第一竖直延伸段803的上端而实现挂载,并通过倒钩904防止脱出,并且可使第一竖直延伸段803贴合第二竖直延伸段902进行竖直定位,以减小对油烟机2与墙体之间的竖直贴合要求。并可进一步的在第一竖直延伸段803和第二竖直延伸段902之间穿设螺栓进行固定。

第一挂钩8、第二挂钩9的第二种设置形式为:所述第一挂钩8、第二挂钩9均采用钢板折弯制成,所述第一挂钩8包括用于连接墙体的第一固定段801,第一固定段801的下端具有第一水平延伸段802,第一水平延伸段802的末端具有向下的第一竖直延伸段803,所述第二挂钩9包括与油烟机2上端适配并用于连接油烟机2的第二固定段901,第二固定段901背离面板3的一端具有第二竖直延伸段902,第二竖直延伸段902对应第一水平延伸段802设置有第二水平延伸段903,所述第一竖直延伸段803与第二竖直延伸段90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时,使第一水平延伸段802与第二水平延伸段903贴合、第一竖直延伸段803与第二竖直延伸段902贴合实现定位,再于第一竖直延伸段803与第二竖直延伸段902之间穿设螺丝固定。

此两种结构,只需使第一挂钩8安装于吊顶下端适当位置,再将油烟机2扣接于第一挂钩8上即可,拆装简便。无需在墙壁上钻设较多的安装孔,并且油烟机2的上端与吊顶之间的间距小,不会影响美观,同时维修、检修、维护、清洁可以通过翻开面板3进行,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在此基础上,为了改善传统油网5的拆洗难度,所述油网5具有至少两层过滤板。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以两块为例进行讲解,所述油网5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过滤板501和第二过滤板504,所述第一过滤板50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风槽503,相邻的两条第一通风槽503之间形成第一吸附板502,所述第二过滤板504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风槽506,相邻的两条第二通风槽506之间形成第二吸附板505,所述第一通风槽503平行第二通风槽506,且第一通风槽503与第二通风槽506交错设置而使第二吸附板505对接第一通风槽503、第一吸附板502对接第二通风槽506。如此,所述第一过滤板501和第二过滤板504分别通过第一通风槽503和第二通风槽506形成栅栏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吸附板502、第二吸附板505的宽度分别大于或等于第二通风槽506、第一通风槽503的宽度,所述第一通风槽503、第二通风槽506分别被第二吸附板505、第一吸附板502完全遮挡。油烟中的油脂通过第一吸附板502、第二吸附板505的遮拦而吸附于其表面。

油烟机2在工作时,油烟机2内的涡轮6进行油烟抽吸,烹饪产生的油烟经第一过滤板501上第一吸附板502的遮挡进行油脂的第一次过滤,之后油烟从第一通风槽503内穿过而被第二过滤板504上的第二吸附板505遮挡进行油脂的第二次过滤,油烟在撞击第二吸附板505后折返而撞击第一吸附板502靠近第二过滤板504的一端进行油脂的第三次过滤,之后油烟从第二通风槽506内穿出。油脂的过滤更为彻底,最后从第二通风槽506内穿出的油烟中油脂的含量极少,从而可有效减少油脂对油烟机2内腔和涡轮6上的附着,只需定期对油网5进行拆洗即可,解决了传统方式中的拆装不便、清洗难度大的问题,并且无需对油烟机2整体结构进行大幅度的修改,生产成本低,同时无需拆卸涡轮6等结构进行清洗,有利于延长油烟机2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板上通过通风槽形成栅栏结构,通风槽尺寸大于传统的油网5结构上的孔位,清洗更为方便。

为了使第一吸附板502和第二吸附板505更好地实现对油烟的导向作用,所述第一吸附板502和第二吸附板505的边沿分别朝向第二通风槽506和第一通风槽503设置有一圈翻耳507。其中,第一吸附板502上的翻耳507有利于将油烟引导进入第一通风槽503,同时在油烟折返至第一吸附板502靠近第二过滤板504的一端时,有利于油烟从第二通风槽506中穿出。而第二吸附板505上的翻耳507有利于将油烟引导至第一吸附板502靠近第二过滤板504的一端进行第三次过滤。油烟从第一过滤板501的外侧抽入时经过翻耳507的引导作用而有序且高效地从第二过滤板504穿出,油烟机2的抽烟效率高。

为了便于油网5的安装及拆卸,优选的,所述油网5的上端设置有压入式弹簧卡扣,所述油烟机2于油烟吸入口对应油网5的下端设置有卡槽、对应油网5的上端设置有扣合凹位,所述油网5的下端容置于卡槽内、上端通过压入式弹簧卡扣扣入扣合凹位而实现可拆卸安装。并且所述油网5安装于油烟机2上时,所述通风槽竖直排布。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