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发动机进气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905发布日期:2019-03-02 02:1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发动机进气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发动机进气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增长的汽车生产及使用的大国,对汽车企业的产品排放及测试要求越来越严,各大整车生产企业及发动机生产企业对产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出厂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发动机的检测及测试需要在一定的工况下进行,需要恒定温度、湿度及进气压力的空气,发动机进气空调系统便是提供这种工况的空气的一种设备。

现有的发动机进气空调只设有一级稳压箱,气体储存量小,发动机进气易随发动机不同工况下进气量需求的不同而产生温度的波动,导致供气压力无法保证恒定稳定;大多厂家的进气空调均采用每台组合式风箱内自带压缩机的结构形式,每台自产生7度制冷水供制冷使用,不仅结构复杂且生产成本高。

因为部分发动机生产企业在高海拔区域,如云南、重庆等地区。其大气压力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力值101.3KPa;如重庆,全年最低气压值会到94.3101.3KPa,但发动机测试进气压力需要在1个标准大气压力下进行。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发动机进气空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发动机进气空调装置。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发动机进气空调装置,包括进气管道、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水循环加热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水循环冷却器、加湿器、增压机和控制器,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的进口端,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一水循环加热器位于第一过滤网的一侧边并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所述水循环冷却器位于第一水循环加热器的一侧边并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所述第二水循环加热器位于水循环冷却器的一侧边并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所述加湿器位于水循环冷却器的一侧边并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所述增压机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一侧边并固定于进气管道,所述第一水循环加热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水循环冷却器、加湿器和增压机均电性连接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水循环加热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水循环冷却器、加湿器、增压机和控制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阻止杂质进入进气管道内影响进气管道内部设备工作,第一水循环加热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可对进入管道的空气进气加热,水循环冷却器可对空气进行冷却,加湿器喷雾水提高空气的湿度,增压机可提升空气的风压,控制器对第一水循环加热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水循环冷却器、加湿器和增压机进行集中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第一水循环加热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水循环冷却器、加湿器、增压机对外部空气进行调压、调温、调湿使得外部空气达到标准大气压的要求,便于空调机正常工作。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道在第一水循环加热器与水循环冷却器之间的所述进气管道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管道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与水循环冷却器之间的所述进气管道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管道在加湿器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进气管到在第二过滤网与增压机之间固定连接有风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压传感器均电连接控制器。

采用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可感应进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参数,湿度传感器可感应到进气管道内空气的湿度参数,风压传感器可感应到进气管道内的空气压强,控制器通过这样温度、湿度和空气压强的变化参数对第一水循环加热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水循环冷却器、加湿器、增压机进行适应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循环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板体、第一水箱、第一连接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水泵,所述第一加热板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水泵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丝。

采用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一电磁阀可控制水流的开关,第一水泵为水流提供动力,第一加热丝可对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循环加热器包括第二加热板体、第二水箱、第二连接管、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二加热板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水箱,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水泵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加热丝。

采用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二电磁阀可控制水流的开关,第二水泵为水流提供动力,第二加热丝可对第二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水循环冷却器包括冷却板体、第三水箱、第三连接管、第三电磁阀和第三水泵,所述冷却板体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水箱,所述第三电磁阀和第三水泵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水箱的底部设有冷凝器。

采用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三电磁阀可控制水流的开关,第三水泵为水流提供动力,冷凝器可对第三水箱内的水进行冷却降温。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一水泵、第一加热丝、第二电磁阀、第二水泵、第二加热丝、第三电磁阀、第三水泵和冷凝器均电连接控制器。

采用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控制器集中整合控制电磁阀、加热丝、水泵、冷凝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板体包括多个第一水管和多个第一加热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板之间均通过第一水管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加热板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气孔,所述第二加热板体包括多个第二水管和多个第二加热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板之间均通过第二水管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加热板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气槽孔。

采用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空气进入通气孔可进行初始加热,空气进入通气槽孔可进行二次加热。

优选地,所述冷却板体包括多个第三水管和多个冷却板,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板之间均通过第三水管连接,各个所述冷却板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出气槽孔。

采用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空气进入出气槽孔后可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热板连接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加热板连接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板连接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1、进气管道;2、第一过滤网;第一水循环加热器;4、水循环冷却器;5、第二水循环加热器;6、加湿器;7、增压机;8、风压传感器;9、第二过滤网;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第一水箱;14、第一电磁阀;15、第一水泵;16、第三水箱;17、第三电磁阀;18、第三水泵;19、第二水箱;20、第二电磁阀;21、第二水泵;22、第一加热板;23、通气孔;24第二加热板;25、通气槽孔;26、冷却板;27、出气槽孔;31、第一加热板体;41、冷却板体;51、第二加热板体;311、第一水管;411、第三水管;511、第二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发动机进气空调装置,包括进气管道1、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9、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4水循环冷却器、6加湿器、7增压机和控制器,所述第一过滤网2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1的进口端,所述第二过滤网9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1的出口端,所述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位于第一过滤网2的一侧边并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1,所述水循环冷却器4位于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的一侧边并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1,所述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位于水循环冷却器4的一侧边并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1,所述加湿器6位于水循环冷却器的一侧边并固定于所述进气管道1,所述增压机7位于第二过滤网9的一侧边并固定于进气管道1,所述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水循环冷却器4、加湿器6和增压机7均电性连接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9、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水循环冷却器4、加湿器6、增压机7和控制器;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9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阻止杂质进入进气管道1内影响进气管道内部设备工作,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可对进入管道的空气进气加热,水循环冷却器4可对空气进行冷却,加湿器6喷雾水提高空气的湿度,增压机7可提升空气的风压,控制器对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水循环冷却器4、加湿器6和增压机7进行集中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水循环冷却器4、加湿器6、增压机7对外部空气进行调压、调温、调湿使得外部空气达到标准大气压的要求,便于空调机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道1在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与水循环冷却器4之间的所述进气管道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所述进气管道1在第二水循环加热器3与水循环冷却器4之间的所述进气管道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1,所述进气管道1在加湿器6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12,所述进气管道1在第二过滤网与增压机7之间固定连接有风压传感器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二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和风压传感器9均电连接控制器。

采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二温度传感器11可感应进气管道1内的空气温度参数,湿度传感器12可感应到进气管道1内空气的湿度参数,风压传感器9可感应到进气管道1内的空气压强,控制器通过这样温度、湿度和空气压强的变化参数对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水循环冷却器4、加湿器6、增压机7进行适应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包括第一加热板体31、第一水箱13、第一连接管、第一电磁阀14和第一水泵15,所述第一加热板体3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箱13,所述第一电磁阀14和第一水泵15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水箱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丝。

采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一电磁阀14可控制水流的开关,第一水泵15为水流提供动力,第一加热丝可对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包括第二加热板体51、第二水箱19、第二连接管、第二电磁阀20和第二水泵21,所述第二加热板体5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水箱19,所述第二电磁阀20和第二水泵21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水箱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加热丝。

采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二电磁阀20可控制水流的开关,第二水泵21为水流提供动力,第二加热丝可对第二水箱19内的水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水循环冷却器4包括冷却板体41、第三水箱16、第三连接管、第三电磁阀17和第三水泵18,所述冷却板体41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水箱16,所述第三电磁阀17和第三水泵18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水箱16的底部设有冷凝器。

采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三电磁阀17可控制水流的开关,第三水泵18为水流提供动力,冷凝器可对第三水箱16内的水进行冷却降温。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阀14、第一水泵15、第一加热丝、第二电磁阀20、第二水泵21、第二加热丝、第三电磁阀17、第三水泵18和冷凝器均电连接控制器。

采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控制器集中整合控制电磁阀、加热丝、水泵、冷凝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板体31包括多个第一水管311和多个第一加热板2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板22之间均通过第一水管311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加热板22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气孔23,所述第二加热板体51包括多个第二水管511和多个第二加热板24,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板24之间均通过第二水管511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加热板24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气槽孔25。

采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空气进入通气孔23可进行初始加热,空气进入通气槽孔25可进行二次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板体41包括多个第三水管411和多个冷却板26,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板26之间均通过第三水管411连接,各个所述冷却板26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出气槽孔27。

采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空气进入出气槽孔27后可进行冷却。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S18B20感应芯片;所述加湿器的型号为JHC-30;风速探传感器的型号为DP-KA33;控制器的型号为SST89E/V52RD2单片机;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HTF3223芯片。

工作原理:启动控制器的电源,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加湿器6、水循环冷却器4和增压机7开始工作,外部空气进入进气管道1的进气口处第一过滤网2对外部空气进气初始过滤,过滤后进入第一水循环加热器3进气一次加热,然后进入水循环冷却器4进行适应对一次加热后的空气降温,降温后经过第二水循环加热器5进行二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经过加湿器6提升空气的湿度,加湿后经过增压机7进行增压,最后经过第二过滤网9过滤后进入发动机测试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