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281发布日期:2019-02-22 22:2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属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室内通风率不足,致使室内空气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人出现头痛、干咳、皮肤干燥发痒、头晕恶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症状,这使得人们开始深入研究和探讨室内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污染物及其来源以及可行的解决途径等问题。

目前,已出现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全热交换新风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主要工作原理包括: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体后由排风风机排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体后由送风风机送入室内,其中,两股气流在全热交换芯体处交汇时完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如此循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并降低能耗的目的。

基于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风系统,但目前的新风系统存在以下缺点:

1、风管均采用圆管,导致系统安装不方便,并会造成住房空间的浪费;

2、风管和风管管件,往往采用胶水或者密封胶,而胶水或密封胶容易挥发,从而引起的二次可被人体吸入的污染;

3、在管路安装时,需要敷设在建筑楼板的楼面和装修层之间,并且楼面需要开槽,实际安装情况复杂。同时市面上普通管道没有连接没有密封装置,需要通过后期缠密封胶带来保证密封,安装繁琐。

有鉴于此,本人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开发出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可以增大住房空间,避免空间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包括顶送风系统或地送风系统,所述顶送风系统和地送风系统均包括全热交换型新风机、与全热交换型新风机相连的风管、以及设于风管之间的风管管件;所述风管为矩形管或盾形管;所述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包括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

所述顶送风系统包括与所述室内送风口相连的顶室内送风机构、与所述室内回风口相连的顶室内回风机构、与所述室外进风口相连的顶室外送风机构、以及与所述室外排风口相连的顶室外排风机构;或者,

所述地送风系统包括与所述室内送风口相连的地室内送风机构、与所述室内回风口相连的地室内回风机构、与所述室外进风口相连的地室外送风机构、以及与所述室外排风口相连的地室外排风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地室内回风机构采用顶室内回风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管和矩形管件用于顶室内送风机构、顶室内回风机构、以及地室内回风机构;所述盾形管和盾形管件用于地室内送风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风管管件与风管承插式连接,所述风管管件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圈安装槽,风管管件与风管通过安装于密封圈安装槽的密封圈承插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室外进风口处设有PM2.5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管和矩形管件的高度为5-7cm,所述盾形管和盾形管件的高度为3cm。

作为优选,所述风管采用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优质塑料。

作为优选,所述风管管件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优质塑料。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采用无毒无异味的优质橡胶。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无需打开门窗即可长时间保持室内空气处于清新状态,减少室内污浊空气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情况发生。

(2)风管采用矩形管和盾形管代替目前普遍在用的圆管,在系统安装完后可降低顶送风系统房间吊顶高和地送风系统地面开槽深度,相对增大住房空间。

(3)风管管件与风管采用弹性密封圈密封,通过承插组合连接,代替目前普遍在用的胶水或者密封胶粘接,安装方便、节省工作时间的同时解决了胶水或者密封胶挥发引起的二次可被人体吸入的污染,真正达到长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目的。

(4)通过有自带密封结构的连接管件相连成通风管路,只需简单的承插连接就能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组装,安装方便、简单,即橡胶密封圈通过密封环条与矩形管或者盾形管承插实现过盈配合,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同时密封环条可增加与矩形管或盾形管内壁的摩擦,防止两者受力脱落,使管路系统密封效果更好。

(5)矩形回风管道走顶,盾形送风管道走地,两种结构高度分别只为5-7cm和3cm,并通过圆形变方形的变径管件与新风主机相连,既保证通风顺畅,又不会影响房屋高度,不改变房屋空间。

(6)顶送风系统采用顶送顶回方式,地送风采用地送顶回方式的原因、原理和好处:主要通过新风机内专用高压头,大流量鼓风机,实现机械通风换气,并在新风机内设置若干道过滤层,以纯物理方式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热的空气会带着污浊的空气漂浮在房间的顶部,相对干净的空气会沉淀在房间的下部;从顶部送风进来,和室内的污浊空气混合、一部分稀释新风后再在房间内循环,一部分空气直接通过新风机组抽到室外去,效果一般;从地板送风,新鲜空气慢慢的上升,然后再有顶部把污浊的空气通过新风机组抽到室外去,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正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矩形管截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盾形管截面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一种矩形管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一种盾形管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顶送风系统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地送风系统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地管道室内新风口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矩形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盾形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矩形管和矩形管件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A处的放大图。

标注说明:全热交换型新风机本体1,室外进风口11,室外排风口12,室内送风口13,室内回风口14,热交换芯15,PM2.5净化过滤网16,内层过滤网17,室外风口18,消音软管19,矩形管2,矩形管件21,矩形密封圈安装槽211,密封圈22,密封环条221,矩形卡箍23,盾形管3,盾形管件31,盾形卡箍32,盾形密封圈安装槽311,顶管道室内新风口4,管道室内回风口5,地管道室内新风口6,底盒61,调风片62,调风片固定盖63,金属面板 64,圆管7,圆形管件71,分风盒8,变径管件9,风量调节阀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更清楚更完善的揭露,兹提供了一个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如下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正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侧视图,本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包括新风机本体1,新风机本体1内部设有热交换芯15,PM2.5过滤净化网16,内层过滤网17,新风机本体1一侧有室外进风口11,室外排风口12,另一侧设有室内送风口13,室内回风口14。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顶送风系统立体示意图,顶送风系统包括与室内送风口相连的顶室内送风机构、与室内回风口相连的顶室内回风机构、与室外进风口11相连的顶室外送风机构、以及与室外排风口相连的顶室外排风机构。

顶室内送风机构由顶管道室内新风口4、矩形管2、矩形管件21构成,顶室内回风机构由管道室内回风口5、矩形管2、矩形管件21构成。

具体的,顶室外进风口11和顶室外排风口12通过消音软管19与不锈钢室外风口18连接,室内送风口13和室内回风口14同样通过消音软管19与矩形管2连接。矩形管2之间通过矩形管件21连接,矩形管2与矩形管件21通过与密封圈22连接达到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2外表面设有3根密封环条221,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3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矩形管和矩形管件连接示意图,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和摩擦力。

图14为图13中A处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中,矩形管和矩形管件用于顶室内送风机构、顶室内回风机构、以及地室内回风机构;盾形管和盾形管件用于地室内送风机构。

如图3、5和6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矩形管截面图,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一种矩形管件的立体示意图,密封圈22安装在矩形管件21上的矩形密封圈安装槽211上,密封圈22表面有密封环条221,通过密封环条221与矩形管2的过盈配合达到密封效果。风管末端分别为顶管道室内新风口4和顶管道室内回风口5,其中,顶管道室内新风口4通过矩形管2和矩形管件21连接全热交换型新风机主体1的室内送风口13;顶管道室内回风口5 通过矩形管2和矩形管件21连接全热交换型新风机主体1的室内回风口14。以上为顶送风系统的基本模式。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地送风系统立体示意图,地送风系统包括与室内送风口相连的地室内送风机构、与室内回风口相连的地室内回风机构、与室外进风口11相连的地室外送风机构、以及与室外排风口相连的地室外排风机构。

地室内送风机构由地管道室内新风口6、盾形管3、盾形管件31、分风盒8构成,地系统室内回风机构采用顶室内回风机构,如图所示,地室内回风机构由顶管道室内新风口5、矩形管2、矩形管件21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盾形管3采用拱形设计,支撑效果好,抗压能力强。矩形管件2和盾形管件3均有三通、直通、45°弯头,并均设有风量调节阀10.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地管道室内新风口的爆炸图,地管道室内新风口6包括底盒61,调风片62,调风片固定盖63和金属面板64。

地送风系统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地送风系统立体示意图,室内送风口13通过消音软管19先与圆管7连接,再与分风盒8连接,接着由分风盒8产生不同管路分支经盾形管3与盾形管件31将管路延至不同地方。图9中,顶管道室内新风口4有两个,其中一个与室内送风口13连接的圆管7合并为同一路汇入分风盒8中。此处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地送风需要增加一根送风立管(就是图9中的7),假如不设置这么一个分风盒势必会增加分支立管,占用更多的室内空间。用分风盒代替既能合理分配各个房间的风量,还能减少室内空间的占据。

如图4、5和7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盾形管截面图,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一种盾形管件的立体示意图,盾形管3与盾形管件31通过密封圈22密封,密封圈22安装在盾形管件密封圈安装槽311上。室内送风管末端设有地管道室内新风口6。以上为地送风系统基本模式。

本实施例中,地室外排风机构与顶室外排风机构相同,地室外进风机构与顶室外送风机构相同,且两者的排风机构和送风机构都是由消音软管19和不锈钢材质的室外风口18构成。如图11和12所示,图11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矩形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 12为本实施例一种家装新风管路系统的盾形卡箍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管路系统通过盾形卡箍32和矩形卡箍23与房屋房顶或地面固定。变径管件9一端为矩形,另一端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端的直径为15cm,变径管件9矩形一端与所述方形结构的连接管件相连。

以下为本实施例盾形管(以下简称1号管)与市面上普通地送风加筋扁管(以下简称2 号管)的落锤冲击对比实验:

实验设备:1、落锤冲击试验机2、恒温箱

实验环境:(20±5)℃

样品预处理:在(0±1)℃下放置4h

表1组管材落锤冲击实验对比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述的盾形管与市面上普通地送风加筋扁管相比,抗冲击效果更好。

以下为本实施例盾形管(以下简称1号管)与市面上普通地送风加筋扁管(以下简称2 号管)做风速、风量对比实验:

实验设备:1、新风机2、精密风速风量仪

实验环境:15m2的房间,常温(20±5)℃

实验原理:相同新风机供风,通过相同长度的管道后在管道末端用精密风速、风量仪测出数据(其中普通地送风加筋扁管有两个通风道,测量后去平均值)。

表2组管材风速、风量对比测试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述的盾形管市面上普通地送风加筋扁管相比,风速更快,风量更大,避免漏风效果更好。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