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级智能恒温双模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599发布日期:2019-03-27 09:39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级智能恒温双模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水器,尤其是具有预热和即热功能的双模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较早前申请了申请号为201720907146.3、名称为一种智能全恒温双模电热水器的中国专利,该电热水器包括有承压保温胆、铸铝电热器、主进水管、主出水管和恒温混水阀;承压保温胆内设有预热电热管,承压保温胆上具有预热进水口和预热出水口、并分别连接通有预热进水管和预热出水管;铸铝电热器包括有铸铝壳体、包裹于铸铝壳体内的即热电热管和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穿出铸铝壳体、并分别作为即热进水管和即热出水管;恒温混水阀包括有阀壳、阀芯、和分别连接通阀壳的进冷水管、进热水管、恒温出水管,阀壳内具有阀腔,阀芯可转动的安装于阀腔内,阀芯的外端面具有阀杆,由阀杆转动阀芯可使进冷水管和进热水管渐连接通或不连接通阀腔;主进水管、承压保温胆、铸铝电热器、恒温混水阀和主出水管依次管连接通,主进水管的末端分别连接通承压保温胆的预热进水管和恒温混水阀的进冷水管,承压保温胆的预热出水管连接通铸铝电热器的即热进水管,铸铝电热器的即热出水管连接通恒温混水阀的进热水管,恒温混水阀的恒温出水管连接通主出水管。该电热水器使用时,冷水由主进水管→承压保温胆后,由承压保温胆内的预热电热管加热成预热水,预热水→铸铝电热器后,由铸铝电热器内的即热电热管加热成即热水,即热水→经进热水管进入恒温混水阀后,与经主进水管→进冷水管混入恒温混水阀的冷水混合后,由恒温混水阀的恒温出水管→主出水管输出供用户使用。这种电热水器的不足之处在于:该电热水器在加热运行过程中,冷水、以及经加热后预热水和即热水,三者之间的水温差异较大,造成水路中水压压差较大,不利于电热水器长期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两级智能恒温双模电热水器,其整个水路中水压压差较小,非常利于电热水器长期稳定运行,具有使用寿命长和产品品质高的特点,还具有热水输出稳定、用户使用舒适度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两级智能恒温双模电热水器,其包括有承压保温胆、铸铝电热器、主进水管、主出水管和恒温混水阀。

所述承压保温胆竖式或卧式设置、其内设有预热电热管,承压保温胆上具有预热进水口和预热出水口、并分别设有预热进水接头和预热出水接头,所述预热进水接头通过预热进水管连接通主进水管。

所述铸铝电热器包括有铸铝壳体、包裹于铸铝壳体内的即热电热管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穿出铸铝壳体、并分别设有换热进水管和换热出水管,所述换热出水管通过即热出水管连接通主出水管。

所述恒温混水阀包括有阀壳、阀芯、进冷水管、进热水管和恒温出水管,阀壳内具有阀腔,冷水管、进热水管、恒温出水管分别与阀腔连接通,阀芯可转动的安装于阀腔内,阀芯的外端面具有阀杆,由阀杆转动阀芯可使进冷水管和进热水管与阀腔渐连接通或不连接通。

所述恒温混水阀的进冷水管连接通主进水管,进热水管连接通承压保温胆的预热出水接头,恒温出水管连接通铸铝电热器的换热进水管。

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铸铝电热器的即热电热管电串联有可控硅,所述可控硅安装于主进水管或预热进水管的外管壁上。

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恒温混水阀的阀杆端部还安装有一从齿轮,恒温混水阀的阀壳和一微型电机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齿轮并与阀杆上的从齿轮齿连接。进一步,所述恒温混水阀的阀杆上的从齿轮为扇形齿轮。

再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恒温混水阀、主进水管、主出水管、预热进水管和即热出水管构成集成水阀,恒温混水阀的阀壳的底部具有外底部,所述外底部内具有底部连通腔,即热出水管和主出水管端连接通外底部的底部连通腔。

进一步,所述集成水阀的主进水管内安装有冷水温度传感器,主出水管内安装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恒温出水管上安装有混水温度传感器。

再进一步,所述集成水阀的主进水管上还安装有水流开关,水流开关包括有磁性转子和霍尔元件,所述磁性转子可转动的安装于主进水管内,霍尔元件安装于主进水管的外壁上。

更进一步,所述集成水阀的主进水管的内壁上具有内凸环,主进水管的进水端内依次安装有定位套和定位塞,定位套为中央具有穿孔的圆柱体,定位塞为中央具有穿孔的圆柱形塑料制件或橡胶制件,定位塞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圈,磁性转子活动安装于主进水管内定位套与内凸环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本实用新型通过预热电热管对水体进行一级加热,在通过恒温混水阀混入冷水后输入铸铝电热器进行二级加热,有效降低了承压保温胆内的热水输出率,为二级加热提供长时间且温度稳定的温水,有效确保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时间且舒适地用水。

2、本实用新型中二级加热的加热功率可进一步通过可控硅调控,有效确保了电热水器始终输出恒温热水,进一步确保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二级加热,使整个水路中的水温差异较小,从而降低了因水温差异引起的水压压差,非常利于电热水器长期稳定运行,具有使用寿命长、产品品质高、不易损坏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各管件以及涉及的温度传感器等制成整体部件——集成水阀,具有结构简单、组装快速和安装效率高的特点,非常便于安装人员的现场安装及调试。

5、本实用新型中可进一步通过取出定位塞将水流开关的磁性转子取出,使水流开关具有拆装方便、便于清洗和维护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恒温混水阀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恒温混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流开关的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流开关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至图5,一种两级智能恒温双模电热水器,其包括有承压保温胆1、铸铝电热器、主进水管3、主出水管4和恒温混水阀5。

具体参考图1,所述承压保温胆1竖式设置、其内设有预热电热管,承压保温胆1上具有预热进水口和预热出水口、并分别设有预热进水接头和预热出水接头12,所述预热进水接头通过预热进水管61连接通主进水管3。

具体参考图1,所述铸铝电热器包括有铸铝壳体2、包裹于铸铝壳体2内的即热电热管和换热管,即热电热管电串联有可控硅7,可控硅7安装于主进水管3的外管壁上,所述换热管的两端穿出铸铝壳体2、并分别设有换热进水管21和换热出水管22,所述换热出水管22通过即热出水管62连接通主出水管4。

结合参考图2和3,恒温混水阀5、主进水管3、主出水管4、预热进水管61和即热出水管62构成集成水阀。

所述恒温混水阀5包括有阀壳51、阀芯52、进冷水管53、进热水管54、恒温出水管55和微型电机57。阀壳51和微型电机57安装于安装座58上。阀壳51内具有阀腔50,冷水管53、进热水管54、恒温出水管55分别与阀腔50连接通,阀壳51的底部具有外底部510,所述外底部510内具有底部连通腔,即热出水管62和主出水管4端连接通外底部510的底部连通腔。阀芯52可转动的安装于阀腔50内,阀芯52的外端面具有阀杆521,阀杆521端部安装有扇形的从齿轮522,微型电机57的输出轴上设有主齿轮571并与阀杆521上的从齿轮522齿连接,微型电机57运行依次驱动主齿轮571、从齿轮522和阀杆521转动,由阀杆521转动阀芯52使进冷水管53和进热水管54与阀腔50渐连接通或不连接通。

所述恒温混水阀5的进冷水管53连接通主进水管3,进热水管54连接通承压保温胆1的预热出水接头12,恒温出水管55连接通铸铝电热器的换热进水管21。

集成水阀的主进水管3内安装有冷水温度传感器91,主出水管4内安装有出水温度传感器92,恒温出水管55上安装有混水温度传感器93。

结合参考图4和5,主进水管3的内壁上具有内凸环31,主进水管3的进水端内依次安装有定位套83和定位塞84,定位套83为中央具有穿孔的圆柱体,定位塞84为中央具有穿孔的圆柱形塑料制件,定位塞84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圈85,主进水管3上安装有水流开关,水流开关包括有磁性转子81和霍尔元件82,磁性转子81活动安装于主进水管3内定位套83与内凸环31之间,霍尔元件82安装于主进水管3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的电热水器使用时,一部分冷水由主进水管3→预热进水管61→承压保温胆1后,由承压保温胆1内的预热电热管加热成预热水,预热水再由预热出水接头12端→恒温混水阀5的进热水管54,同时,另一部分冷水由主进水管3内→恒温混水阀5的进冷水管53,预热水和冷水在恒温混水阀5的阀壳51内混合均匀后成混合温水,混合温水由恒温混水阀5的恒温出水管55由换热进水管21→铸铝电热器的换热管内,混合温水与铸铝电热器的即热电热管换热后成即热水,经换热出水管22→即热出水管62→主出水管3输出,供用户使用。

本实施例的电热水器通过承压保温胆1内的预热电热管对水体进行一级加热,之后,通过恒温混水阀5混入冷水后输入铸铝电热器进行二级加热,有效降低了承压保温胆1内的热水输出率,为二级加热提供长时间且温度稳定的温水,有效确保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时间且舒适地用水;另外,本实施例的二级加热的加热功率通过可控硅7调控,进一步确保了电热水器始终输出恒温热水,进一步确保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实施例的一、二级加热,使电热水器在加热运行过程中,整个水路中的水温差异较小,从而降低了因水温差异引起的水压压差,非常利于电热水器长期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和产品品质。

实施例2

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两级智能恒温双模电热水器,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承压保温胆1为卧式设置,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