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蛋白食品高效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578发布日期:2019-03-22 19:4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丝蛋白食品高效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丝蛋白食品高效烘干机。



背景技术:

拉丝蛋白食品烘干机,是一种用于加工食品并将食品中所含水分蒸发的一种食品机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拉丝蛋白食品烘干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烘干所需的风需要单独的加热才会输送到烘干箱中,浪费能耗还会对拉丝蛋白造成污染;一般食品放置在固定的烘干仓室内,受热面积小,烘干不均匀,烘干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拉丝蛋白食品高效烘干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丝蛋白食品高效烘干机,包括烘干箱本体、风机、空气进口、压缩空气装置、空气出口、涡流管、若干加热管、若干旋转电机、若干竖直转轴、若干轴承、若干平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控制按钮;所述涡流管包括冷气管和热气管,所述风机、压缩空气装置、涡流管从右到左依次设置在进气管道上,所述风机、空气进口、压缩空气装置、空气出口、涡流管、热气管依次连通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分别设置在烘干箱本体的两侧并且所述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上均设置有防尘网,所述加热管设置在烘干箱本体内壁的四周,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烘干箱本体的上面,所述轴承设置在烘干箱本体内部的底板上,所述旋转电机通过竖直转轴连接到轴承上,所述平台设置在竖直转轴的两侧,并且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孔洞,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烘干箱本体的上面,所述风机、压缩空气装置、加热管和旋转电机均与控制按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的数量为6个。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为石英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为环形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转轴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的数量为5个并且5个平台交错排列设置在1个竖直转轴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孔洞的孔径为1~2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涡流管对外界空气进行加热,使热空气进入烘干箱本体内部实现大范围烘干,烘干箱本体内壁四周设置有加热管可以使箱体内部得到持续加热烘干,而且平台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孔洞,并且采用旋转式平台能够使拉丝蛋白得到更好烘干效果;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均设置有防尘网可以保证空气的洁净度,不对拉丝蛋白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食品的受热面积大大的增加,加快了食品烘干的进度,使得食品得到全面受热,加快了工作的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拉丝蛋白食品高效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所示:一种拉丝蛋白食品高效烘干机,包括烘干箱本体1、风机2、空气进口3、压缩空气装置4、空气出口5、涡流管6、若干加热管7、若干旋转电机8、若干竖直转轴9、若干轴承10、若干平台11、进气管道12、出气管道13和控制按钮14;所述涡流管6包括冷气管21和热气管22,所述风机12、压缩空气装置4、涡流管6从右到左依次设置在进气管道12上,所述风机2、空气进口3、压缩空气装置4、空气出口5、涡流管6、热气管22依次连通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道12和出气管道13分别焊接在烘干箱本体1的两侧并且所述进气管道12和出气管道13上均焊接有防尘网30,所述加热管7铆固在烘干箱本体1内壁的四周,所述旋转电机8焊接在烘干箱本体1的上面,所述轴承10镶嵌在烘干箱本体1内部的底板上,所述旋转电机8通过竖直转轴9连接到轴承10上,所述平台11设置在竖直转轴9的两侧,并且所述平台1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孔洞40,所述控制按钮14设置在烘干箱本体1的上面,所述风机2、压缩空气装置4、加热管6和旋转电机8均由控制按钮14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7的数量为6个。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7为环形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7为石英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8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转轴9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10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11的数量为5个并且5个平台11交错排列设置在1个竖直转轴9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孔洞40的孔径为1~2mm。

使用时,通过风机2抽风使外界空气由空气进口3进入压缩空气装置4中得到压缩空气经空气出口5到涡流管6中转换出来的热气由热气管22进入到箱体内并且开启加热管7,同时开启旋转电机8带动竖直转轴9旋转使放置在平台11上的拉丝蛋白得到高效加热烘干效果。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