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炉衬的电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208发布日期:2019-02-15 20:1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炉衬的电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电炉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炉衬的电炉。



背景技术:

目前感应电炉的炉缸内衬广泛采用炭砖、陶瓷杯炉衬结构,其中炉衬由小块刚玉砖或大块刚玉预制块砌筑组成。感应电炉炉衬作为熔炼时钢水承载体,钢水在熔炼时,炉衬不断被钢水侵蚀和冲刷,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炉衬底与炉衬壁越来越薄,到一定程度后,为防止炉衬太薄,造成漏钢事故,必须对炉衬进行拆除重新砌筑。

对于现有的感应电炉炉缸结构,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7758667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感应炉、感应炉生产电石液的系统及方法。该感应炉包括坩埚、石英砂层、炉壳和炉盖,坩埚顶部开口,侧壁的上方设有出料口;石英砂层为顶部开口的壳体,坩埚位于石英砂层的内腔;炉壳为顶部开口的壳体,石英砂层位于炉壳的内腔;炉盖位于坩埚顶部开口上方;石英砂层的侧壁外侧设有石棉板,石棉板的外侧围绕有感应线圈,线圈的外侧设有水冷管;石英砂层的底部与炉壳的底部之间固定有铸体。

上述专利拆卸炉衬时,先要待炉衬彻底冷却,再让拆除工人下到炉底,用风镐将炉底及炉壁敲碎,最后将敲碎后的炉衬倾倒出来。通过人工敲击,拆卸炉衬的工作效率较低,故现有技术存在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拆卸炉衬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炉衬的电炉,其具有节约拆卸炉衬时间,提高拆卸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更换炉衬的电炉,包括炉箱,所述炉箱内固定有炉衬,所述炉衬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炉箱底部固定有炉底,所述炉底朝向所述炉衬的侧面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内设置有打结块,所述打结块远离所述炉衬的一侧设置有顶出液压缸,所述炉底开设有与所述安置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打结块内嵌设有用于增强与所述打结块连接的连接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拆除炉衬时,启动顶出液压缸,顶出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通孔,抵压连接架,推动打结块移动,打结块在顶出液压缸的推动下,顶碎炉衬底部,再让拆卸工人敲打炉衬侧壁,加快拆卸效率,缩短拆炉时间,并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包括接触板,所述打结块远离所述炉衬的侧面固定有所述接触板,所述接触板朝向所述炉衬的侧面固定有多个嵌入杆,所述嵌入杆嵌设于所述打结块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接触板用于与顶出液压缸的活塞杆抵接,从而带动打结块运动,顶碎炉衬底部,嵌入杆嵌设在打结块内,既能加强打结块的结构强度,还能加强接触板与打结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嵌入杆侧壁呈一定角度对称固定有多个支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嵌入杆上固定支杆,形成连接架结构,增加打结块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板朝向所述打结块的表面中心处固定有U型杆,所述U型杆同时嵌设于所述打结块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U型杆固定在接触板的中心处,增强接触板与打结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炉底与所述接触板同轴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接触板朝向所述打结块的侧面固定有多个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接触板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炉底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用于限制顶出液压缸活塞杆的顶出方向,便于使顶出液压缸的活塞杆抵压在接触板的中心处,平稳推动打结块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周侧固定有多个用于增强所述连杆与所述炉底固定强度的钩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钩角增强连杆与炉底之间的连接,避免连杆与炉底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与所述定位板之间固定有加强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板与炉底之间焊接加强块,增强定位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打结块设置于所述炉底的偏心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打结块设置于炉底的偏心位置,在利用打结块顶碎炉底的同时,还能兼顾顶碎炉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推动打结块,顶碎炉衬的底部,同时破裂的裂痕延伸至炉衬的侧壁,后续只需简单的处理,即可拆卸炉衬,极大地缩短拆卸时间,提高拆卸效率;

(2)通过在打结块内嵌设连接架,增强打结块的结构强度,便于使用打结块顶碎炉衬底部;

(3)通过设置定位板,限制顶出液压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确保顶出液压缸活塞杆抵压在接触板的中心处,打结块被平稳顶出,顶碎炉衬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炉箱;2、炉衬;3、炉底;4、安置槽;5、打结块;6、顶出液压缸;7、通孔;8、连接架;9、接触板;10、嵌入杆;11、支杆;12、U型杆;13、定位板;14、定位孔;15、连杆;16、钩角;17、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于更换炉衬的电炉,包括圆柱状的炉箱1,炉箱1内固定有筒状的炉衬2,炉衬2一端呈开口设置,炉衬2开口为圆台状的腔,炉箱1底部固定有炉底3,炉底3靠近炉衬2的侧面开设有安置槽4,安置槽4内放置有打结块5,打结块5用于顶碎炉衬2底部,打结块5嵌设于炉底3的偏心位置,利用打结块5顶碎炉底3的同时,还能兼顾顶碎炉壁,起到更好的拆卸效果。打结块5远离炉衬2的一侧设置有顶出液压缸6,顶出液压缸6固定在地面上,如图3所示,炉底3开设有与安置槽4连通的通孔7。使用时,顶出液压缸6伸入通孔7内,与接触板9抵压,并推动打结块5运动,顶碎炉衬2底部。

如图2和图3所示,打结块5内嵌设有用于增强与打结块5连接的连接架8,连接架8包括接触板9,接触板9由钢板制成,接触板9固定于打结块5远离炉衬2的侧面,接触板9朝向炉衬2的侧面固定有多个嵌入杆10,嵌入杆10嵌设于打结块5内,嵌入杆10侧壁呈一定角度对称固定有多个支杆11,嵌入杆10与支杆11之间形成骨架结构,增加接触板9与打结块5之间的连接,并增强打结块5的结构强度。接触板9朝向打结块5的表面中心处固定有U型杆12,U型杆12开口处的两端均固定于接触板9上,U型杆12同时嵌设于打结块5内,用于增强接触板9与打结块5的连接,提高打结块5的结构强度。

炉底3与接触板9同轴固定有表面为圆形的定位板13,定位板13上同轴开设有圆形的定位孔14,定位孔14与通孔7同轴设置,使用时,顶出液压缸6的活塞杆通过定位孔14实现定位,再穿过通孔7,抵压接触板9,并推动打结块5顶碎炉衬2底部。接触板9朝向打结块5的侧面一体固定有多个连杆15,连杆15远离接触板9的一端嵌设于炉底3内,连杆15周侧焊接有多个钩角16,用于增加连杆15与炉底3的连接,尽可能地避免连杆15脱落。连杆15与定位板13之间焊接有表面呈三角形的加强块17,用于增强定位板13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拆卸炉衬2时,顶出液压缸6推动打结块5移动,顶碎炉衬2的底部,同时破裂的裂痕延伸至炉衬2的侧壁,后续只需简单的处理,即可拆卸炉衬2,极大减轻了劳动工人的体力劳动,提高拆卸效率,缩短拆卸时间;定位板13限制顶出液压缸6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确保顶出液压缸6活塞杆抵压在接触板9的中心处,打结块5被平稳推出,顶碎炉衬2底部;由于炉衬2周侧设置有用于加热的感应器和磁轭,通过顶出液压缸6顶碎炉衬2底部,减少了对炉衬2内壁额定敲打,拆卸炉衬2的过程中,有效避免对感应器和磁轭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