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388发布日期:2019-02-01 19:5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领域,尤其是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室内空气质量为室内空气污染物,室内空气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状污染物两大类,比如建筑物、家具、饰品释放的甲醛和空气中的细菌。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基本原理多为物理吸附、化学反应、电场效应等方式。物理吸附利用过滤网拦截颗粒污染物,部分细菌病毒,利用多孔材料如活性炭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其缺点是滤网材料、多孔材料存在吸附饱和问题,有二次污染的风险,需要频繁更换滤网及多孔材料。化学反应利用具有化学活性的药剂杀菌、中和甲醛等有害气体,其缺点是需要频繁检查更换药剂。电场效应利用电场静电作用捕捉颗粒污染物、菌团,其缺点是除菌率不高,易造成黑墙效应。可见,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不是存在净化效果不好的问题,就是存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部件和原料,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进气风扇,还包括臭氧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主控板、第一紫外光灯、第二紫外光灯,臭氧传感器、甲醛传感器、第一紫外光灯、第二紫外光灯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甲醛传感器设置在进风口处,臭氧传感器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一紫外光灯、第二紫外光灯依次设置在甲醛传感器、臭氧传感器之间,且第一紫外光灯散发的紫外光波长在172-200nm之间,第二紫外光灯散发的紫外光波长在230-280nm之间,臭氧传感器、甲醛传感器、第一紫外光灯、第二紫外光灯、进气风扇均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进风口位于外壳左侧的下部,出风口位于外壳右侧的上部。

进一步的是,第一紫外光灯、第二紫外光灯的形状均为长圆管状。

进一步的是,第一紫外光灯与外壳顶部相垂直连接,第二紫外光灯与外壳底部相垂直连接,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一紫外光灯与第二紫外光灯之间,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二紫外光灯与出风口之间,第一隔板与外壳底部相垂直连接,第一隔板的长度是外壳高度的0.7-0.8倍,第二隔板与外壳顶部相垂直连接,第二隔板的长度是外壳高度的0.7-0.8倍。

进一步的是,进风口、出风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是,出风口处设置有出气风扇。

进一步的是,主控板设置在外壳顶部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使用时,室内空气通过进气风扇从进风口进入,位于进风口处的甲醛传感器对进入的空气里甲醛含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甲醛浓度数据传递给主控板,主控板根据数据控制第一紫外光灯的发光功率,进入外壳内部的室内空气在第一紫外光灯散发的紫外光的照射下,由于第一紫外光灯散发的紫外光波长在172-200nm之间,该波长段的紫外光能够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臭氧,臭氧与空气中的甲醛分子反应生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臭氧也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多余的臭氧在第二紫外光灯散发的紫外光照射下,第二紫外光灯散发的紫外光波长在230-280nm之间,此波长段的紫外光能够分解臭氧分子,把臭氧分子还原成氧气,通过出风口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去,位于出风口处的臭氧传感器用于检测臭氧的浓度,并将测得的数据传递给主控板,从而使主控板控制调整第二紫外光灯的发光功率,保证排出的空气中臭氧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紫外光的光化学和生物学效应来除空气中的甲醛、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不需要其他的消耗性材料,也不需要定期更换部件和原料,在显著提高了净化效果的同时,也便于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外壳1、进风口11、出风口12、臭氧传感器2、甲醛传感器3、主控板4、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进气风扇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11,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2,进风口11处设置有进气风扇7,还包括臭氧传感器2、甲醛传感器3、主控板4、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臭氧传感器2、甲醛传感器3、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均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甲醛传感器3设置在进风口11处,臭氧传感器2设置在出风口12处,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依次设置在甲醛传感器3、臭氧传感器2之间,且第一紫外光灯5散发的紫外光波长在172-200nm之间,第二紫外光灯6散发的紫外光波长在230-280nm之间,臭氧传感器2、甲醛传感器3、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进气风扇7均通过数据信号线(电源信号线)与主控板4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使用时,室内空气通过进气风扇7从进风口11进入,位于进风口11处的甲醛传感器3对进入的空气里甲醛含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甲醛浓度数据传递给主控板4,主控板4根据数据控制第一紫外光灯5的发光功率,进入外壳1内部的室内空气在第一紫外光灯5散发的紫外光的照射下,由于第一紫外光灯5散发的紫外光波长在172-200nm之间,该波长段的紫外光能够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臭氧,臭氧与空气中的甲醛分子反应生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臭氧也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多余的臭氧在第二紫外光灯6散发的紫外光照射下,第二紫外光灯6散发的紫外光波长在230-280nm之间,此波长段的紫外光能够分解臭氧分子,把臭氧分子还原成氧气,通过出风口12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去,位于出风口12处的臭氧传感器2用于检测臭氧的浓度,并将测得的数据传递给主控板4,从而使主控板4控制调整第二紫外光灯6的发光功率,保证排出的空气中臭氧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紫外光的光化学和生物学效应来除空气中的甲醛、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不需要其他的消耗性材料,也不需要定期更换部件和原料,在显著提高了净化效果的同时,也便于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利于推广。

具体的,为了便于空气的进入和出去,再如图1所示,进风口11设置在外壳1左侧的下部,出风口12设置在外壳1右侧的上部。更进一步,第一紫外光灯5与外壳1顶部相垂直连接,第二紫外光灯6与外壳1底部相垂直连接,还包括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一隔板8设置在第一紫外光灯5与第二紫外光灯6之间,第二隔板9设置在第二紫外光灯6与出风口12之间,第一隔板8与外壳1底部相垂直连接,第一隔板8的长度是外壳1高度的0.7-0.8倍,第二隔板9与外壳1顶部相垂直连接,第二隔板9的长度是外壳1高度的0.7-0.8倍,这样设置形成一个空气净化、流通的通道,层次感强,保证空气净化的效果和便于空气的流通。同时,还可在出风口12处设置有出气风扇用于排除净化后的空气。为了提高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的照射范围,提高净化效果,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的形状均优选为长圆管状。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的功率可设置在2-100w之间,更加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节,第一紫外光灯5、第二紫外光灯6的功率大小的调节通过臭氧传感器2、甲醛传感器3测得的数据进行反馈调节。为了更进一步,排出的空气中臭氧浓度在安全范围内,第二紫外光灯6紧靠着出风口12设置,同时在第一紫外光灯5与第二紫外光灯6之间再设置一个臭氧传感器2,该臭氧传感器2与主控板4相连接,通过两个臭氧传感器2对臭氧的含量进行控制调节。

为了便于检修和安装,主控板4设置在外壳1顶部的外表面。为了提高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在进风口11、出风口12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