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体的安装结构、发热组件以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456发布日期:2019-03-22 19:3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发热体的安装结构、发热组件以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的安装结构、发热组件、以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踢脚线式取暖器的发热体一般为通过两根发热管将铝片串起来,形成有一定长度的发热体,发热体的两端需要通过支架与取暖器的壳体固定连接,由于发热体具有一定的长度,发热体在工作过程中伴随一定的热胀冷缩效应,因此,发热体的连接既需要固定连接以防止发热体严重晃动,又需要进行一定轴向的移动,预留发热体热胀冷缩的空间,否则,发热体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会产生形变和噪声。

公开号为CN203052838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的专利中,通过具有支架和底座的固定装置来安装发热体,该固定装置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的发热体的安装结构、发热组件及取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热体的安装结构,所述发热体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连接端部,每一所述连接端部形成有多个固定连接的连接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形成有用于容纳多个所述连接分部的多个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连接分部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滑槽沿同一方向延伸以使多个所述连接分部在各自对应的所述滑槽内同步滑动。

进一步地,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所述滑槽包括滑移段和位于滑移段末端的锁孔,所述滑移段的末端与所述锁孔的交界处向内收缩形成缩颈部。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轴向定位部,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部的靠近所述发热体的一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轴向定位部卡接以防止所述连接端部从所述支撑部的靠近所述发热体的一侧脱离所述支撑部。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滑槽为圆弧形滑槽,多个所述滑槽位于半径不同的同心圆的圆周上,多个所述滑槽对应同一个圆心角。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滑槽呈相互平行的直线型滑槽。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滑槽等分地位于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滑槽位于同一圆周上,两所述滑槽关于圆心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呈圆盘状,圆盘状的所述支撑部沿其轴向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的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上形成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圆心处的凸起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侧板上的连接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呈板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以及位于发热体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为上述任一种的发热体的安装结构,所述发热体其中一侧的所述安装结构的所述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发热体的另一侧的所述安装结构的所述滑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异。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滑槽呈相互平行的直线型滑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或者,多个所述滑槽为圆弧形滑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两固定连接的发热管,每一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各形成一所述连接分部。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一发热管以及各自与所述发热管的两端的端部固定连接的两连接杆,每一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形成一个所述连接分部,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各形成一所述连接分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壳体以及上述任一种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由于两侧的安装结构的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异,使得多个滑槽对多个连接分部起限制作用,无需采用螺钉等固定连接手段,即可将发热体进行相对固定连接,如此,使得发热组件的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显著提升,同时还可以允许发热体进行适当地轴向移动,以使得发热体在热胀冷缩时可以进行自由伸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发热组件包含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发热组件的两安装结构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安装结构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支撑部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的支撑部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支撑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支撑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支撑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支撑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支撑部 120、滑槽 120a、滑移段 120b、锁孔

120c、缩颈部 13、安装侧板 14、凸起部 15、连接部

16、限位部 20、发热体 21、发热管 20a、连接分部

22、轴向定位部 10、安装结构 23、发热片 13a、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滑槽的延伸方向”指的是从滑到的滑移段至锁孔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一种取暖器,该取暖器包括壳体(图未示)以及发热组件。

请参阅图1,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20以及位于发热体20两端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两安装结构10,发热体20通过两侧的两安装结构10安装于壳体内。为了便于发热体20与安装结构10的安装,在发热体20的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形成有连接端部,每一连接端部均形成有多个固定连接的连接分部20a,也就是说,多个连接分部20a形成一个刚性整体,可以同步运动。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端部形成有两个连接分部20a,每个连接分部20a形成为杆状。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热体20包括发热片23以及依次串接发热片23的两根发热管21,两根发热管21的两端部各形成一个连接分部20a,两根发热管21的同一个端部共同形成一个连接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发热体20也可以只包括有一根发热管21以及与发热管21的两端的端部固定连接的两连接杆,该发热管21的两端部各形成一个连接分部20a,每一连接杆的端部形成一个连接分部20a,也就是说,发热管21的一端的端部以及对应的连接杆共同形成一个连接端部。当然,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端部也可以是不由发热管21形成,而是在发热体20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两个连接杆的结构形式,每个连接杆形成一个连接分部20a,此时,发热管21不起支撑连接的作用。

发热体20通过位于其两侧的安装结构10安装于壳体内时,为防止发热体20从安装结构10中脱离出来,发热体20包括轴向定位部2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该轴向定位部22连接在两发热管21的端部之间,轴向定位部22呈薄片状。

请参阅图7和图8,安装结构10包括支撑部11以及位于支撑部11的靠近发热体20的一侧的限位部16。支撑部11上形成有用于容纳多个连接分部20a的多个滑槽120,滑槽120与连接分部20a一一对应,即每一连接分部20a分别插入对应的一个滑槽120内,多个滑槽120沿同一方向延伸以使得多个连接分部20a在各自对应的滑槽120内同步滑动。

发热体20其中一侧的安装结构10的滑槽120沿第一方向延伸,发热体20的另一侧的安装结构10的滑槽120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异。也就是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不平行。例如,当多个滑槽120呈相互平行的直线型滑槽12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不平行的,比如,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再例如,当多个滑槽120为圆弧形滑槽120,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为顺时针延伸时,则第二方向为逆时针延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10分别安装于发热体20的两侧,由于两侧的安装结构的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异,使得多个滑槽120对多个连接分部20a起限制作用,进而使得发热体20的两端不能同时在两侧的安装结构10的滑槽120内进行转动和上、下、前、后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两侧的安装结构10的配合,无需采用螺钉等固定连接手段,即可将发热体20进行相对固定连接,但可以允许发热体20进行适当地轴向移动(因为安装结构10并没有对发热体20的轴向方向进行限制),以使得发热体20在热胀冷缩时可以进行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形变和噪声。

请参阅图8和图9,为便于连接分部20a在滑槽120内的滑移以及便于对连接分部20a进行定位锁止,沿滑槽120的延伸方向,滑槽120包括滑移段120a和位于滑移段120a末端的锁孔120b。装配过程中,连接分部20a从滑移段120a插入滑槽120内,再使得连接分部20a相对滑槽120滑动,进而使得连接分部20a进入锁孔120b内,锁孔120b的形状与连接分部20a的形状匹配,一般呈圆形,锁孔120b的外径略大于连接分部20a的外径,以避免连接分部20a和锁孔120b内壁之间存在预紧力。进一步,滑移段120a的末端与锁孔120b的交界处向内收缩形成缩颈部120c,缩颈部120c的外径小于连接分部20a的外径。当连接分部20a卡入锁孔120b内后,缩颈部120c对连接分部20a形成锁止作用,防止连接分部20a从锁孔120b中滑动回到滑移段120a。

限位部16与轴向定位部22配合,防止发热体20轴向移动量过大而导致连接分部20a从支撑部11的靠近发热体20的一侧脱离支撑部11。限位部16的具体结构不限。

支撑部11的结构形式不限,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圆盘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7-图9,支撑部11呈圆盘状,圆盘状的支撑部11沿其圆盘的轴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支撑部11具有一定的厚度。滑槽120的数量为两个,两滑槽120位于同一圆周上,且关于圆盘状支撑部11的圆心对称,具体地,图1中的左侧的支撑部11的滑槽120的延伸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图1中的右侧的支撑部11的滑槽120的延伸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于支撑部11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滑槽120的内壁也具有一定的厚度,增大了连接分部20a与滑槽120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接分部20a的与安装结构10的连接处的受力情况更好。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安装结构10还包括与支撑部11固定连接的安装侧板13、设置于支撑部11的圆心处的凸起部14、以及设置于安装侧板13上的连接部15,该安装侧板13上形成有与滑槽120匹配的避让槽13a,凸起部14与连接部15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7和图8,限位部16呈卡片结构,限位部16的数量为两个,两限位部16位于两滑槽120之间,且限位部16与滑槽120的朝向发热体20的一侧的端部之间形成有供发热体20转动的间隔,具体地,形成有供轴向定位部22转动的间隔,两限位部16大致关于支撑部11的圆心对称。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安装侧板13为一体成型的金属件。发热体20的两端通过安装结构10安装于安装侧板13上,安装侧板13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连接。如此即可将发热体20安装于壳体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发热体20的沿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则可采用本实施例的支撑部11和安装侧板13的组合方式,通过安装侧板13将发热体20支撑起离壳体底部稍高的高度,在沿发热体20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增设支撑架(图未示),以增强发热体20的刚度,防止产生较大的挠度。如果发热体20的长度较短,则发热体20可直接通过支撑部11与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装配过程和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如图5所示,将支撑部11和对应的安装侧板13固定连接,使得支撑部11和安装侧板13形成一个整体。

其次,由于发热体20重量较重,因此,装配过程中,支撑部11和安装侧板13转动,发热体20大致保持不动。具体地,先将安装侧板13和支撑部11横向放置,再将两发热管21的左侧的端部分别插入图5中的左侧的支撑部11的滑槽120的滑移段120a内,同时,轴向定位部22位于两限位部16之间;接着再逆时针转动支撑部11和安装侧板13至竖直位置,在此过程中,轴向定位部22跟随同步转动至两限位部16与滑槽120的端部之间的间隔内;此时,发热管21的端部位于锁孔120b内,限位部16锁定轴向定位部22,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16和轴向定位部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满足发热管21进行适当的轴向运动。

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装配发热体20的右侧的安装结构。不同的是,发热体20右侧的支撑部11和安装侧板13需要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至竖直位置。

发热组件装配完毕。

上述安装结构10使得发热组件的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显著提升,且连接可靠,无需采用螺钉等结构紧固连接,同时还能保证发热体20具有热胀冷缩的空间。

上述的发热组件,图5中的左侧的安装结构10使得发热体20不能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只能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以及沿发热体20的轴向方向移动;图5中的右侧的安装结构10使得发热体20不能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只能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以及沿发热体20的轴向方向移动。由于发热体20是一个刚性整体,左右侧的安装结构10使得发热体20不能任何一个方向转动,在限位部16和轴向定位部22的配合下,发热体20可以沿发热体20的轴向方向进行适当的移动,如此即将发热体20进行了相对固定,又使得发热体20具有热胀冷缩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20两侧的安装结构10可以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在制造的过程中,安装结构10不分左右,可同共用相同的模具生产制造。图5中的两安装结构10的结构完全相同,两个安装结构10“背靠背”安装。具体地,以图6中的安装结构10为例,当图6中的安装结构10安装于发热体20的左侧时,在从左往右的发热体20的轴向方向,滑槽120的延伸方向为顺时针;当安装至右侧时,在从左往右的发热体20的轴向方向,滑槽120的延伸方向变成了逆时针。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撑部11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中,支撑部11的结构形式呈板状,支撑部11的结构形式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侧板13的结构形式大体相同。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撑部11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中,两个滑槽120位于半径不同的同心圆的圆周上,多个滑槽120对应同一个圆心角。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12,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支撑部11呈板状。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13,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三实施例中,两个滑槽120呈相互平行的直线型滑槽120。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14,与第五实施例不同的是,支撑部11呈板状。

上述第三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均可再包括如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侧板。

上述第二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