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新风机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436发布日期:2019-03-27 09:3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新风机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了一种管道新风机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对生活环境引起高度的重视。我国是相对环境较差的国家,尤其是在京、沪、广、深等发达地区,雾霾较为严重,空气中PM2.5含量较高,直接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使其更加适合密闭型大空间场馆使用。现有的管道新风机组结构设计不合理,外界的细菌极易通过进风管道进入到新风机组内,机组内的过滤滤芯通常只能过滤颗粒物以及杂质,但对细小的细菌过滤效果极差,极易导致细菌进入从新风机组进入密闭空间内,影响人体的健康;且机体再进风量较大时,机体震动比较剧烈,其位置容易产生偏移,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管道新风机组机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连接板内侧粘接有滤菌膜,滤菌膜能够有效过滤掉从进风管道进风座组件内的细菌,能够确保密封空间的空气达到极高标准,有效保证人体的健康;通过固定件将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和连接板固定,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将连接板夹紧固定来有效保证连接板以及内侧滤菌膜的固定性,固定效果好;底层中空腔室底端粘接有防滑减震层,防滑减震层由聚氨酯橡胶注塑为一体成型结构,聚氨酯橡胶,硬度高,强度好,高弹性使其具备极佳的减震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机体由于进风量较大位置产生偏移,高耐磨防滑性能极佳,能够进一步防止机体由于进风量较大位置产生偏移,保证机组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新风机组壳体结构,包括新风机组壳体、进风座组件、隔板组件、上层中空腔室、中层中空腔室和底层中空腔室和防滑减震层,所述新风机组壳体上端或侧端装设有进风座组件,所述进风座组件包括圆盘底座、连接卡座、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连接板和滤菌膜,所述圆盘底座通孔上端设有连接卡座并通过焊合连接,所述连接卡座外端设有螺纹凸起,所述连接卡座内焊接有一级圆盘夹板和二级圆盘夹板,所述一级圆盘夹板和二级圆盘夹板间装设有连接板,所述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和连接板内侧端均对称设有连接螺纹凸部,固定件贯穿于连接螺纹凸部将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和连接板固定,所述连接板内侧粘接有滤菌膜,所述新风机组壳体内设有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将新风机组壳体内分为上层中空腔室、中层中空腔室和底层中空腔室,所述上层中空腔室装设有回风管道和全热交换器,所述中层中空腔室设有滤风出风管道,所述底层中空腔室上开设有多个地出风口,所述底层中空腔室底端粘接有防滑减震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菌膜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滤菌孔,所述滤菌孔孔径为1.5-2.2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卡座直径大于新风机组壳体进风通孔直径并设于新风机组壳体上端或者侧端,所述连接卡座与新风机组壳体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组件包括一级隔板、二级隔板、挡板和中空挡板,所述一级隔板将新风机组壳体内分为上层中空腔室、中层中空腔室,所述二级隔板将新风机组壳体内分为中层中空腔室和底层中空腔室,所述挡板设于回风管道和全热交换器间,所述全热交换器上端和侧端分别贴覆有高效过滤滤芯,所述侧端贴覆的高效过滤滤芯设于中空挡板开孔内,所述滤风出风管道侧端设有粗效过滤滤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滑减震层由聚氨酯橡胶注塑为一体成型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新风机组壳体上端或侧端装设有进风座组件,进风座组件包括圆盘底座、连接卡座、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连接板和滤菌膜,连接卡座内焊接有一级圆盘夹板和二级圆盘夹板,一级圆盘夹板和二级圆盘夹板间装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内侧粘接有滤菌膜,滤菌膜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滤菌孔,滤菌孔孔径为1.5-2.2um,滤菌膜能够有效过滤掉从进风管道进风座组件内的细菌,能够确保密封空间的空气达到极高标准,有效保证人体的健康,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和连接板内侧端均对称设有连接螺纹凸部,通过固定件将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和连接板固定,一级圆盘夹板、二级圆盘夹板将连接板夹紧固定来有效保证连接板以及内侧滤菌膜的固定性,固定效果好;圆盘底座通孔上端设有连接卡座并通过焊合连接,焊合可使得圆盘底座与连接卡座连接更加牢固,连接卡座外端设有螺纹凸起,螺纹凸起可与进风管道内的螺纹凹槽旋转固定连接将连接卡座与进风管道固定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便于滤菌膜的定期更换;新风机组壳体内设有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将新风机组壳体内分为上层中空腔室、中层中空腔室和底层中空腔室,底层中空腔室底端粘接有防滑减震层,防滑减震层由聚氨酯橡胶注塑为一体成型结构,聚氨酯橡胶,硬度高,强度好,高弹性使其具备极佳的减震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机体由于进风量较大位置产生偏移,高耐磨防滑性能极佳,能够进一步防止机体由于进风量较大位置产生偏移,保证机组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管道新风机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反方向的管道新风机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风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板以及滤菌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新风机组壳体,2-进风座组件,201-圆盘底座,202-连接卡座,203-一级圆盘夹板,204-二级圆盘夹板,205-连接板,206-滤菌膜,207-螺纹凸起,208-连接螺纹凸部,209-固定件,210-滤菌孔,3-隔板组件,301-一级隔板,302-二级隔板,303-挡板,304-中空挡板,4-上层中空腔室,5-中层中空腔室,6-底层中空腔室,7-回风管道,8-全热交换器,9-滤风出风管道,10-高效过滤滤芯,11-粗效过滤滤芯,12-防滑减震层,13-地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管道新风机组壳体结构,包括新风机组壳体1、进风座组件2、隔板组件3、上层中空腔室4、中层中空腔室5和底层中空腔室6和防滑减震层12,所述新风机组壳体1上端装设有进风座组件2,所述新风机组壳体1内设有隔板组件3,所述隔板组件3将新风机组壳体1内分为上层中空腔室4、中层中空腔室5和底层中空腔室6,所述上层中空腔室4装设有回风管道7和全热交换器8,所述中层中空腔室5设有滤风出风管道9,所述底层中空腔室6上开设有多个地出风口13,所述底层中空腔室6底端粘接有防滑减震层12,所述防滑减震层12由聚氨酯橡胶注塑为一体成型结构。

实施例二:新风机组壳体1侧端装设有进风座组件2,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进风座组件2包括圆盘底座201、连接卡座202、一级圆盘夹板203、二级圆盘夹板204、连接板205和滤菌膜206,所述圆盘底座201通孔上端设有连接卡座202并通过焊合连接,所述连接卡座202外端设有螺纹凸起207,所述连接卡座202内焊接有一级圆盘夹板203和二级圆盘夹板204,所述一级圆盘夹板203和二级圆盘夹板204间装设有连接板205,所述一级圆盘夹板203、二级圆盘夹板204和连接板205内侧端均对称设有连接螺纹凸部208,固定件209贯穿于连接螺纹凸部208将一级圆盘夹板203、二级圆盘夹板204和连接板205固定,所述连接板205内侧粘接有滤菌膜206,所述滤菌膜206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滤菌孔210,所述滤菌孔210孔径为1.5-2.2um,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至二相同。

实施例四:连接卡座202直径大于新风机组壳体1进风通孔直径并设于新风机组壳体1上端或侧端,所述连接卡座202与新风机组壳体1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至三相同。

实施例五:所述隔板组件3包括一级隔板301、二级隔板302、挡板303和中空挡板304,所述一级隔板301将新风机组壳体1内分为上层中空腔室4、中层中空腔室5,所述二级隔板将新风机组壳体1内分为中层中空腔室5和底层中空腔室6,所述挡板303设于回风管道7和全热交换器8间,所述全热交换器8上端和侧端分别贴覆有高效过滤滤芯10,所述侧端贴覆的高效过滤滤芯10设于中空挡板304开孔内,所述滤风出风管道9侧端设有粗效过滤滤芯11,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至四相同。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