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217发布日期:2019-03-27 09:49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化学实验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玻璃器皿,比如试管、烧杯,由于实验要求所在,在使用了之后会进行清洗、干燥,以保证玻璃器皿的干燥和无杂质,目前将试管、烧杯进行清洗后,会自然晾干或者烘箱烘干,但是自然晾干时间较长,而将试管或烧杯直接层叠着放置在普通烘箱的搁板上,比较混乱,不利于寻找和烘干,在取放某些器皿时也会相互影响,而且直接取靠近里面的器皿还可能碰到靠近外面其他器皿不小心导致破碎,这样的自然烘干或烘箱烘干时还可能由于未得到及时烘干在内壁留下水印痕迹,因此会给实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化学实验而言,水分及杂质的存在可能会给实验带来误差,因此,一种简单而快捷的方式将玻璃器皿烘干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实验用烘干装置,能够对滴落的水流进行收集,防止乱流,便于打理,且能够针对大小对不同的器皿由内部进行烘干,快速方便,提高了烘干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化学实验用烘干装置,包括:

箱体,其为侧面设置有开口的中空箱体;所述箱体内水平布置有隔板,以将所述箱体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

烘干板,其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内;所述烘干板为纵切面呈V字形的烘干板;所述烘干板的尖端与所述上箱体的底面相接触,两侧面边缘分别与所述上箱体的两侧壁相接触;所述烘干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烘干板配合的V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端设置有加热孔,在所述加热孔上垂直于所述烘干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孔连通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支撑管的顶端设置多个可伸缩的支架;

滑轨,其沿所述烘干板与所述上箱体的接触面设置,所述烘干板通过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块连接至所述滑轨,以使所述烘干板以可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上箱体连接;

加热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下箱体内,并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加热孔相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

挡板,其为三角形板;所述三角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烘干板的尖端处的两端,且所述三角形板的两斜边分别与所述烘干板的两斜面相抵顶;所述三角形板的垂直高度为 1-2cm;

渗水口,其设置在所述烘干板的尖端的中部;

积水桶,其设置在所述下箱体内;所述积水桶通过渗水管连接至所述渗水口。

优选的是,所述开口上设置有适配的盖板,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卡槽,所述盖板以插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凹槽设置多条,多条所述凹槽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加热孔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凹槽底面的直管,所述直管外周设置第一螺纹,所述支撑管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支撑管的顶端设置1-3个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套接在所述第二杆体内,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杆体缩短到所述第二杆体内时,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第二杆体的位置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有适配的卡销。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垫片。

优选的是,所述烘干板在靠近开口处的边缘上设置有便于拉动所述烘干板的拉环;所述箱体的顶面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有过滤网。

优选的是,所述箱体底端四角设置有将所述箱体撑离地面并带动所述箱体移动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主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第二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主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第二端分别倾斜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隔板与所述加热孔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通过隔板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在上箱体中进行烘干,在下箱体中设置进行烘干的加热装置,合理分配空间,互不干扰。在上箱体中设置V字形的烘干板,通过在凹槽的底端设置垂直于烘干板表面的支撑管,用以悬挂清洗后的器皿,对于大小不同的试管或者烧杯,可调节可伸缩的支架的长度,以辅助支撑防止因尺寸变大的器皿大幅度晃动可能带来的破碎,另外因重力作用水分会沿着紧贴支撑管的内壁往下流到烘干板的尖端处,便于收集,然后通过加热装置经加热孔向支撑管通入热风直接对器皿的内壁烘干,方便快捷,可缩短烘干时间;烘干后的器皿,若取靠近里面的器皿,就可先推拉V字形的烘干板,使得烘干板沿着滑轨向开口处移出,以方便取支撑管上的器皿,不致因碰到靠近外面的其他器皿而可能造成的破坏;加热装置通过连接管直接连接加热孔向支撑管提供热源,改变现有技术中直接对整个装置内部加热,可以使热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本申请对洗净的器皿悬挂到支撑管上后器皿上的水沿烘干板倾斜的内壁流至烘干板的尖端处,可避免乱流现象,有利于收集及清理;经支撑管直接对器皿内壁进行加热可缩短烘干时间,而滑轨的设置可方便取放器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化学实验用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学实验用烘干装置,包括:

箱体,其为侧面设置有开口的中空箱体;所述箱体内水平布置有隔板102,以将所述箱体分为上箱体100和下箱体101;

烘干板103,其设置在所述上箱体100内;所述烘干板103为纵切面呈V字形的烘干板103;所述烘干板103的尖端与所述上箱体100的底面相接触,两侧面边缘分别与所述上箱体100的两侧壁相接触;所述烘干板103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烘干板103配合的V 形的凹槽104,所述凹槽104的底端设置有加热孔,在所述加热孔上垂直于所述烘干板 103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孔连通的支撑管105;所述支撑管105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01,所述支撑管105的顶端设置多个可伸缩的支架202;

滑轨,其沿所述烘干板103与所述上箱体100的接触面设置,所述烘干板103通过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块连接至所述滑轨,以使所述烘干板103以可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上箱体100连接;

加热装置106,其设置在所述下箱体101内,并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加热孔相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箱体内水平布置隔板102,分为上箱体100和下箱体101,以方便将待烘干的器皿与加热的装置分开设置,互不干扰,有利于操作。烘干板103的设置是为悬挂待烘干的器皿,烘干板103的纵切面呈V字形,并且烘干板103的尖端与上箱体100 的底面相接触,两侧面边缘分别与上箱体100的两侧壁相接触,使烘干板103活动连接在上箱体100,具体的通过烘干板103与上箱体100的接触面设置滑轨以及与滑轨适配的滑块,使烘干板103以可沿滑轨滑动的方式与上箱体100连接,进而可使烘干板103可进行推拉,方便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的取放器皿。另外,烘干板103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烘干板 103适配的V形凹槽104,凹槽104底端设置加热孔,在加热孔上垂直于烘干板103的表面设置有与加热孔连通的支撑管105,因此,当清洗后的器皿悬挂到支撑管105上,器皿内的水分会沿V形烘干板的倾斜内壁流至烘干板的尖端处进行收集,避免乱流现象,便于收集及打理;另外,化学实验常使用的器皿如试管和烧杯都分大小不同的型号,对于小型号的试管直接挂到支撑管105上,不会大浮动晃动,而对于大型号的试管或者烧杯而言,直接悬挂会晃动不稳,尤其是在取放时由于相邻的凹槽104之间距离有限不小心就可能碰到其他器皿导致掉落破碎,因此通过支撑管105端设置的可伸缩的支架202,根据器皿型号大小调节长短,以辅助支撑与器皿的接触面,减少晃动的空间,有利于保证器皿的完好性。本申请设置的烘干装置,在清洗好器皿后直接悬挂在支撑管105上,让沿内壁留下的水分沿凹槽104流下便于收集避免乱流现象,还可以直接伸入器皿内壁烘干,缩短烘干时间,并且还能通过推拉,方便的进行器皿的取放,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破碎。

此外,本申请所述加热装置106包括鼓风机、加热丝、开关及电源,加热丝设置在鼓风机内部,以使鼓风机能吹出热风,类似于现有的吹风机,电源分别连接鼓风机、加热丝及开关,电源控制鼓风机和加热丝的启停以及控制开关的启闭;开关包括控制鼓风机启停的第一开关和调节加热丝加热温度的第二开关;鼓风机设置在下箱体101,开关设置在上箱体100的侧面上,电源设置在下箱体101的侧面上。对于悬挂到支撑管105上的器皿,通过接通电源,打开第一开关并调节第二开关,以为待烘干的器皿提供适宜温度的热源,然后通过连接管再经加热孔到达支撑管105,经支撑管105的侧壁上的透气孔201直接对器皿的内壁进行烘干,可缩短烘干时间。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

挡板107,其为三角形板;所述三角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烘干板103的尖端处的两端,且所述三角形板的两斜边分别与所述烘干板103的两斜面相抵顶;所述三角形板的垂直高度为1-2cm;

渗水口108,其设置在所述烘干板103的尖端的中部;

积水桶109,其设置在所述下箱体101内;所述积水桶109通过渗水管连接至所述渗水口108。

在上述方案中,挡板107,其为三角形板,三角形板分别设置在烘干板103的尖端处的两端,且三角形板的两斜边分别与烘干板103的两斜面相抵顶以构成收集水槽,以方便沿烘干板内壁流下的水集中收集并且还不外流到上箱体100内,通过设置的渗水口108可将流下的水收集到积水桶109中,方便处理;挡板107设置成三角形是为适应烘干板103 的结构形状,而高度是设置是为构成水槽结构但又不能影响烘干板103上表面器皿的放置。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开口上设置有适配的盖板111,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卡槽110,所述盖板111以插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卡槽110内。

在上述方案中,开口上设置有适配的盖板111,在箱体上,开口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卡槽110,盖板111以插接的方式设置在卡槽110内,通过盖板的设置使得上箱体形成密闭的空间,减少热量流失,提高烘干效率,并且保持箱体内部环境卫生,避免器皿污染。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凹槽104设置多条,多条所述凹槽10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加热孔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凹槽104底面的直管,所述直管外周设置第一螺纹,所述支撑管 105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

在上述方案中,凹槽104设置多条是为能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多条凹槽104内能尽量多的设置悬挂器皿的支撑管105;多条凹槽104相互平行设置,可以使相邻凹槽104 内的支撑管105互不影响,还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在加热孔上设有凸出凹槽104底面的直管,直管外周设置第一螺纹,支撑管105内壁设置与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以使支撑管105通过螺纹螺接在加热孔上,方便拆卸。

一个优选方案中,每个所述支撑管的顶端设置1-3个所述支架202;所述支架202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套接在所述第二杆体内,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杆体缩短到所述第二杆体内时,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第二杆体的位置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有适配的卡销。

在上述方案中,每个支撑管的顶端设置3个支架202,可以在支撑管的顶端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结构,并且通过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根据器皿型号大小调节伸长的长度,并用卡销锁住通孔,可构成一个牢固的支撑架辅助支撑器皿以减小器皿的晃动空间。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架202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垫片203。

在上述方案中,支架202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垫片203,其中弹性垫片203可设置成四面体、正方体或者球形等结构,以防止支架202的端部直接抵于器皿内壁留下划痕。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烘干板103在靠近开口处的边缘上设置有便于拉动所述烘干板 103的拉环112;所述箱体的顶面设置有排气口113,所述排气口113上设有过滤网。

在上述方案中,在烘干板103靠近开口处的边缘上设置有便于拉动烘干板103的拉环 112,方便通过对拉环112实施作用力就能使得烘干板103沿着滑轨滑动,方便实施;箱体的顶面设置有排气口113,排气口113上设有过滤网,一方面为烘干时,缓解由于时间长造成的上箱体100内温度高压力大,避免危险,还能减轻内部湿度,另一方面还能避免外部灰尘的进入。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箱体底端四角设置有将所述箱体撑离地面并带动所述箱体移动的万向轮114;所述万向轮114上设置有刹车片。

在上述方案中,箱体底端四角设置万向轮114及万向轮114上设置的刹车片,方便箱体进行移动的同时,还能将箱体固定在某一位置。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接管包括主管301、第一支管302和第二支管303,所述主管30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加热装置106,第二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支管302和第二支管30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主管30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支管302和第二支管303的第二端分别倾斜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隔板102与所述加热孔相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连接管包括主管301、第一支管302和第二支管303,主管301第一端连接加热装置106,第二端竖直向上延伸,第一支管302和第二支管30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主管301的第二端通过主管301将加热装置106输出的热源可进行分散,而第一支管 302和第二支管303的第二端分别倾斜向上延伸,并贯穿隔板102与加热孔相连接,另外,第一支管302和第二支管303还分别包括多个分支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302和第二支管303上的阀门,以通过第一支管302和第二支管303分别对烘干板103的两侧面上的支撑管105分别提供热源,并且通过分支管道分别连通加热孔底端,以使每个支撑管 105可有单独的供热管道,使得热气更加集中,热源得到充分利用,缩短烘干时间;通过阀门可分别对烘干板103两侧面上的支撑管105供热进行控制,以避免只有一个侧面上悬挂器皿而同时对两侧面进行加热烘干,这样可避免资源浪费。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