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6333发布日期:2019-06-13 13:0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如图1A和图1B所示,包括本体2与面板1,通过卡合结构连接本体2与面板1。空气从面板1和本体2之间的间隙被吸入,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再从本体2上方出风口排出。卡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面板1背部的卡合凹部3和设置在本体2的卡合凸筋4组成,卡合凸筋4产生适度的变形可以卡入卡合凹部3,通过把卡合凸筋4插入卡合凹部3可以使面板1安装于本体2上。

但是,由于面板1底部的面和本体2底部的面在同一平面上,同时面板1一侧的侧面和本体2一侧的侧面也在同一平面上,当搬运空气调节装置时,搬运者有可能倾斜放置空气调节装置。当面板1底部的面或上述一侧的侧面首先着地时,因为本体2位于面板1上方,面板1需要承受本体2的重力,而面板1通过卡合结构和本体2连接,面板1承受的本体2的重力就会通过面板1传递到卡合结构。由于卡合凸筋4需要变形才能卡入卡合凹部3,所以其材质强度不能设计太大,且卡合结构互相接触的面积小,卡合结构承受的力就可能导致卡合凸筋4扭曲或损坏。另外,空气调节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颠簸或运输车身震动,与面板1接触的包装材料的不断震动会对面板1产生作用力,力传递到卡合结构也可能对其有所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目的是减小卡合结构的受力,保护卡合结构避免其损坏,同时加强面板与本体的连接,从而防止面板从本体脱落。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的空气调节部;在所述本体的一侧面设置的面板;以及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面板的卡合结构;其中,所述卡合结构设有:在所述面板设置的第一卡合部和,

在所述本体的所述侧面设置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设有:第一卡接部分和,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周围侧延伸的第一支撑部分;所述第二卡合部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接触的第二支撑部分和,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延伸的,可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卡合的第二卡接部分;当所述面板受到向上方的力时,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支撑住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不向上方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设有:设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下方的、上下有面的板形的下突出板;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设有:从所述本体的所述侧面向所述面板侧鼓起的突出台,所述突出台下部的下表面可与所述下突出板的上表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分设有:

从所述面板的背面向所述本体侧延伸的、中心轴在水平方向上的筒状结构,和在所述筒状结构内设有的卡合片;

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可嵌入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内且与所述卡合片卡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接部分设有:

从所述突出台向所述面板侧延伸的、可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一侧的内面接触的定位筋;

与所述定位筋有预定距离的、从所述突出台向所述面板侧延伸的、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的另一侧的内面接触的、可挠性卡合筋和,

设于所述卡合筋的顶部、卡住所述卡合片的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筋与所述卡合筋为左右设有面的板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与所述本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对应一侧的侧面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面板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设置在所述本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对应另一侧的侧面的内侧;

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设有:在所述第一卡接部分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设置的、左右设有面的板形的侧突出板;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设有:设于所述突出台的侧部的、可与所述侧突出板接触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设有:

设于所述面板的上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卡合部和,

设于所述面板的上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设有:

设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或另一侧的、左右设有面的板形的侧突出板;

其中,所述一侧第一卡合部的所述侧突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

所述另一侧第一卡合部的所述侧突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设有:设于所述突出台侧部、可与所述侧突出板接触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突出板和/或所述下突出板的外侧设有加强所述侧突出板和/所述下突出板强度的补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突出板和/或所述下突出板的面向所述筒状结构的面为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相对向的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从所述面板向所述本体方向的高度比所述第二侧面的从所述面板向所述本体方向的高度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面板和所述本体相对向的面上还设有支持结构;

所述支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本体朝向面板的面上、且上方设有开口的定位凹部和设在所述面板朝本体的面上、可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定位凹部的支持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凹部包括:卡合所述支持片的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一固定片相对向且靠近所述本体设置的第二固定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第三固定片;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片比第一固定片高,且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第一固定片的距离可以容纳所述支持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朝向所述面板的面为正面,与所述正面相反的另一面为背面,所述背面与所述正面相夹的面为侧面;

所述正面的面积比所述面板中面积最大的面的面积大,且所述面板的任何一条边都不与所述本体的侧面所在的面相交。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设置在面板与本体的卡合结构,加强面板与本体的连接,同时还在卡合结构中设置了支撑部分来承受卡合结构所受到的力,从而减小卡合结构的受力,以保护卡合结构避免其损坏,防止面板从本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的面板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的拆卸面板后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板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拆卸面板后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卡合部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面板的背面的另一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拆卸面板后的本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定位凹部与支持片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1-面板;

2-本体;

3-卡合凹部;

4-卡合凸筋;

[本实用新型]

1-面板;

2-本体;

3-排气口;

4-间隙;

51-第一卡合部;511-第一卡接部分;5111-卡合片;5112-定位面;

512-第一支撑部分;5121-下突出板;5122-侧突出板;5123-补强筋;5124-引导倾斜面;

52-第二卡合部;521-第二卡接部分;5211-定位筋;5212-卡合筋;5213-凸块;52131-第一斜面;52132-第二斜面;

522-第二支撑部分;5221-突出台;

61-定位凹部;611-第一固定片;612-第二固定片;613-第三固定片;62-支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如图2所示,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面板1、本体2、设于本体2内的空气调节部、以及卡合结构。面板1与本体2的正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有一定距离。

卡合结构设置于面板1背面和本体2正面的上部。包括:设置在面板1处的两个第一卡合部51和设置在本体2处的两个第二卡合部52。在面板1与本体2组装完成时,第一卡合部51与第二卡合部52相互卡合,面板1的左边侧面和本体2的左边侧面在同一平面上,面板1的底边侧面和本体2的底边侧面在同一平面上,面板1的右边侧面和上边侧面分别位于本体2的右边侧面和上边侧面的内侧。

当空气调节装置启动时,空气从面板1和本体2之间的间隙4被吸入,经过本体2内部的空气调节部后,再从本体2上方的排气口3排出,由此实现对空气的调节功能。因此,本体2和面板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4使空气由间隙4进入本体2内部,同时,当用户需要更换本体2中例如过滤网等部件进行日常维护时,可以通过拆分卡合结构使面板1和本体2完全分离,从而方便更换过滤网。

如图3A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面板的背面的示意图,图3B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拆卸面板后的本体的示意图,其中,面板1背面的上部设有2个第一卡合部51,与其对应,在本体2正面的上部设置有2个第二卡合部52。当用户要把面板1安装到本体2上时,以两个定位凹部61为轴旋转面板1,使面板1和本体2上的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互相准确地插入,即可简便地固定面板1在本体2上。当用户要把面板1与本体2分离时,先以朝本体2相反的方向的力把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拆分,拆分后再把面板1向上提,即可使面板1完全与本体2分离。

如图4A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B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图。第一卡合部51包括第一卡接部分511和第一支撑部分512,第一卡接部分511是一个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一内侧含有一卡合片5111,卡合片5111为在筒状结构一内侧面突出形成的筋。

如图5A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B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卡合部的俯视图。第二卡合部52包括第二卡接部分521和第二支撑部分522。由此,当所述面板受到向上方的力时,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支撑住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不向上方移动。

第二卡接部分521包括相邻的两条向面板1方向突出的筋,即卡合筋5212和定位筋5211,卡合筋5212和定位筋5211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使卡合筋5212可以向定位筋5211弯曲。由于卡合筋5212需要有弯曲和复原的功能才能起到卡合作用(即可挠性),因此卡合筋5212的材质应为强度小的材料。卡合筋5212的端部设有一凸块5213,凸块5213上设置有两个倾斜度不同的斜面,分别是面向面板1侧的第一斜面52131和靠近本体2侧的第二斜面52132。凸块5213用于卡合到第一卡合部51的筒状结构内的卡合片5111,从而将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固定在一起,以实现整个卡合结构的卡合功能。

定位筋5211的外侧面设有突出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强定位筋5211的强度,另一方面,当定位筋5211卡入筒状结构内时,突出结构可以减少接触面积,即可减少摩擦力,使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卡入。其中第一斜面52131的倾斜度较小,方便凸块5213插入卡合片5111,第二斜面52132的倾斜度较大,使凸块5213可以卡合卡合片5111的同时,也可以使用户施加适当的力时可以使凸块5213脱离卡合状态,即使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分离。图4B所示的第一卡合部51,与定位筋5211上的突出结构接触的面为定位面5112,定位面5112和卡合片5111之间的距离应为刚好容纳第二卡合部52的卡合筋5212和定位筋5211。使卡合后,当没有外力施加时凸块5213不会脱离筒状结构。定位筋5211和卡合筋5212为垂直于水平方向的板形状,板形状可以使卡合筋5212更容易向定位筋5211方向变形,而且就算有上下方向的力也可使卡合结构不易损坏。

请参照图4A、图4B和图5B,当要卡合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时,第二卡接部分521的定位筋5211或卡合筋5212的顶端先接触第一卡合部51的定位面5112或卡合片5111,由于卡合片5111和定位面5112的距离刚好容纳卡合筋5212和定位筋5211,所以第一卡合部51的定位面5112紧贴第二卡合部52的定位筋5211,可以固定第二卡合部插入的位置。

请继续参考图4B,在第一卡合部51的第一支撑部分512包括:在第一卡接部分511外围设置的突出板,分别是靠近面板1底面方向的下突出板5121和靠近面板1侧面方向的侧突出板5122。

请继续参考图5B,第二卡合部52的第二支撑部分522包括:在本体2鼓起设置的突出台5221,突出台5221的顶面上设置上述的卡合筋5212和定位筋5211。当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互相卡合的时候,第一卡接部分511的外围设置的下突出板5121的上表面和突出台5221的下表面互相接触和贴合,第一卡接部分511的外围设置的侧突出板5122的内侧面和突出台5221的对应侧面互相接触和贴合。

所述侧突出板5122和/或所述下突出板5121的面向所述筒状结构的面为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相对向的面为第二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的从所述面板1向所述本体2方向的高度比所述第二侧面的从所述面板1向所述本体2方向的高度小,由此,侧突出板5122或下突出板5121的顶端是一个倾斜向内的倾斜面,更容易实现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之间的配合。

在侧突出板5122或下突出板5121的外侧设置可以有至少一条补强筋5123,可以增加突出板的强度避免损坏。在侧突出板5122或者下突出板5121的端部形成倾斜于第一卡接部分511的引导倾斜面5124,使用者在连接面板1到本体2时需要卡入卡合结构,但是由于卡合结构位于面板1背面,使用者卡入时如果不从间隙4观测卡合结构位置,会由于位置偏差难以卡入。引导倾斜面5124可以使第一支撑部分512在不太准确的位置引导至第二支撑部分522,使其贴合,即引导倾斜面5124可以引导使用者,在卡入时不需要太准确的位置,也能引导卡合结构卡入,方便用户操作。

在所述端部的引导倾斜面5124的引导下逐渐插入时,由于第二卡合部52的卡合筋5212的材质强度较小(即适当的力的作用使卡合筋5212可以有少许变形,当力消失时回复原状而卡合筋5212本身不会损坏),第二卡合部52在进入第一卡合部51时,卡合筋5212会由于其凸块5213形状的作用使其逐渐向定位筋5211弯曲,直至当卡合筋5212的凸块5213最高点(即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的交线)刚好通过第一卡合部51的卡合片5111后,由于卡合片5111是突出形成的筋,其和面板的背面之间形成可使凸块5213卡入的凹槽,卡合片5111卡入凹槽后,卡合筋5212会立即恢复到原始状态,即卡合筋5212的凸块5213卡合到凹槽里且被卡合片5111固定了位置。第二卡合部52的第二倾斜面比第一倾斜面陡峭,当不受到更多的外力时,卡合片5111可以阻挡凸块5213脱出,从而连接面板1到本体2上。

当要拆分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时,用户施加互相相反的力到面板1和本体2上,由于第二卡合部52上的卡合筋5212有可挠性,卡合筋5212端部的凸块5213会由于力的作用和第二倾斜面的引导,卡合筋5212逐渐向定位筋5211的方向弯曲,同时凸块5213逐渐脱离凹槽,直至卡合筋5212的凸块5213的最高点刚好通过第一卡合部51的卡合片5111后,缺少了卡合片5111的阻挡,卡合筋5212恢复原形,两个卡合部完全分离,用户此时即可分离面板1和本体2。

当卡合时,除第一卡接部分511与第二卡接部分521接触外,侧突出板5122和下突出板5121也与突出台5221的面互相贴合,因此接触面积增大,当面板1受到本体2重力的作用时,互相贴合的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可以承受一部分的力,使第一卡合部51与第二卡合部52受到的力减少。同时,侧突出板5122和下突出板5121与突出台5221不需要变形就可以互相贴合,其强度可以设置成较强,也就是说,可承受的力较大,因此,能够大大减小第一卡接部分511和第二卡接部分521承受的力,使其不易损坏。

当用户倾斜放置空气调节装置时,若面板1先接触地面,面板1与地面先接触的面一般是面板1的和本体2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的面,即卡合结构所受到的力的方向一般是来自这些面的方向。如图2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面板1的底面和图2所示视角的左边侧面分别与主体的底面和图2所示视角的左边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即卡合结构所受到的力的方向一般是来自这两个面的方向。因此相应地,突出板设置在第一卡合部51的向地面的方向和向图2所示视角左侧面的方向,则可以承受来自此方向的力。下突出板5121与面板1的底面平行设置,侧突出板5122与面板1的侧面平行设置,可以使突出板较均匀地受力。

另外,在左右方向的侧突出板5122的设置可以是:对于其中一个第一卡合部51,侧突出板5122设置于第一卡接部分511左边;对于另一个第一卡合部51,侧突出板5122设置于第一卡接部分511右边;

此外,在左右方向的侧突出板5122的设置也可以是:两个第一卡合部51的第一卡接部分511的左右两边都设置侧突出板5122。如上两种设置方式都能起到防止面板1脱落的作用。

面板1和本体2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距离使空气充分地进入本体2内部,如果卡合结构卡合后,面板1和本体2的间隙4距离太小则无法使空气充足地被吸入,会降低装置的空气调节效果。这个时候突出台5221可以提升第二卡接部分521相对本体的高度,从而当卡合时,使面板1和本体2的距离充足,从而提升进风量。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面板和所述本体相对向的面上还增加有支持结构。

如图6和7所示,图6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的面板的背面的另一示意图,图7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的拆卸面板后的本体的另一示意图,该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持结构。

该支持结构包括设置在面板1处且位于下部的两个支持片62和设置在本体2处且位于下部的两个定位凹部61。支持片62为从面板1背面向本体2方向突出且向下伸出的结构;定位凹部61包括设置在本体2上的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片611、与第一固定片611相对向且靠近所述本体2侧并向上延伸的第二固定片612、连接第一固定片611和第二固定片612的第三固定片613。第一固定片611可以卡合支持片62,使支持片62可以放置在定位凹部61内部,第二固定片612比第一固定片611高,且所述第二固定片612与所述第一固定片611的距离可以容纳所述支持片62。在面板1与本体2组装完成时,第一卡合部51与第二卡合部52相互卡合,支持片62与定位凹部61相互配合

当用户要把面板1安装到本体2上时,先把面板1下方的支持片62嵌入到本体2的定位凹部61处,使位置大致固定,再以定位凹部61为轴旋转面板1,使面板1和本体2上的第一卡合结构和第二卡合结构如第一实施例那样互相准确地插入,即可简便地固定面板1与本体2。同时,支持片62嵌入到本体2的定位凹部61后,支持片62和定位凹部61对面板1也有支撑作用,可以承受面板1所受的来自上方的力,从而大大减轻卡合结构受到的力。如图8所示,支持片62卡入定位凹部61后,第一固定片611卡合支持片62,使支持片62不能向面板1方向和底部方向脱落;第二固定片612比第一支持片62高,可以使支持片62不能向本体2方向脱落;第三固定片613使支持片62不能向第三固定片613所在的方向移动,即可以固定支持片62的位置,从而固定面板1的位置,即可以使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更准确地卡入。

当用户将面板1与本体2分离时,先以朝本体2相反的方向的力把第一卡合部51和第二卡合部52拆分,拆分后再把面板1向上提,支持片62向上脱离定位凹部61,即可使面板1完全与本体2分离。

可见,定位凹部61和支持片62既可以保护卡合结构避免损坏从而防止面板1脱落,又可以方便用户装卸面板1。

还需说明的是,两个定位凹部61的第三固定片613的设置,可以是一个定位凹部61设置在左边,另一个定位凹部61设置在右边,都可以起到防止面板1在左右方向上产生移动的作用。但是不能使两个定位凹部61的第三固定片613都设置在同一方向,因为如果设置在同一方向的话,面板1会从另一方向移动,起不到定位效果。

由于面板1装卸时需要从上方插入到定位凹部61和从定位凹部61向上取出,因此定位凹部61上部不可设置固定面板1的结构,同时,由于面板1上部设置有卡合结构,即使面板1受到向上方的力时,虽然支持结构不能提供承托力防止面板1从上方脱落,但是卡合结构设置的支持结构的突出台5221和下突出板5121可以提供使面板1不能往上脱落的支撑力,即面板1上部的卡合结构和下部的定位结构可以防止面板1从各个方位脱落。

空气调节装置的本体2的正面的面积应比面板1的面积大,在搬运或放置空气净化装置时可以增加本体2直接受力的机率,而且面板1的任何一条边与本体2的侧面所在的面不相交即面板1始终不超越本体2侧面组成的区域,即减少面板1直接受力的机率,即减少卡合结构受力的机率,可以保护卡合结构避免损坏从而防止面板1脱落。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1)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