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569发布日期:2019-04-16 23:1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桌面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桌面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空调室内机有立式和壁挂式两种。立式室内机体积较大,壁挂式室内机多悬挂固定在墙壁的较高位置处,因此这两种室内机的安装难度都比较大、且难以挪动。

并且,现有壁挂式室内机均为长条状,其利用折弯式蒸发器进行换热,并使用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进行送风,送风口通常为长条状。现有立式室内机为竖直放置的柱状,其利用板式蒸发器进行换热,并使用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进行送风,送风口呈矩形。现有的这些空调室内机不仅容易出现外观视觉审美疲劳,而且送风口的送风范围也比较窄、送风量较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申请号为201420522356.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供了一种桌面空调,包括:底座;具有制冷制热模块的机身,安装在底座上,配置成从其周壁处吸入两个相互隔离的空气流并向上吹送,在两个空气流向上吹送的过程中分别与所述制冷制热模块进行热交换,以使一个空气流的温度低于其吸入时的温度,成为冷风气流,使另一空气流的温度高于其吸入时的温度,成为热风气流;和顶盖组件,安装在机身的顶部,配置成从机身分别接收冷风气流和热风气流,并使冷风气流和热风气流按不同方向吹送出桌面空调。该桌面空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灵活应用在室内环境中,因此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然而,该种桌面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调整冷风和热风的吹风方向,只能够整体移动桌面空调,操作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桌面空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方便地对桌面空调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桌面空调,包括底座和机身,机身上设置有出风口,机身绕竖向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

优选地,底座上设置有旋转装置,机身设置在旋转装置上。

优选地,旋转装置包括轴承,机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

优选地,机身的底部设置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口。

优选地,机身内设置有半导体换热器,出风口包括冷风出风口和热风出风口,空气经进风口进入机身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经半导体换热器的冷端换热后从冷风出风口吹出,另一部分流经半导体换热器的热端换热后从热风出风口吹出。

优选地,机身内设置有风道系统,半导体换热器设置在风道系统内。

优选地,风道系统包括沿着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第一风道与进风口连通,半导体换热器设置在第二风道内,第三风道连通至出风口。

优选地,机身的底部设置有底盘,第一风道固定设置在底盘上。

优选地,机身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进风口设置在底盘上。

优选地,底盘上设置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轴流风叶。

优选地,机身内设置有加湿装置。

优选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器、水箱和水雾通道,水箱连接至加湿器,并为加湿器提供加湿用水,加湿器将水雾化之后通过水雾通道对空气进行加湿。

优选地,水雾通道连通至冷风出风口。

优选地,第三风道包括相互隔开的冷风风道和热风风道,冷风风道与冷风出风口连通,热风风道与热风出风口连通,冷风风道上连接有加湿通道,水雾通道与加湿通道连通。

优选地,加湿器固定设置在底盘上。

优选地,半导体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收集装置,冷凝水收集装置连接至加湿装置,并向加湿装置供水。

优选地,冷凝水收集装置包括V型板,V型板设置在半导体换热器的底部,V型板的一个侧板对应于半导体换热器的冷端设置,V型板的另一个侧板对应于半导体换热器的热端设置。

优选地,底盘的侧面设置有显示板。

优选地,显示板为触控显示板。

优选地,电机支架与底盘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热风出风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热风出风角度的第一导风板和/或冷风出风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冷风出风角度的第二导风板。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包括形成V形结构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具有通风口,第二侧板为挡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热风出风口处,当第一侧板位于热风出风口处时,热风出风口通过通风口打开,当第二侧板位于热风出风口处时,热风出风口被第二侧板关闭;和/或,第二导风板包括形成V形结构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具有通风口,第二侧板为挡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冷风出风口处,当第一侧板位于冷风出风口处时,冷风出风口通过通风口打开,当第二侧板位于冷风出风口处时,冷风出风口被第二侧板关闭。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还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转轴,第一导风板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热风出风口处;和/或,第二导风板还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转轴,第二导风板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冷风出风口处。

优选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将冷风向冷风出风口进行导流且将热风向热风出风口进行导流的导流板。

优选地,导流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第一转盘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驱动第二导风板转动。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与第一转盘之间通过第一连杆驱动连接,并在第一转盘的驱动作用下带动第一导风板转动;和/或,第二导风板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三转盘,第三转盘与第一转盘之间通过第二连杆驱动连接,并在第一转盘的驱动作用下带动第二导风板转动。

优选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上均设置有凸柱,第一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孔,第一连杆通过两端的圆孔分别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上的凸柱可转动连接;和/或,第一转盘和第三转盘上均设置有凸柱,第二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孔,第二连杆通过两端的圆孔分别于第一转盘和第三转盘上的凸柱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底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过线孔;和/或,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用于密封底座的底部。

优选地,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

优选地,机身内设置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用于使空气进入桌面空调换热后从出风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桌面空调,包括底座和机身,机身上设置有出风口,机身绕竖向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由于机身绕竖向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因此当需要调节桌面空调的冷风和热风的吹风方向时,只需要转动机身,就可以方便地将冷风和热风的吹风方向调整到所需位置,无需移动整个桌面空调,而且由于机身相对于底座可转动设置,因此所需的调节作用力较小,调节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第一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导风板驱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机身;2、底座;3、旋转装置;4、进风口;5、半导体换热器;6、冷风出风口;7、热风出风口;8、第一风道;9、第二风道;10、第三风道;11、底盘;12、电机支架;13、第一电机;14、轴流风叶;15、加湿器;16、水箱;17、水雾通道;18、加湿通道;19、V型板;20、显示板;21、过滤网;22、第一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24、第一侧板;25、第二侧板;26、安装板;27、转轴;28、导流装置;29、第二电机;30、第一转盘;31、第一连杆;32、第二转盘;33、第二连杆;34、第三转盘;35、凸柱;36、圆孔;37、过线孔;38、底板;39、通风口;40、外壳;41、机壳;42、后侧板;4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桌面空调包括底座2和机身1,机身1上设置有出风口,机身1绕竖向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2上。

由于机身1绕竖向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2上,因此当需要调节桌面空调的冷风和热风的吹风方向时,只需要转动机身1,就可以方便地将冷风和热风的吹风方向调整到所需位置,无需移动整个桌面空调,而且由于机身1相对于底座2可转动设置,因此所需的调节作用力较小,调节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机身1包括设置在最外部的外壳40,机身1上的其它零部件均是设置在该外壳40内,并通过外壳40对机身1的零部件进行保护。外壳40包括机壳41和后侧板42,在组装桌面空调时,可以首先将零部件放入到机壳41内,最后将后侧板42安装在机壳41上,完成外壳40的组装,使得外壳40的组装更加简单方便。

底座2上设置有旋转装置3,机身1设置在旋转装置3上。在底座2和机身1之间设置旋转装置,使得底座2和机身1之间并不直接转动接触,而是通过旋转装置3实现转动配合,因此能够通过旋转装置进一步降低机身1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降低转动难度,提高转动操作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装置3包括轴承,机身1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2上。该轴承例如为推力球轴承,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作用力,因此能够使得机身1较好地保持在底座2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机身1转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提升桌面空调出风方向调节的便利性。

优选地,机身1的底部设置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口4,因此使得桌面空调可以从底部进风,使得整个风道系统的风阻更小,效率更高,同时避免了侧边开微孔或格栅,能够最大程度保持桌面空调外观的美观和整体的一致性。在进风口4处可以设置进风格栅。

机身1内设置有半导体换热器5,出风口包括冷风出风口6和热风出风口7,空气经进风口4进入机身1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经半导体换热器5的冷端换热后从冷风出风口6吹出,另一部分流经半导体换热器5的热端换热后从热风出风口7吹出。空气进入到机身1内后,一部分与半导体换热器5的冷端接触并换热,形成冷风,一部分与半导体换热器5的热端接触,形成热风,其中热风从热风出风口7吹出,冷风从冷风出风口6吹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空调的冷风出风朝向和热风出风朝向,从而方便地对主要区域进行加热或者制冷,满足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要求。

机身1内设置有风道系统,半导体换热器5设置在风道系统内。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系统包括沿着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道8、第二风道9和第三风道10,第一风道8与进风口4连通,半导体换热器5设置在第二风道9内,第三风道10连通至出风口。其中第一风道8具有沿着空气流动方向收缩的截面,能够使得空气从底部向上流动过程中形成汇流,提高空气流动速度,提高空气利用效率。第二风道9内设置有隔板43,该隔板43将半导体换热器5的冷端和热端隔开,并将第二风道9分成热风风道和冷风风道两部分,通过热风风道的空气和通过冷风风道的空气分别经过半导体换热器制冷区和制热区换热,最后经第三风道10两侧的出风格栅送出。

机身1的底部设置有底盘11,第一风道8固定设置在底盘11上。优选地,底盘11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2上,进风口4设置在底盘11上。

由于第一风道8与进风口4连通,而进风口4是位于底盘11上的,因此将第一风道8设置在底盘11上,能够使得进风口4的进风直接进入到第一风道8内,简化了连接结构,且提高了进入桌面空调的空气的利用效率,使得进入桌面空调的空气能够充分与半导体换热器5进行换热,取得较好的温度调节效果。

底盘11上设置有电机支架12,电机支架1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的输出端设置有轴流风叶14。由于进风口4位于机身1的底部,出风口位于机身1的顶部,因此空气是沿着从下往上的方向流动的,在此过程中,空气的流动方向基本上未发生改变,因此,选用轴流风叶14进行送风,能够在轴流风叶14的进风端形成负压去,将空气吸入,同时可以在轴流风叶14的出风端将风送出,能够提高较大的风量,同时风压较小,可以使得出风更加柔和,提高人体吹风舒适度。

优选地,在轴流风叶14的出风端设置有分风板,用于将从轴流风叶14吹出的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送往半导体换热器5的冷端,一部风送往半导体换热器5的热端,与半导体换热器5进行换热之后送出。

机身1内设置有加湿装置,使得该桌面空调不仅可以用于对周围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周围的空气进行湿度调节,进一步拓展了桌面空调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加湿装置包括加湿器15、水箱16和水雾通道17,水箱16连接至加湿器15,并为加湿器15提供加湿用水,加湿器15将水雾化之后通过水雾通道17对空气进行加湿。水雾通道17可以根据需要连通至桌面空调的外部,或者是连通至桌面空调的其它部分。

优选地,水雾通道17连通至冷风出风口6,从而能够在桌面空调吹出冷风时,增加空气湿度,使得吹入室内的空气湿度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感受。

第三风道10包括相互隔开的冷风风道和热风风道,冷风风道与冷风出风口6连通,热风风道与热风出风口7连通,冷风风道上连接有加湿通道18,水雾通道17与加湿通道18连通。由于在第三风道10的冷风风道上设置有朝向水雾通道17延伸的加湿通道18,并且通过该加湿通道18与水雾通道17之间实现对接,因此可以缩短水雾通道17的长度,降低水雾通道17的成本,此外由于水雾通道17直接连接至冷风的出口位置,因此不会在空气与半导体换热器5进行换热之前就对空气进行加湿,能够降低半导体换热器5的工作负荷,提高半导体换热器5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加湿器15固定设置在底盘11上,设置更加简单方便。

半导体换热器5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收集装置,冷凝水收集装置连接至加湿装置,并向加湿装置供水。通过冷凝水收集装置,可以方便地收集冷凝水,同时又能够充分利用冷凝水对室内进行加湿,提高了冷凝水的利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水收集装置包括V型板19,V型板19设置在半导体换热器5的底部,V型板19的一个侧板对应于半导体换热器5的冷端设置,V型板19的另一个侧板对应于半导体换热器5的热端设置。V型板19在此处起到分流作用,能够对进入半导体换热器5所在区域进行换热的空气进行分流,使得空气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至半导体换热器5的冷端和热端进行换热,有效减少了涡流的产生,降低了冷凝水收集装置对于空气的流动阻力,提高了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与半导体换热器5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V型板19的底部与分风板相连,从而能够在整个空气的流动路径上对空气进行分流,进一步提高分流效果,有效避免涡流的产生。

底盘11的侧面设置有显示板20。该显示板20可以用来对桌面空调的运行状态等进行显示,从而便于用户方便地获取到桌面空调的运行状态,可以实时地对桌面空调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以获取更加舒适的空气环境。

优选地,显示板20为触控显示板,不仅可以显示桌面空调的运行状态,而且便于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显示板20可以同时设置在底盘11的热风出风口所在侧和冷风出风口所在侧,从而更加方便对空调运行状态进行显示和调节。

在电机支架12与底盘11之间设置有过滤网21,能够对进入到机身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杂质以及细菌等进入到机身1内部,对空气造成污染,提高空气的纯净度。

热风出风口7处设置有用于调节热风出风角度的第一导风板22和/或冷风出风口6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冷风出风角度的第二导风板23。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板22,可以方便地调节热风的上下出风角度,从而实现热风时向下出风,实现地热式出风,提高人体舒适度。通过设置第二导风板23,可以方便地调节冷风的上下出风角度,从而实现冷风时向上出风,实现淋雨式出风,提高人体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2包括形成V形结构的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第一侧板24上具有通风口39,第二侧板25为挡风板,第一导风板22可转动地设置在热风出风口7处,当第一侧板24位于热风出风口7处时,热风出风口7通过通风口39打开,当第二侧板25位于热风出风口7处时,热风出风口7被第二侧板25关闭;和/或,第二导风板23包括形成V形结构的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第一侧板24上具有通风口39,第二侧板25为挡风板,第一导风板22可转动地设置在冷风出风口6处,当第一侧板24位于冷风出风口6处时,冷风出风口6通过通风口39打开,当第二侧板25位于冷风出风口6处时,冷风出风口6被第二侧板25关闭。

在需要从热风出风口7处出风时,可以控制第一导风板22转动,使得第二导风板23的第一侧板24转动至热风出风口7处,此时第一侧板24上的通风口39与热风出风口7对齐,从机身1内部流出的热空气可以经第一侧板24上的通风口39吹出。此外,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22的转动角度,可以调节第二侧板25的角度,通过第二侧板25来调节热风的吹出角度,从而满足用户的出风需求。第二导风板23的控制与第一导风板22的控制步骤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当第一导风板22和第二导风板23闭合后,可以实现全闭合,有效阻挡灰尘进入机身。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2还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安装板26,安装板26上设置有转轴27,第一导风板22通过转轴27可转动地设置在热风出风口7处;和/或,第二导风板23还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安装板26,安装板26上设置有转轴27,第二导风板23通过转轴27可转动地设置在冷风出风口6处。通过控制转轴27的转动角度,就可以准确方便地控制第一导风板22或者第二导风板23的转动角度,进而方便地实现对桌面空调的冷风出风角度的调节以及对桌面空调的热风出风角度的调节。

机身1的顶部设置有导流装置28,导流装置28包括将冷风向冷风出风口6进行导流且将热风向热风出风口7进行导流的导流板。导流板为弧形,且数量为两个,每一个导风板分别向着其所在侧的出风口所在位置延伸,从而形成弧形导流面,空气从进风口4进入,并经过半导体换热器5进行换热之后,沿着弧形导流面的导流进入到各自的出风口处,然后从各自的出风口吹出。由于弧形导流面的存在,能够对空气流动转向进行过度,减小了空气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减小了空气流动转向过程中的涡流数量,提高了空气流动效率,提高了出风质量。

导流装置28的顶部还设置有顶盖,该顶盖与导流装置28配合,能够与外壳40等形成为一体式的外观结构,保证桌面空调具有良好的外观。

导流装置28上还设置有第二电机29,第二电机29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盘30,第一转盘30通过第一连杆31与第一导风板22驱动连接,驱动第一导风板22转动,第一转盘30通过第二连杆33与第二导风板23驱动连接,驱动第二导风板23转动。

第一导风板22的转轴27上设置有第二转盘32,第二转盘32与第一转盘30之间通过第一连杆31驱动连接,并在第一转盘30的驱动作用下带动第一导风板22转动;和/或,第二导风板23的转轴27上设置有第三转盘34,第三转盘34与第一转盘30之间通过第二连杆33驱动连接,并在第一转盘30的驱动作用下带动第二导风板23转动。

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32上均设置有凸柱35,第一连杆31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孔36,第一连杆31通过两端的圆孔36分别与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32上的凸柱35可转动连接;和/或,第一转盘30和第三转盘34上均设置有凸柱35,第二连杆33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孔36,第二连杆33通过两端的圆孔36分别于第一转盘30和第三转盘34上的凸柱35可转动连接。

在对导风板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二电机29的转动角度,第二电机29转动驱动第一转盘30转动,第一转盘30上有两个凸柱35,两个凸柱35分别位于第一转盘30的同一直径的两端,能够具有更大的调节范围,且转动一致性好,方便实现对第一导风板22和第二导风板23的转动角度的一致性调节。

两个凸柱35分别与第一连杆31一端的圆孔36以及第二连杆33一端的圆孔36配合,实现第一转盘30与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3的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的圆孔36与第二转盘32上的凸柱35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3的另一端的圆孔36与第三转盘34上的凸柱35转动配合。

第二转盘32的中心具有D形孔,第一导风板22上的转轴为D形轴,D形轴卡入到D形孔内,第二转盘32上的凸柱35与D形孔偏心设置,从而可以通过驱动凸柱35相对于D形孔转动来带动第一导风板22转动。

第三转盘34的中心具有D形孔,第二导风板23上的转轴为D形轴,D形轴卡入到D形孔内,第三转盘34上的凸柱35与D形孔偏心设置,从而可以通过驱动凸柱35相对于D形孔转动来带动第二导风板23转动。

通过调节第二电机29的转动角度,可以方便地调节第二转盘32和第三转盘34的转动角度,进而实现对第一导风板22和第二导风板23的转动角度的调节,实现对冷风和热风上下出风角度的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底座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过线孔37,电机线和半导体换热器5的电源线通过过线孔37与外部电源连接,结构更加简单,走线更加合理。

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38,底板38用于密封底座2的底部,能够在需要向底座2内装入电线等结构时打开底板38,便于对底座2的内部结构进行操作,在操作完成时可以方便地关闭底板38,使得底座2成为一个密封的整体,对底座2的内部零部件形成有效的保护。

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可以通过出风口处的风机转动形成引流作用,将位于桌面空调底部的空气引动至出风口处吹出。在出风口处可以按照出风不同设置两个风机,即在热风出风口和冷风出风口处分别设置一个风机,从而实现对不同风道的引流作用。也可以在出风口处设置排风扇,驱动空气在风道内流动。

机身1内设置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用于使空气进入桌面空调换热后从出风口流出,实现空气的流动循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