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457发布日期:2019-04-05 20:3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以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舒适度。而由于普通的挂式空调或立式空调的安装较为不变且位置固定难以移动,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移动空调应运而生。

移动空调相较于传统的立式空调及挂式空调,体型更加小巧,而且无需安装、移动方便,因而可随意放置在房屋内不同位置,可应用于广大单身公寓住户或租房住户,满足便于用户使用时的移动,同时便于用户搬迁,减少用户二次转让的损失。

而目前,市面上的移动空调为一体式设计,因此高度固定而带来了一定局限性,影响了制冷、制热时的送风距离,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限制了移动空调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移动空调的高度难以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移动空调。

一种移动空调,所述移动空调包括:

第一换热模组;

第二换热模组,间隔设于所述第一换热模组一侧;以及

连接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模组与所述第二换热模组之间,且所述连接模组可在所述第一换热模组与所述第二换热模组的间隔方向上伸缩。

上述移动空调,可通过调节连接模组的长度调整第一换热模组与第二换热模组之间的距离,因此第二换热模组可根据用户需要升降而相对于放置面位于不同高度,从而改变移动空调的出风位置与送风距离,满足用户在不同姿势下的制冷、制热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与感知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模组包括第二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换热组件,所述连接模组包括连接壳体及连接管路;

所述连接壳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体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支撑柱,所述至少两根支撑柱相互插接,且可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间隔方向上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支撑柱均开设有定位孔,任意两根相互插接的所述支撑柱的重叠部分的所述定位孔可对应连通,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两根所述支撑柱的重叠部分的对应连通的所述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定位孔在所述支撑柱上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间隔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部分收容于所述支撑组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体还包括收容组件,所述连接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组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收容管,所述至少两根收容管相互插接,且可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间隔方向上相对移动以调整所述收容组件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压缩机及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蒸发器,所述连接管路包括冷媒连接管,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分别通过所述冷媒连接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模组还包括水箱,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用于输送冷凝水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与所述水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空调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空调100,移动空调100包括第一换热模组20、第二换热模组40以及连接模组60。其中,第二换热模组40间隔设于第一换热模组20一侧,连接模组60连接于第一换热模组20与第二换热模组40之间,且连接模组60可在第一换热模组20与第二换热模组40的间隔方向上伸缩,从而调整第一换热模组20与第二换热模组40之间的距离。

上述移动空调100,可通过调节连接模组60的长度调整第一换热模组20与第二换热模组40之间的距离,因此第二换热模组40可根据用户需要升降而相对于放置面位于不同高度,从而改变移动空调100的出风位置与送风距离,满足用户在不同姿势下的制冷、制热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与感知度。

请参阅图1-图3,第一换热模组20包括第一壳体21及第一换热组件,第一壳体21开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换热组件收容于第一容纳腔中。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空调100放置于放置面(例如地面)时,第一壳体21支撑于放置面。第一壳体21大致呈中空的立方体结构以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壳体21的底壁可转动地安装有万向轮12,以使移动空调100可被方便灵活地移动至不同位置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第一壳体2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散热排气口14,散热排气口14连通第一容纳腔与外界环境以实现散热与排气。

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压缩机232、与压缩机232管道连接的冷凝器(图未示)以及与冷凝器一体设置的冷凝器风机(图未示)。其中,压缩机232用于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然后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器用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成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还包括水箱234,水箱234收容于第一容纳腔内。该水箱234与第二换热模组40通过连接模组60连通以收集第二换热模组40流出的冷凝水。

请继续参阅图1-图3,第二换热模组40包括第二壳体41及第二换热组件(图未示),第二壳体41开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换热组件收容于第二容纳腔中。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1呈中空的立方体状或圆柱状等形状以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壳体41还开设有连通第二容纳腔的出风口以送出冷/热风。第二换热组件包括蒸发器及与蒸发器一体设置的蒸发器风机,蒸发器通过连接模组60与第一换热组件中的压缩机232及蒸发器连接。蒸发器用于将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蒸发成气态制冷剂。

如此,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组成完整的换热回路以完成移动空调100的制冷、制热工作。在移动空调100工作过程中,压缩机232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首先进入到冷凝器内,冷凝器内的冷媒放热,冷媒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以形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从冷凝器排出的冷媒降压后通过连接模组60进入到蒸发器中吸热,吸热生成的低压气态冷媒通过连接模组60流回压缩机232再循环,从而实现移动空调100的制冷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1-图3,连接模组60包括连接壳体61及连接管路63。其中,连接壳体6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41,从而将第二壳体41支撑于第一壳体21上;连接管路6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从而形成完整的换热回路。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壳体61包括支撑组件612,用于将第一壳体21支撑于第二壳体41上,并调节第二壳体41与第一壳体21之间的距离。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组件612包括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第一支撑柱6121呈中空状结构,第一支撑柱6121的内径与第二支撑柱6123的外径匹配。第一支撑柱6121一端连接于第一壳体21,第二支撑柱6123一端插设于第一支撑柱6121远离第一壳体21一端,第二支撑柱6123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41连接。如此,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相互插接,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可在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41的间隔方向上相对移动以调整支撑组件612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均设有多个定位孔,且多个定位孔沿第二壳体41与第一壳体21的间隔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的重叠部分的定位孔可对应连通。移动空调100还包括调节件70,调节件70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的重叠部分的对应连通的定位孔内,以限制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二壳体41相对第一壳体21保持固定距离。当需要改变第二壳体41与第一壳体21之间的距离时,可取下调节件70而使两根相互插接的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相对移动,从而调整至合适长度,并使第一支撑柱6121上的至少一个定位孔与第二支撑柱6123上的定位孔对应连通,然后将调节件70插入两个对应的定位孔中并锁紧,从而使第二壳体41相对第一壳体21固定。由于第一支撑柱6121与第二支撑柱6123上的固定孔均有多个,因此可调节支撑组件612具有不同长度,并且可用多个调节件70分别将多组定位孔相互连接而增加该移动空调100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在一实施例中,调节件70为螺栓。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组件612可包括相互插接的多根支撑柱(例如三根支撑柱、四根支撑柱等),支撑柱上的定位孔的数量不限。例如,在相互插接的两根支撑柱中,其中一根支撑柱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另一根支撑柱上仅开设有一个定位孔,支撑柱上的唯一一个定位孔可选择地与另一根支撑柱上的任意一定位孔对应连通实现支撑组件612长度的调节。还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柱的固定方法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支撑组件612具有不同支撑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41之间的连接管路63至少部分收容于支撑组件612内。如此,支撑组件612在起到支撑、调节高度的作用的同时可对连接管路63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位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41之间的连接管路63也可为于支撑组件612外,从而避免影响支撑组件612的强度与伸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壳体61还包括用于收容连接管路63的收容组件614,位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41之间的连接管路63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组件614内,从而在避免影响支撑组件612的强度与伸缩的同时,依然可有效限位及保护连接管路63。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收容组件614包括两根相互插接的中空的收容管,其中一根收容管一端连接于的第一壳体21,另一根收容管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41,且两根收容管的内外径相互匹配而可相互插接并伸缩。如此,两根收容管可在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41的间隔方向上在支撑组件612的带动下相对移动以调整收容组件614的长度。由于支撑组件612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与调节作用,因此收容管上可不设置调节件70等限位结构,而避免升降操作过于繁琐,且简化了连接模组60的整体结构。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收容管的数量不限于此,收容组件614可包括多根依次插接的收容管。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壳体61包括两组支撑组件612,两组支撑组件612间隔设置并位于收容组件614的两侧。如此,两组支撑组件612可起到良好的支撑及连接作用,保证了移动空调100这整个设备的结构稳定性。可以理解,支撑组件612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3,连接管路63包括两根用于输送冷媒的冷媒连接管道。其中一根冷媒连接管道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壳体21内的压缩机232,另一端伸入第二壳体41内与蒸发器可拆卸连接,如此,低压气态冷媒通过冷媒连接管道流回压缩机232。另一根冷媒连接管道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壳体21内的冷凝器,另一端穿过连接壳体61后伸入第二壳体41内并与蒸发器可拆卸连接,如此,从冷凝器排出的冷媒通过冷媒连接管道进入到蒸发器中。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管路60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蒸发器与水箱43,如此,蒸发器工作产生的冷凝水可通过排水管进入水箱43中储存。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管路60还包括电连接线。电连接线一端伸入第一容纳腔内并电连接于第一换热组件,电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壳体61伸入第二容纳腔内以与第二容纳腔内的供电结构连接,从而为第二壳体41内的第二换热组件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模组20、第二换热模组40以及连接模组60可拆卸连接,从而可将该移动空调100拆卸成三个部分分开包装、运输以及储存,从而节省了运输、储存成本。

上述移动空调100,设有出风口的第二壳体41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相对第一壳体21升降以调整出风高度与送风距离,从而可满足用户在不同姿势的制冷、制热需求,有效提升了舒适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