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地暖排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539发布日期:2019-05-15 23:0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地暖排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地暖排湿结构。



背景技术: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英文为Radiant Floor Heating,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水地暖是指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输送到地板下的水管散热网络,通过地板发热而实现采暖目的的一种取暖方式。

如公告号为CN206158088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地暖排湿结构,包括铺设在楼板上的保温板、浇筑在保温板上的细石砼层、下端安装在保温板下方的若干根导管,保温板和细石砼层之间安装有地暖管,导管下端安装紧固在保温板下方楼板的低洼处,导管上端贯穿到细石砼层上表面,任意一根导管上端连通空压机。

上述专利通过将一个导管连接空压机,对保温板下方通入空气,从而将水通过未连接空压机的导管导出。这样设置,气体需要经过保温层与楼板之间的间隙通过,气体流动效果差,导致排水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水地暖排湿结构的排湿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地暖排湿结构,提升了排水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地暖排湿结构,包括楼板层、设置在楼板层上方的保温层、设置在保温层上方的细砂混凝土层、设置在细砂混凝土层上方的地板层,保温层与细砂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楼板层上开设有蓄水槽,所述楼板层朝向蓄水槽倾斜,所述蓄水槽内设置有穿过保温层、细砂混凝土层、地板层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中部设置有用于连通真空泵的导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管的管口和导水管的管口与蓄水槽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使水进入蓄水槽内,并从导水管导出。在导水管上连接真空泵,真空泵工作,外界的气体通过透气管进入到蓄水槽内,蓄水槽内的水经过导水管导出。相对于现有技术,在蓄水槽内集水,通过导水管导出水,通过透气管进气,气体流通性好,提升了排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管位于蓄水槽内的部分设置有通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水管,使水经过通水孔进入透气管内部,从而使水分排出。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在透气管与蓄水槽之间预留间隙,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管下方的周向开设有吸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水孔,便于蓄水槽内的水的导出。在安装导水管时,无需在导水管与蓄水槽之间预留间隙,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管距地板层近的一端与透气管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水结束之后,导水管与真空泵断开,此时通过连接杆对导水管形成支撑,减小导水管产生移动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管内设置有用于封闭透气管的盖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透气管与导水管时,通过盖子将透气管封闭,从而减小水从透气管进入到楼板内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子呈T字型,所述透气管与盖子螺纹连接,所述盖子上表面与地板层上表面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子与透气管螺纹连接,安装简单,盖子表面与地板层上表面重合,减小盖子对用户产生妨碍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管的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嵌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垫,加强了盖子与透气管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管内侧设置有与盖子端面配合的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与盖子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圈上的橡胶垫与安装槽内的橡胶垫,从而使盖子与透气管之间形成两层密封,透气管的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蓄水槽内集水,通过导水管导出水,通过透气管进气,气体流通性好,提升了排水的效果。

2、透气管与导水管安装方便。

3、在不使用透气管时,通过盖子将透气管封闭,减小水从透气管进入楼板层的概率。

4、盖子与透气管之间的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地暖排湿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楼板层;2、保温层;3、细砂混凝土层;4、地板层;5、加热管;6、蓄水槽;7、透气管;8、导水管;9、通水孔;10、吸水孔;11、连接杆;12、盖子;13、安装槽;14、安装圈;15、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水地暖排湿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楼板层1、保温层2、细砂混凝土层3、地板层4,保温层2与细砂混凝土层3之间设置有加热管5,加热管5呈蛇形排列。加热管5内通入热水,从而对地板层4上方进行升温。

楼板层1上开设有蓄水槽6,楼板层1朝向蓄水槽6倾斜,蓄水槽6用于接收渗水或是加热管5损坏产生的水。蓄水槽6内设置有透气管7。透气管7沿竖直方向延伸,透气管7穿过保温层2、细砂混凝土层3、地板层4。透气管7中部设置有用于连通真空泵的导水管8。在需要导出蓄水槽6内的水时,通过在导水管8上连接真空泵,从而抽出导水管8内的空气,外界的气体通过透气管7进入蓄水槽6内,从而将蓄水槽6中的水导出。

透气管7位于蓄水槽6内的部分的周向开设有多个通水孔9。导水管8下方的周向开设有吸水孔10。保温层2与楼板层1之间的水经过通水孔9进入透气管7内部。透气管7内的水经过吸水孔10导出。

导水管8距地板层4近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与透气管7固定连接。导水管8被连接杆11固定在透气管7内部,方便拆卸后的导水管8的固定。

透气管7内设置有用于封闭透气管7的盖子12。盖子12呈T字型,透气管7与盖子12螺纹连接,盖子12上表面与地板层4上表面重合。盖子12表面可设置花纹层,增加美观度。

如图1和2所示:透气管7的端面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嵌设有橡胶垫15。透气管7内侧设置有与盖子12端面配合的安装圈14,安装圈14与盖子12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5。通过橡胶垫15,加强了透气管7与盖子12之间的密封性。

工作原理:在导水管8上连接真空泵,真空泵工作,外界的气体通过透气管7进入到蓄水槽6内,蓄水槽6内的水经过吸水孔10导出。在将水吸出后,通过转动盖子12,将透气管7封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