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高效的供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970发布日期:2019-05-21 21:1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高效的供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高效的供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酒店、办公楼等一些较大型的建筑,都会采用大型供热水系统来进行供热水,目前供热水系统大多数采用先用供热装置直接将热水通过水泵恒压供出,经水管流入到各个房间供人们使用,但是在热水输送的过程中会存在热量的散射,使得热水到达终端时,温度已有损耗,部分达不到供热要求,只有排出部分较低温度的热水,这势必造成能源的损失和部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源消耗低,供热效率高的供热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高效供热水系统,包括水加热系统、供水系统、热水循环系统以及补水系统,所述水加热系统包括具有加热腔室的加热容器,所述加热容器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容器的上端设有出水端,所述加热容器的下端设有进水端,所述出水端与供水系统连接,所述供水系统的另一端与热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进水端与补水系统连接,所述补水系统的另一端与热水循环系统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储水罐、恒压水泵以及热水供水管网,所述热储水罐一端与加热容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热储水罐的另一端与恒压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恒压水泵的另一端与热水供水管网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热水供水管网的末端与补水系统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水供水管网包括两个以上的PPR热熔管,所述PPR热熔管的末端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控制热水流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回水管、热回水泵和温控仪,所述热回水管包括热回水副管和热回水主管,所述热回水副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水供水管网的末端连接,所述热回水副管的另一端与热回水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热回水主管的另一端与加热容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温控仪设置在热回水主管的末端,所述热回水泵与热回水主管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补水系统包括液位感应器、补水泵和补水管,所述液位感应器设置在加热容器内,所述补水管的一端与热回水主管连通,所述补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自来水管,所述补水泵设置在补水管上。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补水管上,且位于所述补水泵的前方。防止外界自来水中掺杂杂质,造成热水的不干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容器为不锈钢储水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不锈钢储水罐的外侧壁上设有保温层。避免不锈钢储水罐内热水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外界,有效地降低热量的损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界自来水在补水泵的作用下经补水管和热回水主管流入到不锈钢储水罐内,当水位到达液位传感器的感应位置时,不锈钢储水罐内的加热装置对自来水进行加热,当水温达到预设值时,加热的水流到热储水罐中进行保温,然后再通过恒压水泵将热储水罐中的热水抽出至热水供水管网中,供应给用户使用,当热回水主管末端的温控仪检测到管内的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热回水泵启动,将热水供水管网内低温水经热回水副管汇集至热回水主管,热回水主管再将低温水推至不锈钢储水罐内,再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若流回到不锈钢储水罐内的低温水量不够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使用时,补水泵开始启动,将外界的自来水通入到不锈钢储水罐内,使不锈钢储水罐内的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检测位置,水温加热到预设值时,重复上述热水供应步骤,该系统通过热水循环系统和补水系统将热水供水管网末端内的低温水流回到加热容器进行加热,使得热水供水管网末端内的水温始终保持,提高了供热水的质量,降低了整个供水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高效供热水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能高效供热水系统的示意图。

1-加热装置;2-液位感应器;3-保温层;4-不锈钢储水罐;5-热储水罐;6-恒压水泵;7-热水供水管网;8-阀门;9-热回水副管;10-温控仪; 11-热回水主管;12-补水管;13-过滤器;14-补水泵;15-热回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节能高效的供热水系统,包括水加热系统、供水系统、热水循环系统以及补水系统,水加热系统包括具有加热腔室的加热容器,其中该加热容器为不锈钢储水罐4,在不锈钢储水罐4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1用于对不锈钢储水罐4内的自来水进行加热,在不锈钢储水罐4的外侧壁上设有保温层3,不锈钢储水罐4的上端设有出水端,不锈钢储水罐4的下端设有进水端,出水端与供水系统连接,供水系统的另一端与热水循环系统连接,进水端与补水系统连接,补水系统的另一端与热水循环系统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供水系统包括热储水罐5、恒压水泵6以及热水供水管网7,热储水罐5的一端与不锈钢储水罐4的出水端连通,热储水罐5的另一端与恒压水泵6的一端连接,恒压水泵6的另一端与热水供水管网7的进水端连接,热水供水管网7的末端与补水系统连接,这里的热水供水管网7包括两个以上的PPR热熔管,在PPR热熔管的末端设有阀门8,阀门8用于控制热水流出。

进一步,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回水管、热回水泵15和温控仪10,热回水管包括热回水副管9和热回水主管11,热回水副管9的一端与热水供水管网7的末端连接,使得热水供水管网7的出水端形成一个三通接头,热回水副管9的另一端与热回水主管11的一端连接,热回水主管11的另一端与不锈钢储水罐4的进水端连接,温控仪10设置在热回水主管11的末端,热回水泵15与热回水主管11连接。

进一步,补水系统包括液位传感器2、补水泵14和补水管12,液位感应器设2置在不锈钢储水罐4内,补水管14的一端与热回水主管11连通,补水管14的另一端连接外界自来水管,补水泵14设置在补水管12上,其用于为外界自来水进入到不锈钢储水罐4提供动力。

进一步,还包括过滤器13,过滤器13设置在补水管12上,过滤器13位于补水泵14的前方,这里所说的前方是指自来水流入不锈钢储水罐4的水流方向,在补水泵14的前方设置过滤器13是为了防止外界自来水中混有的杂质流入,对热水造成污染。

由上述描述可知,外界自来水在补水泵14的作用下经补水管12和热回水主管11流入到不锈钢储水罐4内,当水位到达液位传感器2的感应位置时,不锈钢储水罐4内的加热装置对自来水进行加热,当水温达到预设值时,加热的水流到热储水罐4中进行保温,然后再通过恒压水泵6将热储水罐5中的热水抽出至热水供水管网7中,供应给用户使用,当热回水主管11末端的温控仪10检测到管内的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热回水泵15启动,将热水供水管网7内低温水经热回水副管9汇集至热回水主管11,热回水主管11再将低温水流入不锈钢储水罐4内,再通过加热装置1进行加热,若流回到不锈钢储水罐4内的低温水量不够加热装置1进行加热使用时,补水泵14开始启动,将外界的自来水通入到不锈钢储水罐4内,使不锈钢储水罐4内的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2检测位置,水温加热到预设值时,重复上述热水供应步骤,该系统通过热水循环系统和补水系统将热水供水管网末端内的低温水流回到加热容器进行加热,使得热水供水管网7末端内的水温始终保持,提高了供热水的质量,降低了整个供水系统的能耗。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