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发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936发布日期:2019-05-21 21:1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远红外发热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远红外发热板。



背景技术:

发热板是一种通电后板面发热而不带电且无明火的、外形呈圆形或方形的、安全可靠的电加热平板。由于使用时主要靠远红外辐射热,因此热效率高。

现存的发热板表面长期高温发热极易变黄,本是为装饰家居环境设计的壁挂式取暖器,最后反而完全破坏了美感。而且在使用时极易造成划伤破损,不易清洁。

因此,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远红外发热板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发热板,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使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发热板,包括第一树脂层、加热层、第二树脂层和远红外陶瓷涂层;

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层和所述第二树脂层之间,所述加热层两端连接有导线;

所述远红外陶瓷涂层覆盖在所述第二树脂层一侧,所述加热层和所述远红外陶瓷涂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树脂层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远红外陶瓷涂层包括陶瓷涂料和远红外粉;

所述陶瓷涂料与所述远红外粉均匀混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树脂层一侧设置有阻挡热量散发的铝箔层,所述铝箔层与所述加热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树脂层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远红外发热板还包括隔热保护侧板;

所述隔热保护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层、所述加热层、所述第二树脂层和所述远红外陶瓷涂层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远红外发热板还包括隔热保护底板;

所述隔热保护底板设置在所述铝箔层一侧,且与所述隔热保护侧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隔热保护侧板与所述加热层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加热层包括碳晶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加热层包括石墨烯和/或硅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树脂层包括环氧玻纤布、PET和/或环氧树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树脂层包括环氧玻纤布、PET和/或环氧树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发热板,包括第一树脂层、加热层、第二树脂层和远红外陶瓷涂层;加热层设置在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之间,加热层两端连接有导线,通过导线使得加热层能够通电发热进行工作,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对加热层进行绝缘保护,避免加热层受到直接损害,同时第二树脂层一侧覆盖有远红外陶瓷涂层,其中加热层和远红外陶瓷涂层分别位于第二树脂层两侧,在进行工作时,设置有远红外陶瓷涂层的一侧暴露在外界,通过设置的远红外陶瓷涂层能够有效的提高远红外发热板的质量,方便清洁,不会变黄,不易划伤,而且还能激发出远红外线,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发热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发热板的俯视图。

图标:100-第一树脂层;200-加热层;300-第二树脂层;400-远红外陶瓷涂层;500-铝箔层;600-隔热保护侧板;700-隔热保护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发热板,包括第一树脂层100、加热层200、第二树脂层300和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加热层200设置在第一树脂层100和第二树脂层300之间,加热层200两端连接有导线;远红外陶瓷涂层400覆盖在第二树脂层300一侧,加热层200和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分别位于第二树脂层300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发热板,包括第一树脂层100、加热层200、第二树脂层300和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加热层200设置在第一树脂层100和第二树脂层300之间,加热层200两端连接有导线,通过导线使得加热层200能够通电发热进行工作,第一树脂层100和第二树脂层300对加热层200进行绝缘保护,避免加热层200受到直接损害,同时第二树脂层300一侧覆盖有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其中加热层200和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分别位于第二树脂层300两侧,在进行工作时,设置有远红外陶瓷涂层400的一侧暴露在外界,通过设置的远红外陶瓷涂层400能够有效的提高远红外发热板的质量,方便清洁,不会变黄,质地坚硬不易划伤,而且还能激发出远红外线,提高使用效果。

具体的,在远红外发热板工作时,加热层200产生的热量经过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发射出去,从而会激发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内的远红外线,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

而且在使用时,远红外发热板仅远红外陶瓷涂层400暴露在外,远红外陶瓷涂层400易清洁,而且不易变色,方便用户维护,而且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和个人申美在远红外陶瓷涂层400上印画。

陶瓷涂层是一种无机涂层,完全不可燃,高温下也不会分解出有毒气体等物质,既防火,又环保,传统发热板表面材质为PET或者环氧玻纤布,有潜在火灾和毒气风险。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包括陶瓷涂料和远红外粉;陶瓷涂料与远红外粉均匀混合。

具体的,远红外陶瓷涂层400包括陶瓷涂料和远红外粉,在制作时,陶瓷涂料和远红外粉充分混合得到远红外陶瓷涂层400。

其中,远红外粉能释放出波长为4~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易被人体吸收,并与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振动频率一致,从而活化组织细胞,增大了血流量,促进了微循环,提高了人体的新陈代射和免疫功能。

远红外粉具有与人体辐射吸收相应波长的高远红外辐射率,是良好的人体保健用远红外辐射材料,具有抗紫外线、杀菌消除异味、防病治病等功能,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微循环,促使正常微循环血流增加2-3倍,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远红外线的热效应和使人体共振吸收后主要产生以下几方面功能:激活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使生物体的分子能够被激发而处于较高振动状态、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镇痛等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树脂层100一侧设置有阻挡热量散发的铝箔层500,铝箔层500与加热层200分别位于第一树脂层100两侧。

具体的,第一树脂层100一侧设置有阻挡热量散发的铝箔层500,铝箔和加热层200设置在第一树脂层100两侧,铝箔用于阻挡反射加热层200散发的热量,使加热层200散发的热量均通过远红外陶瓷涂层400散发出去,提高利用率。

其中,铝箔层500的尺寸小于第一树脂层100的尺寸,且铝箔层500不与隔热保护侧板600接触等金属部件接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远红外发热板还包括隔热保护侧板600;隔热保护侧板600设置在第一树脂层100、加热层200、第二树脂层300和远红外陶瓷涂层400的侧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远红外发热板还包括隔热保护底板700;隔热保护底板700设置在铝箔层500一侧,且与隔热保护侧板600连接。

具体的,铝箔层500、第一树脂层100、加热层200、第二树脂层300和远红外陶瓷涂层400依次设置,在其侧部设置隔热保护侧板600,在其底部设置隔热保护底板700,将铝箔层500、第一树脂层100、加热层200、第二树脂层300和远红外陶瓷涂保护。

其中,隔热保护侧板600可以设置呈框体。

其中,隔热保护底板700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使得设备整体热量最大程度经过远红外陶瓷涂层400排出,提高效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隔热保护侧板600与加热层200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其中,隔热保护侧板600上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通过显示器用户能够清楚得知加热层200的温度,方便用户使用。而且当加热层200温度过高时,用户能够提前得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加热层200包括碳晶层。

具体的,加热层200采用碳晶层作为发热组件。

其中,碳晶层的发热工作原理是在交变的电场作用下,碳原子之间互相碰撞、摩擦产生分子运动,从而产生热能,生成大量的红外线辐射,其电能与热能转换率达98%以上。在通电三十秒内,发热体表面温度从环境温度迅速升高,3-5分钟就可达到一个设定温度,并将热能传递给碳晶电热材料表面的覆盖物,以及碳晶电热材料背面的隔热材料,隔热材料不断地把热能反射到发热体表面的覆盖物,使其表面温度不断升高,2-4分钟后,发热体以及隔热材料之间达到热态平衡,以恒定的温度进行热辐射,它的红外辐射不会产生高频辐射。既无紫外线,又无可见光,不仅对身体无害,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益于健康。红外辐射的波长在8-18微米之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加热层200包括石墨烯和/或硅晶。

其中,加热层200还可以采用石墨烯和/或硅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树脂层100包括环氧玻纤布、PET和/或环氧树脂。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树脂层300包括环氧玻纤布、PET和/或环氧树脂。

具体的,第一树脂层100和第二树脂层300可以采用环氧玻纤布、PET和/或环氧树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