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瓦斯氧化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1301发布日期:2019-04-23 23:42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瓦斯氧化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瓦斯氧化处理及供暖利用系统,可以处理各种浓度的瓦斯气体,尤其涉及一种低浓度和超低浓度瓦斯氧化处理及供暖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伴生气体,我国煤矿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达190亿m3,不仅造成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严重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煤矿瓦斯抽采泵站抽采出的瓦斯气体,其甲烷浓度一般在2%~30%,少量9%浓度以上的瓦斯气体用于内燃机发电,其余绝大部分低浓度瓦斯排空。

而甲烷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相当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21倍,对臭氧的破坏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大量的排放对环境有着极大的危害。如果我们能够有效的减排并利用这部分能源,无论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还是缓解能源供给矛盾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煤炭行业供暖多采用燃煤锅炉,燃煤锅炉因污染严重,逐步被取代关停,天然气锅炉和电锅炉供暖因为燃料供应和成本的问题,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成本负担。

利用各种浓度瓦斯进行调整作为供暖系统的原料,回收利用原来排放大气的能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瓦斯用于供暖,降低甲烷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适用性的瓦斯氧化供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种浓度瓦斯的有效氧化,充分利用了瓦斯氧化释放的巨大热量,进行供暖,替代煤矿现有小型燃煤锅炉,有效避免燃煤污染,减轻煤炭的环保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瓦斯氧化供暖系统,包括安防装置、掺混系统、氧化装置、余热锅炉、供暖区、软化水装置、循环水泵、主水箱、回水箱、补水泵和来自煤矿的瓦斯气,余热锅炉、供暖区、回水箱、主水箱依次连通,供暖区连至回水箱,回水箱连至主水箱,主水箱回连至余热锅炉;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回水箱与主水箱之间,形成闭合的流体循环回路;安防装置、掺混系统、氧化装置与余热锅炉连通,用于氧化掺混后瓦斯气体,并将产生的热烟气通过管道进入所述余热锅炉,对流经所述余热锅炉的水进行加热形成热流体或热蒸汽,热流体被输送至所述供暖区,对用户进行供暖;补水泵的进水口与软化水装置连接,补水泵的出口水与所述主水箱连通,补水泵设于软化水装置和主水箱之间,当该供暖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循环水减少时,该补水泵启动,向主水箱补充循环水;

主水箱具有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余热锅炉包括烟道以及设于烟道内的盘管,氧化装置与烟道连通,对流经盘管的软化水进行加热;盘管的进水口与主水箱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主水箱的进水口连接,盘管的出汽口或出水口与供暖区的进汽口或进水口连接,供暖区的出水口与回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回水箱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主水箱的第一进水口连接,主水箱的第二进水口与补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各种浓度瓦斯进行调整作为供暖系统的原料,回收利用原来排放大气的能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2、排空瓦斯用于供暖,降低甲烷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3、配备专用的瓦斯氧化装置,其结构形式针对各种不同浓度瓦斯气的特点进行定制设计,氧化充分稳定,安全可靠。4、配备专用的掺混系统,其结构形式针对各种不同浓度瓦斯气的特点进行定制设计,掺混充分稳定,安全可靠。5、配置专用的安防装置,有效与煤炭瓦斯泵站隔离,保障双方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瓦斯氧化供暖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掺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氧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瓦斯为原料的供暖系统的工艺示意图,如图1 所示,该供暖系统包括安防装置1,掺混系统2,氧化装置3,余热锅炉 4,供暖区5,软化水装置6,循环水泵7,主水箱8,回水箱9,补水泵 10,来自煤矿的瓦斯气11。

余热锅炉4,供暖区5,回水箱9,主水箱8依次连通,供暖区5连至回水箱9,回水箱9连至主水箱8,主水箱8回连至余热锅炉4。所述循环水泵7设置于回水箱9与主水箱8之间,形成闭合的流体循环回路。安防装置1,掺混系统2,氧化装置3与余热锅炉4连通,用于氧化掺混后瓦斯气体,并将产生的热烟气通过管道进入所述余热锅炉4,对流经所述余热锅炉4的水进行加热形成热流体或热蒸汽,热流体被输送至所述供暖区5,对用户进行供暖。供暖区包括多个供暖单元,各个供暖单元之间并联连接。供暖单元为用户的换热风机或散热片。加热水后的尾气经烟囱43排出。

该供暖系统还包括补水泵10,补水泵10的进水口与软化水装置6连接,补水泵10的出口水与所述主水箱8连通,补水泵10设于软化水装置6和主水箱8之间,当该供暖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循环水减少时,该补水泵10启动,向主水箱8补充循环水。

主水箱8为冷凝式水箱或定压式水箱。供暖区5设置于井口,其具体可以选用换热风机和散热片。主水箱8具有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余热锅炉4包括烟道41以及设于烟道内的盘管42,氧化装置 3与烟道41连通,对流经盘管42的软化水进行加热。盘管42的进水口与主水箱8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水泵7的出水口与主水箱8的进水口连接,盘管42的出汽(水)口与供暖区5的进汽(水)口连接,供暖区5 的出水口与回水箱9的进水口连接,回水箱9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7的进水口连接,循环水泵7的出水口与主水箱8的第一进水口连接,主水箱8的第二进水口与补水泵10的出水口连接,余热锅炉4、供暖区5、回水箱9、循环水泵7、主水箱8、以及补水泵10和软化水装置6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掺混系统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掺混系统,包括乏风入口21,高浓瓦斯气入口22,防爆泄压口23,瓦斯掺混段24,合格反应气出口25,冷凝水排水口26。

来自煤矿抽采泵站的瓦斯气从高浓瓦斯气入口22和来自乏风系统的乏风从乏风入口21进入掺混系统2,两种成分的气体在掺混系统内充分掺混混合,合格气体从合格反应气出口25排出进入图1中氧化装置3。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氧化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氧化装置3包括沿着其轴向依次连接的入口段31、蓄热材料预热段32、蓄热材料氧化段33和出口段34。氧化装置3经其所述出口段34与余热锅炉4连通。氧化装置3还包括设备基础30。

氧化装置3运行时,瓦斯气首先进入入口段31;在此段瓦斯初步预热至50℃-200℃;初步预热后的瓦斯进入蓄热材料预热段32,在此被预热至350℃,同时被下游的氧化段点燃,在蓄热材料氧化段33内稳定氧化:低浓度瓦斯氧化后产生的650℃-950℃的高温烟气经出口段34排出。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防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安防装置1包括瓦斯入口51,阻爆阀门52,抑爆器53,水封阻火泄爆器54,传感器55,瓦斯出口56。

来自煤矿瓦斯泵站的瓦斯气从瓦斯入口51进入安防装置1,依次经过阻爆阀门52,抑爆器53,水封阻火泄爆器54及传感器55,从瓦斯出口56排出进入图1中的掺混系统2。传感器54检测到火焰信号或爆炸信号后传入阻爆阀门52关闭瓦斯气体,完全与瓦斯泵站隔离,同时抑爆器 53在管道内喷射CO2抑爆气体,防止爆炸的继续,缩小事故的影响。

供暖系统运行时,循环水泵7开启,管路内的水开始进行连续循环。瓦斯通过一系列的浓度掺混控制、检测,当瓦斯浓度达到2%-4%且成分均匀,即达到合格条件,输送至氧化装置3,在氧化装置3内进行完全、稳定的氧化后,形成650℃~950℃的高温烟气,经高温连接管道进入余热锅炉4,循环冷水与余热锅炉4内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产生高至预设温度范围的,例如60-90℃的循环热水或者是直接加热至蒸汽状态,循环热水或者蒸汽进入供暖区,与供暖区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而循环热水或者蒸汽经过换热后冷却至一定温度,例如30℃~70℃的循环冷水,经循环水泵7进行下一周期循环。在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循环水泵7连续运行,保证循环水的不间断循环,补水泵10间歇工作,由循环水压力控制其起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