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575发布日期:2019-03-30 08:0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冷凝器是空调制冷系统中的重要配件,现有的冷凝器在进行换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换热不均匀的情况,影响冷凝器的散热效率,造成冷凝器温度过高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可以对冷凝器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水帘体、水泵、冷凝器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冷气的U形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水箱,所述水泵设置于水箱内,水泵的一端连接于水箱内,水泵的另一端与水帘体连通;所述水帘体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冷凝器和水帘体之间;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

其中,所述冷凝器的底部设置有减震胶垫。

其中,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浮球开关。

其中,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缓冲层、中间缓冲层和下缓冲层,所述的中间缓冲层包括缓冲层本体,所述的缓冲层本体上至少设置一排缓冲柱组,所述的每排缓冲柱组中相邻的缓冲柱上下交替设置;

所述的上缓冲层和下缓冲层中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缓冲柱组配合设置的缓冲槽。

其中,所述缓冲柱组中的缓冲柱为圆柱、方柱、椭圆柱或三角柱结构;所述的缓冲层本体与缓冲柱组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所述的缓冲柱组中的缓冲柱分别伸入上缓冲层和下缓冲层中的缓冲槽中并与缓冲槽内壁形成空气阻尼腔;所述的缓冲柱组中的缓冲柱顶部触碰缓冲槽,所述缓冲柱的柱身与缓冲槽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空气阻尼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使用时,通过水泵抽取水箱内的水液体进入水帘体,通过风扇转动,带动清凉的风气吹向冷凝器,对冷凝器进行降温,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防止冷凝器过热损坏;另外,通过U形架对冷凝器固定,保证冷凝器的位置准确,不易因震动而移位;进一步的,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可以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震动效果,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保证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在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底座 2—水帘体 3—水泵

4—冷凝器 5—支架 6—U形架

7—水箱 8—风扇 9—减震机构

10—减震胶垫 11—浮球开关 12—上缓冲层

13—中间缓冲层 14—下缓冲层 15—缓冲层本体

16—缓冲柱组 17—缓冲槽 18—空气阻尼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水帘体2、水泵3、冷凝器4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架5,所述支架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冷气的U形架6;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水箱7,所述水泵3设置于水箱7内,水泵3的一端连接于水箱7内,水泵3的另一端与水帘体2连通;所述水帘体2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风扇8,所述风扇8位于冷凝器4和水帘体2之间;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使用时,通过水泵3抽取水箱7内的水液体进入水帘体2,通过风扇8转动,带动清凉的风气吹向冷凝器4,对冷凝器4进行降温,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防止冷凝器4过热损坏;另外,通过U形架6对冷凝器4固定,保证冷凝器4的位置准确,不易因震动而移位;进一步的,通过减震机构9的设置,可以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震动效果,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保证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所述冷凝器4的底部设置有减震胶垫10。具体地,减震胶垫10的设置可以提高冷凝器4与支架5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起到减震效果。

另外,所述支架5呈“倒L”形,可以利用支架5与底座1之间的空间来安装所述水箱7,可以节约空间。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所述水箱7内设置有浮球开关11。具体地,浮球开关11可以根据预设的水液体深度来触发信号,通知用户或者设备对水箱7进行加水,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帘式空调散热装置,所述减震机构9包括上缓冲层12、中间缓冲层13和下缓冲层14,所述的中间缓冲层13包括缓冲层本体15,所述的缓冲层本体15上至少设置一排缓冲柱组16,所述的每排缓冲柱组16中相邻的缓冲柱上下交替设置;所述的上缓冲层12和下缓冲层14中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缓冲柱组16配合设置的缓冲槽17;所述缓冲柱组16中的缓冲柱为圆柱、方柱、椭圆柱或三角柱结构;所述的缓冲层本体15与缓冲柱组16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缓冲柱组16中的缓冲柱分别伸入上缓冲层12和下缓冲层14中的缓冲槽17中并与缓冲槽17内壁形成空气阻尼腔18;所述的缓冲柱组16中的缓冲柱顶部触碰缓冲槽17,所述缓冲柱的柱身与缓冲槽17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空气阻尼腔18。

具体地,减震机构9的上缓冲层12、中间缓冲层13和下缓冲层14构成“汉堡”结构,提高柔软度,上缓冲层12和中间缓冲层13、下缓冲层14和中间缓冲层13之间形成空气阻尼腔18结构,受力时,中间缓冲层13的缓冲柱形变挤压空气阻尼腔18中的空气,空气阻尼腔18中的空气受力回弹,使得空气阻尼腔18恢复原形,给底座1一个助力,缓解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引起的冲击力和震动,防止震动严重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述缓冲柱为具有弹性的弹性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