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热风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3254发布日期:2019-04-23 23:5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农产品热风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副产品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产品热风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干燥是农产品加工的关键环节,热风干燥是应用最广泛的农产品人工干燥方法,通过热风干燥试验研究农产品干燥特性可为规模化干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现阶段大多采用恒温干燥箱进行农产品干燥试验,为获取试验过程物料水分散失情况需反复从干燥箱中取放物料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操作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干燥过程中实时监测物料失水量、热风温度、热风湿度、风速风量参数,自动控制热风温度的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农产品热风干燥装置,包括控制柜、进风风管、排湿风管、循环风道,循环风道中有风箱、进口与风箱出口连接的干燥室、进口通过排风变径管与干燥室出口连接的排风风机、进口通过循环横管与排风风机出口连接的循环竖管、进口与循环竖管出口连接的循环弯管、进口与循环弯管出口连接的进风风机、进口通过出风变径管与进风风机出口连接的加热风管、进口通过热风变径管与加热风管出口连接的热风测试风管,热风测试风管的出口与风箱进口连接,进风风管与循环弯管连通,排湿风管与循环横管尾部连通,干燥室内的托盘上安装有传输信号至控制柜的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上安装有带多层托盘的盘架,在干燥室、排湿风管、循环竖管、进风风管、热风测试风管中分别装有传输信号至控制柜的第一风速风量传感器、第二风速风量传感器、第三风速风量传感器、第四风速风量传感器、第五风速风量传感器,在排风变径管、排湿风管、进风风管、热风测试风管中分别装有传输信号至控制柜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三温湿度传感器、第四温湿度传感器,在排湿风管后端、循环竖管后端、进风风管前端、进风风机前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通风蝶阀、第二通风蝶阀、第三通风蝶阀、第四通风蝶阀,干燥室后端、排湿风管、循环竖管、进风风管、热风测试风管中分别安装有风速风量传感器,分别监测热风通过物料后的风速、排湿风管风量、循环竖管风量、进风风管风量和系统总风量,在排风变径管、排湿风管、进风风管、热风测试风管中分别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分别监测通过物料后的空气温湿度、排湿风管中空气的温湿度、进风风管中空气的温湿度、加热后空气的温湿度,风速风量参数和温湿度检测数据实时显示在控制柜的风速风量变送器和温湿度变送器上,其中排风变径管中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输出信号作为温度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排湿风管后、循环竖管后、进风风机前、进气风管前安装有任意角度调节的通风蝶阀,分别用于对排湿风量、循环风量、总风量和进风风量的调节。

上述的加热风管内错排安装多组加热管。

上述的控制柜中有通过三合一接线盒处理称重传感器信号的测重变送器、处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风速风量传感器信号的风速风量变送器,处理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信号的温度控制器、处理第二、第三、第四温湿度传感器信号的温湿度变送器。

本实用新型在干燥室内安装有称重传感器,在循环风道中多个位置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和风速风量传感器,实现干燥过程中物料失水量、温度、湿度、风速风量的实时监测,以及干燥温度的自动控制,便于开展不同温度状态、不同温度变化过程、不同风速状态、不同物料装载量等工艺参数的农产品干燥试验,为农产品热风干燥特性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干燥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施例农产品热风干燥装置,包括控制柜17、进风风管9、排湿风管6、循环风道,循环风道中有风箱1、进口与风箱出口连接的干燥室2、进口通过排风变径管3与干燥室出口连接的排风风机4、进口通过循环横管5与排风风机出口连接的循环竖管8、进口与循环竖管出口连接的循环弯管10、进口与循环弯管出口连接的进风风机11、进口通过出风变径管12与进风风机出口连接的加热风管13、进口通过热风变径管15与加热风管出口连接的热风测试风管16。热风测试风管的出口与风箱进口连接。进风风管与循环弯管连通,排湿风管与循环风管尾部连通。干燥室内的托盘201上安装有传输信号至控制柜的称重传感器202、称重传感器上安装有带多层托盘203的盘架204。在干燥室、排湿风管、循环竖管、进风风管、热风测试风管中分别装有传输信号至控制柜的第一风速风量传感器2—1、第二风速风量传感器6—1、第三风速风量传感器8—1、第四风速风量传感器9—1、第五风速风量传感器16—1。在排风变径管、排湿风管、进风风管、热风测试风管中分别装有传输信号至控制柜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3—1、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2、第三温湿度传感器8—2、第四温湿度传感器16—2。在排湿风管后端、循环竖管后端,进风风管前端、进风风机前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通风蝶阀7—1、第二通风蝶阀7—2、第三通风蝶阀7—3、第四通风蝶阀7—4。排风风机和进风风机可为离心引风机。加热风管中错排安装多组加热管14。加热管可为W型翅片式电阻丝加热管。组成循环风道的各部件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法兰之间夹装橡胶密封垫,用螺栓螺母紧固,使各部件之间密封连接。

参见图2,干燥室内焊接托板201。托板上通过螺钉固定三只称重传感器202。称重传感器上、下均有螺纹孔。盘架204压在三只称重传感器的受力面上,并用螺钉紧固。盘架为仅有一面开口的薄板,开口正对干燥室箱门,方便取放烘盘装卸物料。盘架内焊接多层托板,放置多层烘盘。盘架与干燥室四周留有空隙,仅与称重传感器连接,盘架、烘盘和物料的重量完全压在称重传感器之上,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烘干过程盘架、烘盘和物料的总重量,即监测物料的含水量变化情况,同时也获得了物料的失水量参数。

参见图3,控制柜中有通过三合一接线盒304处理称重传感器信号的测重送器303、处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风速风量传感器信号的风速风量变送器306,处理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信号的温度控制器301、处理第二、第三、第四温湿度传感器信号的温湿度变送器305、与温度控制器连接的三相调压器302。

温度控制器可为余姚精创仪表KCM-9P1W可编程多段温控仪。三相调压器可为浙江华晶HTPR三相可控硅调压器。测重变送器可为深圳科普瑞AMP-6带显示模块的变送器,三合一接线盒可为深圳科普瑞KL-S接线盒。温湿度变送器可为广州熙正XZWSK-6带显示模块的温湿度变送器。风速风量变送器可为广州熙正XZ4510带显示模块的风速风量变送器。称重传感器信号经三合一接线盒调整输出电压信号,由测重变送器处理并显示。风速风量传感器信号由风速风量变送器处理并显示。排风变径管中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信号作为温度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温度控制器发出指令给三相调压器,调节加热管功率,进而调节热风温度。其余位置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信号由温湿度变送器处理并显示。测重变送器、温湿度变送器、风速风量变送器均有信号输出接口,可将测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进入加热风管中的空气被多组加热管加热,经热风测试风管、风箱进入干燥室中,热空气流经物料,物料吸收热空气的热量升温失水,热空气则降温吸湿,干燥物料后的废气由排风风机抽入循环横管,部分废气经排湿风管排出,排湿风量的大小由排湿风管后的通风蝶阀调节,剩余废气进入循环竖管,在循环弯管中与进风风管进入的新鲜空气混合,新鲜空气风量通过进气风管前的通风蝶阀调节,最后由进风风机抽入出风变径管、加热管、热风测试风管中循环。在快速升温阶段,将进风风管前和排湿风管后的通风蝶阀完全关闭,则没有新鲜空气进入和废气排出,空气在循环管道中完全循环,此时空气升温速度较快。

本实用新型进行干燥试验时,装载好物料后,根据干燥要求,以控制柜中风速风量变送器显示的风速风量参数以及温湿度变送器和温度控制器显示的温湿度参数作为反馈参数,调整好风机运行状态和通风蝶阀开闭状态,达到设定的总风量、排湿进气风量和循环风量要求,然后设置温度控制器参数,包括单段或多段的升温速率、升温时间和恒温时间,开始干燥试验。试验过程中可通过干燥室箱门的观察窗查看物料的形态变化情况。干燥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柜实时监测热风温度变化情况、热风湿度变化情况、热风风速、热风风量和物料失水量,当完成设置的温度程序时装置自动停机,完成一次干燥试验,得到干燥试验中物料失水量变化情况与温度、湿度、风速、装载量参数等试验数据。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