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6336发布日期:2019-06-15 00:2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集热领域,涉及一种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



背景技术:

北方冬季采暖基本以农业秸秆或者煤炭进行采暖,采暖能耗占全年总能耗的30%-50%,采暖费用高,环境污染严重,北方在采暖季的室外环境温度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对采暖热源的品位要求较高,现有空气能集热器结构复杂,成本高,热损失过大,效率低下,而同类作用的太阳能热水工程存在需要二次换热,热损失大,安装成本较高,传递热量速率慢,热量不容易导出,到夜间容易导致水管结冰冻结的情况出现,系统安装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通过增强空气流动,提高空气对流程度,集热板涂抹吸热涂层,提高流体换热效率,减少热损失,提高集热板吸收太阳光线的效率,进而提高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玻璃、密封框架及卷材;

所述密封框架固定连接于屋外墙面上,所述密封框架与所述盖板玻璃密封连接,所述密封框架顶端翻转连接出风活板,底端翻转连接进风活板,所述密封框架内的墙面上设置与屋内贯通的上通风道及下通风道,所述出风活板向下翻转,供封闭所述上通风道,所述进风活板向上翻转,供封闭所述下通风道,所述密封框架内的墙面上设置可旋转的上卷轴和下卷轴,卷材顶端连接于所述上卷轴,底端连接于所述下卷轴;

所述上通风道及所述下通风道供屋内冷空气与所述密封框架内热空气进行冷热循环交换,所述出风活板及所述进风活板供室内旧空气与室外新空气进行新旧循环交换。

所述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其中:所述盖板玻璃为低铁高透钢化玻璃,厚度为2-5mm。

所述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其中:所述上通风道内设置过滤器及风机,所述下通风道内设置所述风机。

所述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其中:蓄热材料固定于屋内墙面上,所述蓄热材料上设置布气孔,所述布气孔与所述上通风道和所述下通风道连通。

所述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其中:所述卷材上半部分为吸热涂层,下半部分为反射涂层,通过旋转固定所述上卷轴和所述下卷轴,供所述卷材吸收或反射太阳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下通风道的设计,形成自然空气对流,并通过加热涂料直接加热给空气,减少热效率的损失,保温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传热效率快及系统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结构图。

图2为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的取暖状态结构图。

图3为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的通风道封闭状态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1-盖板玻璃;12-密封框架;13-出风活板;14-进风活板;21-上卷轴;22-下卷轴;23-卷材;24-过滤器;31-蓄热材料;32-上通风道;33-布气孔;34-下通风道;3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导流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玻璃11、密封框架12及卷材23。

所述密封框架12固定连接于屋外墙面上,所述密封框架12与所述盖板玻璃11密封连接,所述密封框架12顶端翻转连接出风活板13,底端翻转连接进风活板14,所述密封框架12内的墙面上设置与屋内贯通的上通风道32及下通风道34,所述出风活板13向下翻转,供封闭所述上通风道32,所述进风活板14向上翻转,供封闭所述下通风道34,所述密封框架12内的墙面上设置可旋转的上卷轴21和下卷轴22,卷材23顶端连接于所述上卷轴21,底端连接于所述下卷轴22;

所述上通风道32及所述下通风道34供屋内冷空气与所述密封框架12内热空气进行冷热循环交换,所述出风活板13及所述进风活板14供室内旧空气与室外新空气进行新旧循环交换。

所述盖板玻璃11为低铁高透钢化玻璃,厚度为2-5mm。

所述上通风道32内设置过滤器24及风机35,所述下通风道34内设置所述风机35。

蓄热材料31固定于屋内墙面上,所述蓄热材料31上设置布气孔33,所述布气孔33与所述上通风道32和所述下通风道34连通。

所述卷材23上半部分为吸热涂层,下半部分为反射涂层,通过旋转固定所述上卷轴21和所述下卷轴22,供所述卷材23吸收或反射太阳能。

实施例1采暖:

所述出风活板13与所述密封框架12的顶端水平放置,所述进风活板14与所述密封框架12的底端水平放置,使所述密封框架12形成封闭密封空间,通过旋转固定所述上卷轴21及所述下卷轴22,使所述卷材23下半部分的反射涂料完全卷起,上半部分的吸热涂料完全展开,太阳光透过所述盖板玻璃11照射在吸热涂料上,通过吸热涂料再把热量传递给空气,热空气上升,通过所述上通风道32及所述过滤器24,进入所述蓄热材料31内部,在所述蓄热材料31内部进行热交换,并通过所述布气孔33释放到室内,达到加热室内空气的目的,冷空气下降,通过所述下通风道34进入所述密封框架12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再吸热变成热空气,并进行冷热循环交换,并可通过所述风机35,加快冷热循环交换的速度。。

实施例2换风采暖:

所述出风活板13与所述密封框架12的顶端水平放置,所述进风活板14向上翻转,封闭所述下通风道34,室外冷空气进入所述密封框架12的空间内,通过吸热涂料把热量传递给冷空气,吸热后的热空气上升,通过所述上风通道32进入所述蓄热材料33,在所述蓄热材料31内部进行热交换,并通过所述布气孔33释放到室内,达到加热室内空气和交换新鲜空气的目的,并可通过所述风机35,加快空气交换的速度。。

实施例3换风不采暖:

所述出风活板13与所述密封框架12的顶端水平放置,所述进风活板14向上翻转,封闭所述下通风道34,室外空气进入所述密封框架12的空间内,通过旋转固定所述上卷轴21及所述下卷轴22,使所述卷材23上半部分的吸热涂料完全卷起,下半部分的反射涂料完全展开,太阳光透过所述盖板玻璃11照射在反射涂料上,把太阳能辐射反射出去,室外新鲜空气通通过所述上通风道32及所述过滤器24,进入所述蓄热材料31内部,并通过所述布气孔33释放到室内,达到交换室内空气的目的,并可通过所述风机35,加快空气交换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通过上下通风道的设计,形成自然空气对流,并通过加热涂料直接加热给空气,减少热效率的损失,保温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传热效率快及系统安全系数高。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