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系统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4578发布日期:2019-05-24 22:0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系统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室内冷凝器的设计是基于传统HVAC(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改制,导致室内冷凝器换热面积较小,不能充分能释放系统热量;当室外温度较低,会导致极低的蒸发压力,室内温度提升以后,由于室内芯体换热面积过小,会导致室内冷凝器散热不畅,从而引起系统压比过高,同时增加压缩机功耗,降低系统COP(制热/制冷效比),且有损坏压缩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系统,以改善现有热泵系统室内冷凝器换热面积小,致室内冷凝器散热不畅,从而引起系统压比过高,同时增加压缩机功耗,降低系统COP(制热/制冷效比),且有损坏压缩机的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以改善现有空调的室内冷凝器换热面积小,导致室内冷凝器散热不畅,从而引起系统压比过高,同时增加压缩机功耗,降低系统COP(制热/制冷效比),且有损坏压缩机的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回路、制热回路和供暖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制热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水冷冷凝器、所述蒸发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水冷冷凝器具有第一制冷剂输入端和第一制冷剂输出端,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制冷剂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

供暖回路包括第一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和暖风芯体,所述水冷冷凝器具有第一防冻液输入端和第一防冻液输出端,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防冻液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防冻液输出端与所述暖风芯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暖风芯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和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压缩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输入端通过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输出端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五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第六管道连通,所述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一节流阀;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输出端通过第七管道连通,所述第七管道上设有第二节流阀。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回路还包括水暖加热器,所述水暖加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防冻液输出端连通,所述水暖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暖风芯体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电池散热回路,所述电池散热回路包括冷却装置、电池、第二水泵,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电池;

所述冷却装置具有第一冷却液输入端和第一冷却液输出端,所述第一冷却液输出端与所述电池连通,所述电池远离所述第一冷却液输出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还具有第二制冷剂输入端和第二制冷剂输出端,所述第二制冷剂输入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管道连通,所述第八管道上设有第三节流阀,所述第二制冷剂输出端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散热回路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二冷却液输入端和第二冷却液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却液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还具有第二防冻液输入端和第二防冻液输出端,所述第二防冻液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防冻液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防冻液输出端于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冻液输出端和所述暖风芯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通过三通水阀连通,所述三通水阀具有第一通流端、第二通流端和第三通流端,第一通流端可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二通流端和所述第三通流端连通;所述第一通流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流端与所述第二防冻液输出端来连通,所述第三通流端与所述暖风芯体的输出端连通。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具有上述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回路、制热回路和供暖回路,各回路相互独立,各回路存在多种工作方式,多种工作方式最终实现制热,制冷和除湿功能,能够改善目前室内冷凝器换热面积较小,不能充分能释放系统热量,当室外温度较低,会导致极低的蒸发压力,室内温度提升以后,由于室内芯体换热面积过小,会导致室内冷凝器散热不畅,从而引起系统压比过高,同时增加压缩机功耗,降低系统COP(制热/制冷效比)的问题,降低压缩机损坏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热泵系统,能改善现有空调的室内冷凝器换热面积小,导致室内冷凝器散热不畅,从而引起系统压比过高,同时增加压缩机功耗,降低系统COP(制热/制冷效比)的问题,降低压缩机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热泵系统原理图;

图2为图1的热泵系统的制冷原理图;

图3为图1的热泵系统的第一种制热原理图;

图4为图1的热泵系统的第二种制热原理图;

图5为图1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第一种制热-除湿原理图;

图6为图1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第二种制热-除湿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热泵系统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热泵系统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热泵系统原理图。

图标:100-热泵系统;10-制冷回路;11-压缩机;111-压缩机输入端;112-压缩机输出端;12-第一截止阀;13-室外换热器;131-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2-室外换热器输出端;133-冷凝风扇;14-第一节流阀;15-蒸发器;151-蒸发器输入端;152-蒸发器输出端;16-第三截止阀;17-气液分离器;171-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2-气液分离器输出端;20-制热回路;21-第二截止阀;22-第四截止阀;23-第五截止阀;24-水冷冷凝器;241-第一制冷剂输入端;242-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3-第一防冻液输入端;244-第一防冻液输出端;25-第二节流阀;30-供暖回路;31-第一水泵;311-第一水泵输入端;312-第一水泵输出端;32-水暖加热器;321-水暖加热器输入端;322-水暖加热器输出端;33-暖风芯体;331-暖风芯体输入端;332-暖风芯体输出端;34-换热器;341-第二防冻液输入端;342-第二防冻液输出端;343-第二冷却液输入端;344-第二冷却液输出端;35-三通水阀;351-第一通流端;352-第二通流端;353-第三通流端;40-电池散热回路;41-冷却装置;411-第一冷却液输入端;412-第一冷却液输出端;413-第二制冷剂输入端;414-第二制冷剂输出端;42-电池;43-第二水泵;431-第二水泵输入端;432-第二水泵输出端;58-第三节流阀;60-第一三通阀;61-第四通流端;62-第五通流端;63-第六通流端;70-第二三通阀;71-第七通流端;72-第八通流端;73-第九通流端;80-第三三通阀;81-第十通流端;82-第十一通流端;83-第十二通流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热泵系统100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系统100,包括制冷回路10、制热回路20和供暖回路30,制冷回路10能实现室内制冷和除湿,制热回路20实现室内制热,供暖回路30能辅助制热回路20对室内进行进一步制热。

其中,制冷回路10包括压缩机11、第一截止阀12、室外换热器13、第一节流阀14、蒸发器15、第三截止阀16和气液分离器17;压缩机11具有压缩机输入端111和压缩机输出端112,室外换热器13具有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1和室外换热器输出端132,蒸发器15具有蒸发器输入端151和蒸发器输出端152,气液分离器17具有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1和气液分离器输出端172;压缩机输出端112和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1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截止阀12设于第一管道上;室外换热器输出端132与蒸发器输入端151通过第六管道连通,第一节流阀14设于第六管道上,蒸发器输出端152与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1通过第三管道连通,第三截止阀16设于第三管道上,气液分离器输出端172与压缩机11输入端连通。

制热回路20包括压缩机11、第四截止阀22、第五截止阀23、水冷冷凝器24、第二节流阀25、蒸发器15、第一节流阀14、室外换热器13、第二截止阀21和气液分离器17;水冷冷凝器24具有第一制冷剂输入端241和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2,第一制冷剂输入端241与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2构成水冷冷凝器24内的制冷剂通路;压缩机输出端112与水冷冷凝器24第一制冷剂输入端241通过第四管道连通,第四截止阀22设于第四管道上,压缩机输出端112与水冷冷凝器24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2通过第五管道连通,第五截止阀23设于第五管道上,也就是说第四截止阀22与第五截止阀23并联,水冷冷凝器24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2与蒸发器输出端152通过第七管道连通,第二节流阀25设于第七管道上,蒸发器输入端151与室外换热器输出端132通过第六管道连通,第一节流阀14设于第六管道上,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1通过第二管道与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1连通,第二截止阀21设于第二管道上,气液分离器输出端172与压缩机11输入端连通。

供暖回路30包括第一水泵31、水冷冷凝器24、水暖加热器32、暖风芯体33、换热器34和三通水阀35,第一水泵31具有第一水泵输入端311和第一水泵输出端312,水冷冷凝器24还具有第一防冻液输入端243和第一防冻液输出端244,第一防冻液输入端243和第一防冻液输出端244构成水冷冷凝器24内的防冻液通路,水暖加热器32具有水暖加热器输入端321和水暖加热器输出端322,暖风芯体33具有暖风芯体输入端331和暖风芯体输出端332,换热器34具有第二防冻液输入端341和第二防冻液输出端342,第二防冻液输入端341和第二防冻液输出端342构成换热器34内的防冻液通路,三通水阀35具有第一通流端351、第二通流端352和第三通流端353,第一水泵输出端312与第一防冻液输入端243连通,第一防冻液输出端244与水暖加热器输入端321连通,水暖加热器输出端322与暖风芯体输入端331连通,暖风芯体输出端332与第三通流端353连通,水暖加热器输出端322与第二防冻液输入端341连通,第二防冻液输出端342与第二通流端352连通,第一通流端351与第一水泵输入端311连通,第一通流端351可选择性的与第二通流端352和第三通流端353连通,也就是说在供暖回路30中包含由水冷冷凝器24、水暖加热器32、暖风芯体33、第一水泵31构成以及由水冷冷凝器24、水暖加热器32、换热器34、第一水泵31构成的这两个回路,在本实施例中,三通水阀35为二位三通阀。

此外,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100还包括电池散热回路40,电池散热回路40包括冷却装置41、电池42、第二水泵43和换热器34,冷却装置41具有第一冷却液输出端412、第一冷却液输出端412、第二制冷剂输入端413和第二制冷剂输出端414,第一冷却液输入端411和第一冷却液输出端412构成冷却装置41中的冷却液通路,第二制冷剂输入端413和第二制冷剂输出端414构成冷却装置41中的制冷剂通路,换热器34还具有第二冷却液输入端343和第二冷却液输出端344,第二冷却液输入端343和第二冷却液输出端344构成换热器34中的冷却液通路;第一冷却液输出端412与电池42连通,电池42远离第一冷却液输出端412的一端与第二水泵输入端431连通,第二水泵输出端432与第二冷却液输入端343连通,第二冷却液输出端344与第一冷却液输入端411连通,第二制冷剂输入端413与室外换热器输出端132通过第八管道连通,第八管道上设有第三节流阀58,第二制冷剂输出端414与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1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的三种回路,实现可实现制冷,制热和制热-除湿功能。

首先是实现制冷,图2为图1的热泵系统100的制冷原理图。如图2所示,在实现制冷时,将第一截止阀12、第三截止阀16开启,第二截止阀21、第四截止阀22和第五截止阀23关闭,第一节流阀14开启,第二节流阀25关闭,第一水泵31和水暖加热器32关闭;第三节流阀58和第二水泵43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开启或关闭,进行了上述操作之后即可以实现制冷过程,首先是压缩机11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输出端112排除,经由第一截止阀12从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1进入室外换热器13内,室外换热器13具有冷凝风扇133,使得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放热,成为液态,进过降温后的制冷剂进过第一节流阀14进行降压处理,再将降压后的制冷剂输送到蒸发器15内,在蒸发器15内制冷剂蒸发气化吸收室内的热量,从而达到给室内降温的目的,蒸发吸热后的制冷剂经第三截止阀16被输送至气液分离器17内,再由气液分离器17输送至压缩机11内进行下一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100,实现制热功能有两种循环。图3为制热回路20的第一种循环方式原理图。如图3所示,第一种制热循环:第一截止阀12、第三截止阀16和第五截止阀23关闭,第二截止阀21、第四截止阀22开启,第一节流阀14和第二节流阀25开启,第一水泵31开启和水暖加热器32开启,第三节流阀58、第二水泵43和三通水阀35根据需要实现开启或关闭;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压缩机11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输出端112排出,经第四截止阀22从第一制冷剂输入端241进入水冷冷凝器24,在水冷冷凝器24内制冷剂进行第一次冷却,冷却后的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2排出,再进过第二节流阀25进行节流降压,经过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15内进行第二次冷却,第二次冷却放出的热量对室内空气进行第一次加热,进过第二次冷却的制冷剂再由第一节流阀14调节流量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3内,并能从室外吸收热量,再进过第二截止阀21进入气液分离器17,再由气液分离器17输送到压缩机11内进行下一循环;同时,第一水泵31将防冻液泵出,从第一防冻液输入端243进入水冷冷凝器24内进行第一次加热,此时水冷冷凝器24内发生的是制冷剂通路和防冻液通路之间的热交换,经过第一次加热的防冻液从第一防冻液输出端244排出进入水暖加热器32内进行第二次加热,防冻液再经过暖风芯体33,并对蒸发器15中流出的空气进行二次加热,即供暖回路30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第二次加热,此时打开第三通流端353和第一通流端351之间的通路,使得防冻液进过三通水阀35进入第一水泵31进入下一个循环。此时若打开第二水泵43和完全打开三通水阀35,则电池散热回路40启动,第二防冻液输出端342与第一水泵输入端311连通,在换热器34内,冷却液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液放出的热量可以辅助室内空气加热。

图4为制热回路20的第二种循环方式原理图。如图4所示,第二种制热循环:第一截止阀12、第三截止阀16和第四截止阀22关闭,第二截止阀21、第五截止阀23开启,第三节流阀58、第二水泵43和三通水阀35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开启或关闭;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压缩机11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第五截止阀23和第二节流阀25进入蒸发器15内,制冷剂在蒸发器15内冷却放热对室内空气进行第一次加热,从蒸发器15内排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14进行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3,从空气中吸收热量,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21进入气液分离器17,随后进入压缩机11进行下一循环,在此过程中制冷剂不经过水冷冷凝器24放热;同时,第一水泵31将防冻液泵出,进入水冷冷凝器24的防冻液通路,此时防冻液在水冷冷凝器24内没有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过程,随后防冻液流过水暖加热器32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防冻液进入暖风芯体33,对室内进行第二次加热,降温后的防冻液经过三通水阀35进入第一水泵31进行下一循环。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100还能实现制热-除湿,该热泵系统100实现制热-除湿也有两种循环方式。图5为第一种制热-除湿循环方式原理图。如图5所示,第二截止阀21、第五截止阀23关闭,第一截止阀12、第三截止阀16和第四截止阀22开启,第一节流阀14、第二节流阀25开启,第一水泵31开启,水暖加热器32关闭,第三节流阀58、第二水泵43和三通水阀35根据需要决定开启或关闭;压缩机11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在压缩机输出端112分为两部分循环,一部分经过第一截止阀12进入室外换热器13,在室外换热器13中制冷剂会进行降温,经降温后的制冷剂第一节流阀14节流后进入蒸发器15,制冷剂在蒸发器15内蒸发吸收室内热量,使得蒸发器15表面温度降低,蒸发器15表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通过排水通道排出室外,从而实现除湿;另一部分制冷剂经第四截止阀22从第一制冷剂输入端241进入水冷冷凝器24,在水冷冷凝器24内制冷剂进行第一次冷却,冷却后的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2排出,再进过第二节流阀25进行节流降压,经过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15内进行第二次冷却,第二次冷却放出的热量对室内空气进行第一次加热,进过第二次冷却的制冷剂再由第一节流阀14调节流量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3内,并能从室外吸收热量,再进过第二截止阀21进入气液分离器17,再由气液分离器17输送到压缩机11内进行下一循环;同时,第一水泵31将防冻液泵出,从第一防冻液输入端243进入水冷冷凝器24内进行第一次加热,此时水冷冷凝器24内发生的是制冷剂通路和防冻液通路之间的热交换,进过第一次加热的防冻液从第一防冻液排出口排出进入水暖加热器32内进行第二次加热,防冻液再经过暖风芯体33,并对蒸发器15中流出的空气进行二次加热,即供暖回路30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第二次加热,此时打开第三通流端353和第一通流端351之间的通路,使得防冻液进过三通水阀35进入第一水泵31进入下一个循环。此时若打开第二水泵43和完全打开三通水阀35,则电池散热回路40启动,第二防冻液输出端342与第一水泵输入端311连通,在换热器34内,冷却液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液放出的热量可以辅助室内空气加热。通过上述制冷剂和防冻液的循环实现对室内制热-除湿。

图6为第二种制热-除湿循环方式原理图。如图6所示,第二截止阀21、第四截止阀22和第五截止阀23关闭,第一截止阀12和第三截止阀16开启,第一节流阀14开启,第二节流阀25关闭,第一水泵31和水暖加热器32开启,第三节流阀58、第二水泵43和三通水阀35根据需要决定开启或关闭;压缩机11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排出,经过第一截止阀12进入室外换热器13,在室外换热器13中制冷剂会进行降温,经降温后的制冷剂第一节流阀14节流后进入蒸发器15,制冷剂在蒸发器15内蒸发吸收室内热量,使得蒸发器15表面温度降低,蒸发器15表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通过排水通道排出室外,从而实现除湿;同时,第一水泵31将防冻液泵出,进入水冷冷凝器24的防冻液通路,此时防冻液在水冷冷凝器24内没有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过程,随后防冻液流过水暖加热器32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防冻液进入暖风芯体33,对室内进行第二次加热,降温后的防冻液经过三通水阀35进入第一水泵31进行下一循环。此时若打开第二水泵43和完全打开三通水阀35,则电池散热回路40启动,第二防冻液输出端342与第一水泵输入端311连通,在换热器34内,冷却液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液放出的热量可以辅助室内空气加热。通过上述制冷剂和防冻液的循环实现对室内制热-除湿。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系统100,包括制冷回路10、制热回路20和供暖回路30,能通过这三种回路以多种循环方式实现室内制冷、制热和制热-除湿,克服了现有热泵系统100因室内冷凝器换热面积过小,导致室内冷凝器散热不畅,从而引起系统压比过高,同时增加压缩机11功耗,降低系统COP(制热/制冷效比),且有损坏压缩机11的风险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热泵系统100包括电池散热回路40,电池散热回路40不仅能冷却电池42,还能作为防冻液加热的热源,在换热器34内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辅助室内加热。

实施例2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100原理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压缩机输出端112、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1和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1之间采用第一三通阀60等效代替第一截止阀12和第二截止阀21,第一三通阀60具有第四通流端61、第五通流端62和第六通流端63,第四通流端61可选择性的与第五通流端62和第六通流端63连通,第四通流端61与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1连通,第五通流端62与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1连通,第六通流端63与压缩机输出端1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通阀60为二位三通阀。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100原理,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压缩机输出端112、第一制冷剂输入端241和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2采用第二三通阀70等效代替第四截止阀22和第五截止阀23,第二三通阀70具有第七通流端71、第八通流端72和第九通流端73,第七通流端71可选择性的与第八通流端72和第九通流端73连通,第七通流端71与压缩机输出端112连通,第八通流端72与第一制冷剂输入端241连通,第九通流端73与第一制冷剂输出端24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三通阀70为二位三通阀。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100原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蒸发器输入端151、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1和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1之间采用第三三通阀80等效代替第二截止阀21和第三截止阀16,第三三通阀80具有第十通流端81、第十一通流端82和第十二通流端83,第十通流端81可选择性的与第十一通流端82和第十二通流端83连通,第十通流端81与气液分离器输入端171连通,第十一通流端82与室外换热器输入端131连通,第十二通流端83与蒸发器输入端15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三通阀80为二位三通阀。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