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465发布日期:2019-08-16 22:1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窗式通风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方便度要求更高,尤其是现在的楼区密集通风较差,空气中的悬浮物无法流通,因此需要引入新风,帮助排除室内较多的二氧化碳,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包括:窗框架和设于所述窗框架上的通风组件和调温组件以及控制调节所述通风组件风量大小和控制调节所述调温组件温度大小的控制器,所述通风组件包括:

新风通风入口,其用于引入新风;

通风风机,其上设有一入口端,所述入口端通过一第一通风管与所述新风通风入口连接;

空气过滤组件,所述空气过滤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通风管内且所述空气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新风通风入口与所述通风风机之间;

第二通风管道,其一端与所述通风风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房内;

调节阀,其设于第二通风管道上且与所述通风风机电连接,所述调节阀内设有一信号接收装置;

新风通风出口,其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上且与所房体内的窗框相邻;

所述调温组件包括:

温度传检测装置,其用于设置在房体内的墙壁上且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设有一固定温度,超过所述固定温度后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出一降温信号,低于所述固定温度时,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出一升温信号;

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内且所述调温装置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与所述通风风机之间,所述调温装置对于通入新风进行制热或者制冷处理;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和所述信号接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降温信号后驱使所述调温装置开启制冷模式,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升温信号后驱使所述调温装置开启制热模式。

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包括:

框体,其为一矩形框体,所述框体与所述通风风机连接;

固定架,其上设有多个过滤器,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过滤器的卡槽,所述多个过滤器的与所述卡槽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框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框体的前端面上开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从所述框体的前端贯通至所述第一通孔的后端面;所述框体的上端面等间距的开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多个第二通孔贯通至所述第一通孔下并且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贯穿形成多个第一凹槽,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与所述多个第二通孔正相对;所述多个卡槽同时卡入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内,所述框体与所述固定架之间通过可拆卸固定组件连接。

所述调温装置包括:

调温机,其设于所述房体外且所述调温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调温机制热或制冷;

翅片式换热器,其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内,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受所述调温机制热或制冷的影响,对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内的新风进行制热或制冷处理。

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基管,所述基管与所述调温机连通,所述基管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用于增大扇热面积的翅片。

所述多个过滤器包括:

除湿过滤器,其设于所述卡槽上,所述除湿过滤器用于吸附室外空气中的水汽或者雨天的雨水;

初效过滤器,其设于所述卡槽上且设于所述除湿过滤器之后,所述初效过滤器用于吸附通入新风中大于5μm以上的悬浮物;

中效过滤器,其设于所述卡槽上且设于所述初效过滤器之后,所述中效过滤器用于吸附通入新风中1-5μm的悬浮物;

高效过滤器,其设于所述卡槽上且设于所述中效过滤器之后,所述高效过滤器用于吸附通入新风中小于1μm的悬浮物。

所述除湿过滤器呈蜂窝状,所述除湿过滤器由椰壳活性炭和硅胶干燥剂等吸水较强的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初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为折叠式结构,所述初效过滤器的过滤材料由尼龙网或者无纺布组成;

所述中效过滤器,所述中效过滤器为袋式结构,所述中效过滤器的过滤材料由特殊无纺布或玻璃纤维组成;

所述高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为折叠式结构,所述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材料由超细的玻璃纤维组成。

所述新风通风出口处设有出风阀门,所述出风阀门由多个可旋转的百叶组成,所述出风阀门上还设有控制所述百叶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驱动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通过利用通风风机进行室内空气交换的同时,在通风风机前增加了空气过滤组件进行除尘,不仅减少了通入新风中的悬浮物,同时也减少了悬浮物附着于通风风机上影响通风风机的运转,减少了通风风机的负担,同时还在靠近新风通风出口临近的第二通风管道上装设了调温装置,即通入室内的新风都经过调温装置制热或者制冷处理后通过第二通风管道送入室内,即省去了室内还要安装空调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的空气过滤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的调温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的出风阀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述,一种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包括:窗框架1 和设于所述窗框架1上的通风组件2和调温组件3以及控制调节所述通风组件2风量大小和控制调节所述调温组件3温度大小的控制器4,所述通风组件2包括:新风通风入口21,其用于引入新风;通风风机22,其上设有一入口端221,所述入口端221通过一第一通风管 23与所述新风通风入口21连接;空气过滤组件24,所述空气过滤组件24设于所述第一通风管23内且所述空气过滤组件24位于所述新风通风入口21与所述通风风机22之间;第二通风管道25,其一端与所述通风风机22的出口端222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5的另一端伸入房内;调节阀,其设于第二通风管道25上且与所述通风风机 22电连接,所述调节阀内设有一信号接收装置;新风通风出口26,其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5上且与所房体内的窗框相邻;所述调温组件3包括:温度传检测装置31,其用于设置在房体内的墙壁上且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31设有一固定温度,超过所述固定温度后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31向所述控制器4发出一降温信号,低于所述固定温度时,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31向所述控制器4 发出一升温信号;调温装置32,所述调温装置32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5内且所述调温装置32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5与所述通风风机22之间,所述调温装置32对于通入新风进行制热或者制冷处理;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31和所述信号接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4在接收到所述降温信号后驱使所述调温装置 32开启制冷模式,所述控制器4在接收到所述升温信号后驱使所述调温装置32开启制热模式。所述第一通风管23除了用于通入新风的目的外同时还能密封固定所述空气过滤组件24,将所述空气过滤组件24设于所述通风风机22之前的目的是为了在通入新风前先对新风进行过滤,保证无大悬浮物漂浮物通入室内,并通过所述控制器4控制所述调节阀来调节所述通风风机22的风量大小,保证合适的通风量,在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5上设立调温组件3调节温度,并通过室内设立的所述温度传检测装置31进行监控,并发出降温或升温的信号给所述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控制所述调温装置32进入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比单独使用通风系统和空调的结合更加的方便以及节省能源,由于所述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设于所述窗框架1上,因此通入的新风会由上至下不断的流动并即将所述室内的空气由上至下从窗户或者缝隙中排出室内,能够保证室内的空气新鲜,所述控制器4 发出变大风量信号或者减小风量信号至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驱动所述调节阀增大或者减小通入风量。

所述空气过滤组件24包括:框体241,其为一矩形框体,所述框体241与所述通风风机22连接;固定架242,其上设有多个过滤器 243,所述固定架242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过滤器243的卡槽 2421,所述多个过滤器243的与所述卡槽2421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架242与所述框体241可拆卸连接。将所诉框体241设为所述矩形框体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与所述第一通风管23和所述通风风机22配合固定,设立多个所述多个过滤器243的目的是为多层次的过滤,保证通入新风的空气中不含太多的漂浮物。

所述框体241的前端面2410上开有一第一通孔2411,所述第一通孔从所述框体241的前端贯通至所述第一通孔2411的后端面2412;所述框体241的上端面2413等间距的开有多个第二通孔2414,所述多个第二通孔2414贯通至所述第一通孔2411下并且在所述第一通孔 2411的下方贯穿形成多个第一凹槽2415,所述多个第一凹槽2415与所述多个第二通孔2414正相对;所述多个卡槽2421同时卡入所述多个第一凹槽2415内,所述框体241与所述固定架242之间通过可拆卸固定组件连接。在所述框体241上开设所述第一通孔2411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述通入新风皆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411进入室内,在所述框体241上设立所述第一凹槽2415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与所述卡槽 2421相互通过螺钉螺母组件配合固定。

所述调温装置32包括:调温机321,其设于所述房体外且所述调温机321与所述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控制所述调温机 321制热或制冷;翅片式换热器322,其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5内,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22受所述调温机321制热或制冷的影响,对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5内的新风进行制热或制冷处理。所述调温机321内设有压缩机、电子换向阀、和管道、调温机基管以及节流阀,所述压缩机、电子换向阀、和连接管道、节流阀和基管3221形成制冷或者制热回路,并且在所述制冷或者制热回路中装填有制冷剂,在制冷回路下,所述压缩机将制冷剂从所述连接管道中送入所述电子换向阀中,所述电子换向阀将制冷剂送入调温机基管中,此时的制冷剂为常温高压的液体,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被送至所述基管3221 上,所述管3221的体积较所述连接管道较大,因此空间增大,压力减小,所述制冷剂会发生汽化,成为气态低温的状态,吸收大量的热能,所述基管3221就会变冷,所述通风风机22吹出的就是冷风,所述基管3221与所述调温机基管之间装有能够控制节流的膨胀阀;在制热的回路下,所述压缩机将制冷剂从所述连接管道中送入所述电子换向阀中,所述电子换向阀将制冷剂送入调温机基管中,此时的制冷剂为高温高压的气体,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被送至所述基管 3221上,所述管3221的体积较所述连接管道较大,因此空间增大,压力减小,所述制冷剂会发生液化,成为液态低温的状态,放出大量的热能,所述基管3221就会变热,所述通风风机22吹出的就是热风,当不需要制冷或者制热时,只启动通风风机22。

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22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基管3221,所述基管3221与所述调温机321连通,所述基管3221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用于增大扇热面积的翅片3222。设置多个基管3221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制冷或者制热的效率,所述翅片3222由散热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因此能够对所述基管3221的制冷或者散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所述多个过滤器243包括:除湿过滤器2431,其设于所述卡槽 2421上,所述除湿过滤器2431用于吸附室外空气中的水汽或者雨天的雨水;初效过滤器2432,其设于所述卡槽2421上且设于所述除湿过滤器2431之后,所述初效过滤器2432用于吸附通入新风中大于 5μm以上的悬浮物;中效过滤器2433,其设于所述卡槽2421上且设于所述初效过滤器2432之后,所述中效过滤器2433用于吸附通入新风中1-5μm的悬浮物;高效过滤器2434,其设于所述卡槽2421上且设于所述中效过滤器2433之后,所述高效过滤器2434用于吸附通入新风中小于1μm的悬浮物。所述除湿过滤器2431能够方便在雨天或者大雾天气中开启所述能调温的窗户通风系统,而不用担心因为水汽过大而招到腐蚀,所述初效过滤器2432、中效过滤器2433和高效过滤器2434的作用是将通入新风中的大于1μm的悬浮物过滤,保护人体呼吸的空气的干净。

所述除湿过滤器2431呈蜂窝状,所述除湿过滤器2431由椰壳活性炭和硅胶干燥剂等吸水较强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初效过滤器 2432,所述初效过滤器2432为折叠式结构,所述初效过滤器2432的过滤材料由尼龙网或者无纺布组成;所述中效过滤器2433,所述中效过滤器2433为袋式结构,所述中效过滤器2433的过滤材料由玻璃纤维组成;所述高效过滤器2434,所述高效过滤器2434为折叠式结构,所述高效过滤器2434的过滤材料由超细的玻璃纤维组成。所述除湿过滤器2431呈蜂窝状是为了增大吸附水汽的面积和效率,所述除湿过滤器2431呈蜂窝状可通过更换填充物来进行重复使用,节省成本,所述初效过滤器2432的折叠式结构能够较好的过滤体积较大的悬浮物,所述中效过滤器2433为袋式结构,能够获得更大的过滤空间,所述高效过滤器2434为折叠式结构作为最后一道屏障,过滤更小的悬浮物,所述初效过滤器2432、中效过滤器2433和所述高效过滤器2434采用的材料均可用水清洗,能够重复多次利用,节省成本,符合现在绿色环保的要求。

所述新风通风出口26处设有出风阀门27,所述出风阀门27由多个可旋转的百叶271组成,所述出风阀门27上还设有控制所述百叶271并且与所述控制器4电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出风阀门27上设置所述百叶271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调整通入新风的角度。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