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856发布日期:2019-08-13 21:1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回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蒸压釜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多层复合板等建筑材料进行防腐蒸养,主要是使板材免受虫、菌等生物体侵蚀,延长板材的使用寿命和降低消耗。在对板材进行防腐蒸养时,一般蒸压釜使用0.8~1.0MPa的蒸汽作为热源,多个蒸压釜蒸汽轮流保压蒸养。最后一个釜出来的排汽以蒸汽为主,排汽温度至少有140℃,但传统的用蒸压釜进行蒸养后都是不经过热回收处理就直接排放蒸汽,造成热能资源浪费,且这样直接排放蒸汽很容易因为水硬度较高产生水垢造成排汽堵塞、排汽时夹带异味气体。

基于此,为了实现对蒸压釜排汽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排汽热能浪费及水垢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排汽进行热回收的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解决蒸压釜排汽热能浪费及水垢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包括蒸压釜、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储水部,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热侧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所述第一换热部降温后利用所述第二换热部获取冷凝水,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以获取作为热能使用的热水,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

利用板式换热器对对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排汽热能浪费,同时在换热器冷侧采用软水循环换热以解决水垢堵塞的问题。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换热部、水塔,所述第二换热部冷侧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第三换热部冷侧与所述水塔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利用与所述水塔连接的所述第三换热部散热,所述第三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

采用第二换热部将已经由第一换热部降温的蒸压釜蒸汽进一步降温成冷凝水,第二换热部的板式换热器需要通过与水塔连接的第三换热部的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

优选的,在35-40℃温度区间内所述第二换热部利用与所述水塔连接换热的所述第三换热部进行散热,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

蒸压釜排出的蒸汽利用与第一换热部热侧进口连接的第二换热部变成冷凝水,第二换热部冷侧进口与第三换热部热侧出口连接,第二换热部冷侧出口与第三换热部热侧进口连接,第三换热部冷侧进口与水塔出水口连接,第三换热部冷侧出口与水塔入水口连接,在35-40℃温度区间内第二换热部利用与水塔连接换热的第三换热部进行散热,第三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水在50-60℃温度区间内结垢最严重,选择35-40℃的温度区间,能够有效避免生成过多会造成堵塞的水垢。

优选的,还包括锅炉、第四换热部,所述锅炉与所述第四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热侧连接换热,所述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所述第四换热部换热变成冷凝水,所述第四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部将外加常温补水换热后传送至所述锅炉产蒸汽。

板式换热器冷侧与锅炉入口连接换热,常温约20℃的补水排到板式换热器冷侧进口,换热后常温水获得90℃的热水,由板式换热器冷侧出口传送至锅炉,直接进入炉膛产蒸汽。

优选的,还包括冷凝罐,所述第二换热部热侧出口与所述冷凝罐连接以传送冷凝水,所述第四换热部热侧出口与所述冷凝罐连接以传送冷凝水。

冷凝罐储水,对冷凝水集中处理。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储水部出水口连接的节能部,所述储水部为所述节能部提供热能,所述节能部包括制冷部和采暖部,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进口连接使蒸汽降温,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以储蓄热水,所述制冷部与所述储水部出水口连接以制冷,所述采暖部热侧进口与所述储水部出水口连接以采暖。

将蒸压釜排出的蒸汽运用到制冷、采暖设备中,有效地利用蒸汽热能,减少热能资源浪费,节能环保。

优选的,所述采暖部热侧连接所述储水部以利用所述储水部热水获取热源,外界流体利用所述采暖部冷侧换热。

优选的,所述制冷部为溴化锂制冷机。

优选的,所述采暖部利用风机盘管进行采暖。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蒸压釜与第一换热部连接,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过第一换热部降温,第二换热部热侧与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使降温后的蒸汽利用第二换热部获取冷凝水,储水部与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使储水部的水升温获得提供热能的热水,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热效率较高,可对蒸压釜排出的废汽进行回收并转换为可利用的热能,扩大热能利用范围,提高热能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储水部与第一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板式换热器冷侧采用软水循环有效地避免了水结垢及水垢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00、蒸压釜;201、第一换热部;202、储水部;203、节能部;2031、制冷部;2032、采暖部;301、第二换热部;302、第三换热部;303、水塔;304、补水箱;401、第四换热部;402、锅炉;500、冷凝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包括蒸压釜100、第一换热部201、储水部202、节能部203(节能部203包括制冷部2031、采暖部2032)、第二换热部301、第三换热部302、水塔303、补水箱304、第四换热部401、锅炉402、冷凝罐500。

其中,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第三换热部、第四换热部为板式换热器,即分别为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第四板换(第四换热部401),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第三换热部、第四换热部的冷侧进/出口、热侧进/出口分别为换热器冷介质进/出口和热介质进/出口。储水部202采用水箱等储水装置,制冷部2031为溴化锂制冷机,采暖部2032为采暖用板式换热器(即采暖用板换),利用风机盘管进行采暖,水塔303为冷却水塔。

换热器采用可拆板式结构,占地面积小,设备维护简单且投入的成本低。板式换热器热效率较高,可对蒸压釜排出的废汽进行回收并转换为可利用的热能,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扩大热能利用范围,提高热能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最大化地节能减耗。

本实施例中所提“软水”指不含或含极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普通的水中含有钙、镁离子,水在升温的时候钙镁离子会变成碳酸钙、碳酸镁,也即是水垢,水垢产生最严重的温度区间为50-60℃,软水中不含或只含有极少的钙、镁离子。)除了与水塔303连接的第三换热部302的板式换热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冷侧皆使用软水循环换热,水塔303中用于换热的水可以不为软水,可以是适用于实际应用范围内相对于软水水硬度较高的水。

在板换冷侧采用闭式软水,避免因水结垢导致的设备堵塞及高清洗频率的问题,有效降低后期设备及热回收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成本。

本实施例所提“旁通管”,从主管道分一小支管将热量引到使用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蒸压釜100冷凝热回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为:

蒸汽从蒸压釜100的排气口排出,排汽分为两路,一路为主管道,一路为支管道,采用水管实现相互连接。

主管道:

蒸压釜100排气口与第一换热部201热侧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换热部201热侧出口与第二换热部301热侧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换热部201冷侧出口与水箱(即储水部202)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换热部201冷侧进口与水箱(即储水部202)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换热部201冷侧与水箱间的连接管道利用软水循环换热。储水部202与节能部203连接,即溴化锂制冷机(制冷部2031)入水口、采暖用板换(采暖部2032)热侧进口分别与水箱(即储水部202)出水口连接,采暖用板换热侧出口、溴化锂制冷机出水口与水箱(即储水部202)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第二换热部301热侧出口与冷凝罐500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换热部301冷侧出口与第三换热部302热侧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换热部301冷侧进口与第三换热部302热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换热部302冷侧出口与水塔303(即水塔303)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换热部302冷侧进口与水塔303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

蒸压釜100排汽口与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热侧进口连接,蒸压釜100排汽口排出的蒸汽经过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将蒸汽温度从140℃冷却到90℃左右。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冷侧进口与水箱出水口连接,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冷侧出口与水箱入水口连接,其中,水箱出水口与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冷侧进口连接管道间设置有泵,水箱出水口出水并通过泵将其约80℃的出水强制传送到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冷侧并由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将水箱冷水循环加热至80-90℃,得到热水,再由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冷侧出口将热水传送到水箱入水口并储存到水箱中。水箱出水口分别与溴化锂制冷机、采暖用板换热侧进口连接:采用泵将水箱热水传送到溴化锂制冷机,溴化锂制冷机内溴化锂水溶液因热水温度高加热,溴化锂水溶液内的水汽化,汽化吸收热量,达到对热水的降温制冷,且热水蒸汽被溴化锂制冷机的冷却水降温后凝结成为高压低温的液态水,得到80℃的水并通过管道传送到水箱中。水箱热水还从水箱出水口通过管道传送到采暖用板换热侧进口,采暖用板换将高温热水作为热源使用,作为热源使用的热水降温后通过采暖用板换热侧出口传送到水箱,而外界低温介质(如冷水、低温流体、湿润空气等)由采暖用板换冷侧进口接入通过换热转换成高温介质(如热水、热流体、湿润空气等)后由冷侧出口传送出去。利用蒸压釜100排出的蒸汽制冷并作为采暖热源,合理地利用了热能,避免资源浪费,有效地降低成本。

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热侧出口与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热侧进口连接,蒸压釜100排出的蒸汽经过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热侧进口,将蒸汽温度从140℃冷却到90℃左右并由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热侧进口进入,传送到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热侧进口;90℃的蒸汽于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换热直接冷凝到40℃,蒸汽基本变成冷凝水,冷凝水从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热侧出口通过管道传送到冷凝罐500入水口,存到冷凝罐500中。第二板换冷侧与第三板换热侧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板换冷侧所用软水需额外设备产生,在第二板换冷侧与第三板换热侧管道间设有一补水箱304,35-40℃的软水是封闭系统,从封闭的补水箱304加入软水进行软水循环。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冷侧进口与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热侧出口连接,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冷侧出口与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热侧进口连接,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冷侧出口与水塔303入水口连接,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冷侧进口与水塔303出水口连接,在35-40℃温度区间内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与水塔303的循环水通过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来进行散热。即,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温度在35-40℃区间内时,水塔303中约32℃的循环水由水塔303出水口传送到第三板换冷侧进口,换热后循环水由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冷侧出口传送到水塔303入水口进入水塔303内。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与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内有软水循环流动,35℃的循环水通过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热侧出口传送到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冷侧进口,换热后40℃的循环水从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冷侧出口传送到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热侧进口,在该温度区间对第二板换散热,避免水垢形成(水垢在50-60℃温度区间内结垢最严重),降低了清洗频率。(注:此处水塔303循环水不一定要使用软水,但除了水塔303循环水外,其他水侧均采用软水循环以避免产生水垢。)

支管道:(注:支管道所用补水为软水)

蒸压釜100排气口与第四换热部401热侧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四换热部401热侧出口与冷凝罐500入水口连接,第四换热部401冷侧出口与锅炉402入口连接,锅炉402用于产蒸汽,常温水通过第四换热部401冷侧进入。

需要说明的是:

在蒸压釜100排汽口处采用一个可旁通的小管,使得蒸压釜100排汽除了通过主管道也能够通过旁通管引部分到锅炉402房,该具体流程为:蒸压釜100排出的蒸汽从第四板换(第四换热部401)热侧进口进入,换热冷凝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通过第四板换(第四换热部401)冷侧出口排出传送到冷凝罐500,与冷凝罐500中收集的主管道的冷凝水一起集中处理。第四板换(第四换热部401)冷侧出口与锅炉402入口连接,常温水进入第四板换(第四换热部401)冷侧进口,换热后变成90℃的热水,90℃的热水由第四板换(第四换热部401)冷侧出口通过管道传送至锅炉402,直接进入炉膛产蒸汽。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温度为最合理、优化的温度,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使用进行一定的调整而并非是限定在本实施例所示例的数值及数值范围内。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