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9366发布日期:2019-07-13 09:4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系统在工作时其出水温度一般在60℃作用,若管道内温度过高,则会对管道造成损坏,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设置干式冷却器,并设定启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干式冷却器工作,降低管道内温度,以实现对管道的保护。

现有的干式冷却器具有以下缺陷:(1)结构复杂,冷却效果差;(2)相邻风机之间相互连通,容易造成风机之间的风向相互冲突,以及漏风现象,影响出风效率;(3)没有防水装置,容易造成漏电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并排设有至少两个风机,相邻所述风机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风机的下方横向设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与循环水管组件连接,所述换热盘管包括若干等距倾斜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插设固定在散热翅片上,若干所述散热翅片等距分布在机壳内,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挡雨板;

所述循环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竖管、第一横管,所述第一竖管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头,所述第一竖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横管连接,所述第一横管上等距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与进水孔连接,所述出水管包括第二竖管、第二横管,所述第二竖管的一端设有出水接头,所述第二竖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横管连接,所述第二横管上等距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与出水孔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横管的下部设有泄水阀,所述第二横管的上部设有放气阀。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内均设有温感探头。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挡雨板的顶部与机壳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挡雨板的外侧为向下倾斜斜面。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机壳下部的各拐角处设有安装架。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机壳的端部设有电气箱,所述电气箱设置在挡雨板的下方,所述风机通过导线与电气箱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换热管为U型蛇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相邻风机之间通过采用隔板分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出风通道,每个风机在工作时互不影响,避免相邻风机之间的风向相互干扰,保证出风效率,散热快;同时,隔板的设置具有导流板的作用,将风均匀的导流至机壳外,提高散热效率,能够快速降低管道内的温度,冷却效果好。

(2)换热管纵向等距倾斜设置,能够增大送风通道内风环绕换热管的绕动面积,使风均匀、平缓的与换热管接触,以增大热量交换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冷却效果好,散热快。

(3)挡雨板具有防雨效果,防止雨水滴溅在电气箱上,造成漏电危险。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中换热管的结构图;

其中:1、机壳;2、风机;3、隔板;4、换热管;5、进水管;51、进水接头;52、第一竖管;53、第一横管;54、进水孔;6、出水管;61、出水接头;62、第二竖管;63、第二横管;64、出水孔;7、挡雨板;8、安装架;9、泄水阀;10、放气阀;11、电气箱;12、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系统用干式冷却器,包括机壳1,机壳1内并排设有至少两个风机2,风机2的个数根据所需制冷风量确定,本实施例中,风机2设有两个。

相邻风机2之间设有隔板3,风机2的下方横向设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与循环水管组件的一端连接,循环水管组件的另一端与太阳能系管道连接。机壳1的底部为进风口,机壳1的顶部为出风口,机壳1内形成送风风道,室外的风在风机2的旋流作用下输送至机壳1内,太阳能系统管道内的水经循环水管组件输送至换热盘管中,室外的风与换热盘管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风经出风口排出,由此实现降低太阳能系统管道内水温的作用,对太阳能系统管道具有保护作用,保证太阳能系统的正常工作,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相邻风机2之间通过采用隔板3分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出风通道,每个风机2在工作时互不影响,避免相邻风机2之间的风向相互干扰,保证出风效率,散热快;同时,隔板3的设置具有导流板的作用,将风均匀的导流至机壳1外,提高散热效率,能够快速降低管道内的温度,冷却效果好。换热盘管包括若干等距倾斜设置的换热管4,换热管4为U型蛇形管,换热管4插设固定在散热翅片上,若干散热翅片等距设置在机壳1内。换热管4纵向等距倾斜设置,能够增大送风通道内风环绕换热管4的绕动面积,使风均匀、平缓的与换热管4接触,以增大热量交换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制冷效果;散热翅片的设置用于加快热量交换效率,散热快。

机壳1的一端设有挡雨板7,挡雨板7设置在循环水管组件的上方,挡雨板7的顶部与机壳1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挡雨板7的外侧为向下倾斜斜面。挡雨板7具有防雨效果,防止雨水滴溅在电气箱上,造成漏电危险。

循环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5、出水管6,进水管5包括第一竖管52、第一横管53,第一竖管52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头51,第一竖管52的另一端与第一横管53连接,第一横管53上等距设有若干进水孔54,换热管4的进口端与进水孔54连接,出水管6包括第二竖管62、第二横管63,第二竖管62的一端设有出水接头61,第二竖管62的另一端与第二横管63连接,第二横管63上等距设有若干出水孔64,换热管4的出口端与出水孔64连接。太阳能系统管道内的水经进水接头51输送至进水管5,进水管5通过进水孔54将水分流至各个换热管4中,换热管4中的水与送风通道内的风进行热量交换,换热后的水依次经换热管4、出水孔64回流至出水管6,经出水接头61排至太阳能系统管道内,由此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实现对太阳能系统管道内水的降温。

进一步的,第一横管53的下部设有泄水阀9,干式冷却器不启用时,用于排空循环水管组件中的水。第二横管63的上部设有放气阀10,用于平衡循环水管组件中的压力。

进一步的,进水管5、出水管6内均设有温感探头,用于实时监测循环水管内水的温度,以确保太阳能系统管道内水的降温。

进一步的,机壳1下部的各拐角处设有安装架8,便于干式冷却器安装。

进一步的,机壳1的端部设有电气箱11,电气箱11设置在挡雨板7的下方,风机2通过导线与电气箱11电连接。

进一步的,机壳1与散热翅片12采用铝板材质制成,循环水组件与换热盘管采用铜管材质制成,耐腐蚀。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