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7658发布日期:2019-07-27 10:1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制冷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虽然资源开采的持续进行,导致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北方冬季通过烧煤取暖而造成空气污染不断升高。

同时,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使得太阳能可以作为冬季取暖的主要来源。但是,太阳能设备配套采暖设备后形成的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客户使用体验效果差,例如散热末端的采暖设备的密封及组装费时费力,再例如散热末端的采暖设备的采暖效果并不理想,等等,导致消费者并不认同太阳能采暖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以解决上述太阳能设备配套采暖设备后形成的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客户使用体验效果差,导致消费者并不认同太阳能采暖设备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PTC加热器、水箱及多个定向散热板;

所述定向散热板的一侧板面形成为定向散热面,所述定向散热面上形成有一层辐射涂层,所述定向散热板内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着所述定向散热板的板面布置,所述定向散热板具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所述定向散热板的一端及其另一端分别对应所述通孔的两端,所述定向散热板的一端沿着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而向所述定向散热板外伸出并形成凸出部,所述定向散热板的另一端沿着垂直于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凸出部开设有沿着垂直于所述通孔延伸方向开设的卡槽,所述通槽的侧壁处沿着垂直于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凸檐,所述卡槽为两个并关于所述通孔对称设置,所述凸檐为两个并关于所述通孔对称设置,通过所述凸檐滑移并保持在所述卡槽中,以使所述凸出部固定在所述通槽内,以形成两个串联连接的所述定向散热板,所述定向散热板还包括有多个U形管,所述U形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串联连接的所述定向散热板两端处的相邻的所述通孔相连接,以使多个所述通孔依次形成串联连接,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所述通孔的一端形成为多个所述定向散热板的输入端,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形成为多个所述定向散热板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输出端同时与多个所述定向散热板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定向散热板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PTC加热器的输入端及所述水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TC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水箱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位于所述水箱内的底部;

所述定向散热板形成为室内的地板,所述定向散热面形成为所述地板的顶面,或者所述定向散热板形成为室内的床板,所述定向散热面形成为所述床板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涂层为陶瓷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定向散热板外包裹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将所述定向散热板的另一侧板面及所述定向散热板的两个侧壁包裹,而仅有所述定向散热面及所述定向散热板的两端裸露在所述保温层外。

进一步地,所述定向散热板竖直设置并形成为室内的沙发靠背,所述定向散热面形成为所述沙发的靠背面。

进一步地,所述U形管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包括有块状部,所述块状部插入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通孔的侧壁完全贴合,所述块状部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端面形成有向块状部内凹陷的凹腔,所述固定管还包括有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块状部相固定,并且所述导管与所述凹腔相连通,所述块状部与所述通孔通过焊接或粘接相密封固定;

所述导管的外端的外表面呈锥形,所述导管的外端的外表面环套固定有锥形的橡胶密封套,并且所述导管的临近其外端的外侧壁处形成有外螺纹;

所述U形管的两端结构相同,所述U形管的一端外部环套并固定有套环,所述U形管的一端套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内壁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套筒的另一端环套固定有挡环,所述挡环阻挡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环脱离,以使所述套筒保持在所述U形管的一端处,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旋合,所述U形管的一端的内侧壁形成为与所述导管外端的外表面相配合的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还包括有控制器、光敏传感器及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同时与所述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所述PTC加热器、所述光敏传感器及所述控制面板连接,通过所述控制面板设定指定光照强度,以使所述控制器在通过所述光敏传感器获知室外光照强度低于所述指定光照强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循环泵启动及所述PTC加热器启动加热且第一循环泵停止,而在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光敏传感器获知室外光照强度高于所述指定光照强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循环泵启动且所述第二循环泵及所述PTC加热器停止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明人提出“精准散热”,即,室内采暖时,不需要对整间屋子所有的地方进行采暖,只需要对人员活动较多的地方进行精准空间采暖,比如说晚上睡觉的床、白天会客的沙发、等人员活动比较密集的区域实现精准定位供暖,从而可以充分节省供暖的能耗;基于发明人的这一想法,用于采暖的定向散热板由于是多个并且可以通过凸檐和卡槽相配合,实现两个定向散热板内的通孔相连通,并且使用U形管对通孔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太阳能采暖设备的模块化分割为多个能够相互拼接的定向散热板及U形管,而定向散热板可以是单块扩多块替代室内的地板、床板或其他位置处,从而保证对采暖效果,并且定向散热板的定向散热面形成有辐射涂层,使得辐射涂层的散热效果远远高于其他表面,从而相对的降低其他表面的散热速度,保证了散热效果。同时该系统中配套的第一循环泵及第二循环泵及PTC加热器保证了既能够在阳光充足情况下对室内进行采暖,还保证了在阳光不充足情况下还能够对室内进行有效采暖。从而从多方面提高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客户使用体验效果。

并且,采用高辐射技术,具体地,通过辐射涂层将有效避免了对整个空间的空气加热之后,热量再传递给人体,增强温度体感,改善室内热量散失和辐射热源体感效果,达到提高热电转换效率,较小的热量损失增强人体温热体感的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示意性管路图;

图2是两个所述定向散热板相串联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两个所述定向散热板相对接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3的P处示意性放大图;

图5是所述U形管与两个所述通孔相连接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的Q处的示意性放大剖视拆装图;

图7是图5的Q处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

图8是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管连接固定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控制器与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控制面板及光敏传感器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图1是所述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示意性管路图;图2是两个所述定向散热板相串联的管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两个所述定向散热板相对接处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图3的P处示意性放大图;图5是所述U形管与两个所述通孔相连接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图5的Q处的示意性放大剖视拆装图;图7是图5的Q处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图8是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管连接固定的示意性剖视图;图9是控制器与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控制面板及光敏传感器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连接图。

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00、第一循环泵201、第二循环泵202、PTC加热器203、水箱204及多个定向散热板300;

定向散热板300的一侧板面形成为定向散热面301,定向散热面301上形成有一层辐射涂层,定向散热板300内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通孔302,多个通孔302沿着定向散热板300的板面布置,定向散热板300具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定向散热板300的一端及其另一端分别对应通孔302的两端,定向散热板300的一端沿着通孔302的延伸方向而向定向散热板300外伸出并形成凸出部303,定向散热板300的另一端沿着垂直于通孔302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槽304,凸出部303开设有沿着垂直于通孔302延伸方向开设的卡槽305,通槽304的侧壁处沿着垂直于通孔302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凸檐306,卡槽305为两个并关于通孔302对称设置,凸檐306为两个并关于通孔302对称设置,通过凸檐306滑移并保持在卡槽305中,以使凸出部303固定在通槽304内,以形成两个串联连接的定向散热板300,定向散热板300还包括有多个U形管307,U形管30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串联连接的定向散热板300两端处的相邻的通孔302相连接,以使多个通孔302依次形成串联连接,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通孔302的一端形成为多个定向散热板300的输入端309,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通孔302的另一端形成为多个定向散热板300的输出端308;

第一循环泵201的输出端与太阳能集热器100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00的输出端同时与多个定向散热板300的输入端309及第二循环泵202的输出端连接,多个定向散热板300的输出端308同时与PTC加热器203的输入端及水箱204的输入端连接,水箱204的输出端与第一循环泵201的输入端连接,PTC加热器203的输出端与第二循环泵202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水箱204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位于水箱204内的底部;

定向散热板300形成为室内的地板,定向散热面301形成为地板的顶面,或者定向散热板300形成为室内的床板,定向散热面301形成为床板的顶面。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采暖的定向散热板300由于是多个并且可以通过凸檐306和卡槽305相配合,实现两个定向散热板300内的通孔302相连通,并且使用U形管307对通孔302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太阳能采暖设备的模块化分割为多个能够相互拼接的定向散热板300及U形管307,而定向散热板300可以是单块扩多块替代室内的地板、床板或其他位置处,从而保证对采暖效果,并且定向散热板300的定向散热面301形成有辐射涂层,使得辐射涂层的散热效果远远高于其他表面,从而相对的降低其他表面的散热速度,保证了散热效果。同时该系统中配套的第一循环泵201及第二循环泵202及PTC加热器203保证了既能够在阳光充足情况下对室内进行采暖,还保证了在阳光不充足情况下还能够对室内进行有效采暖。从而从多方面提高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客户使用体验效果。

进一步地,辐射涂层为陶瓷涂层。

进一步地,定向散热板300外包裹有保温层,保温层将定向散热板300的另一侧板面及定向散热板300的两个侧壁包裹,而仅有定向散热面301及定向散热板300的两端裸露在保温层外。

由于保温层将定向散热板300的其他表面与外部隔绝,从而减少定向散热板300通过其外表面造成的热量散失。从而提高了采暖效果。

进一步地,定向散热板300竖直设置并形成为室内的沙发靠背,定向散热面301形成为沙发的靠背面。

定向散热板300设置为沙发靠背,实现对采暖设备的隐藏并同时保证对室内的有效采暖效果。

进一步地,U形管307与通孔302之间设置有固定管320,固定管320包括有块状部321,块状部321插入通孔302中并与通孔302的侧壁完全贴合,块状部321位于通孔302内的端面形成有向块状部321内凹陷的凹腔322,固定管320还包括有导管323,导管323与块状部321相固定,并且导管323与凹腔322相连通,块状部321与通孔302通过焊接或粘接相密封固定;

导管323的外端的外表面呈锥形,导管323的外端的外表面环套固定有锥形的橡胶密封套331,并且导管323的临近其外端的外侧壁处形成有外螺纹332;

U形管307的两端结构相同,U形管307的一端外部环套并固定有套环340,U形管307的一端套装有套筒350,套筒350的一端内壁形成有内螺纹352,套筒350的另一端环套固定有挡环351,挡环351阻挡套筒350与套环340脱离,以使套筒350保持在U形管307的一端处,内螺纹352与外螺纹332相旋合,U形管307的一端的内侧壁形成为与导管323外端的外表面相配合的锥面。

如此设置,在实现U形管307与通孔302的密封连接时,仅仅需要将套筒350套在导管323的外端,并轩宁套筒350,同时利用锥面沿着其轴向相互推进时会增大锥面的压力,从而使橡胶密封圈紧固的更加牢靠,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该可拼接精准供暖的太阳能采暖系统还包括有控制器401、光敏传感器402及控制面板403,控制器401同时与第一循环泵201、第二循环泵202、PTC加热器203、光敏传感器402及控制面板403连接,通过控制面板403设定指定光照强度,以使控制器401在通过光敏传感器402获知室外光照强度低于指定光照强度的情况下使第二循环泵202启动及PTC加热器203启动加热且第一循环泵201停止,而在控制器401通过光敏传感器402获知室外光照强度高于指定光照强度的情况下使第一循环泵201启动且第二循环泵202及PTC加热器203停止工作。

通过光敏传感器402、控制面板403及控制器401,实现该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用新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