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补油及排油的导热油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7382发布日期:2019-08-13 21:1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补油及排油的导热油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补油及排油的导热油加热器。



背景技术:

模温机又叫模具温度控制机,最初应用在注塑模具的控温行业,后来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模温机一般分水温机、油温机,模温机广泛应用于塑胶成型、压铸、橡胶轮胎、辊筒、化工反应釜、粘合、密炼等各行各业。从广义方面讲,叫温度控制设备,包含加温和冷冻两个方面的温度控制。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设备需要专业人员实时对设备内部的导热油储量进行检查,若未及时发现导热油储量发生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设备压强增高或对注塑模具的加热不合格,在进行导热油添加时,只可使用手动添加导热油,且添加导热油时容易发生泄漏,在对导热油进行排出时较为费时费力。

2、在油泵在对储油箱内部的原油进行循环加热输送时,长期的循环加热会及其他油品的渗透混合及管路中的造纸,会导致储油箱内部的原油品质下降,无法保证导热油的加热效果,可能会导致模具生产的产品加热不标准,从而造成产品不合格,所以长期使用后的导热油需要定期及时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补油及排油的导热油加热器,具有自动监测及便于添加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补油及排油的导热油加热器,包括机体组件和输油组件,所述机体组件包括机架、控制面板、储油箱、液位传感器、第一油泵、油加热管、油回流缓冲管、热油输送管和冷油回流管,所述控制面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外壁,所述储油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内壁,所述液位传感器置于所述储油箱的容腔内,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内壁,所述油加热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内壁,所述油回流缓冲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内壁,所述热油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油加热管固定连接,所述冷油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油回流缓冲管固定连接,所述输油组件包括护罩、缓冲油箱、第二油泵、第三油泵和固定板,所述护罩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顶面,所述缓冲油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顶面,且位于所述护罩的容腔内,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顶面,且位于所述护罩的容腔内,所述第三油泵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内壁,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油泵、所述油加热管、所述第二油泵和所述第三油泵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储油箱容腔的底部,且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油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储油箱的一端与所述油回流缓冲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油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泵进管,所述第一油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泵出管,所述第一油泵进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与所述油回流缓冲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油泵出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与所述油加热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油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油泵进管,所述第二油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油泵出管,所述第二油泵进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油箱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所述缓冲油箱靠近顶面的位置,所述第二油泵出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与所述储油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油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油泵进管,所述第三油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油泵出管,所述第三油泵进管远离所述第三油泵的一端与所述储油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油泵出管远离所述第三油泵的一端与外部盛放器具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油输送管和所述冷油回流管远离所述油加热管和所述油回流缓冲管的一端均与注塑模具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储油箱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对储油箱内部的原油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将信息传送至控制面板内部的PLC,原油进行循环加热输送时,原油会有所损耗,油路中其他油液渗透也会导致原油液面增高,在原油储量下降至安全设定值时,控制面板内部的PLC启动第二油泵,将缓冲油箱内部的原油输送至储油箱内部,在原油储量超过安全值时,控制面板内部的PLC启动第三油泵,将油液抽出。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面板内部的PLC启动第三油泵,通过第三油泵进管将储油箱内部品质较低的油液抽出,并通过第三油泵出管,抽出完毕后,再启动第二油泵,通过第二油泵进管将缓冲油箱内部的原油抽出,并通过第二油泵出管将新的导热油输送至储油箱内部,从而实现油液的更换,保证导热油的导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护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体组件;11、机架;12、控制面板;13、储油箱;131、连接管;14、液位传感器;15、第一油泵;151、第一油泵进管;152、第一油泵出管;16、油加热管;17、油回流缓冲管;18、热油输送管;19、冷油回流管;20、输油组件;21、护罩;22、缓冲油箱;23、第二油泵;231、第二油泵进管;232、第二油泵出管;24、第三油泵;241、第三油泵进管;242、第三油泵出管;2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补油及排油的导热油加热器,包括机体组件10和输油组件20,机体组件10包括机架11、控制面板12、储油箱13、液位传感器14、第一油泵15、油加热管16、油回流缓冲管17、热油输送管18和冷油回流管19,控制面板12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外壁,储油箱13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内壁,液位传感器14置于储油箱13的容腔内,第一油泵15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内壁,油加热管16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内壁,油回流缓冲管17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内壁,热油输送管18的一端与油加热管16固定连接,冷油回流管19的一端与油回流缓冲管17固定连接,第一油泵15将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抽出并输送至油加热管16内部进行加热,再通过热油输送管18输送至注塑模具管道,回流的油液通过冷油回流管19输送至油回流缓冲管17内,再由第一油泵15输送至油加热管16内部进行加热,实现循环,输油组件20包括护罩21、缓冲油箱22、第二油泵23、第三油泵24和固定板25,护罩21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顶面,缓冲油箱22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顶面,且位于护罩21的容腔内,第二油泵23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顶面,且位于护罩21的容腔内,第三油泵24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5的顶面,固定板25固定连接于机架11的内壁,储油箱13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4,对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将信息传送至控制面板12内部的PLC,PLC的型号为A-5189,第一油泵15在对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进行循环加热输送时,原油会有所损耗,油路中其他油液渗透或杂质也会导致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液面增高,在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储量下降至安全设定值时,控制面板12内部的PLC启动第二油泵23,将缓冲油箱22内部的原油输送至储油箱13内部,在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储量超过安全值时,控制面板12内部的PLC启动第三油泵24,将油液抽出,在第一油泵15在对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进行循环加热输送时,长期的循环会导致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品质下降,需要更换,此时可通过控制面板12内部的PLC启动第三油泵24,将油液抽出,再启动第二油泵23更换新的油液,控制面板12、液位传感器14、第一油泵15、油加热管16、第二油泵23和第三油泵24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一油泵15、第二油泵23和第三油泵24的型号为WCB-30,液位传感器14的型号为CYW11。

具体的,液位传感器14位于储油箱13容腔的底部,且液位传感器14与控制面板12信号连接,实现液位传感器14实时监测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储量,便于控制面板12进行控制。

具体的,储油箱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31,且连接管131远离储油箱13的一端与油回流缓冲管17固定连接,实现储油箱13与油回流缓冲管17的油液连通。

具体的,第一油泵1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泵进管151,第一油泵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泵出管152,第一油泵进管151远离第一油泵15的一端与油回流缓冲管17固定连接,实现第一油泵15将储油箱13和油回流缓冲管17内部的油液抽出,第一油泵出管152远离第一油泵15的一端与油加热管16固定连接,便于第一油泵15将油液输送至油加热管16。

具体的,第二油泵2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油泵进管231,第二油泵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油泵出管232,第二油泵进管231远离第二油泵23的一端与缓冲油箱22固定连接,实现第二油泵23将缓冲油箱22的油液抽出,且连接点位于缓冲油箱22靠近顶面的位置,可对油液进行沉降过滤,第二油泵出管232远离第二油泵23的一端与储油箱13固定连接,便于第二油泵23将油液输送至储油箱13。

具体的,第三油泵24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油泵进管241,第三油泵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油泵出管242,第三油泵进管241远离第三油泵24的一端与储油箱13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油泵出管242远离第三油泵24的一端与外部盛放器具连接,实现第三油泵24将储油箱13内部的油液抽出,并输送至外部盛放器具。

具体的,热油输送管18和冷油回流管19远离油加热管16和油回流缓冲管17的一端均与注塑模具管道连接,实现导热油在注塑模具内部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第一油泵15将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抽出并输送至油加热管16内部进行加热,再通过热油输送管18输送至注塑模具管道,回流的油液通过冷油回流管19输送至油回流缓冲管17内,再由第一油泵15输送至油加热管16内部进行加热,实现循环,储油箱13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4,对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将信息传送至控制面板12内部的PLC,在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储量下降至安全设定值时,控制面板12内部的PLC启动第二油泵23,将缓冲油箱22内部的原油输送至储油箱13内部,在储油箱13内部的原油储量超过安全值时,控制面板12内部的PLC启动第三油泵24,将油液抽出,在需要对导热油进行更换时,通过控制面板12内部的PLC启动第三油泵24,将油液抽出,再启动第二油泵23更换新的油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